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科目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解题过程中不要需拥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需掌握一定的推理能力。尤其是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知识难度明显提升,涉及的范围也更广,对学生的解题思维同样要求更高,教师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和格外关注。笔者通过对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的认真浅谈和分析,同时制定一系列科学适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思维策略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与小学和初中相比,难度和深度均有所提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通常来讲,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在解题中更是有着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不仅是教师的基本任务,还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高中数学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借此改善教学质量。
一、分析题干明确题意,挖掘题目潜在含义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难直接确定解题思路,而是需要仔细思考与探索之后才能够确定解题思维,且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过程中,首先应提醒他们认真分析题干内容明确题意。在解答高中数学题目时,针对结构复杂、晦涩难懂的题目,在审题时对题干进行拆分,把复杂的问他变得简单化,挖掘出题目的潜在含义,并理解各个条件和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快速的解题。
诸如,在进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时,教师可列出题目:在一个袋子中装有分别标注数字1、2、3、4、5的五个小球,这些小球除标注的数字外完全相同,现从中随机取出2个小球,则取出的小球标注的数字之和为3或6的概率是( )A、3/10;B、1/5;C、1/10;D、1/12。解析:学生在分析题干时需要先找到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即为:小球除数字外完全相同、随机取出2个、数字之和为3或6,挖掘出题目的潜在含义为求出两种结果的概率之和。由袋中随机取出2个小球的基本事件總数为10,取出小球标注数字和为3的事件为1、2;取出小球标注数字和为6的事件为1、5或2、4,故得出概率P=1+2/10=3/10,正确答案为A。
二、激发灵活数学思维,透过现象明晰本质
在高中数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的灵活数学思维,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透过现象明晰本质,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简便且灵活的解题方法。很多高中数学题目都变幻莫测,即使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还是难以正确解析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明晰该类数学题目的本质和特征,并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这是培养他们解题思维的关键一环。让学生利用灵活数学思维从整体角度促发观察题目特征,仔细思考后透过题目现象找到本质。
以“直线与方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使用题目:求与两坐标轴正向围成面积为2平方单位的三角形,并且两截据距离之差为3的直线方程。在解答时,学生需先灵活想到这是“直线的方程”中较的常见题型,解题流程为先设直线方程,接着依据题意一步一步计算至最后求出答案,这一过程就是典型的透过现象明晰本质。对此,学生在认真审题以后,可先设直线方程是x/a+y/b=1,以及题意知道1/2ab=2,那么ab=4。又因a-b=3,这样能够知道b=-4(舍去)或b=1,此时a=4,顺利求出直线方程是x+4y-4=0;第二种情况b-a=3,从而知道b=-1(舍去)或b=4,此时a=1,那么直线方程是4x+y-4=0。
三、运用思辨数学思维,跳出定式巧妙解题
思辨性数学思维指的是:在解答高中数学题目时,学生要做到不盲目、不轻信,拥有个人主观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并依据个人精准的逻辑推理能力展开验证,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考能力,让他们在解析部分特殊的数学题目时,不能使用定式思维,或者运用常规方法来解答题目,以免解题思路受到限制。学生运用思辨数学思维能够跳出定式思维模式,从而巧妙解题。
举个例子,在教授“数列”时,教师可以这一特殊题目为例:在等式y=√mn中,m、y、n能够成等比数列是( )A、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B、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充分不必要条件。不少学生在第一眼看到题目时,往往会错误的选择B、C或D,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在等比数列中明确指出:每一项与公比q均不可以为0,加入这一点被忽视的话就十分容易出现错误。正确解析如下:y=√mn,m、y、n可能不等比,如果它们均为0,那么可能是等比数列,所以y=±√mn,故选择A。在处理该类数学题目过程中,学生要敢于突破定式思维的限制或局限,通过思辨性数学思维考虑题目中的特殊条件,从另外角度解题。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有着重大意义,教师可从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习惯切入,指导他们合理应用灵活性与思辨性的解题思维,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华佳. 高中生解题反思中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与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郭永生. 研究高中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51.
[3]许小飞. 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如何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J]. 新课程(下),2016,09:134.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思维策略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与小学和初中相比,难度和深度均有所提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通常来讲,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在解题中更是有着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不仅是教师的基本任务,还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高中数学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借此改善教学质量。
一、分析题干明确题意,挖掘题目潜在含义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难直接确定解题思路,而是需要仔细思考与探索之后才能够确定解题思维,且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过程中,首先应提醒他们认真分析题干内容明确题意。在解答高中数学题目时,针对结构复杂、晦涩难懂的题目,在审题时对题干进行拆分,把复杂的问他变得简单化,挖掘出题目的潜在含义,并理解各个条件和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快速的解题。
诸如,在进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时,教师可列出题目:在一个袋子中装有分别标注数字1、2、3、4、5的五个小球,这些小球除标注的数字外完全相同,现从中随机取出2个小球,则取出的小球标注的数字之和为3或6的概率是( )A、3/10;B、1/5;C、1/10;D、1/12。解析:学生在分析题干时需要先找到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即为:小球除数字外完全相同、随机取出2个、数字之和为3或6,挖掘出题目的潜在含义为求出两种结果的概率之和。由袋中随机取出2个小球的基本事件總数为10,取出小球标注数字和为3的事件为1、2;取出小球标注数字和为6的事件为1、5或2、4,故得出概率P=1+2/10=3/10,正确答案为A。
二、激发灵活数学思维,透过现象明晰本质
在高中数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的灵活数学思维,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透过现象明晰本质,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简便且灵活的解题方法。很多高中数学题目都变幻莫测,即使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还是难以正确解析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明晰该类数学题目的本质和特征,并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这是培养他们解题思维的关键一环。让学生利用灵活数学思维从整体角度促发观察题目特征,仔细思考后透过题目现象找到本质。
以“直线与方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使用题目:求与两坐标轴正向围成面积为2平方单位的三角形,并且两截据距离之差为3的直线方程。在解答时,学生需先灵活想到这是“直线的方程”中较的常见题型,解题流程为先设直线方程,接着依据题意一步一步计算至最后求出答案,这一过程就是典型的透过现象明晰本质。对此,学生在认真审题以后,可先设直线方程是x/a+y/b=1,以及题意知道1/2ab=2,那么ab=4。又因a-b=3,这样能够知道b=-4(舍去)或b=1,此时a=4,顺利求出直线方程是x+4y-4=0;第二种情况b-a=3,从而知道b=-1(舍去)或b=4,此时a=1,那么直线方程是4x+y-4=0。
三、运用思辨数学思维,跳出定式巧妙解题
思辨性数学思维指的是:在解答高中数学题目时,学生要做到不盲目、不轻信,拥有个人主观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并依据个人精准的逻辑推理能力展开验证,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考能力,让他们在解析部分特殊的数学题目时,不能使用定式思维,或者运用常规方法来解答题目,以免解题思路受到限制。学生运用思辨数学思维能够跳出定式思维模式,从而巧妙解题。
举个例子,在教授“数列”时,教师可以这一特殊题目为例:在等式y=√mn中,m、y、n能够成等比数列是( )A、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B、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充分不必要条件。不少学生在第一眼看到题目时,往往会错误的选择B、C或D,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在等比数列中明确指出:每一项与公比q均不可以为0,加入这一点被忽视的话就十分容易出现错误。正确解析如下:y=√mn,m、y、n可能不等比,如果它们均为0,那么可能是等比数列,所以y=±√mn,故选择A。在处理该类数学题目过程中,学生要敢于突破定式思维的限制或局限,通过思辨性数学思维考虑题目中的特殊条件,从另外角度解题。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有着重大意义,教师可从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习惯切入,指导他们合理应用灵活性与思辨性的解题思维,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华佳. 高中生解题反思中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与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郭永生. 研究高中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51.
[3]许小飞. 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如何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J]. 新课程(下),2016,0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