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提问运用得当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有效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课堂有效提问应注重的基本原则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而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课堂有效提问应注重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是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入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是适时原则。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抓住时机,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
三是梯度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几种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激趣性的提问。物理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设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提问时要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例如,你认为制作一台彩色电视机至少应该运用光学中的什么理论?声学中的什么理论?电学中的什么理论等等。
二是发散性的提问。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提问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选择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思维方向的问题进行提问。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 (如 “对不对”、 “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学得新知。同时尽量根据教学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
在提出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 “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同时提问要适度。好的提问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会再到运用的过程。提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求异思维或喜闻乐见的方式,综合运用启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归类性提问等。一旦课堂上出现师生信息交流异常的情况,应灵活处理,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应答时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如采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课堂环境能配合课堂提问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把握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课堂有效提问应注重的基本原则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而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课堂有效提问应注重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是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入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是适时原则。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抓住时机,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
三是梯度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几种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激趣性的提问。物理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设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提问时要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例如,你认为制作一台彩色电视机至少应该运用光学中的什么理论?声学中的什么理论?电学中的什么理论等等。
二是发散性的提问。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提问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选择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思维方向的问题进行提问。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 (如 “对不对”、 “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学得新知。同时尽量根据教学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
在提出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 “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同时提问要适度。好的提问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会再到运用的过程。提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求异思维或喜闻乐见的方式,综合运用启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归类性提问等。一旦课堂上出现师生信息交流异常的情况,应灵活处理,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应答时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如采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课堂环境能配合课堂提问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把握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