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但受知识水平以及环境的限制,往往患病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心理比较恐惧。此时如果能及早及时地介入心理护理,笔者认为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这就对我们农村医院的护理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
当病人一入住医院,病人就成了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护理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搜集病人的各种情况,通过主动与患者谈心交流,快速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是属于乐观开朗型还是悲观失望、多疑恐惧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做好相应心理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前者我们护理工作者只要做到服务热情周到,护理操作熟练、轻巧、稳健,使病人心情舒畅,感受到我们的亲切关怀,内心充满信任感就行。但对于后者,我们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做到微笑服务而且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一定程度地了解自己的患病程度、病情产生原因以及以后如何配合治疗,通过自己用心、用情地护理使患者消除恐惧,建立重新生活的勇气。平时在交流时还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免造成患者理解的不便,不能良好的沟通;避免叙述病情时吞吐含糊,词不达意从而使患者生疑,加重心理负担,甚至拒绝治疗。
2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进行心理护理
平时在护理时若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急性病人
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往往忽视对这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能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反之,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不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不适时地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就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2.2慢性病人
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 、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还应当适时地与生理护理相结合,做到身心舒适互相促进。
2.3手术病人
无论手术复杂与否,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对手术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①可以术前邀请权威医生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②可以组织做过同类手术的病人进行信息交流。
3根据不同的疾病分期情况进行心理护理
不同的患病人群可根据其疾病的分期分为四种患者,即临床期病人、恢复期病人、残障期病人及临终病人。
3.1临床期病人
因为承受着各种症状、体征以及各项检查治疗带来的不适,身心都处于紧张应激状态,此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有助于病人尽快适应新的角色。
3.2恢复期病人
病人身体各项机能都逐渐恢复,在此时,有的病人因为经济或其它原因会忽视未完全康复的身体,过早投入工作,使机体未能完全康复,也有的病人不愿意正视已经逐渐康复的身体,处于病人角色中不配合康复锻炼。所以对于不同的病人,我们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使之早日康复,摆脱疾病,恢复健康。
3.3残障期病人
一般来说,此期病人因为身体的创伤,心理非常脆弱,在进行康复锻炼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对此类病人要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和沟通,了解病人情况,适时进行交流,有时一次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带给病人意外的效果。
3.4临终病人
大部分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面临死亡,在为临终病人提供心理护理服务时,针对临终病人不同心理发展的特点,护理人员应配合指导家属或照顾者提供相应心理护理。①否认阶段,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逐步将病情告知病人,使他们逐步接受现实。②愤怒阶段,充分理解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原谅病人的一切言行。③协议阶段,采取合适的方法满足病人的要求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体贴。④抑郁阶段,应给予关心和安慰,鼓励病人的亲朋好友探访、交流,帮助病人表达真实感情。⑤接受阶段,应帮助病人树立正确死亡观鼓励其家属多陪伴、照顾病人。
我们处在农村的护理工作者要确立“胸中装着每一位病人,让每一位病人都能获得快乐”的服务理念,用实用的心理知识对病人进行多维度心理干预,深层次提高病人的心理愉悦程度。
1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
当病人一入住医院,病人就成了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护理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搜集病人的各种情况,通过主动与患者谈心交流,快速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是属于乐观开朗型还是悲观失望、多疑恐惧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做好相应心理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前者我们护理工作者只要做到服务热情周到,护理操作熟练、轻巧、稳健,使病人心情舒畅,感受到我们的亲切关怀,内心充满信任感就行。但对于后者,我们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做到微笑服务而且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一定程度地了解自己的患病程度、病情产生原因以及以后如何配合治疗,通过自己用心、用情地护理使患者消除恐惧,建立重新生活的勇气。平时在交流时还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免造成患者理解的不便,不能良好的沟通;避免叙述病情时吞吐含糊,词不达意从而使患者生疑,加重心理负担,甚至拒绝治疗。
2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进行心理护理
平时在护理时若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急性病人
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往往忽视对这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能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反之,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不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不适时地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就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2.2慢性病人
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 、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还应当适时地与生理护理相结合,做到身心舒适互相促进。
2.3手术病人
无论手术复杂与否,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对手术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①可以术前邀请权威医生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②可以组织做过同类手术的病人进行信息交流。
3根据不同的疾病分期情况进行心理护理
不同的患病人群可根据其疾病的分期分为四种患者,即临床期病人、恢复期病人、残障期病人及临终病人。
3.1临床期病人
因为承受着各种症状、体征以及各项检查治疗带来的不适,身心都处于紧张应激状态,此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有助于病人尽快适应新的角色。
3.2恢复期病人
病人身体各项机能都逐渐恢复,在此时,有的病人因为经济或其它原因会忽视未完全康复的身体,过早投入工作,使机体未能完全康复,也有的病人不愿意正视已经逐渐康复的身体,处于病人角色中不配合康复锻炼。所以对于不同的病人,我们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使之早日康复,摆脱疾病,恢复健康。
3.3残障期病人
一般来说,此期病人因为身体的创伤,心理非常脆弱,在进行康复锻炼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对此类病人要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和沟通,了解病人情况,适时进行交流,有时一次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带给病人意外的效果。
3.4临终病人
大部分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面临死亡,在为临终病人提供心理护理服务时,针对临终病人不同心理发展的特点,护理人员应配合指导家属或照顾者提供相应心理护理。①否认阶段,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逐步将病情告知病人,使他们逐步接受现实。②愤怒阶段,充分理解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原谅病人的一切言行。③协议阶段,采取合适的方法满足病人的要求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体贴。④抑郁阶段,应给予关心和安慰,鼓励病人的亲朋好友探访、交流,帮助病人表达真实感情。⑤接受阶段,应帮助病人树立正确死亡观鼓励其家属多陪伴、照顾病人。
我们处在农村的护理工作者要确立“胸中装着每一位病人,让每一位病人都能获得快乐”的服务理念,用实用的心理知识对病人进行多维度心理干预,深层次提高病人的心理愉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