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中华文明的写照,是中国优良传统的传承载体,是中国劳动人民情感的汇集。学好中学语文不仅是为了有效掌握汉语言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修养。但由于物质文明和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出现了滑坡。为此,提高中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修养势在必行。本文着重探索通过语文教学提高中学生的人文修养与道德修养的方法,以求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高;中学生;人文修养;道德修养
从朱自清的《背影》到冰心的《纸船—致母亲》,无一不表达中华儿女的孝心与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从光未然的《黄河颂》到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无一不体现中华民族的自豪与复兴中华的伟大梦想。然而,面对当今社会中的青少年疯狂过西方圣诞节,沉迷于网络,打骂父母,生活懶散等现象,我们又会感到无比的伤痛。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修养与道德修养就成为了挽救下一代的必经之路。
1 通过语文教学提高中学生人文修养的方法
1.1 加强中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人文知识与风俗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广物博的泱泱大国。如果把世界各国比作一部书,那么中国便是这本书中最灿烂的一页。作为炎黄子孙,理应深刻了解中国的人文与风俗。在语文课中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一是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中学生收集中国各地的人文知识与风俗习惯,然后再把收集的知识进行汇总与分享; 二是提倡中学生阅读有关中华民族人文与风俗的书籍,然后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三是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这些方法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也有利于今后的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中国的了解。
1.2 课堂中渗透有关中国的风土人情
中学生语文课中有一部分课文是与中国的风土人情相关的,因此可以在课堂串渗透这些知识。比如,讲到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时可以渗透陕西的一些人文风俗和这种风俗所表现的民族精神。讲到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和叶圣陶《苏州园林》时,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下江南水乡的衣食住行和自然环境。讲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中国的四大名楼和山河。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一个要求。
1.3 设置文化节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文化节缺乏趣味性,因此,可以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文化节来弘扬传统文化。比如,在假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组织的方式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当作过中国感恩节,可丰富学生的阅历。在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前,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在教师节来临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老师表示感恩,在清明节来临之前可让学生通过各种方
式来向已故亲人表示哀思。这些活动是在无意中增强学生对中国人文与风俗的了解。
2 通过语文教学提高中学生道德修养的方法
2.1 加强中学生对中国伦理道德的了解
没有伦理道德的世界就会像动物界一样,无法进行正常有序的生活。伦理道德也是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保证。在中学阶段,我们应教会学生遵守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和待人之道。可以分三个方面进行教育:一是教学生学会尊老爱幼,积极倡导和谐家庭;二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做人道理的书籍,开展阅读活动;三是教学生学会处世之道,以礼待人,真诚无妄。另外,还应在课堂中渗透一些关于做事的准则,让学生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从公共利益出发,树立为社会而不断贡献个人力量的意识。
2.2 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奠基阶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正确的价值观是成功的前提。当讲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冰心的《谈生命》时,我们应对学生进行“三生主义”教育,即生活、生存和生命的教育,教会教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珍惜生命,改善生活的人生观。在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一文中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还应开展有关价值观的专题活动,开展辩论赛,借此机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金钱观的专题活动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金钱与生活的关系,避免拜金主义。
2.3 培养中学生的感恩之心,宽容之心和奉献之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因小事而引起的校园暴力事件是青少年心胸狭窄的体现。记不住父母生日是感恩之心的缺失。作为中学生的语文老师,当我们讲到朱自清的《背影》和冰心的《纸船—致母亲》时,有意识地让学生为孝敬父母许下一生的心愿或去了解父母的生日与艰辛,我想这或多或少会对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我们讲到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教学生珍惜友谊,敬爱他人,或许学生的心胸会更宽阔些,每个学期举办几次爱心活动或公益活动,也多多少少会激发学生的奉献之心。没有感恩、宽容和奉献的世界比沙漠还冰冷。
3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的学习课,更是一门对中华民族的了解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倡导“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培育热爱祖国山河之有德青年”的育人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也是一门文化课,一门修身课。作为中国的青少年,理应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治国平天下,才能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显得彬彬有礼。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也在强调育人工程的任重道远吗?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只有不断培育中学生的人文修养与道德修养才能不断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人文修养与道德修养的提倡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复兴中华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毕亚琴.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全国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刊,2008,(04).
[3]钟毅平.心理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贵州省威宁县炉山中学 贵州省威宁县 553100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高;中学生;人文修养;道德修养
从朱自清的《背影》到冰心的《纸船—致母亲》,无一不表达中华儿女的孝心与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从光未然的《黄河颂》到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无一不体现中华民族的自豪与复兴中华的伟大梦想。然而,面对当今社会中的青少年疯狂过西方圣诞节,沉迷于网络,打骂父母,生活懶散等现象,我们又会感到无比的伤痛。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修养与道德修养就成为了挽救下一代的必经之路。
1 通过语文教学提高中学生人文修养的方法
1.1 加强中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人文知识与风俗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广物博的泱泱大国。如果把世界各国比作一部书,那么中国便是这本书中最灿烂的一页。作为炎黄子孙,理应深刻了解中国的人文与风俗。在语文课中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一是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中学生收集中国各地的人文知识与风俗习惯,然后再把收集的知识进行汇总与分享; 二是提倡中学生阅读有关中华民族人文与风俗的书籍,然后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三是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这些方法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也有利于今后的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中国的了解。
1.2 课堂中渗透有关中国的风土人情
中学生语文课中有一部分课文是与中国的风土人情相关的,因此可以在课堂串渗透这些知识。比如,讲到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时可以渗透陕西的一些人文风俗和这种风俗所表现的民族精神。讲到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和叶圣陶《苏州园林》时,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下江南水乡的衣食住行和自然环境。讲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中国的四大名楼和山河。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一个要求。
1.3 设置文化节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文化节缺乏趣味性,因此,可以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文化节来弘扬传统文化。比如,在假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组织的方式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当作过中国感恩节,可丰富学生的阅历。在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前,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在教师节来临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老师表示感恩,在清明节来临之前可让学生通过各种方
式来向已故亲人表示哀思。这些活动是在无意中增强学生对中国人文与风俗的了解。
2 通过语文教学提高中学生道德修养的方法
2.1 加强中学生对中国伦理道德的了解
没有伦理道德的世界就会像动物界一样,无法进行正常有序的生活。伦理道德也是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保证。在中学阶段,我们应教会学生遵守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和待人之道。可以分三个方面进行教育:一是教学生学会尊老爱幼,积极倡导和谐家庭;二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做人道理的书籍,开展阅读活动;三是教学生学会处世之道,以礼待人,真诚无妄。另外,还应在课堂中渗透一些关于做事的准则,让学生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从公共利益出发,树立为社会而不断贡献个人力量的意识。
2.2 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奠基阶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正确的价值观是成功的前提。当讲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冰心的《谈生命》时,我们应对学生进行“三生主义”教育,即生活、生存和生命的教育,教会教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珍惜生命,改善生活的人生观。在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一文中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还应开展有关价值观的专题活动,开展辩论赛,借此机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金钱观的专题活动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金钱与生活的关系,避免拜金主义。
2.3 培养中学生的感恩之心,宽容之心和奉献之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因小事而引起的校园暴力事件是青少年心胸狭窄的体现。记不住父母生日是感恩之心的缺失。作为中学生的语文老师,当我们讲到朱自清的《背影》和冰心的《纸船—致母亲》时,有意识地让学生为孝敬父母许下一生的心愿或去了解父母的生日与艰辛,我想这或多或少会对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我们讲到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教学生珍惜友谊,敬爱他人,或许学生的心胸会更宽阔些,每个学期举办几次爱心活动或公益活动,也多多少少会激发学生的奉献之心。没有感恩、宽容和奉献的世界比沙漠还冰冷。
3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的学习课,更是一门对中华民族的了解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倡导“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培育热爱祖国山河之有德青年”的育人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也是一门文化课,一门修身课。作为中国的青少年,理应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治国平天下,才能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显得彬彬有礼。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也在强调育人工程的任重道远吗?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只有不断培育中学生的人文修养与道德修养才能不断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人文修养与道德修养的提倡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复兴中华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毕亚琴.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全国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刊,2008,(04).
[3]钟毅平.心理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贵州省威宁县炉山中学 贵州省威宁县 5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