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早已明确地提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小学语文作为这一工程的一门重要学科,无疑更要为素质教育服务,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学习体会,谈谈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领会小学语文大纲精神,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意志性格等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教学任务,落实教学要求,不随意降低要求,放慢进度,也不任意拔高要求,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面向全体,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对中下生多加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予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掌握学习,效果回授”的方法,对提高中下生的语文成绩很有效果,此方法的出发点是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学习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调动广大中下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改革语文教学体系
“素质教育应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小学语文教学应牢牢抓住三条线:(1)知识线,它以基础知识为主,组成语文教学的知识序列;(2)能力线,它以基本技能为主,组成语文教学的能力结构;(3)方法线,它以基本方法为主,形成语文学习的方法。知识是基本,能力是中心,方法是主线。“三线”纵横联系,编织成“知识方法能力”的教学网络,形成教学的“三维”主体格局。“三维”教学体系,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方法间的辩证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循序渐进和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育人素质和教学的整体效益,同时,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整体性地开放型的教学新体系。
三、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注意培养能力,是改革课堂结构的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变师生间单纯的知识授受关系为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发现的关系。教师要根据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规律,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自己的认识过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观察、思考和必要的讨论、实验,最终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认识结构。
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学课文,讨论问答,练习作业”三步教学是改革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的一种简而易行的教学方法。“自学课文”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定的自学目标范围内初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讨论问答”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活跃的讨论气氛中进行。此过程中师生共同解答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教师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问题。“练习作业”是根据教学内容任务让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选编的练习作业既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针对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能力差异和学习情绪,力求难易适度,题量适中,类型全,兼顾“两头”。“三步教学”使启发式落到实处,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
“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落实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的发展,是随着义务教育教材试行而出现的一个新课程,把它列入“教学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素质。语文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用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有时也能获得理性知识)的课程,它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和特长,提高语文素质。
五、改革教学评价,树立正确的语文质量观
如果认为一张试卷、一次考试、一个分数就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那是狭隘陈旧的质量观。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我以为除了语文考试成绩外,更主要的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情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及各种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现行的这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对学校、教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研究,改变现行的评价质量的办法,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小学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体系。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领会小学语文大纲精神,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意志性格等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教学任务,落实教学要求,不随意降低要求,放慢进度,也不任意拔高要求,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面向全体,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对中下生多加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予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掌握学习,效果回授”的方法,对提高中下生的语文成绩很有效果,此方法的出发点是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学习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调动广大中下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改革语文教学体系
“素质教育应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小学语文教学应牢牢抓住三条线:(1)知识线,它以基础知识为主,组成语文教学的知识序列;(2)能力线,它以基本技能为主,组成语文教学的能力结构;(3)方法线,它以基本方法为主,形成语文学习的方法。知识是基本,能力是中心,方法是主线。“三线”纵横联系,编织成“知识方法能力”的教学网络,形成教学的“三维”主体格局。“三维”教学体系,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方法间的辩证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循序渐进和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育人素质和教学的整体效益,同时,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整体性地开放型的教学新体系。
三、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注意培养能力,是改革课堂结构的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变师生间单纯的知识授受关系为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发现的关系。教师要根据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规律,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自己的认识过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观察、思考和必要的讨论、实验,最终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认识结构。
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学课文,讨论问答,练习作业”三步教学是改革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的一种简而易行的教学方法。“自学课文”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定的自学目标范围内初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讨论问答”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活跃的讨论气氛中进行。此过程中师生共同解答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教师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问题。“练习作业”是根据教学内容任务让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选编的练习作业既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针对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能力差异和学习情绪,力求难易适度,题量适中,类型全,兼顾“两头”。“三步教学”使启发式落到实处,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
“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落实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的发展,是随着义务教育教材试行而出现的一个新课程,把它列入“教学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素质。语文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用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有时也能获得理性知识)的课程,它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和特长,提高语文素质。
五、改革教学评价,树立正确的语文质量观
如果认为一张试卷、一次考试、一个分数就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那是狭隘陈旧的质量观。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我以为除了语文考试成绩外,更主要的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情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及各种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现行的这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对学校、教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研究,改变现行的评价质量的办法,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小学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