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内海防甚至胡志明市,养妈们控制着庞大而无序的跨国婚介市场,同时以“金字塔”结构,网罗着那些愿意外嫁的越南女孩到相亲场所来。
在越南新娘网络广告上,有的会这样形容:在海防、胡志明这样的城市,女孩子都愿意嫁到外国去。
但在海防,这至少不是一个被公认的事实。
“谁会把这种事情摆到台面上呢?”就像绝大部分海防人一样,32岁的黄氏玲对记者这样说。
黄氏玲的小店铺就开在腾龙宾馆的对面,但她从来没有发现,每个月都有来自北方的异国男人在里面相亲。
在过去,海防人对跨国婚姻的认知,更多是来自台湾规模化的相亲活动。十多年来,从海防市区向东,公路边排列着繁体字标识的一个个台资厂房,有时候它们也可以成为一家家“腾龙宾馆”——来自周边地区或者工厂的女孩们接受一定的训练,然后在不公开的场合与台湾相亲者会面,直到结婚。
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来自北越各地的女孩,在海防、河内等各种相亲场所低调地穿梭,寻找嫁到外国的机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些女孩面对的相亲者多了一个群体:那就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寻妻客。
一方求嫁,一方急娶,强大的诉求,无异给了那些专业物色女孩的养妈,提供了一个巨大而极具潜力的新市场。
应运而生的婚姻介绍人
黄氏玲中文说得很好,与不少做生意的中国朋友有交往。这几个月,她发现一些貌似做生意的中国人,在寻求她帮忙的时候,往往最后会露出“狐狸尾巴”——那就是找老婆。
“我本来还以为他只是考察一下海防市场,谁知道他带了几个中国男性朋友过来,谈论的都是见到的女孩子。”黄氏玲说,“原来那个人在国内做中介,物色了一些想到越南找老婆的人,收了钱,带过来再说。”
根据越南当地多名中国籍翻译的描述,从去年开始,来自中国的中介们,以“游猎”方式,带着客人们在河内或者海防的街头闲逛。尽管这些中介工作人员连越南语都不懂,但仍然有不少来自上海、天津、深圳等大城市男性跟随——这些客人有的通过QQ联络,或者电话的方式招徕而来,有的甚至是在旅游途中,临时加入相亲队伍。
“我总是在接待那些要我介绍女孩子给他们认识的中国人,”河内一位叫做阿心的本地翻译说,“大部分越南本地翻译都不愿意做这种事情,为他们物色对象,我们不知道后果如何。”
为了寻找愿意外嫁的越南女人,来自中国大陆的中介们,会频繁地利用越南当地的各种社会关系。譬如,通过朋友介绍,甚至通过特定的付给酬劳的方式,联络到一些愿意与这些中国男性见面的越南女性,以满足客人结识越南女孩的要求。
“实际上,这类相亲行为在越南并不是非法的,尤其如果双方同意,结婚时又走法律途径的话,越南政府不会加以干涉。”一位中国常驻河内官方机构的人士告诉记者,“不过,从越南社会的传统道德思维方式来讲,公开的组团相亲并不会被支持,因此参与者通常都倾向于低调操作。”
在河内、海防这两个中国大陆人常到的北越城市,这一类活动更加明显。由于涉外婚姻的手续只能在越南中心城市办理,因此越南各地有意外嫁的女孩,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到达河内、海防和胡志明市等地。
一些家境不佳的女孩,养妈们的出现,解决了她们一些烦恼,比如代她们先支付在河内、海防、胡志明等城市的生活费用,直到她们成功嫁出后,再向女孩家庭收取这些成本。
大养妈与小养妈
在海防,养妈隐藏在大街小巷、乡间田野之间。
“养妈是这样的一类人:在一个地方认识很多有女孩的家庭,而且很善于取得家长们的信任,认为女儿通过她外嫁是最好的,”在一个相亲现场,一个海防阮姓女孩向记者透露说,养妈之间也是有大有小的,小养妈可能就是你身旁的一个年长亲戚,有一天,突然会给你打个电话,叫你去参加某次相亲;而大养妈手中掌握着众多养妈的信息。
和那些通过社会关系物色越南女孩的外来中介不同,海防、河内等地的职业养妈,经过十几年面向海外的“媒婆”锻炼,每个养妈都有能力,去物色、带领来自不同地区的、愿意外嫁的越南女性到相亲的场所。
记者在相亲现场看到,当有国外的相亲者到达时,养妈们通常互相支援,把旗下的女孩子带到相亲场地,并因此获得小额酬劳。一旦女孩成功嫁出,这个养妈的收入也会大幅增加。所以,为了达到“速配”的效果,养妈们一般都会向相亲者极力推荐带来的女孩。而拥有外语能力和定期客源的“大养妈”,是养妈中的领导者,通常要平衡养妈之间的“生意”,并掌控着整个局面和信息传递:
男方(中文对养妈):我不知道这位小姐能不能用中文跟我沟通。
养妈(越文对女方):你懂中文吗?如果他跟你说中文,你最好作出不懂的样子。随后,大养妈(中文对男方):她们学中文都很快。做老婆没问题,结婚半个月就能沟通了。
……
男方(中文对养妈):我想问问这位小姐,她做什么工作?
养妈(越文对女方):你做什么工作?“女方(越文对养妈):我最近没有工作,在家玩。养妈(中文对男方):她说她在附近缝补衣服。这是个很勤奋的女孩子。
女方(越文对养妈):他挺奇怪的,问我这么多问题,呵呵?
男方(中文对养妈):她说什么?
养妈(中文对男方):她说你挺帅的。
……
小养妈(越文对大养妈):”他要留下(我带来的这个)女孩子吗?如果不要的话,总得给她们付点路费吧。“
大养妈(越文对小养妈):”你带过来的女孩子都不漂亮,人家不选你就带走吧,(如果)每个都要收钱,你以后不要带过来了!“
由于,养妈的收入主要来自相亲者缴纳的婚介费用,因此相亲成功与否,对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的养妈来说,意味着收入多寡。而这个收入,还因异国相亲者的国别和身份而有所区别。譬如,如果女孩成功嫁给来自欧美的男士,养妈向相亲者收取的费用就会更高些。而这个分成,有业内人士透露,一般大养妈占据了大部分的收入,而小养妈和类似老戴这类的外国相亲团组织者,拿的则是小头。
一些未经证实的说法认为,除了介绍费,养妈甚至还能在男方给女方的礼金中提成,甚至直接向女方家庭收取费用,这些费用从2000到3000美元不等。
潜伏着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人通过中介到越南觅妻,无异于给中介和养妈们打开了巨大的市场——从生意的角度来说,大陆客的数量激增,生意的流转速度更快;从监管或自律的角度来看,对大陆的相亲人士,并没有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台湾的涉外婚介行业,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达到了相对的成熟程度:越方女孩们要参加长达半年的语言、技能及地理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而台湾的相亲男士也要在半年内往返两地三次,以达到反复考察,顺利磨合的效果。为了控制风险,有关的婚姻中介合同上还会列明赔偿条款,譬如保证新娘能找到工作,或者新娘不会跑掉,等等。
”如果嫁给中国人,从相亲到摆酒,短的话几天就搞定全部手续了,“一个参加相亲的女孩对记者说,”所以从收费方面来说,现在嫁给中国大陆人的收费(女方交付养妈等中介)比台湾人更高。“
大约十年以前,越南国内广泛报道了一些非法中介以婚介为名,实则贩卖妇女的恶性事件,这些贩卖的路线终点落在了中国的南方地区,因此使很多有意外嫁者,对中国大陆心存芥蒂。不过,记者在河内和海防的街头调查发现,随着近年中国经济实力(尤其金融风暴过后)的显著提升,这种过往的印象已经有消减的迹象。
更大的市场,更快速的周期,更少婚姻风险的承担,更少的舆论压力,这都被视为养妈们把目标转向中国大陆的原因,过去养妈们频繁接触台湾的合作者,现在则开始与中国大陆的来访者握手。
在经济利益以外,这种倾向已经引起了一些越南华人团体的注意。
”现在中越之间几天就速配而成的跨国婚姻越来越多了。除了能让中介更快收取利益以外,这只会增加这些未来家庭发生问题的几率。一旦几年以后,这批越南新娘中的不如意者回到越南,难道不会再一次影响中国大陆的形象吗?“一名胡志明地方侨领对记者忧心忡忡地说。
在越南新娘网络广告上,有的会这样形容:在海防、胡志明这样的城市,女孩子都愿意嫁到外国去。
但在海防,这至少不是一个被公认的事实。
“谁会把这种事情摆到台面上呢?”就像绝大部分海防人一样,32岁的黄氏玲对记者这样说。
黄氏玲的小店铺就开在腾龙宾馆的对面,但她从来没有发现,每个月都有来自北方的异国男人在里面相亲。
在过去,海防人对跨国婚姻的认知,更多是来自台湾规模化的相亲活动。十多年来,从海防市区向东,公路边排列着繁体字标识的一个个台资厂房,有时候它们也可以成为一家家“腾龙宾馆”——来自周边地区或者工厂的女孩们接受一定的训练,然后在不公开的场合与台湾相亲者会面,直到结婚。
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来自北越各地的女孩,在海防、河内等各种相亲场所低调地穿梭,寻找嫁到外国的机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些女孩面对的相亲者多了一个群体:那就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寻妻客。
一方求嫁,一方急娶,强大的诉求,无异给了那些专业物色女孩的养妈,提供了一个巨大而极具潜力的新市场。
应运而生的婚姻介绍人
黄氏玲中文说得很好,与不少做生意的中国朋友有交往。这几个月,她发现一些貌似做生意的中国人,在寻求她帮忙的时候,往往最后会露出“狐狸尾巴”——那就是找老婆。
“我本来还以为他只是考察一下海防市场,谁知道他带了几个中国男性朋友过来,谈论的都是见到的女孩子。”黄氏玲说,“原来那个人在国内做中介,物色了一些想到越南找老婆的人,收了钱,带过来再说。”
根据越南当地多名中国籍翻译的描述,从去年开始,来自中国的中介们,以“游猎”方式,带着客人们在河内或者海防的街头闲逛。尽管这些中介工作人员连越南语都不懂,但仍然有不少来自上海、天津、深圳等大城市男性跟随——这些客人有的通过QQ联络,或者电话的方式招徕而来,有的甚至是在旅游途中,临时加入相亲队伍。
“我总是在接待那些要我介绍女孩子给他们认识的中国人,”河内一位叫做阿心的本地翻译说,“大部分越南本地翻译都不愿意做这种事情,为他们物色对象,我们不知道后果如何。”
为了寻找愿意外嫁的越南女人,来自中国大陆的中介们,会频繁地利用越南当地的各种社会关系。譬如,通过朋友介绍,甚至通过特定的付给酬劳的方式,联络到一些愿意与这些中国男性见面的越南女性,以满足客人结识越南女孩的要求。
“实际上,这类相亲行为在越南并不是非法的,尤其如果双方同意,结婚时又走法律途径的话,越南政府不会加以干涉。”一位中国常驻河内官方机构的人士告诉记者,“不过,从越南社会的传统道德思维方式来讲,公开的组团相亲并不会被支持,因此参与者通常都倾向于低调操作。”
在河内、海防这两个中国大陆人常到的北越城市,这一类活动更加明显。由于涉外婚姻的手续只能在越南中心城市办理,因此越南各地有意外嫁的女孩,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到达河内、海防和胡志明市等地。
一些家境不佳的女孩,养妈们的出现,解决了她们一些烦恼,比如代她们先支付在河内、海防、胡志明等城市的生活费用,直到她们成功嫁出后,再向女孩家庭收取这些成本。
大养妈与小养妈
在海防,养妈隐藏在大街小巷、乡间田野之间。
“养妈是这样的一类人:在一个地方认识很多有女孩的家庭,而且很善于取得家长们的信任,认为女儿通过她外嫁是最好的,”在一个相亲现场,一个海防阮姓女孩向记者透露说,养妈之间也是有大有小的,小养妈可能就是你身旁的一个年长亲戚,有一天,突然会给你打个电话,叫你去参加某次相亲;而大养妈手中掌握着众多养妈的信息。
和那些通过社会关系物色越南女孩的外来中介不同,海防、河内等地的职业养妈,经过十几年面向海外的“媒婆”锻炼,每个养妈都有能力,去物色、带领来自不同地区的、愿意外嫁的越南女性到相亲的场所。
记者在相亲现场看到,当有国外的相亲者到达时,养妈们通常互相支援,把旗下的女孩子带到相亲场地,并因此获得小额酬劳。一旦女孩成功嫁出,这个养妈的收入也会大幅增加。所以,为了达到“速配”的效果,养妈们一般都会向相亲者极力推荐带来的女孩。而拥有外语能力和定期客源的“大养妈”,是养妈中的领导者,通常要平衡养妈之间的“生意”,并掌控着整个局面和信息传递:
男方(中文对养妈):我不知道这位小姐能不能用中文跟我沟通。
养妈(越文对女方):你懂中文吗?如果他跟你说中文,你最好作出不懂的样子。随后,大养妈(中文对男方):她们学中文都很快。做老婆没问题,结婚半个月就能沟通了。
……
男方(中文对养妈):我想问问这位小姐,她做什么工作?
养妈(越文对女方):你做什么工作?“女方(越文对养妈):我最近没有工作,在家玩。养妈(中文对男方):她说她在附近缝补衣服。这是个很勤奋的女孩子。
女方(越文对养妈):他挺奇怪的,问我这么多问题,呵呵?
男方(中文对养妈):她说什么?
养妈(中文对男方):她说你挺帅的。
……
小养妈(越文对大养妈):”他要留下(我带来的这个)女孩子吗?如果不要的话,总得给她们付点路费吧。“
大养妈(越文对小养妈):”你带过来的女孩子都不漂亮,人家不选你就带走吧,(如果)每个都要收钱,你以后不要带过来了!“
由于,养妈的收入主要来自相亲者缴纳的婚介费用,因此相亲成功与否,对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的养妈来说,意味着收入多寡。而这个收入,还因异国相亲者的国别和身份而有所区别。譬如,如果女孩成功嫁给来自欧美的男士,养妈向相亲者收取的费用就会更高些。而这个分成,有业内人士透露,一般大养妈占据了大部分的收入,而小养妈和类似老戴这类的外国相亲团组织者,拿的则是小头。
一些未经证实的说法认为,除了介绍费,养妈甚至还能在男方给女方的礼金中提成,甚至直接向女方家庭收取费用,这些费用从2000到3000美元不等。
潜伏着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人通过中介到越南觅妻,无异于给中介和养妈们打开了巨大的市场——从生意的角度来说,大陆客的数量激增,生意的流转速度更快;从监管或自律的角度来看,对大陆的相亲人士,并没有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台湾的涉外婚介行业,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达到了相对的成熟程度:越方女孩们要参加长达半年的语言、技能及地理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而台湾的相亲男士也要在半年内往返两地三次,以达到反复考察,顺利磨合的效果。为了控制风险,有关的婚姻中介合同上还会列明赔偿条款,譬如保证新娘能找到工作,或者新娘不会跑掉,等等。
”如果嫁给中国人,从相亲到摆酒,短的话几天就搞定全部手续了,“一个参加相亲的女孩对记者说,”所以从收费方面来说,现在嫁给中国大陆人的收费(女方交付养妈等中介)比台湾人更高。“
大约十年以前,越南国内广泛报道了一些非法中介以婚介为名,实则贩卖妇女的恶性事件,这些贩卖的路线终点落在了中国的南方地区,因此使很多有意外嫁者,对中国大陆心存芥蒂。不过,记者在河内和海防的街头调查发现,随着近年中国经济实力(尤其金融风暴过后)的显著提升,这种过往的印象已经有消减的迹象。
更大的市场,更快速的周期,更少婚姻风险的承担,更少的舆论压力,这都被视为养妈们把目标转向中国大陆的原因,过去养妈们频繁接触台湾的合作者,现在则开始与中国大陆的来访者握手。
在经济利益以外,这种倾向已经引起了一些越南华人团体的注意。
”现在中越之间几天就速配而成的跨国婚姻越来越多了。除了能让中介更快收取利益以外,这只会增加这些未来家庭发生问题的几率。一旦几年以后,这批越南新娘中的不如意者回到越南,难道不会再一次影响中国大陆的形象吗?“一名胡志明地方侨领对记者忧心忡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