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基于对国内外相关企业所涉及该专业以及高等教育的实地经验的调研之上,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校企合作以培养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施工和管理工程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工程管理(历保方向)”的专业人才的模式,以期能够为该方向的教学改革及学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历保;教改
一、 引言
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并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随后住建部颁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建规[2017]212号)以响应十九号召,指出决定通过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研究提出破解当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问题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大限度发挥历史建筑使用功能。这意味着历史建筑保护行业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历保方向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可观。目前全国仅有北京建筑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两所大学开设并招收本科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学生,对于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着力培养历史建筑保护施工现场第一线技术和管理应用型人才应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本文对普通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历史保护方向教学模式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以期能够为该方向的教学改革及学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二、 专业定位
相比美国、英国等国,目前国内现有的对于历史保护建筑方向人才培养的资料少之又少,由于历保产业兴起滞后,仅有个别高校开设本科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相关企业所涉及该专业以及高等教育的实地经验进行调研,提出以培养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施工和管理工程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工程管理(历保方向)”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注重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之上,本科教学中的三年在学校教学,夯实本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一年去企业岗位实习实训。该模式以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旨在为行业培养历保方向的高端职业人才。
三、 重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管理开设的各门课程中,如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这四大板块中均衡协调的基础上能够更多地注重历保专业的需求。院校应遵照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和思路,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概论》《历史建筑测绘》《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外建筑史》《中國古典建筑营造法》《BIM在历史建筑保护应用》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打牢理论基础。
在实践教学方面,同时结合行业实际工程的需求和高校办学转型的需求,校企专家公共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如在实习环节与毕业论文环节,形成教学过程和建筑保护工程修复过程向匹配的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应积极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并参加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同时院校也应加强本校实习基地的建设,跟踪行业技术创新,研制前沿技术课程,如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信息模型的建议,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培养学生及时掌握行业最新的实操技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完善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激励保障机制
1. 院校在岗教师应深入企业学习,增强对自身以及本专业的工程实践的锻炼,加快教师实操能力的提高,并以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企业应定时面向院校学生开设相关知识讲座,一方面传授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预测行业发展。
2. 校企双方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合作申请相关科研项目,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也可以共同组织全球性历史建筑保护行业培训与论坛,如历史建筑保护行业论坛,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办学交流研讨会等。
3. 企业应院校要求担任该院校专职教师,应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补贴等。
此外,校企双方共同推动本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包括与国外大学的学生交换、研究生培养、教师学术交流考察、合作科研等。双方应在相关预算中预留国际交流经费;企业应积极为国际交流创造条件。
五、 结论与展望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完成:
1. 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历保方向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 能够从理论与实践上帮助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就业、深造等;
3. 实现了校企双方双赢,为该专业的培养思路提供了创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关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改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16(6).
[2]张艺馨,冯小珊,韩亚平.基于木构的古建筑防火安全对策[J].门窗,2016(11).
[3]王梦园,董江龙,韩亚平.基于木构的古建筑防火安全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8).
[4]光明日报.历史建筑,在保护中延续文脉[EB/OL].
[5]国家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名单公布[EB/OL].
作者简介:韩亚平,蔡挺龙,上海市,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历保;教改
一、 引言
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并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随后住建部颁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建规[2017]212号)以响应十九号召,指出决定通过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研究提出破解当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问题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大限度发挥历史建筑使用功能。这意味着历史建筑保护行业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历保方向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可观。目前全国仅有北京建筑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两所大学开设并招收本科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学生,对于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着力培养历史建筑保护施工现场第一线技术和管理应用型人才应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本文对普通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历史保护方向教学模式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以期能够为该方向的教学改革及学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二、 专业定位
相比美国、英国等国,目前国内现有的对于历史保护建筑方向人才培养的资料少之又少,由于历保产业兴起滞后,仅有个别高校开设本科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相关企业所涉及该专业以及高等教育的实地经验进行调研,提出以培养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施工和管理工程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工程管理(历保方向)”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注重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之上,本科教学中的三年在学校教学,夯实本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一年去企业岗位实习实训。该模式以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旨在为行业培养历保方向的高端职业人才。
三、 重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管理开设的各门课程中,如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这四大板块中均衡协调的基础上能够更多地注重历保专业的需求。院校应遵照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和思路,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概论》《历史建筑测绘》《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外建筑史》《中國古典建筑营造法》《BIM在历史建筑保护应用》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打牢理论基础。
在实践教学方面,同时结合行业实际工程的需求和高校办学转型的需求,校企专家公共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如在实习环节与毕业论文环节,形成教学过程和建筑保护工程修复过程向匹配的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应积极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并参加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同时院校也应加强本校实习基地的建设,跟踪行业技术创新,研制前沿技术课程,如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信息模型的建议,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培养学生及时掌握行业最新的实操技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完善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激励保障机制
1. 院校在岗教师应深入企业学习,增强对自身以及本专业的工程实践的锻炼,加快教师实操能力的提高,并以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企业应定时面向院校学生开设相关知识讲座,一方面传授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预测行业发展。
2. 校企双方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合作申请相关科研项目,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也可以共同组织全球性历史建筑保护行业培训与论坛,如历史建筑保护行业论坛,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办学交流研讨会等。
3. 企业应院校要求担任该院校专职教师,应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补贴等。
此外,校企双方共同推动本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包括与国外大学的学生交换、研究生培养、教师学术交流考察、合作科研等。双方应在相关预算中预留国际交流经费;企业应积极为国际交流创造条件。
五、 结论与展望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完成:
1. 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历保方向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 能够从理论与实践上帮助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就业、深造等;
3. 实现了校企双方双赢,为该专业的培养思路提供了创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关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改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16(6).
[2]张艺馨,冯小珊,韩亚平.基于木构的古建筑防火安全对策[J].门窗,2016(11).
[3]王梦园,董江龙,韩亚平.基于木构的古建筑防火安全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8).
[4]光明日报.历史建筑,在保护中延续文脉[EB/OL].
[5]国家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名单公布[EB/OL].
作者简介:韩亚平,蔡挺龙,上海市,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