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和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保障,紧抓水稻种植质量、产出效率是当前致力追求的目标,既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稻米是我国超过三分之二人口的主食,年消耗量超过2亿吨,而安徽省受到城镇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水稻种植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所以加快水稻提质增效、提升稻农经济收益的形势愈发紧迫。基于此,本文对水稻提质增效栽培集成新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字:水稻种植;提质增效;新技术
引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已经有了漫长的种植历史,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品种在不断的完善、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促进着水稻种植质量、产出效率的提升,提高品质、增加效益是水稻种植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机械化不断普及的背景下,提升种植技术成为了水稻种植效果提升的重要任务,只有实现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的突破,才能做到水稻的提质增效,促进我国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一、安徽省水稻种植现状
安徽省是著名的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约600万公顷,总产量可达225亿公斤,稻谷、小麦、旱杂粮品种齐全,其中稻谷产量占比总产量的一半。安徽省的水稻种植面积可达277万公顷,包括早稻、中稻、早晚、双晚和山区一季稻,呈现出五稻齐全的形式,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商品粮。但是目前安徽省的水稻种植和同类型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究其根本是栽培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农民生产技术较为传统,所以应积极研究出契合安徽特色的水稻生产新技术,集成创新安徽省不同稻区的技术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推广,从而全面提升安徽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水稻提质增效栽培集成新技术
(一)水稻品种选择
实现水稻的提质增效,科学选种是迈出的第一步。水稻种子品质的好坏和其生长质量、品质息息相关,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必须给予选种环节十足的重视。对于水稻品种选种而言,应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第一,品种的发芽率,发芽率是种子品质好坏评价的重要标准,选择高发芽率的种子就能够提升水稻的存活率。第二,种子的抗病害能力。水稻是容易滋生病虫害的作物之一,病虫害也是影响水稻品质与产量的重要因素,而要想克服病虫害带来的危害,不仅要从后期的防治入手,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害能力也较为关键,所以应选择具备良好抗病害能力的种子。最后,则是品种生长期判断,不同的品种会有着不同的生长期,所以必须要确保生长期的契合。综上,也就是将发芽率、病虫害抗性、生长期三要素作为重要参考标准,选择更为适宜的品种,从而达成水稻提质增效。
(二)選择最佳播种期
从水稻种植的实践经验来看,水稻种子的发芽与生长和播种期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不同的播种期温度、湿度各不相同,水稻的生产效果也会形成较大的差异。所以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保障种子的生长效果,还需要选择最佳的播种期。播种期的选择应从两方面考虑,其一是地区方面的差异,播种期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其二是年份差异,即便是同地区不同的年份自然条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温度稳定超过12.5℃是最佳播种时期。我地早稻最佳播种期为3月下旬到4月初,中稻最佳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
(三)秧苗的育苗处理
培育壮秧是高产、优质的前提。早稻浸种2-3天,让种子吸足水后开始催芽,首先要排清箱内的浸种用水,并用清水冲洗,调温至32℃左右,保持10—12小时。破胸后的种子立即进入催芽阶段,然后就是对种子进行晾晒,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抗病害、抗害能力。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有着更好的发芽率和抗病害能力,就能够满足水稻优质增效的要求。中稻采取“日浸夜露”三天即可完成浸种催芽。种子机械播种后,应确保秧苗的水热条件良好,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秧苗的生长。并针对水稻秧苗的幼苗期提供充足的水肥,确保水肥提供的合理性,就能够为幼苗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最后则是针对水稻秧苗环境的控制,应确保通风、光照等方面的良好。对于水稻提质增效来说,水稻育秧是最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着水稻全过程的生长,所以必须要确保这一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
如果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就会影响水稻的生长,而水稻种植密度过小,无疑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水稻种植密度大不利于水稻的通风,生长中会为病害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而水稻种植密度过小也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因此应针对水稻种植效益进行综合考虑,结合水稻长势科学设置种植密度影响深远。为了提高水稻的种植品质,通过合理的水稻种植密度控制,将水稻产量、水稻品质兼顾,才能有利于水稻的提质增效,所以分析出合理的密度也尤为重要。
(五)充足的水肥供应
水肥供应是保障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肥料的实际效果,应采取配方法进行施肥,针对水稻土壤的养分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施加肥料,从而确保土壤肥力的良好。应多施有机肥、控制氮磷钾肥。施用的基肥可以包括绿肥、过磷酸钙、氯化钾等。水稻的幼穗分化期、孕穗期应结合实际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而灌浆结实期可以进行叶面喷肥,充分满足水稻的营养需求。此外,针对水稻的水分供应来说,必须采取清洁的水源进行灌溉,避免使用含污染成分的水源,优化灌溉水源的控制,是水稻提质增效的有效方式。
(六)有效的病虫害防治
无论种植任何作物,有效的病虫害都是保质保量的重要环节,病虫害防治必须给予十足的重视,这是水稻提质增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水稻种植经验来看,水稻的虫害还是较为严重的,尤其是针对有机稻而言,虫害发生概率较高。针对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个是预防一个是治理。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喷洒一定的药物,从而有效预防常见的虫害,降低虫害发生的概率。针对水稻虫害的发生后,应结合虫害的规模、特征进行有效灭杀。为了满足水稻提质增效的要求,应尽可能地选择生物药剂。
(七)选择适宜收获期
对于水稻的提质增效而言,适宜的收获期尤为关键,如果收获期过早就会出现水稻尚未成熟,从而影响产量与品质,而收获过晚就会导致水稻因阳光暴晒而影响品质,所以水稻进入成熟期后应及时的收割,避免收获期过晚导致的水稻品质下降。通常情况下水稻黄熟期稻谷成熟度会达到90%,稻谷含水量达到19%-21%之间水稻已经完全成熟,这时进行收获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产量,并且稻米的香味最浓郁。
结束语:综上所述,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中有着较大的比重,水稻的提质增效即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食用要求,也满足了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追求。为了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水稻的提质增效必须得到十足重视,应做到全方位控制,有效应用栽培集成新技术,确保为水稻生长创造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从而保障水稻的品质与产量,使安徽省更好的体现农业大省的风范,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张伟,宋天庆,梁燕,杨民,杨艳,杨帜辉. 云南省水稻提质增效种植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9(05):63-64.
[2]张春秀.东莞市洪梅镇水稻种植提质增效对策浅谈[J]. 南方农业,2020,14(29):23-24+27.
关键字:水稻种植;提质增效;新技术
引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已经有了漫长的种植历史,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品种在不断的完善、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促进着水稻种植质量、产出效率的提升,提高品质、增加效益是水稻种植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机械化不断普及的背景下,提升种植技术成为了水稻种植效果提升的重要任务,只有实现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的突破,才能做到水稻的提质增效,促进我国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一、安徽省水稻种植现状
安徽省是著名的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约600万公顷,总产量可达225亿公斤,稻谷、小麦、旱杂粮品种齐全,其中稻谷产量占比总产量的一半。安徽省的水稻种植面积可达277万公顷,包括早稻、中稻、早晚、双晚和山区一季稻,呈现出五稻齐全的形式,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商品粮。但是目前安徽省的水稻种植和同类型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究其根本是栽培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农民生产技术较为传统,所以应积极研究出契合安徽特色的水稻生产新技术,集成创新安徽省不同稻区的技术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推广,从而全面提升安徽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水稻提质增效栽培集成新技术
(一)水稻品种选择
实现水稻的提质增效,科学选种是迈出的第一步。水稻种子品质的好坏和其生长质量、品质息息相关,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必须给予选种环节十足的重视。对于水稻品种选种而言,应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第一,品种的发芽率,发芽率是种子品质好坏评价的重要标准,选择高发芽率的种子就能够提升水稻的存活率。第二,种子的抗病害能力。水稻是容易滋生病虫害的作物之一,病虫害也是影响水稻品质与产量的重要因素,而要想克服病虫害带来的危害,不仅要从后期的防治入手,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害能力也较为关键,所以应选择具备良好抗病害能力的种子。最后,则是品种生长期判断,不同的品种会有着不同的生长期,所以必须要确保生长期的契合。综上,也就是将发芽率、病虫害抗性、生长期三要素作为重要参考标准,选择更为适宜的品种,从而达成水稻提质增效。
(二)選择最佳播种期
从水稻种植的实践经验来看,水稻种子的发芽与生长和播种期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不同的播种期温度、湿度各不相同,水稻的生产效果也会形成较大的差异。所以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保障种子的生长效果,还需要选择最佳的播种期。播种期的选择应从两方面考虑,其一是地区方面的差异,播种期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其二是年份差异,即便是同地区不同的年份自然条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温度稳定超过12.5℃是最佳播种时期。我地早稻最佳播种期为3月下旬到4月初,中稻最佳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
(三)秧苗的育苗处理
培育壮秧是高产、优质的前提。早稻浸种2-3天,让种子吸足水后开始催芽,首先要排清箱内的浸种用水,并用清水冲洗,调温至32℃左右,保持10—12小时。破胸后的种子立即进入催芽阶段,然后就是对种子进行晾晒,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抗病害、抗害能力。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有着更好的发芽率和抗病害能力,就能够满足水稻优质增效的要求。中稻采取“日浸夜露”三天即可完成浸种催芽。种子机械播种后,应确保秧苗的水热条件良好,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秧苗的生长。并针对水稻秧苗的幼苗期提供充足的水肥,确保水肥提供的合理性,就能够为幼苗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最后则是针对水稻秧苗环境的控制,应确保通风、光照等方面的良好。对于水稻提质增效来说,水稻育秧是最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着水稻全过程的生长,所以必须要确保这一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
如果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就会影响水稻的生长,而水稻种植密度过小,无疑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水稻种植密度大不利于水稻的通风,生长中会为病害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而水稻种植密度过小也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因此应针对水稻种植效益进行综合考虑,结合水稻长势科学设置种植密度影响深远。为了提高水稻的种植品质,通过合理的水稻种植密度控制,将水稻产量、水稻品质兼顾,才能有利于水稻的提质增效,所以分析出合理的密度也尤为重要。
(五)充足的水肥供应
水肥供应是保障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肥料的实际效果,应采取配方法进行施肥,针对水稻土壤的养分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施加肥料,从而确保土壤肥力的良好。应多施有机肥、控制氮磷钾肥。施用的基肥可以包括绿肥、过磷酸钙、氯化钾等。水稻的幼穗分化期、孕穗期应结合实际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而灌浆结实期可以进行叶面喷肥,充分满足水稻的营养需求。此外,针对水稻的水分供应来说,必须采取清洁的水源进行灌溉,避免使用含污染成分的水源,优化灌溉水源的控制,是水稻提质增效的有效方式。
(六)有效的病虫害防治
无论种植任何作物,有效的病虫害都是保质保量的重要环节,病虫害防治必须给予十足的重视,这是水稻提质增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水稻种植经验来看,水稻的虫害还是较为严重的,尤其是针对有机稻而言,虫害发生概率较高。针对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个是预防一个是治理。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喷洒一定的药物,从而有效预防常见的虫害,降低虫害发生的概率。针对水稻虫害的发生后,应结合虫害的规模、特征进行有效灭杀。为了满足水稻提质增效的要求,应尽可能地选择生物药剂。
(七)选择适宜收获期
对于水稻的提质增效而言,适宜的收获期尤为关键,如果收获期过早就会出现水稻尚未成熟,从而影响产量与品质,而收获过晚就会导致水稻因阳光暴晒而影响品质,所以水稻进入成熟期后应及时的收割,避免收获期过晚导致的水稻品质下降。通常情况下水稻黄熟期稻谷成熟度会达到90%,稻谷含水量达到19%-21%之间水稻已经完全成熟,这时进行收获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产量,并且稻米的香味最浓郁。
结束语:综上所述,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中有着较大的比重,水稻的提质增效即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食用要求,也满足了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追求。为了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水稻的提质增效必须得到十足重视,应做到全方位控制,有效应用栽培集成新技术,确保为水稻生长创造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从而保障水稻的品质与产量,使安徽省更好的体现农业大省的风范,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张伟,宋天庆,梁燕,杨民,杨艳,杨帜辉. 云南省水稻提质增效种植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9(05):63-64.
[2]张春秀.东莞市洪梅镇水稻种植提质增效对策浅谈[J]. 南方农业,2020,14(29):2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