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中河南高职教育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经济危机时代河南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出其经济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我国这一时期重要的工作任务。然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经济基础的一次变革,其必然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文件的精神为研究出发点,探究河南省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调整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高职教育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改革与发展的思路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016-02
  2011年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纲要”的公布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刚刚过去的经济危机中我国政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稳定和发展了经济,避免了由于外部危机的冲击导致我国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但是也正是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出河南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问题。正是基于此,国家在“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纲要”的提出对于下一阶段河南省经济改革与发展来说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
  在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危与机并存的经济条件下,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成为社会各方面所关心的焦点问题。
  一、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研究
  后经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结构性调整,原有格局在经济危机发生过程中遭到了冲击。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河南省为了能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先机,就必须积极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利用后经济危机时代国家拉动经济发展的各项刺激政策,既要保障河南省传统的农业大省在保障整个国家粮食供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有效地推进河南省的经济结构调整,获得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优势。后经济危机时代,河南省的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有两方面的趋势。
  首先,河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注重对现有社会消费结构进行调整,培育和拉动社会各层次的内需,这是在经济危机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这次全球的经济危机导致河南省对外出口规模的迅速萎缩,显现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然而河南省经济的发展重心应着力于内需的拉动和培育。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010~2020年间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原有的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中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在消费需求中也将逐渐转变为主导力量,同时对于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拉动来说也将呈上升趋势。
  其次,河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注重发展战略型的新兴产业,构建和实现现代产业体系的升级。从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来看,现代产业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有经济的发展既是一种冲击,但同样也是一次深层次调整的机遇。原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这也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创造了环境。在这次河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要体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升级。在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既要着重于新兴产业的构建与发展,同时还要对原有的技术落后、生产过剩的产能进行优胜劣汰调整,引导这些落后产业消化和降低库存,从而为新兴的产业释放出资源和市场。
  二、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始创于20世纪80年代的河南省高职教育最初对高职培养类型并没有很清晰的定位,只是把传统学科性大学专科的教学计划转用在高职教育层次的学生培养中,最初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如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成熟,特别是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颁布后,河南省各个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加强了对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学习,更加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同时借鉴德国等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明确“必须、够用”的理论教学要求和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特点应用到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在这个阶段比较典型的学校代表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提升,河南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在外延的招生规模和教学设施上,还是在内涵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上。截至最近的河南省高等学校信息统计显示,河南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36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39所,高职院校数量占河南省高等院校总数的28.67%;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255843人,占高校学生总数的20.10%;高职毕业生数4200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79%;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人数14555人,占高校教师总数的24.72%。同时在教育基础建设方面,河南省高职院校也已初具规模,高职院校占地面积达19175846平方米,图书1782.29万册,固定资产总值793480.10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0881.37万元,校舍建筑面积8571211平方米。由上述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其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河南省高职教育发展思想上遵循“坚持高职办学方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方向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专业的设置和建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大量对口高级应用性、技能型、管理型的人才。但从河南省自身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而人均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教育基础薄弱,再加上河南省高职教育类型方面起步又较晚,因而河南高职教育层次在社会认可度、办学发展理念、办学设施条件、办学管理水平、学校专业布局结构上存在一定差距。综合上述情况,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角度来看,河南省高职教育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研究
  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每一次结构调整都需要大量高技能的对口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国家“十二五”“纲要”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文件中都已经将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河南省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完成,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对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展研究不仅是必然的要求,更有迫切的现实要求。过去河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偏重于外延的扩张,在内涵的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计等专业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关经济结构调整的文件精神,笔者认为促进河南省的高职教育发展应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要把握经济结构调整趋势,积极优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在贯彻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过程中,河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要充分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要增设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急需的专业,从而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要积极遵循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培养导向的原则。在充分调研和掌握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各个产业岗位技术水平升级要求的基础上,调整专业的设置和优化相关专业课程的结构。
  在国家“十二五”“纲要”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文件中明确了“发展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重点抓好河南省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型的服务业发展,开创第三次产业协同拉动发展的新局面”。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过程中要突出针对这些产业对口专业的设立和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针对性。为了避免出现新增专业不合理的情况,在设置新专业时既要预测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同时也要加强针对新设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明确职业岗位的要求,结合学院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开设相关对口专业。
  除此之外,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还要对现有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传统专业进行调整,在压缩相应专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要对这些专业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相应的改造利用,转为其他专业的建设服务,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还要重点加强对高层次和高科技含量的工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例如信息技术、建筑设计、机械工程等专业。
  2.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高职教育发展积极面向农村
  在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文件关于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说明中,突出强调了培育并形成内需拉动模式。河南省一个重要的省情就是人口多且农村人口数量大,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0%。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对于拉动河南省的整体内需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河南省高职院校未来五年的发展应突出服务三农问题的解决。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特征就是职业性。因而,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要求,河南省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办学方式。通过突出一些针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当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这既有客观历史原因又有现实主观观念的作用,但这种现实情况必将严重制约河南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制约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又会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内需拉动政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河南省的高职教育发展要服务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0~2015年)提出的发展目标中指出:到“十二五”末期,河南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40%左右。这一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近1000万人,这是河南省高职教育发展的一次契机。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则要加大对农村转移的劳动力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能适应新的岗位和职业。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河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就要立足本地社会经济实际,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3.发展高职教育要转变思想,坚持内涵质量建设,及时调整职业培养定位和核心能力要求
  为更好满足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发展河南省高职教育要转变思想,要坚持内涵式的发展思路。由于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初期偏重于规模的扩大,片面追求学生的数量和学校的规模。因而高职院校在教学设施、师资队伍、课程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河南省的高职教育要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高职教育本身突出的是职业性、技术性,其区别于学科型的大学本科教育模式。因而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要突出这样的优势和特点。河南省高职教育发展思想上要明确树立以优势技术教育的推进为根本促进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以产业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基础培养职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同时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扩大开放办学的思路和方法,加强与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开展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促使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从“学科导向型”转变成“就业导向型”;在专业基础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关系上,要在“必须、够用”的原则下,树立和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思想和观念;在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和观念。
  同时在河南省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等课程设计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方面要明确专业培养的职业方向,要在职业层次和职业岗位上做出明确的定位,从而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实训等。同时还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让教师到企业中去,让技师走上讲台来。让老师掌握职业岗位最新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让技师把最具实践性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只有实现专业建设改革与行业产业发展的同步或者超前,才能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的无缝隙连接。
  总之,河南省高职教育为了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总体要求,更好地满足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实现河南省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振兴之路,就要建立一套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依据,依托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辅之以特色的专业教师团队和现代化的实验实训设施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从而确保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工业的影响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9,(2).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二级学院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二级学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办学自主权的行使。分析了当前高校在改革和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学院发展需掌握的几种办学自主权以及学院行使办学自主权所必须依赖的学院内部保障机制。  关键词: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自我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011-0
摘要:独立学院教育实力是国家教育实力的重要构件,两者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独立学院品牌作为独立学院内外部环境的文化内涵、管理制度等要素相互作用所体现出来的强大力量,是独立学院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巨大推动器。传播力是高校品牌建设的基本途径。特色性、整合性二大传播策略是高校品牌建设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独立学院;品牌建设;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正>初中历史"学习型试卷",全称为"初中历史核心概念、方法学习型试卷",是教师以历史课标为依据,以学科核心方法的形成(掌握)、学科核心概念的运用(问题的解决)为载体,以培育
传统的单元教学设计,知识的传授非常清晰,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边界看上去也非常清晰,但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知识上,忽略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一个知识单元中,很难甚至不可能完成对学生的某种思维方法或某种态度的培养。本文所讲的单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相对完整的过程,是教学过程的质的基本单位,也是衡量教师教学和教材驾驭能力的基本单位,是课程螺旋式上升的基本单位,也是课程设计的基本单位。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