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为该人群的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2013年6月~2013年12月通过对本市城区的280名40岁以上中老年人OP防治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并根据研究对象居住区域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40人。实验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中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教育方式,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研究对象OP防治行为的改变情况、OP知识的了解情况、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通过教育后对OP知识了解情况、OP防治行为、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水平均有所提高,实验组较对照组效果更好。结论:更具针对性的健康信念模式对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教育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2-02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中,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性激素逐渐减少和生理性退行性变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表现为骨骼疼痛、伸长缩短、驼背、呼吸功能下降,易于骨折为特征。有资料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骨质疏松引起最大的问题是骨折,骨折的治疗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加重了WTO经济负担。此外骨质疏松还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由于骨折导致病人长期疼痛与活动不便,容易出现残疾或并发症。沈汝枫等最近所做的一项针对北京地区2520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的调查发现,围绝经期妇女OP患病率为37.83%,55~59岁患病率75.31%,而60~65岁患病率为89.59%[2]。有资料显示男性患者OP患病率较女性要低,但OP性骨折所带来的生活能力丧失或死亡和女性相差不多。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OP临床表现以及检查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认知,提高人们对OP的预防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OP防治意识、OP知识、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等。
1.4统计方法
基线调查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2份,通过3个月教育后,发送270份问卷,全部收回。通过对比两次合格问卷,计算合格率。对研究获得问卷资料进行编号,并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2]。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及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如下表1所示。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认知改变情况如下表2所示。通过实验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两组研究對象对OP知识 、健康信念、自我效能、OP预防意识水平具有差别统计学意义即P<0.05。
3结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还增加社会保健系统的经济负担。近些年来我国骨折疏松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有效的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因此对骨质疏松的教育迫在眉睫[3]。本次研究调查了OP资源,包括OP资源的针对性、利用情况、可承担性。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术研究对象都有医疗保险,但很多中老年人不清楚去看病的医院是否有OP教育人员或BMD测量设备。这个结果说明虽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得到极大的普及,但在OP资源普及性和宣传力度上仍然存在不足。 本次调查还发现,中老年人获取OP防治知识最主要的媒介是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今后对OP知识的教育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开展下去。此外医生/护士也是提供OP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素养对提高OP 的预防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应注重医务人员的理论培训。
表1、两组教育干预后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
注:*p<0.05,表示结果有差别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研究对象教育前后对OP认知情况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饮食习惯上做的较好,在运动感知上存在着误区,认为自身承受不了较高的运动。因此在OP防治工作中,应该重点放在为不同健康状况的中老年人设计相应的安全、有效的运动计划。研究中老年人对OP预防意识低,而导致这个原因是中老年人对OP 知识了解不足以及对OP易感性认识。通过教育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OP预防意识、自我效能水平、健康信念都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患者提高的较为明显。这说明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中老年人认知骨质疏松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涛.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评估[J].广州医学,2009,40(3):67—68.
[2]杨秀琳.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中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9,1(5):1—69.
[3]马玲;贺莉.健康教育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8(29):632—636.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2-02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中,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性激素逐渐减少和生理性退行性变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表现为骨骼疼痛、伸长缩短、驼背、呼吸功能下降,易于骨折为特征。有资料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骨质疏松引起最大的问题是骨折,骨折的治疗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加重了WTO经济负担。此外骨质疏松还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由于骨折导致病人长期疼痛与活动不便,容易出现残疾或并发症。沈汝枫等最近所做的一项针对北京地区2520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的调查发现,围绝经期妇女OP患病率为37.83%,55~59岁患病率75.31%,而60~65岁患病率为89.59%[2]。有资料显示男性患者OP患病率较女性要低,但OP性骨折所带来的生活能力丧失或死亡和女性相差不多。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OP临床表现以及检查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认知,提高人们对OP的预防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OP防治意识、OP知识、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等。
1.4统计方法
基线调查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2份,通过3个月教育后,发送270份问卷,全部收回。通过对比两次合格问卷,计算合格率。对研究获得问卷资料进行编号,并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2]。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及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如下表1所示。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认知改变情况如下表2所示。通过实验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两组研究對象对OP知识 、健康信念、自我效能、OP预防意识水平具有差别统计学意义即P<0.05。
3结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还增加社会保健系统的经济负担。近些年来我国骨折疏松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有效的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因此对骨质疏松的教育迫在眉睫[3]。本次研究调查了OP资源,包括OP资源的针对性、利用情况、可承担性。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术研究对象都有医疗保险,但很多中老年人不清楚去看病的医院是否有OP教育人员或BMD测量设备。这个结果说明虽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得到极大的普及,但在OP资源普及性和宣传力度上仍然存在不足。 本次调查还发现,中老年人获取OP防治知识最主要的媒介是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今后对OP知识的教育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开展下去。此外医生/护士也是提供OP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素养对提高OP 的预防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应注重医务人员的理论培训。
表1、两组教育干预后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
注:*p<0.05,表示结果有差别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研究对象教育前后对OP认知情况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饮食习惯上做的较好,在运动感知上存在着误区,认为自身承受不了较高的运动。因此在OP防治工作中,应该重点放在为不同健康状况的中老年人设计相应的安全、有效的运动计划。研究中老年人对OP预防意识低,而导致这个原因是中老年人对OP 知识了解不足以及对OP易感性认识。通过教育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OP预防意识、自我效能水平、健康信念都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患者提高的较为明显。这说明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中老年人认知骨质疏松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涛.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评估[J].广州医学,2009,40(3):67—68.
[2]杨秀琳.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中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9,1(5):1—69.
[3]马玲;贺莉.健康教育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8(29):63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