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为本”的视域下出发,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应创新方法、优化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基于核心素养下,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学的关键任务。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通过创新教学,提升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激发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培养学习能力、提升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有重要帮助。由于工业、农业、建筑业的崛起,衍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渗透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素材是关于“人与环境”的,仅仅从教材的单元主题就足以看出,如“人口”“资源”“环境”等,地理教育的实质是“环境的教育”,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境对于废弃物的容纳能力也有限,对于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都将收到自然对于人类的惩罚。为此,地理教学中,应结合这些素材,渗透这些理念,强化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渗透人地协调观,可以借助于具体案例,构建生活情景,或者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的直观认识。以《自然资源与人类》为例,教学后,可以组织学生活动:调查家乡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写一篇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小论文。这样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念。
二、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认识地理现象和相关的事物。综合思维的培养,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地理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问题教学是主要策略,问题教学首先以问题引导为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的方式,实现综合思维的提升。以鲁教版必修一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领学生从章节入手,引发学生思考、体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是什么,这样让学生抓住“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而强化了目标认识,抓住学习的重点。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走进学思结合的课堂活动中。如(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有怎样的影响?(4)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整治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串的设计后,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结合教材内容、生活所见,阐述全球变暖的本质原因。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三、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观念
区域认知观念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区域认知观念,主要指学生对不同区域地理系统特点的认知程度。为此,在渗透区域认知观时,应重视引领学生从微观和宏观的视角进行学习和分析相关的知识,因地制宜地解决地理问题。
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观念,首先应培养学生读图、画图的能力。如“时区与地方时”的教学时,让学生人手一份地图册,让他们打开地图册,按照维度将各个地区划分时区,再给学生一个地区的区时让学生计算。地图册的运用,让学生在认识“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基础上,利于学生感受全球的时间分布,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分布,为地理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画图能力的培养,也是区域认知观念提升的主要手段,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更应发展他们的绘图能力。如“洋流”的教学时,让学生在地图上画出世界各地的洋流分布;“等高线和等深线”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让学生仿照地图册上的画法,画出某地、某一个位置的等高线和等深线……绘图的过程,是绘圖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论述的三个方面,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价值观等也是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教学中,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观察,培养学生的地理人文情怀。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心,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入手,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奠定地理知识根基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三步领学”课堂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6):36-39.
[2]郝良旭.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方法的研究[J].黑河教育,2019(12):24-25.
【关键词】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学的关键任务。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通过创新教学,提升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激发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培养学习能力、提升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有重要帮助。由于工业、农业、建筑业的崛起,衍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渗透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素材是关于“人与环境”的,仅仅从教材的单元主题就足以看出,如“人口”“资源”“环境”等,地理教育的实质是“环境的教育”,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境对于废弃物的容纳能力也有限,对于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都将收到自然对于人类的惩罚。为此,地理教学中,应结合这些素材,渗透这些理念,强化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渗透人地协调观,可以借助于具体案例,构建生活情景,或者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的直观认识。以《自然资源与人类》为例,教学后,可以组织学生活动:调查家乡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写一篇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小论文。这样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念。
二、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认识地理现象和相关的事物。综合思维的培养,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地理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问题教学是主要策略,问题教学首先以问题引导为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的方式,实现综合思维的提升。以鲁教版必修一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领学生从章节入手,引发学生思考、体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是什么,这样让学生抓住“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而强化了目标认识,抓住学习的重点。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走进学思结合的课堂活动中。如(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有怎样的影响?(4)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整治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串的设计后,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结合教材内容、生活所见,阐述全球变暖的本质原因。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三、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观念
区域认知观念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区域认知观念,主要指学生对不同区域地理系统特点的认知程度。为此,在渗透区域认知观时,应重视引领学生从微观和宏观的视角进行学习和分析相关的知识,因地制宜地解决地理问题。
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观念,首先应培养学生读图、画图的能力。如“时区与地方时”的教学时,让学生人手一份地图册,让他们打开地图册,按照维度将各个地区划分时区,再给学生一个地区的区时让学生计算。地图册的运用,让学生在认识“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基础上,利于学生感受全球的时间分布,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分布,为地理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画图能力的培养,也是区域认知观念提升的主要手段,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更应发展他们的绘图能力。如“洋流”的教学时,让学生在地图上画出世界各地的洋流分布;“等高线和等深线”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让学生仿照地图册上的画法,画出某地、某一个位置的等高线和等深线……绘图的过程,是绘圖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论述的三个方面,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价值观等也是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教学中,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观察,培养学生的地理人文情怀。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心,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入手,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奠定地理知识根基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三步领学”课堂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6):36-39.
[2]郝良旭.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方法的研究[J].黑河教育,2019(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