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数学,对数字的感知能力比较弱,整体计算能力不强,而口算又是计算中的重难点,对此,文章认为在教学中应尝试做一些改革,探究行之有效的、适合运用于低年级学生口算教学的策略,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使口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
口算是笔算、估算、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小培养口算的准确性与口算的速度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数学,对数字的感知能力比较弱,整体计算能力不强,而口算又是计算中的重难点,对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尝试做一些改革,探究行之有效的、适合运用于低年级学生口算教学的策略,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口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一)数形结合,理清算理
算理也就是在计算过程中解决“为什么这么算”的道理,它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率。而在计算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为直观的图形演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掌握算法多样化的算法,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对低年级的口算教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一味依靠多做题,让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在练习口算的时候让学生述说算理,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口算的正确率。例如教学得数是5的加减法3+2时,很多孩子对于加法的计算具有一定的经验,笔者在例题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加法算式含义的认识上,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公园里来了一群爱劳动的小朋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把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原来有3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在学生对情境“加工”所获得的感受的基础上,抽象出加法式子,这种把形象上的“合”与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的方法的过程就是以具体情境为支撑,通过加工逐步抽象,使学生感悟、认识加法含义,体现出敏捷的观察和灵活的思维。
(二)教会方法,講清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能?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教师特别容易带着学生直奔算法,从而陷入机械训练的循环中,例如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竖式的形式,这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组合和发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笔算的重要基础。在新课教学时,我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课始,直奔主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呈现的内容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自己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口算、用小棒计算和用计数器计算的方法。在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教给学生多样化算法的学习方式,在优化算法时,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平时做题时,也不能带着小棒和计时器,那该怎么办呢?借此引出竖式的教学。这样的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抽象的“规律”变得直观、形象,让抽象的算理看得见说得清,学生一下抓住问题的本质、规律的所在。
二、形式多样,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设计科学的口算练习,可以有效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口算能力,这里的“科学设计”应该包含课前口算、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几方面,尽量改变传统教学中呆板、沉闷的课堂氛围,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进来,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互动和沟通,及时掌握和巩固口算要点。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笔者在班里做了一个课前测试,发现会进行50以内加减法的学生占班级人数的近一半,这主要是现在的家庭都比较注重学前教育,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被送进各类文化科的辅导班,从而造成同一班级内学生数学发展水平不均衡、差异较大的情况。但是学前测验中也反映出“已学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认知结构发展并不完善,知识与能力得不到同步发展。随着社会、家庭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像这样的学情会越来越多,这也为我们数学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学情采取了新的策略:1.导入环节直接以学生感兴趣的夺红旗游戏情境进入教学,然后让学生对计算进行分类,抛出新问题来揭示新课。这样的设计既照顾了学生的兴趣点,又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的,使学生加深了对“退位”的认识。2.在新授教学“25-7”时,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说说、算算,容易使学生觉得机械的口算是乏味、枯燥的。为此,我留给学生整块学习时间,让他们借助学具的直观演示,以小组为单位,由组内学习好的同学带动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减少解题压力,以此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共同突破“退1作10”难点。3.讨论环节重点思考“为什么不够减时都只是从十位退1作10,而不是退2”,学生通过上面的操作可以理解:拆开1捆,这样,散开的就一共有15根,拿走其中的7根,还剩8根,再跟之前剩下的一捆一起,也就是18根。整个过程,学生借助学具获得表象,发现问题的突破口,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4.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碰撞”。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很难讲清哪种思考方法是最好的。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也许别人觉得很“笨”的方法却是最适合的方法。在解决“25-7”时,除了教材中“退1作10”的方法,也有学生想到把25分成10和15,再用10减7等于3,最后把3和15相加的算法,也是可以的。回顾上面的教学实例,可以看出如果继续按照原先设定的教学思路、教学步骤,按部就班的教学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觉得新课学习没有挑战性,以至失去学习的兴趣。经过留给学生整块学习的时间,有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尊重、欣赏学生,能够让算法更加多样化,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得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
三、评价引导,适度追求口算策略合理与优化
学生在学完口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口算策略与运用口算的方法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遇到简单计算时想口算、会口算,还要引导和支持学生追求口算策略的合理与优化,从而将口算融入学生日常计算中,并让学生体会到口算在笔算过程中的重要性。
将数学计算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呈现出来,一方面能够利用直观图启发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实际操作也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算法,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我用加法计算作比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发散思维,总结出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从中发现规律,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出示习题,让学生自己概括运算定律。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完成的,以培养学生在遇到计算题时巧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研究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是十分有必要和有价值的,口算教学中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形式等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思考,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口算更正确、更迅速,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凤兰.让小学生“拥抱”数感[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0):16.
[2]卢凯月.低年级数学教学要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21):76.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
口算是笔算、估算、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小培养口算的准确性与口算的速度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数学,对数字的感知能力比较弱,整体计算能力不强,而口算又是计算中的重难点,对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尝试做一些改革,探究行之有效的、适合运用于低年级学生口算教学的策略,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口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一)数形结合,理清算理
算理也就是在计算过程中解决“为什么这么算”的道理,它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率。而在计算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为直观的图形演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掌握算法多样化的算法,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对低年级的口算教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一味依靠多做题,让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在练习口算的时候让学生述说算理,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口算的正确率。例如教学得数是5的加减法3+2时,很多孩子对于加法的计算具有一定的经验,笔者在例题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加法算式含义的认识上,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公园里来了一群爱劳动的小朋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把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原来有3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在学生对情境“加工”所获得的感受的基础上,抽象出加法式子,这种把形象上的“合”与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的方法的过程就是以具体情境为支撑,通过加工逐步抽象,使学生感悟、认识加法含义,体现出敏捷的观察和灵活的思维。
(二)教会方法,講清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能?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教师特别容易带着学生直奔算法,从而陷入机械训练的循环中,例如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竖式的形式,这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组合和发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笔算的重要基础。在新课教学时,我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课始,直奔主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呈现的内容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自己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口算、用小棒计算和用计数器计算的方法。在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教给学生多样化算法的学习方式,在优化算法时,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平时做题时,也不能带着小棒和计时器,那该怎么办呢?借此引出竖式的教学。这样的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抽象的“规律”变得直观、形象,让抽象的算理看得见说得清,学生一下抓住问题的本质、规律的所在。
二、形式多样,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设计科学的口算练习,可以有效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口算能力,这里的“科学设计”应该包含课前口算、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几方面,尽量改变传统教学中呆板、沉闷的课堂氛围,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进来,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互动和沟通,及时掌握和巩固口算要点。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笔者在班里做了一个课前测试,发现会进行50以内加减法的学生占班级人数的近一半,这主要是现在的家庭都比较注重学前教育,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被送进各类文化科的辅导班,从而造成同一班级内学生数学发展水平不均衡、差异较大的情况。但是学前测验中也反映出“已学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认知结构发展并不完善,知识与能力得不到同步发展。随着社会、家庭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像这样的学情会越来越多,这也为我们数学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学情采取了新的策略:1.导入环节直接以学生感兴趣的夺红旗游戏情境进入教学,然后让学生对计算进行分类,抛出新问题来揭示新课。这样的设计既照顾了学生的兴趣点,又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的,使学生加深了对“退位”的认识。2.在新授教学“25-7”时,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说说、算算,容易使学生觉得机械的口算是乏味、枯燥的。为此,我留给学生整块学习时间,让他们借助学具的直观演示,以小组为单位,由组内学习好的同学带动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减少解题压力,以此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共同突破“退1作10”难点。3.讨论环节重点思考“为什么不够减时都只是从十位退1作10,而不是退2”,学生通过上面的操作可以理解:拆开1捆,这样,散开的就一共有15根,拿走其中的7根,还剩8根,再跟之前剩下的一捆一起,也就是18根。整个过程,学生借助学具获得表象,发现问题的突破口,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4.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碰撞”。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很难讲清哪种思考方法是最好的。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也许别人觉得很“笨”的方法却是最适合的方法。在解决“25-7”时,除了教材中“退1作10”的方法,也有学生想到把25分成10和15,再用10减7等于3,最后把3和15相加的算法,也是可以的。回顾上面的教学实例,可以看出如果继续按照原先设定的教学思路、教学步骤,按部就班的教学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觉得新课学习没有挑战性,以至失去学习的兴趣。经过留给学生整块学习的时间,有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尊重、欣赏学生,能够让算法更加多样化,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得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
三、评价引导,适度追求口算策略合理与优化
学生在学完口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口算策略与运用口算的方法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遇到简单计算时想口算、会口算,还要引导和支持学生追求口算策略的合理与优化,从而将口算融入学生日常计算中,并让学生体会到口算在笔算过程中的重要性。
将数学计算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呈现出来,一方面能够利用直观图启发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实际操作也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算法,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我用加法计算作比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发散思维,总结出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从中发现规律,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出示习题,让学生自己概括运算定律。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完成的,以培养学生在遇到计算题时巧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研究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是十分有必要和有价值的,口算教学中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形式等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思考,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口算更正确、更迅速,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凤兰.让小学生“拥抱”数感[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0):16.
[2]卢凯月.低年级数学教学要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