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来说,每天上学路上的时间是唯一可以尽情消磨的。
匆忙起床、匆忙收拾、匆忙上学、匆忙的课间、匆忙的夜晚,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空闲时间很少,总是稍纵即逝,无法尽情享受。
于是,这不到20分钟的上学路就显得很宝贵了。
最好的选择是听听歌、补补觉。坐在舒适的车厢内,与外界一切信息完全隔离,倍感安心。耳机里轻柔的乐曲声将所有噪音挡在外边,闭上眼什么也不用想。
但这唯一的放松也被妈妈一次次打断了。我有些恼火,可只能无奈地摘下耳机,听着她突如其来的各种感想,要么是对乱开车的司机发牢骚,要么是突然想起什么事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那我继续听歌了。”我想结束谈话,静一静。
“哦,你听吧。”她快速回头看了我一眼,继续盯着前面的路。
她的手机也播放着歌曲,只不过是外放。我继续倚着车门享受着私人时光,可她又说起话来。
我摘了耳机:“啊?”
“我说我平常是一直陪着你的……”她在红灯亮起的路口刹住车,转身说。原来她在跟唱手机里播放的歌曲。
“可是抱你好像少一点儿……”孩童般的笑容在她的脸上绽开,看似光滑年轻的脸庞一下堆起了皱纹。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回答她孩子般的话语。那一瞬间,我感到好笑又悲伤。
绿灯亮了,她握紧方向盘,缓缓行驶在车流里,我们默默无语。学校到了,我背起书包下了车,她看着我在上学的路上越走越远,消失在年轻的人潮里。
教师点评
读着这篇作文,我想起了《目送》。在封闭的车厢里,人与人的距离被压缩,心理距离也微妙起来,即使是母女。沉默似乎不妥,谈话也有几分一厢情愿的味道,这种状态和关系,似乎是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关系的隐喻。
开车的母亲虽然还有“孩童般的笑容”和“看似光滑年轻的脸庞”,却令坐车的孩子感到“好笑又悲伤”。“看似”是个哀切的词语,父母们读了会有深深的悲哀吧?心理學认为,亲子关系是唯一指向分离的亲密关系。母爱,应是一场得体的退出;现实中,得体的退出实在难!
有一点不知读者朋友是否感觉到:坐车的孩子下了车,“她看着我在上学的路上越走越远,消失在年轻的人潮里”。背对着母亲的孩子本来看不到这些,但她就是知道。虽然母亲已经无法走进属于孩子的年轻的人潮,但是孩子和母亲之间仍存在一份默契。
(吴怡)
匆忙起床、匆忙收拾、匆忙上学、匆忙的课间、匆忙的夜晚,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空闲时间很少,总是稍纵即逝,无法尽情享受。
于是,这不到20分钟的上学路就显得很宝贵了。
最好的选择是听听歌、补补觉。坐在舒适的车厢内,与外界一切信息完全隔离,倍感安心。耳机里轻柔的乐曲声将所有噪音挡在外边,闭上眼什么也不用想。
但这唯一的放松也被妈妈一次次打断了。我有些恼火,可只能无奈地摘下耳机,听着她突如其来的各种感想,要么是对乱开车的司机发牢骚,要么是突然想起什么事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那我继续听歌了。”我想结束谈话,静一静。
“哦,你听吧。”她快速回头看了我一眼,继续盯着前面的路。
她的手机也播放着歌曲,只不过是外放。我继续倚着车门享受着私人时光,可她又说起话来。
我摘了耳机:“啊?”
“我说我平常是一直陪着你的……”她在红灯亮起的路口刹住车,转身说。原来她在跟唱手机里播放的歌曲。
“可是抱你好像少一点儿……”孩童般的笑容在她的脸上绽开,看似光滑年轻的脸庞一下堆起了皱纹。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回答她孩子般的话语。那一瞬间,我感到好笑又悲伤。
绿灯亮了,她握紧方向盘,缓缓行驶在车流里,我们默默无语。学校到了,我背起书包下了车,她看着我在上学的路上越走越远,消失在年轻的人潮里。
教师点评
读着这篇作文,我想起了《目送》。在封闭的车厢里,人与人的距离被压缩,心理距离也微妙起来,即使是母女。沉默似乎不妥,谈话也有几分一厢情愿的味道,这种状态和关系,似乎是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关系的隐喻。
开车的母亲虽然还有“孩童般的笑容”和“看似光滑年轻的脸庞”,却令坐车的孩子感到“好笑又悲伤”。“看似”是个哀切的词语,父母们读了会有深深的悲哀吧?心理學认为,亲子关系是唯一指向分离的亲密关系。母爱,应是一场得体的退出;现实中,得体的退出实在难!
有一点不知读者朋友是否感觉到:坐车的孩子下了车,“她看着我在上学的路上越走越远,消失在年轻的人潮里”。背对着母亲的孩子本来看不到这些,但她就是知道。虽然母亲已经无法走进属于孩子的年轻的人潮,但是孩子和母亲之间仍存在一份默契。
(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