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摄攀冰运动也就是拍摄攀冰者在冰壁上攀爬的过程,通过不同视角展现这项运动本身的魅力,恰到好处的抓拍能给人以千钧一发的极限感受,好的作品能让观者犹如身临其境。户外运动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给人无限想像的空间,一瞬间产生视觉和心灵的共鸣,也让对攀冰不甚了解的观者,很容易就感受到攀冰运动的魅力。
视角的选择
从拍摄角度来讲,对于攀冰运动的拍摄主要分为上方拍摄和地面拍摄。地面拍摄由于距离攀爬者较远,一般拍摄以表现整体环境为主,远山、白云、蓝天以及冰壁整体为主要元素,拍摄尽量避免杂乱,注意画面整体平衡。由于距离较远,攀爬者在整体画面中所占的面积较小,所以服装鲜艳夺目最好,如果颜色太浅,就很容易融到冰壁中去了。白天的光线通常较强,且冰面反光,很容易产生较大的阴影,因此建议采用顺光拍摄,避免较大的光比影响效果,此时可将数码相机设置到高光溢出提示,回放时仔细观察。另外,如果能找到一些适合的前景(树枝,花草等),也能够更好地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地面拍摄选择镜头其实有些类似风光摄影,单反相机一般选用24mm-35mm的镜头,如有合适的平视机位,也可尝试长焦距镜头拍摄,如70mm-200mm。
再说说上方拍摄,摄影术语叫俯拍,顾名思义就是爬到冰壁上向下拍摄,这类作品视觉冲击力强,可以拍摄特写,运动特征明显,但拍摄难度较大。首先摄影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攀冰技术,冰镐、冰爪、冰锥、头盔、安全带等攀冰和保护装备必不可少。另外,熟练的安全保护操作至关重要,摄影师要把自己安全地固定在冰壁上方,冰壁高度一般几十米到上百米,稍有差错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方面拍摄我很喜欢使用超广角镜头,范围在14mm-35mm,优点是拍出来的片子冲击力好,会有强烈的透视感,能够拉开背景和主体之间的距离,由于超广角镜头边缘变形会比较严重,构图时拍摄主体最好靠近画面的中心位置,人本身最好不要变形。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偶尔也会使用中焦段镜头如24mm-70mm。
补光及鱼眼
很多时候上方拍摄光线并不理想,受到野外条件限制,补光是一件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闪光灯,现在多数闪光灯比较智能,包括测光和焦距能够与相机联动,只需要简单调节一般可以做到正确曝光,只是正面闪光的话画面缺乏立体感,我有时会选择连线离机引闪或无线离机引闪,连线引闪可实现更快的快门同步速度,不过离机引闪要一手操作相机一手拿闪光灯,高空操作难度很大,闪光灯方向不好确定,失败率相当高,对体力要求可真不是一般的高。
谈到户外运动的拍摄尤其是攀冰的拍摄,鱼眼镜头不能不提,是一种焦距在8mm-16mm的镜头,是单反相机中焦距最短的,视角一般接近180°。鱼眼镜头有非常独特的视角,我一般外出拍摄都会随身携带,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有时它也会让垂直的冰瀑变弯,看起来让人不太舒服。
真实与否
其实无论是攀冰还是其他门类的拍摄,不外乎构图、光影、色彩这些基本原理,除了对于摄影技术的运用,更重要的是看摄影师本人对于攀登类运动是如何理解的,如何真实反应这项运动本身给人带来的体验。如果你是一名攀冰者,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经常有人探讨照片的真实性,对于攀冰摄影而言,个人认为真实是相对的。首先攀冰摄影是你基本无法做到被拍摄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拍到的,攀冰地点一般不是很容易接近,拍摄往往要做充分的准备,包括与攀爬者的充分沟通,了解攀爬线路的难度和被摄者可能完成线路的能力,一些天气因素也可能导致拍摄时间的不确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摆拍的嫌疑,拿回来的照片经常被吐槽这样和那样的不合理,有时吐槽也成为观看攀登类图片的一大乐趣。到底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攀冰照片呢?我也一直在问我自己,或者说如果真的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在冰壁上安装一台相机进行拍摄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我个人答案非常肯定,没有!也就是说虽然有完全真实拍摄的可能性,但这种真实却不一定能够给人带来对这项运动真实的感受,只有当你完全了解攀冰的全过程,知道怎样的攀冰动作是合理的,才有可能通过摄影的艺术手段真实地去再现当时的场景和攀爬者的情绪,通过有准备的抓拍,实现真实的还原。所以其实没有必要刻意的去追求拍摄百分百的真实性,而应该看到拍摄结果是否给人以真实的现场感受和美的享受。
图片后期
同样的道理,在摄影圈也经常会讨论电脑后期即PS与拍摄的关系,究竟是否应该进行后期制作?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看经过电脑后期处理是否能够实现拍摄者的真实表达。首先后期暗房技术不是有了电脑后才出现的,在出现摄影术的那天起就已经存在,从前所有的摄影大师都必须精通暗房技术,这是摄影的二次创作,很多经典的照片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后期处理才得到的,只是电脑出现后才将暗房移到电脑上,将复杂的放大过程变得轻松简单,使很多以前也许无法想像的创意得以实现。当然,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后期处理过激的现象,有时照片看起来过于强烈的视觉刺激让人脱离现实。尤其攀冰运动通常会有很强烈的色彩对比,后期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冰壁的色彩要把持住,不要给人假的感觉。其实只要多尝试几次,自然能找到最适合的方式。
视角的选择
从拍摄角度来讲,对于攀冰运动的拍摄主要分为上方拍摄和地面拍摄。地面拍摄由于距离攀爬者较远,一般拍摄以表现整体环境为主,远山、白云、蓝天以及冰壁整体为主要元素,拍摄尽量避免杂乱,注意画面整体平衡。由于距离较远,攀爬者在整体画面中所占的面积较小,所以服装鲜艳夺目最好,如果颜色太浅,就很容易融到冰壁中去了。白天的光线通常较强,且冰面反光,很容易产生较大的阴影,因此建议采用顺光拍摄,避免较大的光比影响效果,此时可将数码相机设置到高光溢出提示,回放时仔细观察。另外,如果能找到一些适合的前景(树枝,花草等),也能够更好地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地面拍摄选择镜头其实有些类似风光摄影,单反相机一般选用24mm-35mm的镜头,如有合适的平视机位,也可尝试长焦距镜头拍摄,如70mm-200mm。
再说说上方拍摄,摄影术语叫俯拍,顾名思义就是爬到冰壁上向下拍摄,这类作品视觉冲击力强,可以拍摄特写,运动特征明显,但拍摄难度较大。首先摄影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攀冰技术,冰镐、冰爪、冰锥、头盔、安全带等攀冰和保护装备必不可少。另外,熟练的安全保护操作至关重要,摄影师要把自己安全地固定在冰壁上方,冰壁高度一般几十米到上百米,稍有差错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方面拍摄我很喜欢使用超广角镜头,范围在14mm-35mm,优点是拍出来的片子冲击力好,会有强烈的透视感,能够拉开背景和主体之间的距离,由于超广角镜头边缘变形会比较严重,构图时拍摄主体最好靠近画面的中心位置,人本身最好不要变形。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偶尔也会使用中焦段镜头如24mm-70mm。
补光及鱼眼
很多时候上方拍摄光线并不理想,受到野外条件限制,补光是一件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闪光灯,现在多数闪光灯比较智能,包括测光和焦距能够与相机联动,只需要简单调节一般可以做到正确曝光,只是正面闪光的话画面缺乏立体感,我有时会选择连线离机引闪或无线离机引闪,连线引闪可实现更快的快门同步速度,不过离机引闪要一手操作相机一手拿闪光灯,高空操作难度很大,闪光灯方向不好确定,失败率相当高,对体力要求可真不是一般的高。
谈到户外运动的拍摄尤其是攀冰的拍摄,鱼眼镜头不能不提,是一种焦距在8mm-16mm的镜头,是单反相机中焦距最短的,视角一般接近180°。鱼眼镜头有非常独特的视角,我一般外出拍摄都会随身携带,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有时它也会让垂直的冰瀑变弯,看起来让人不太舒服。
真实与否
其实无论是攀冰还是其他门类的拍摄,不外乎构图、光影、色彩这些基本原理,除了对于摄影技术的运用,更重要的是看摄影师本人对于攀登类运动是如何理解的,如何真实反应这项运动本身给人带来的体验。如果你是一名攀冰者,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经常有人探讨照片的真实性,对于攀冰摄影而言,个人认为真实是相对的。首先攀冰摄影是你基本无法做到被拍摄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拍到的,攀冰地点一般不是很容易接近,拍摄往往要做充分的准备,包括与攀爬者的充分沟通,了解攀爬线路的难度和被摄者可能完成线路的能力,一些天气因素也可能导致拍摄时间的不确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摆拍的嫌疑,拿回来的照片经常被吐槽这样和那样的不合理,有时吐槽也成为观看攀登类图片的一大乐趣。到底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攀冰照片呢?我也一直在问我自己,或者说如果真的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在冰壁上安装一台相机进行拍摄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我个人答案非常肯定,没有!也就是说虽然有完全真实拍摄的可能性,但这种真实却不一定能够给人带来对这项运动真实的感受,只有当你完全了解攀冰的全过程,知道怎样的攀冰动作是合理的,才有可能通过摄影的艺术手段真实地去再现当时的场景和攀爬者的情绪,通过有准备的抓拍,实现真实的还原。所以其实没有必要刻意的去追求拍摄百分百的真实性,而应该看到拍摄结果是否给人以真实的现场感受和美的享受。
图片后期
同样的道理,在摄影圈也经常会讨论电脑后期即PS与拍摄的关系,究竟是否应该进行后期制作?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看经过电脑后期处理是否能够实现拍摄者的真实表达。首先后期暗房技术不是有了电脑后才出现的,在出现摄影术的那天起就已经存在,从前所有的摄影大师都必须精通暗房技术,这是摄影的二次创作,很多经典的照片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后期处理才得到的,只是电脑出现后才将暗房移到电脑上,将复杂的放大过程变得轻松简单,使很多以前也许无法想像的创意得以实现。当然,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后期处理过激的现象,有时照片看起来过于强烈的视觉刺激让人脱离现实。尤其攀冰运动通常会有很强烈的色彩对比,后期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冰壁的色彩要把持住,不要给人假的感觉。其实只要多尝试几次,自然能找到最适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