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今家里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都比较宝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是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总会走入社会,经历一个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角色游戏会为幼儿提供一个合适的机会、场所、榜样,使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自然而有成效。通过观察,我认为: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角色游戏;生活经验;自我中心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的活动,便模仿这些活动,把它们迁移到游戏中去。游戏的社会性实践,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以外,在行动上再造出的某种生活现象。游戏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反映,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掌握基本的社会关系。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变化,首先表现在游戏之中。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儿童将自己对角色的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自身对成人世界的一种认知。
  社会性发展,就是掌握一定社会所共有的行为方式、规范与习惯,形成一定社会文化下的人格,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不断发展自己的认知、价值观、信仰、态度,逐渐意识到社会的期待,并做出符合角色的行为,学会解决同伴间的纠纷,学会分享、助人和合作等社会技能。对幼儿自身而言,这些社会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在游戏中习得的。
  1 角色游戲有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化
  游戏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只有在幼儿都遵守的情况下才可以顺利开展,一旦有幼儿破坏规则,游戏将无法开展。这样,由于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的开展中让幼儿意识到自己身处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在集体中才可以有趣地游戏。
  “娃娃家”这个游戏是我们班孩子最喜欢的游戏。记得一天,在孩子们玩娃娃家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小朋友们的愿望基本雷同,想得到家长送的礼物。只有一个小朋友的愿望是和大家一起玩“娃娃家”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尽管有的孩子分配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个角色,但是规则在此,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执行,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地服从游戏规则,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们耐心。
  中班的孩子们,喜欢平行游戏,所以一种游戏需要多份,我会准备娃娃家游戏,幼儿自由搭配,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通过这种角色游戏让孩子们知道,简单的教会幼儿:凭一个人的能力是不能组成一个“小家庭”,不能更好地操作娃娃家的材料,一个人玩娃娃家会显得无聊,只有服从集体,大家一起玩、合作,才会体会游戏带给幼儿真正的快乐,从而使集体这个概念根深蒂固!
  2 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实践生活经验
  孩子们在和爸爸、妈妈的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在合适地游戏情境中,可以帮助幼儿实践其生活经验,在和同伴们经验的交流中,又会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本学期,我们中班年级开了好多个角色游戏。那天,游戏开始了,我作为一个“游客”开始欣赏孩子们的游戏。我来到娃娃家这边,中班娃娃家一直比较“火”,小朋友们“一家家”忙得热火朝天,我来到可可家,看着可可的“妈妈”,一边忙的做饭一边忙的照顾宝宝,而旁边的“爸爸”则是坐在一边悠闲的喝茶看书。可可问他:“你可不可以照顾一下宝宝,我还要做饭呢,不然等会锅都要糊了。”爸爸的回答是:“我是男生,我就喝喝茶看看报纸就行了。”我继续听着他们的对话,旁边一家的“妈妈”过来了,“不对不对,爸爸也要帮着照顾宝宝,帮着做饭的,因为是一家人所以要一起做事啊,不然的话妈妈会很累的,累坏了的话,就不能照顾宝宝和做饭了。”爸爸听了,像是听懂什么似的,点点头,帮着照顾宝宝了。在游戏评价中以及后来的家长交流中,我也有提及:希望在家庭中父母对幼儿施以积极正面的影响,鼓励幼儿一起劳动,在幼儿园里可以一起分享,一起完成一件事情。
  在角色游戏中实践生活经验,是幼儿对生活的一种反映,更是促进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3 角色游戏之间的串联有利于一个社会的呈现
  在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设中,都是在幼儿经验不断膨胀下诞生出来的。最开始围绕“家”开始,有了家,就会有客人,客人来拜访时,会带一些礼物,到哪里买礼物,这时超市诞生了;买东西需要钱,这个时候银行又出现了;取钱时为了安全,需要保护,这时警察叔叔就出现了;客人多了,家里烧饭太麻烦,这时饭店、烧烤店、冷饮店就出现了;吃饭吃得不舒服,或者玩得太累了不舒服,需要看病,这时医院又诞生了。这样在游戏的构建下,一个小社会就出现了。孩子在各种角色游戏的交往中,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一天,娃娃家“可可家”迎来了两个很要好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他们在一起聊天、吃饭、带宝宝,一起祝贺大家的聚会。在做饭时,因为聊天而忘记锅子上在做饭,突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在大叫:“失火啦!失火啦!”另一个小朋友说:“快打119吧!”就这样忙碌一阵之后,终于平息下来,妍妍说:“家里太乱了,做不了饭了,我们还是去外面饭店吃点吧。”几个好朋友来到隔壁的“小饭店”,这时,饭店老板正在招呼别的客人,只见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向老板吼道:“快快快,我们那儿失火了,先给我们做饭,我们忙得好饿啊,”显然一副很霸道的样子,看到此,我介入了游戏,问小朋友,吃饭是不是要先排队,如果老板正在招呼客人怎么办?小朋友说要等待!此时小朋友的游戏其实就已置身于一个小社会中,像游戏中几个要好的朋友到饭店吃饭,要求老板先招呼自己这样的情况就反映出孩子社会经验的欠缺以及情感的发展局限,这种提升正好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角色之间的串联必然会出现一些社会上的现象:像上面的例子出现了想插队的现象,在实际的游戏中还会出现拥挤:到银行取钱随便插队、上车不买票等等,在这个时候,我往往借助谈话“现在社会上的有些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游戏店门口乱哄哄的,看起来不舒服,你们来想一下怎么办?”引发讨论,根据幼儿的发言,组织幼儿成立劝导队,建立服务热线,通过自己的亲历来帮助同伴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麻烦、小问题,让幼儿知道有困难时是可以寻求帮助的,任何人都应该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安定。这种做法也得到小朋友的积极参与,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中一些机构成立的意义!
  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保持愉快的情绪,与同伴交流交往,在交流中锻炼自己口语的能力,不同的游戏规则还可以培养幼儿平等协商、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立场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克服自我为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振华实验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