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开展好探究式教学首先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需要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激发兴趣 教学氛围 提高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一直在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根本没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学生被动地成了被“填”的“鸭子”,长久的“满堂灌”教学,导致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严重制约了他们质疑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了探究式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开展探究性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引起学生注意,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取得的良好效果。例如,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多数的实验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现象变化,这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认真观察,进而提升其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能力,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进而为我们的探究式教学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要注意培养融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探究式教学教学成功的要素。因为教学过程受到各种各样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民主作风、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等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因此开展探究式教学,必须首先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实施探究式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从而形成的课堂氛围。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要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设法启动学生内在的动力,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習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学有创见。比如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一题多解意识,一题可以有多种解法,而从多种解法的比较中,又要选出最快最好的解法,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在解题时思维敏捷性的创造。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我们要营造积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主动的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可以说,在启发学生思考、全面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以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扮演好设疑引疑的角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提出的问题像科学家提出的那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但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能积极提出问题,为了充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现象;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不断地把新现象和自己的认识相联系,增强质疑意识。
2.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舍本逐末忽视基础
探究式教学并不是偏、难、怪的追求,我们不可舍本逐末,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一般来说,课本上的习题质量较高,先易后难,题量适中,是适合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的。例如,为了能使习题在教学、教育、发展、反馈这四大功能上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时引用的例题,布置习题都要根据教学需要审慎选用,不要随便点题,通过典型例题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
3.开展探究性学习,不能忽视理论探究
探究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化学课程中虽然大多数探究活动需要用实验进行,但也有不少探究活动属于理论探究,理论探究在高中化学课程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可避免的,应予以重视。例如,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第二节中,为了探究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规律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本提供的数据图,提出假设并验证。让同学们得到“同一周期,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同一主族,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电离能减小”这个规律。并利用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数据进行检验结论。这时有的同学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在同一周期中有的原子不在同一上升趋势直线上,而且每个周期中都有同样的情况。”“出现偏差的原子是在同一主族的呢。”“那么是第ⅡA、ⅤA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反常地高,还是第ⅢA、ⅥA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反常地低呢?”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从洪特规则[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s0,p0,d0,f0)、半满(s1,p3,d5,f7)、全满(s2,p6,d10,f14)时,原子能量较低、稳定。]入手,得出第ⅡA、ⅤA主族元素因为该原子处于全满(s2)、半满(p3)的状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其第一电离能较大。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没有实验环节,但学生同样经历了分析数据和资料、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检验假设、得到结论等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究和积极思维之中,这样的学习也属于探究式教学的范畴。在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应把重点放在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上。
【关键词】激发兴趣 教学氛围 提高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一直在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根本没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学生被动地成了被“填”的“鸭子”,长久的“满堂灌”教学,导致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严重制约了他们质疑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了探究式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开展探究性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引起学生注意,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取得的良好效果。例如,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多数的实验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现象变化,这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认真观察,进而提升其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能力,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进而为我们的探究式教学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要注意培养融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探究式教学教学成功的要素。因为教学过程受到各种各样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民主作风、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等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因此开展探究式教学,必须首先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实施探究式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从而形成的课堂氛围。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要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设法启动学生内在的动力,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習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学有创见。比如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一题多解意识,一题可以有多种解法,而从多种解法的比较中,又要选出最快最好的解法,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在解题时思维敏捷性的创造。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我们要营造积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主动的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可以说,在启发学生思考、全面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以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扮演好设疑引疑的角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提出的问题像科学家提出的那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但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能积极提出问题,为了充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现象;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不断地把新现象和自己的认识相联系,增强质疑意识。
2.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舍本逐末忽视基础
探究式教学并不是偏、难、怪的追求,我们不可舍本逐末,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一般来说,课本上的习题质量较高,先易后难,题量适中,是适合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的。例如,为了能使习题在教学、教育、发展、反馈这四大功能上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时引用的例题,布置习题都要根据教学需要审慎选用,不要随便点题,通过典型例题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
3.开展探究性学习,不能忽视理论探究
探究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化学课程中虽然大多数探究活动需要用实验进行,但也有不少探究活动属于理论探究,理论探究在高中化学课程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可避免的,应予以重视。例如,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第二节中,为了探究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规律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本提供的数据图,提出假设并验证。让同学们得到“同一周期,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同一主族,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电离能减小”这个规律。并利用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数据进行检验结论。这时有的同学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在同一周期中有的原子不在同一上升趋势直线上,而且每个周期中都有同样的情况。”“出现偏差的原子是在同一主族的呢。”“那么是第ⅡA、ⅤA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反常地高,还是第ⅢA、ⅥA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反常地低呢?”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从洪特规则[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s0,p0,d0,f0)、半满(s1,p3,d5,f7)、全满(s2,p6,d10,f14)时,原子能量较低、稳定。]入手,得出第ⅡA、ⅤA主族元素因为该原子处于全满(s2)、半满(p3)的状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其第一电离能较大。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没有实验环节,但学生同样经历了分析数据和资料、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检验假设、得到结论等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究和积极思维之中,这样的学习也属于探究式教学的范畴。在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应把重点放在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