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首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脂、动脉内皮功能、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药物经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u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首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脂、动脉内皮功能、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10月于抚顺市中医院诊治的首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剂量组与强化剂量组,各43例.正常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d治疗,强化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比较两组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肌酸激酶(CK)、心肌能量消耗(MEE)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正常剂量组与强化剂量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ET、CK水平及MEE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强化剂量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ET、CK水平及MEE值显著低于正常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剂量组与强化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强化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剂量组有效率为93.02%,正常剂量组有效率为69.77%,强化剂量组明显高于正常剂量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阻碍胆固醇合成,增加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活性,抑制CK分泌,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降脂、稳定斑块、改善动脉内皮功能、降低心肌能量代谢速率等作用.
其他文献
医生、患者、家庭三者是医疗决策中的参与主体性,医生的专业性、患者的自主权和家庭的实体性是各主体成为决策主体的依据。但是,多元主体的价值趋向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在产生差异的境遇中,哪一个主体应该在决策中占据优先地位成为医疗实务中的重要问题。尊重医生、患者和家庭在医疗决策中的主体性地位,但当决策之间的冲突到达难以通过协商对话形成共识之时,必须认识到患者自主权的绝对优先性,患者是医疗决策的最终决策主体。
目的考察童年创伤经历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自我隐瞒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自我隐瞒量表(self-concealment scale,SCS)、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dolescen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cale,APIUS)对5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鉴于儿童无法或很难表达同意,儿科相关研究必须符合比成人研究更严格的伦理和监管标准。借鉴国际法规对儿童受试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分析中国儿科癌症试验中受试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缺乏关于未成年受试者保护的具体法律法规,儿童受试者知情同意不全面,儿科癌症试验中风险与受益监管不到位。从完善未成年受试者保护立法、完善儿童受试者知情同意相关规定以及加强监管儿科癌症试验风险与受益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苦豆碱急性毒性小鼠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0只昆明(KM)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酪酸梭菌活菌组、酪酸梭菌活菌散二联活菌组、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组、合生元益生菌组、乳酸菌素组,每组20只,制备急性毒性小鼠模型7 d前,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给予对应的益生菌,腹腔注射150 mg/kg苦豆碱后,14 d内观察小鼠的一般特征,制作生存曲线,比较组间的存活率差异.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酪酸梭菌活菌散二联活菌组、合生元组、乳酸菌组、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组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明确新冠肺炎患者隐私暴露人群的范围,梳理国内外对于公民健康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分析当前国内在新冠肺炎患者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有关人员的隐私泄露风险、隐私过度保护问题,潜在的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冲突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如禁止披露与抗疫目的无关的个人隐私信息,一定范围内接受、降低、规避隐私泄露风险,完善新冠肺炎患者隐私的立法保护等。
大数据技术在临床研究的广泛应用中潜藏着极大的隐私泄露风险,从受试者招募到最后结果发布,都会涉及大量受试者个人信息。临床科研项目受试者隐私保护存在缺乏受试者隐私保护法规、伦理审查和监督不足、数据管理权限松散、保密技术有局限、风险受益难评估、生物样本研究的特殊性、保密能力有限等难点。为提高受试者隐私保护,建议从完善受试者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伦理委员会审查和监管、严格落实知情同意、平衡隐私保护和数据共享、规范隐私保护主要措施和加强受试者隐私保护培训等方面着手,以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
目的 评价复方碳酸钙颗粒与碳酸钙D3颗粒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疗效、安全性与经济学.方法 纳入复方碳酸钙颗粒与碳酸钙D3颗粒治疗小儿佝偻病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两组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并采用TreeAge Pro 2011构建决策树模型评价两组药物的经济学.结果 1)有效率/复发率:复方碳酸钙颗粒组相比碳酸钙D3颗粒组,有效率更高[72.7%比63.1%,OR=0.64,95%CI(0.48~0.87),P=0.004],复发率更低[7.1%
对2020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与2003版进行比对性审视。从强化受试者权益保护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伦理委员会、研究者/临床试验机构、申办者都具有保护受试者的职责;从优化安全性信息报告的角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程序和内容也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针对以上变化并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实际工作,伦理委员会应该从伦理审查文件、审查意见与用词、安全性信息报告的标准路径时限、知情同意的特殊情况、方案偏离等方面着手,修订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和工作表格,以更好地落实2020版GCP的要求,保障受试者的
艾滋病患者隐私保护中的伦理困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隐私权与其配偶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生命健康权的冲突。从伦理与法律的视角,结合问卷调查对艾滋病患者隐私保护中涉及的利益冲突、权益位阶等问题进行了剖析。主张在保护艾滋病患者隐私权的同时,也应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特别是患者配偶或性伴侣的生命健康权,并将权益位阶作为消解利益冲突的重要考量。
慢病防控除了政府、社会和个人责任外,家庭健康掌门人是落实慢病防控家庭责任的新进路。在阐明家庭健康掌门人含义的基础上,从共济原则、家庭美德和责任原则三方面论述家庭健康掌门人的伦理内涵,明确责任主客体以及主体责任内容,阐述家庭健康掌门人的道德评价方法和标准。为政府制定、组织及实施家庭慢病防控责任政策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