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主要考查方式,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普遍感觉吃力。应用题教学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善用应用题教学方法,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项数学能力,也能让小学教学困境得到解决。故此,文章将从“分析情境,获取信息”“思维变通,多样解题”“创设问题,积极实践”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以期推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应用题;高年级;小学生;数学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知识考查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数学应用题考查方式主要通过创建数学情境,让学生分析情境中的已知条件,构建数学关系式,以此求得未知答案。学生在分析、应用数学题的过程中需要调动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与分析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深化理解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鉴于此,文章将初探如何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应用题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形成高阶数学思维。
一、分析情境,获取信息
应用题由一个个微型数学情境组成,其中有各项数学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并由已知量求出未知量。因此,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正确分析应用题情境,获取有用信息,得出数学量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注意应用题中存在着干扰项,因而需要引导学生排除干扰项。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分析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应用题情境分析能力。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应用题情境;其次,合理进行小组分组;再次,引导各个小组进行深度思考,为学生答疑解惑,并让各个小组根据应用题情境得出数量关系式;最后,学生与教师共同对其进行验证。
例如:“某小學进行校园绿化,已有绿化面积100平方米,学校决定再绿化40平方米。工人每天可以绿化4平方米,工作5天后为了加快工期,决定提速2倍,请问此项工程用时几天完成?”教师创设情境后,将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思考其中各个数学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分析过程中发现,要想知道工程用时几天,必须知道每日的工作量与工程总量。但在题目中均无明显数据,教师引导学生顺着思维之路继续进行深度思考,通过“每天可以绿化4平方米”“提速2倍”得出每日工作量,并根据“40平方米”“每天可以绿化4平方米”“工作5天”得出工作量。
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总工作量存在疑惑,部分学生认为总工作量应该包括“100平方米”,而有的学生不认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仔细分析,根据“已有”“再”关键词排除干扰项,建立关系式:用时几天=(40-2×5)(/4×2)。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其验证。
二、思维变通,多样解题
数学应用题具有灵活性,经常存在着一题多解的情况。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唯一解题方法进行教学,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混淆。其实不然,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够进行数学抽象思考。此外,高年级数学教学仍然采用单一式教学方法也符合高年级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数学题进行深度探究,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以此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大门。教师在设置应用题时也需要考虑题目的多样性与可研究性,培养学生的多样解题思维。
例如:“五年级二班生活委员采购班级课外书,共有两套方案:第一套,采购5本数学课外书、6本语文课外书、3本自然科学课外书;第二套,采购4本数学课外书、5本语文课外书、3本自然科学课外书。其中数学课外书12元,语文课外书14元,自然科学课外书7元,请问哪种采购方案更划算?”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列出算式“5×12 6×14 3×7”与“4×12 5×14 3×7”,并通过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其实可以发现这道应用题并不用计算也同样可以得出答案,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两套方案均采购了3本自然科学课外书,因此不用将其列入其中,并且第一套方案的数学课外书与语文课外书采购数量均高于第二种方案,书的价格一致,只要比对书本数量即可。教师通过灵活的数学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
三、创设问题,积极实践
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时,不妨将问题提出权让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应用题,从另一方面反映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反映学生应用题掌握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方法,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情境,培养学生高年级数学思维。教师需要注意,长期以来都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可能会缺乏创设思路。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示范如何创设应用题,为学生提供模仿范本,使其形成应用题创设思维,了解更多的应用题出题思路,有助于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黑板中列出“1/2 1/6”“1(/1/2 1/3)”等关系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创设应用题。首先,教师举出例子:“某工程两支施工队共同施工,第一支施工队每天工作1/2,第二支施工队每天工作1/3,请问这项工程需要几天完成?”其次,学生在教师的举例下列出:“小冉有一个蛋糕,第一天吃了1/2,第二天吃了1/6,请问蛋糕还剩多少?”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列出的应用题进行解题,促进了学生高阶能力的形成。分析所举案例,教师并没有按照常规思维让学生根据应用题列出关系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关系式构建应用题情境,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应用题出题意图,形成应用题思维。
四、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进行应用题教学时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解题以及实践能力。教师要善用教学之法,从多个角度开展应用题教学,活跃学生的解题思维,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应用题,解决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难点,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兵.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9(1).
(责任编辑 袁霜)
【关键词】应用题;高年级;小学生;数学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知识考查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数学应用题考查方式主要通过创建数学情境,让学生分析情境中的已知条件,构建数学关系式,以此求得未知答案。学生在分析、应用数学题的过程中需要调动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与分析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深化理解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鉴于此,文章将初探如何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应用题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形成高阶数学思维。
一、分析情境,获取信息
应用题由一个个微型数学情境组成,其中有各项数学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并由已知量求出未知量。因此,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正确分析应用题情境,获取有用信息,得出数学量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注意应用题中存在着干扰项,因而需要引导学生排除干扰项。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分析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应用题情境分析能力。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应用题情境;其次,合理进行小组分组;再次,引导各个小组进行深度思考,为学生答疑解惑,并让各个小组根据应用题情境得出数量关系式;最后,学生与教师共同对其进行验证。
例如:“某小學进行校园绿化,已有绿化面积100平方米,学校决定再绿化40平方米。工人每天可以绿化4平方米,工作5天后为了加快工期,决定提速2倍,请问此项工程用时几天完成?”教师创设情境后,将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思考其中各个数学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分析过程中发现,要想知道工程用时几天,必须知道每日的工作量与工程总量。但在题目中均无明显数据,教师引导学生顺着思维之路继续进行深度思考,通过“每天可以绿化4平方米”“提速2倍”得出每日工作量,并根据“40平方米”“每天可以绿化4平方米”“工作5天”得出工作量。
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总工作量存在疑惑,部分学生认为总工作量应该包括“100平方米”,而有的学生不认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仔细分析,根据“已有”“再”关键词排除干扰项,建立关系式:用时几天=(40-2×5)(/4×2)。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其验证。
二、思维变通,多样解题
数学应用题具有灵活性,经常存在着一题多解的情况。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唯一解题方法进行教学,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混淆。其实不然,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够进行数学抽象思考。此外,高年级数学教学仍然采用单一式教学方法也符合高年级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数学题进行深度探究,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以此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大门。教师在设置应用题时也需要考虑题目的多样性与可研究性,培养学生的多样解题思维。
例如:“五年级二班生活委员采购班级课外书,共有两套方案:第一套,采购5本数学课外书、6本语文课外书、3本自然科学课外书;第二套,采购4本数学课外书、5本语文课外书、3本自然科学课外书。其中数学课外书12元,语文课外书14元,自然科学课外书7元,请问哪种采购方案更划算?”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列出算式“5×12 6×14 3×7”与“4×12 5×14 3×7”,并通过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其实可以发现这道应用题并不用计算也同样可以得出答案,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两套方案均采购了3本自然科学课外书,因此不用将其列入其中,并且第一套方案的数学课外书与语文课外书采购数量均高于第二种方案,书的价格一致,只要比对书本数量即可。教师通过灵活的数学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
三、创设问题,积极实践
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时,不妨将问题提出权让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应用题,从另一方面反映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反映学生应用题掌握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方法,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情境,培养学生高年级数学思维。教师需要注意,长期以来都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可能会缺乏创设思路。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示范如何创设应用题,为学生提供模仿范本,使其形成应用题创设思维,了解更多的应用题出题思路,有助于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黑板中列出“1/2 1/6”“1(/1/2 1/3)”等关系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创设应用题。首先,教师举出例子:“某工程两支施工队共同施工,第一支施工队每天工作1/2,第二支施工队每天工作1/3,请问这项工程需要几天完成?”其次,学生在教师的举例下列出:“小冉有一个蛋糕,第一天吃了1/2,第二天吃了1/6,请问蛋糕还剩多少?”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列出的应用题进行解题,促进了学生高阶能力的形成。分析所举案例,教师并没有按照常规思维让学生根据应用题列出关系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关系式构建应用题情境,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应用题出题意图,形成应用题思维。
四、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进行应用题教学时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解题以及实践能力。教师要善用教学之法,从多个角度开展应用题教学,活跃学生的解题思维,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应用题,解决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难点,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兵.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9(1).
(责任编辑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