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看待生活中的美与丑时,我们应该要有识别能力。要认清存在在我们周围的美和丑,既不要被任何一方所蒙蔽,也不要被任何一方事物所掩盖。本文从比较和转化两个角度来分析生活中的美与丑,着重阐释我们应如何看待生活中出现的美与丑,以及生活中的美与丑和艺术中的美丑的关系。借此来证明看待美与丑的关键在于人的态度。要有自我,更应重视从不同角度发掘美与丑。
[关键词]美;丑;比较;转化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061 — 02
爱美,是人的天性。因此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说到美,人们常常都会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大部分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颂扬美好的事物,追求美好的事物。美是一个自我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美是生活在别人视线内,便无美可言。
一、 美与丑的比较
(一) 日常生活中的美与丑
什么是美?在《现代汉语字典》第863页中有五种解释。但我主要说的是解释一:美丽、好看(跟‘丑’相对)可以组成句子“这小姑娘长得真美。”或是“这里的风景多美呀!”。
那什么是丑呢?在《现代汉语字典》第179页中有三种解释。我这里主要说的是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
早在距今18000年前,山顶洞人在消费资料十分匮乏,人类生活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都不忘打扮自己。穿孔的石珠、蚬壳和象牙,都展现人类早期萌发的爱美之心。
在大多的情况下,美都是用来形容女人。正如一首歌所唱的:“姑娘像花一样”,人们常常用鲜花来形容拥有美丽容颜的女孩。为此,那些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才会在现如今留下的诗中留下人比花娇、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用来形容妙龄少女容颜的词汇。
与美丽事物相对立的是丑的事物。我们讨厌丑的东西,对它可以说是不屑一顾,甚至在有些美好事物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只希望美好的事物永存,并希望它没有一点瑕疵。
当然,所谓的丑和丑的事物,是与美或美的事物相对而言。
因此,权衡轻重,我们也试着想一想——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存在这种两面性?答案是肯定的。在我们身上的确存在这种情况——美和丑陋相对。我们都听过蛇蝎美人;外表艳丽四射,但内心却蛇蝎心肠。现如今的影视剧就将这点发挥的淋淋尽致。
(二)美与丑在生活中的地位
从古至今,美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在文人笔下的那些拥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的窈窕淑女,在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里也只有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这几个名字;而具备玉树临风条件的美男子也就仅仅只有潘安等几个人。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不是仅因为这几个拥有外貌的人而生存到现在的。
我们都是这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我们虽然拥有不同的五官,但不同的面貌才能和别人有所区别。虽然都称不上非常精致,但都属于正常的范畴。但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信奉拥有美才有通行证。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先天条件不足,自卑异常;有的人整天怨天尤人。更有些过激的人:跳楼、自残,害人害己。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割眼皮、隆鼻子、抽脂肪,反正能割的、能抽的、能换的,一件不留。在经历数次循环的手术后,也许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令我们眼前一亮的美女,也就是时下令很多人侧目的人造美女;但也有不少人在经历锥心的痛苦后更加痛苦:成为了个别利欲熏心人支配下的工具。更有甚者,造成美容不成反毁容的悲惨下场。
而那些成功整形的人也是一波三折,虽然由原来的丑女变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女,但想想那是真的美了吗?有的人在整形后出行时常常因为 “本人身份与本人照片不符”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还要时时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最难以忍受的还是在面对镜子中陌生面容的的情形,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此外,我们很不愿意见到那种拥有了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人,有些急功近利的人,凭借美,内心的欲望在不断的扩大,这种人的内心很可怕,做出的事情更是令人发指。我认为这种人即使拥有了美丽的外表,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人是美是丑,显而易见。
二、美与丑的转化
(一)生活中的美与丑在转化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没有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现在青年人流行穿的的乞丐裤,洞洞拼接,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美?妙龄女郎带着的夸张耳环,份量十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美?头发打扮的个性十足,难道这就是美?烟熏妆化的鬼魅,难道这就是美?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美。大多数的时侯连他们都不明确,什么是美?就开始去追求这无法抓住的幻影。大部分爱美者都爱陷入对自己的狂热热爱中:认为自己的美是上天赐予的,成长中受人专宠,因此就误以为最好的事物都属于自己。其实这种人往往在最后都是空有一副躯壳,没有真才实学。但是他们还坚信拥有美丽就相当于拥有一切。什么事都不追求。现如今,社会上之所以会这样混乱,出现金屋藏娇之类的事情,就是因为有很多这样的人在作怪。也许很多人都明白,他们虽然已经陷入盲目美设下的陷阱,但往往身不由己,一步错百步错。其实,再弄得如何美,人都是会老的——青春易逝,容颜易改,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最多只有那十多年的光景可言,之后呢?正因此,这样的人如果失去了美丽的外壳,也就没有了生存可言。
而那些自诩丑的难以面对现实的人也陷入了这一错误的误区。他们易观察身边的人,以为所有人都朝他们投射轻蔑和白眼。因此他们总是看轻自己,悲观、阴霾,有时往往因此阻碍他们继续前进奋斗的步伐。其实不然,他们如果敢正视自己,并勇敢的朝自己的目标前行,成功自然会属于他们。《丑石》一文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这也是贾平凹给我们留下的意味深长的思索之一。据说法国启蒙文学思想家伏尔泰,巨丑无比,但他不因自己的长相而自怨自艾,反而因自己拥有这种特殊的离谱的长相而暗自自喜。常常是以幽默来化解尴尬,这样更吸引了很多魅力女性。他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力、才学和幽默成为文坛泰斗,同时也成为美丽女性追逐的对象。 (二)正视生活中的美与丑
事实证明,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无暇的人。即使是在我们悠久历史上拥有四大美人称号的美人,也都各自拥有自己美中不足的地方。西施常常犯心痛病,貂蝉的肩部有问题,王昭君的脚一个大一个小,而吸引唐明皇的杨贵妃则有腋臭。这都是号称中国四大美女的美女,都各自有各自的瑕疵,更何况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
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得最出色,学习最好,工作能力最强。但是,这种事情并不是天生的。我们可以努力学习,让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我们可以在工作中认真努力、坚持不懈,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但,相貌这个东西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虽然现今可依靠科技来改变,但那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换成了另外一个人。我们长得如何都是父母给的,美也好、丑也罢。我们都不能怨天尤人。如世界上没有一对相似的指纹一样,我们的面容是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即使是双胞胎也有区别。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个体,是不可以复制的。隐藏在鸭巢里的丑小鸭,备受冷落,但当它羽翼丰满,变成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白天鹅时,谁还会想到它就是那只备受欺辱的丑小鸭。
我们身上都有别人值得羡慕的特征,我们要好好的爱惜自己、珍惜自己。不要被外界的胡乱批评影响心绪,更不要被外在所谓的美和丑所迷惑,要相信自己有识别美和丑的能力,并且在此期间要注意发掘自己身上的独特美,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也有别人羡慕的资本。
美,并不只是存在于事物本身里,而在于观赏者心里是如何评价的。因人不同,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所体现出来的都是不同的美。任何事物的存在,我们在欣赏过后会自以为是的做出美与丑的评论,再加上人类的某种共识性、排他性就毫不犹豫的把这种思想固定下来,一代又一代的传下来。这也就像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有成了路”。都说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如何漂亮,但又有谁见过、来证明这种美。
三、艺术中的美与丑
(一)艺术中的美与丑
艺术中的美和丑源于生活中的美与丑。艺术中美的欣赏会使我们想起生活产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向往并且追求。美与善有关,美中包含善的内容,艺术中的美则给人们以善的陶冶和感悟。在艺术中,丑则被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它是美的对立面,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在《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伽西莫多,长相丑陋,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菲比斯队长,外表美丽但却有一颗邪恶的心。
丑也是美学讨论的一个范畴,用来确定和评价现实生活中诡异的事物和现象,歪曲和寡陋的思想观念,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等。通常对我们而言,美是一种肯定性的价值,它使我们振奋向上,欢心鼓舞;而丑是一种否定的价值,它使人厌烦低沉,厌恶反感。丑的事物,常常违背自身的发展规律,有碍于人生的发展。
美的艺术既可以描写美,也可以描写丑。雨果就力主在作品中再现生活中的美丑对照,既描写美,也描写丑。
(二)艺术中的美与丑观念的变化
人们常以丑来衬托美,但其实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艺术中经常运用衬托的手法来产生对比的效果,既可以突出其中的特征,又可以突出美好的事物。在我们成长中时刻受到这样的熏陶,我们从很小就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这首李坤的《悯农》在描写农民辛苦的同时,也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同时有力地批判了挥霍粮食的行为,并且教育人们要珍惜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这样的美丑转化,则使人思想上得到共鸣。
美丑对照,确实是创造美的艺术的重要原则。但是,美丑的对照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肯定美,描写丑只是为了创造艺术中美的一个手段。
要淡化对外在美与丑的热衷,而把心思用在内在美的追求上。我们都想成为那种秀外慧中,既有容貌之美又有内心之美相统一的人。但我们无法决定。 我并不否认有那种两种结合的非常完美的人的存在,但毕竟还是少数。我们都是平常人,不可能决定我们的容貌,但我们能决定的是我们的内心品质;我们或许不能拥有外表令人称赞的身材,但我们能拥有让人生羡的才华。我们或许不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吸引别人的目光,但我们可以拥有一份自我的空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思索我们的未来。
四、结 语
生活中的美和丑随处可见,但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该如何看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美和丑。美是一个自我循环。有的人天生就很美,有的人是在经过自身的学习后变得很美,有的人是靠某些事物妆扮出来的,而有的人是靠别人的夸奖给捧上美的宝座。天生丽质是不可以改变的,经过自身修养培养出来的美是值得赞赏的,靠外力装饰出来的美是虚伪的,靠别人夸耀而取得的美是站不住脚的;以此类推,有的人天生就很丑,但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们不应该讥笑、排斥。有的人是在成长的环境中变丑的或者有的人则是因为自身的问题变得很丑,这两种人都拥有那种令人厌恶的“丑”,都是我们很鄙视的那种人。而有的人的丑是在外界压力下才形成的。这样的人我们只希望他提高自信心,摆脱外在的压力,否则无论如何他也不会成功。
因此,生活告诫我们:有自我,才有美可言。要认清生活中的美与丑,不要被生活中某些美的表面现象所蒙蔽;更不要被表面丑陋的事物掩盖了原本美丽的本质。所以说拥有美貌者不必骄傲,拥有丑貌者更不必自卑。是容貌美的人美还是容貌丑的人美,最终决定的还是他的品行、知识以及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区别好生活中的美和丑。
〔责任编辑:史焕翔〕
[关键词]美;丑;比较;转化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061 — 02
爱美,是人的天性。因此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说到美,人们常常都会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大部分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颂扬美好的事物,追求美好的事物。美是一个自我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美是生活在别人视线内,便无美可言。
一、 美与丑的比较
(一) 日常生活中的美与丑
什么是美?在《现代汉语字典》第863页中有五种解释。但我主要说的是解释一:美丽、好看(跟‘丑’相对)可以组成句子“这小姑娘长得真美。”或是“这里的风景多美呀!”。
那什么是丑呢?在《现代汉语字典》第179页中有三种解释。我这里主要说的是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
早在距今18000年前,山顶洞人在消费资料十分匮乏,人类生活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都不忘打扮自己。穿孔的石珠、蚬壳和象牙,都展现人类早期萌发的爱美之心。
在大多的情况下,美都是用来形容女人。正如一首歌所唱的:“姑娘像花一样”,人们常常用鲜花来形容拥有美丽容颜的女孩。为此,那些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才会在现如今留下的诗中留下人比花娇、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用来形容妙龄少女容颜的词汇。
与美丽事物相对立的是丑的事物。我们讨厌丑的东西,对它可以说是不屑一顾,甚至在有些美好事物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只希望美好的事物永存,并希望它没有一点瑕疵。
当然,所谓的丑和丑的事物,是与美或美的事物相对而言。
因此,权衡轻重,我们也试着想一想——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存在这种两面性?答案是肯定的。在我们身上的确存在这种情况——美和丑陋相对。我们都听过蛇蝎美人;外表艳丽四射,但内心却蛇蝎心肠。现如今的影视剧就将这点发挥的淋淋尽致。
(二)美与丑在生活中的地位
从古至今,美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在文人笔下的那些拥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的窈窕淑女,在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里也只有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这几个名字;而具备玉树临风条件的美男子也就仅仅只有潘安等几个人。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不是仅因为这几个拥有外貌的人而生存到现在的。
我们都是这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我们虽然拥有不同的五官,但不同的面貌才能和别人有所区别。虽然都称不上非常精致,但都属于正常的范畴。但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信奉拥有美才有通行证。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先天条件不足,自卑异常;有的人整天怨天尤人。更有些过激的人:跳楼、自残,害人害己。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割眼皮、隆鼻子、抽脂肪,反正能割的、能抽的、能换的,一件不留。在经历数次循环的手术后,也许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令我们眼前一亮的美女,也就是时下令很多人侧目的人造美女;但也有不少人在经历锥心的痛苦后更加痛苦:成为了个别利欲熏心人支配下的工具。更有甚者,造成美容不成反毁容的悲惨下场。
而那些成功整形的人也是一波三折,虽然由原来的丑女变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女,但想想那是真的美了吗?有的人在整形后出行时常常因为 “本人身份与本人照片不符”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还要时时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最难以忍受的还是在面对镜子中陌生面容的的情形,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此外,我们很不愿意见到那种拥有了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人,有些急功近利的人,凭借美,内心的欲望在不断的扩大,这种人的内心很可怕,做出的事情更是令人发指。我认为这种人即使拥有了美丽的外表,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人是美是丑,显而易见。
二、美与丑的转化
(一)生活中的美与丑在转化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没有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现在青年人流行穿的的乞丐裤,洞洞拼接,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美?妙龄女郎带着的夸张耳环,份量十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美?头发打扮的个性十足,难道这就是美?烟熏妆化的鬼魅,难道这就是美?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美。大多数的时侯连他们都不明确,什么是美?就开始去追求这无法抓住的幻影。大部分爱美者都爱陷入对自己的狂热热爱中:认为自己的美是上天赐予的,成长中受人专宠,因此就误以为最好的事物都属于自己。其实这种人往往在最后都是空有一副躯壳,没有真才实学。但是他们还坚信拥有美丽就相当于拥有一切。什么事都不追求。现如今,社会上之所以会这样混乱,出现金屋藏娇之类的事情,就是因为有很多这样的人在作怪。也许很多人都明白,他们虽然已经陷入盲目美设下的陷阱,但往往身不由己,一步错百步错。其实,再弄得如何美,人都是会老的——青春易逝,容颜易改,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最多只有那十多年的光景可言,之后呢?正因此,这样的人如果失去了美丽的外壳,也就没有了生存可言。
而那些自诩丑的难以面对现实的人也陷入了这一错误的误区。他们易观察身边的人,以为所有人都朝他们投射轻蔑和白眼。因此他们总是看轻自己,悲观、阴霾,有时往往因此阻碍他们继续前进奋斗的步伐。其实不然,他们如果敢正视自己,并勇敢的朝自己的目标前行,成功自然会属于他们。《丑石》一文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这也是贾平凹给我们留下的意味深长的思索之一。据说法国启蒙文学思想家伏尔泰,巨丑无比,但他不因自己的长相而自怨自艾,反而因自己拥有这种特殊的离谱的长相而暗自自喜。常常是以幽默来化解尴尬,这样更吸引了很多魅力女性。他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力、才学和幽默成为文坛泰斗,同时也成为美丽女性追逐的对象。 (二)正视生活中的美与丑
事实证明,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无暇的人。即使是在我们悠久历史上拥有四大美人称号的美人,也都各自拥有自己美中不足的地方。西施常常犯心痛病,貂蝉的肩部有问题,王昭君的脚一个大一个小,而吸引唐明皇的杨贵妃则有腋臭。这都是号称中国四大美女的美女,都各自有各自的瑕疵,更何况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
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得最出色,学习最好,工作能力最强。但是,这种事情并不是天生的。我们可以努力学习,让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我们可以在工作中认真努力、坚持不懈,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但,相貌这个东西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虽然现今可依靠科技来改变,但那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换成了另外一个人。我们长得如何都是父母给的,美也好、丑也罢。我们都不能怨天尤人。如世界上没有一对相似的指纹一样,我们的面容是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即使是双胞胎也有区别。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个体,是不可以复制的。隐藏在鸭巢里的丑小鸭,备受冷落,但当它羽翼丰满,变成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白天鹅时,谁还会想到它就是那只备受欺辱的丑小鸭。
我们身上都有别人值得羡慕的特征,我们要好好的爱惜自己、珍惜自己。不要被外界的胡乱批评影响心绪,更不要被外在所谓的美和丑所迷惑,要相信自己有识别美和丑的能力,并且在此期间要注意发掘自己身上的独特美,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也有别人羡慕的资本。
美,并不只是存在于事物本身里,而在于观赏者心里是如何评价的。因人不同,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所体现出来的都是不同的美。任何事物的存在,我们在欣赏过后会自以为是的做出美与丑的评论,再加上人类的某种共识性、排他性就毫不犹豫的把这种思想固定下来,一代又一代的传下来。这也就像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有成了路”。都说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如何漂亮,但又有谁见过、来证明这种美。
三、艺术中的美与丑
(一)艺术中的美与丑
艺术中的美和丑源于生活中的美与丑。艺术中美的欣赏会使我们想起生活产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向往并且追求。美与善有关,美中包含善的内容,艺术中的美则给人们以善的陶冶和感悟。在艺术中,丑则被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它是美的对立面,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在《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伽西莫多,长相丑陋,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菲比斯队长,外表美丽但却有一颗邪恶的心。
丑也是美学讨论的一个范畴,用来确定和评价现实生活中诡异的事物和现象,歪曲和寡陋的思想观念,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等。通常对我们而言,美是一种肯定性的价值,它使我们振奋向上,欢心鼓舞;而丑是一种否定的价值,它使人厌烦低沉,厌恶反感。丑的事物,常常违背自身的发展规律,有碍于人生的发展。
美的艺术既可以描写美,也可以描写丑。雨果就力主在作品中再现生活中的美丑对照,既描写美,也描写丑。
(二)艺术中的美与丑观念的变化
人们常以丑来衬托美,但其实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艺术中经常运用衬托的手法来产生对比的效果,既可以突出其中的特征,又可以突出美好的事物。在我们成长中时刻受到这样的熏陶,我们从很小就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这首李坤的《悯农》在描写农民辛苦的同时,也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同时有力地批判了挥霍粮食的行为,并且教育人们要珍惜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这样的美丑转化,则使人思想上得到共鸣。
美丑对照,确实是创造美的艺术的重要原则。但是,美丑的对照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肯定美,描写丑只是为了创造艺术中美的一个手段。
要淡化对外在美与丑的热衷,而把心思用在内在美的追求上。我们都想成为那种秀外慧中,既有容貌之美又有内心之美相统一的人。但我们无法决定。 我并不否认有那种两种结合的非常完美的人的存在,但毕竟还是少数。我们都是平常人,不可能决定我们的容貌,但我们能决定的是我们的内心品质;我们或许不能拥有外表令人称赞的身材,但我们能拥有让人生羡的才华。我们或许不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吸引别人的目光,但我们可以拥有一份自我的空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思索我们的未来。
四、结 语
生活中的美和丑随处可见,但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该如何看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美和丑。美是一个自我循环。有的人天生就很美,有的人是在经过自身的学习后变得很美,有的人是靠某些事物妆扮出来的,而有的人是靠别人的夸奖给捧上美的宝座。天生丽质是不可以改变的,经过自身修养培养出来的美是值得赞赏的,靠外力装饰出来的美是虚伪的,靠别人夸耀而取得的美是站不住脚的;以此类推,有的人天生就很丑,但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们不应该讥笑、排斥。有的人是在成长的环境中变丑的或者有的人则是因为自身的问题变得很丑,这两种人都拥有那种令人厌恶的“丑”,都是我们很鄙视的那种人。而有的人的丑是在外界压力下才形成的。这样的人我们只希望他提高自信心,摆脱外在的压力,否则无论如何他也不会成功。
因此,生活告诫我们:有自我,才有美可言。要认清生活中的美与丑,不要被生活中某些美的表面现象所蒙蔽;更不要被表面丑陋的事物掩盖了原本美丽的本质。所以说拥有美貌者不必骄傲,拥有丑貌者更不必自卑。是容貌美的人美还是容貌丑的人美,最终决定的还是他的品行、知识以及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区别好生活中的美和丑。
〔责任编辑:史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