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高校公共建筑节能分析与改造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s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近代人类的负效行为与天灾使人口膨胀、能源、土地、住房、环境等危机空前地危害到人类自身的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各行业才被惊醒,急求对策。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及其环境必须具备有利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基础。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大多数建筑,都存在着数量多、使用功能不完善、能耗高的弊端。将既有建筑引入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适宜的绿色技术对既有公共建筑进行绿色改造,实现既有公共建筑的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西安作为西北地区建筑行业发展较为健全的城市,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发展上尤为重视,将结合绿色建筑五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基本理念,对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教学一楼做出绿色建筑分析,并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出改造方案。
  关键词:既有建筑;绿色建筑改造;节能分析
  一、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现状分析
  (一)改造对象选取依据
  西安是西北高校的集中地,校园建筑中,教学楼建筑使用率高,使用人群数量大,是西安地区和各类高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是西安既有公共建筑節能的重点领域。
  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师大”,坐落于古都西安,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图书馆古朴庄重,气势宏伟,校区内绿化面积宽阔,种植种类丰富,使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名校,在如今对于生态校园和绿色校园的发展要求也能很好适应,但是校区年代久远也是造成建筑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因素。
  (二)改造对象的基本概况
  教学一楼位于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属于校园内第一批教学建筑,在2008年进行了立面和内部结构的改造,占地面积为820平方米,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340平方米,层高为3层,每层面积大约780平方米,楼梯一共三部,停车位置占用建筑南部前广场和学校统一停车场。
  1.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平面布局
  建筑主入口为南向礼仪入口,建筑北侧设置次入口,走廊两端分别设置疏散次入口,楼梯分为三部,建筑本身为长方形平面对称建筑,三部楼梯有效分割疏散空间。西侧部分主要功能为六个教学观察室,平时作为课程教室使用,每层设置一个男卫生间,一个女卫生间,在首层设置值班室,其他教室分别为测试室、实验室和辅导室等功能性公共教室,房间呈南北向分布,中间走廊狭长,宽度为2.1米。
  建筑二层主要为行政办公室和教师研究工作室,西侧主要为控制中心和机房等机械功能空间,其中也分布了办公室和主任室等行政办公空间。主楼梯正对的接待室,玻璃幕墙围合,增加空间的通透性和间接采光效果。建筑东侧则包括三个教师工作室和两个教学研究室,两侧由中间主楼梯将行政空间和教研空间区分开。
  建筑三层是建筑的顶层,三层在功能上承接了二层东侧的教师工作室,在南侧也设置了五个教授工作室和一个博士工作坊,北侧房间采光效果较差,所以统一设置为科研和实验室用房。
  2.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内部构成
  建筑主要为框架结构,单层层高在三米左右,每层楼板下均做吊顶,吊顶内部为通风管线,下方设置人工照明灯具。
  建筑开窗数量多,窗地比较大,有较好的通风效果,但是由于窗户使用的是普通窗体,所以密闭保温性能略有欠缺。
  二、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绿色建筑分析
  (一)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节能建筑形体分析
  陕师大教学一楼为长方形(一字型排布)建筑,建筑外表面面积较长,平面周长较长,因此其外围护结构散热面积大。
  建筑主要立面为南向和北向立面,阴影区集中在北侧校区内绿植园——畅志园,而且建筑总层高为三层,形成阴影面积较小,不影响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功能。西安主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方向,所以风荷载水平力对建筑影响较小,长方形建筑南北开窗均匀通透,其采光和通风效果较好。
  (二)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四节一环保”分析
  1.节地: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为旧建筑改造项目,2008年进行改造后竣工后,进行合理再利用,节省了新的建筑用地。建筑主阴影区域为北侧,阴影投射在畅志园,又因为建筑层高为三层,建筑高度在十米之内,所以并不影响植物园的采光要求,建筑周围场地绿化丰富,能够适当为建筑调节室内温度。
  2.节能:建筑本身存在着一些能源利用方面的问题。
  首先,建筑平面为长方形,进深短,跨度大,除了走廊两端的楼梯间和次入口及主入口采光,没有其他自然采光手段,教室和工作室/办公室也没有对走廊的高窗。走廊亮度较差,建筑采用走廊吊顶局部照明的方式。
  因为建筑层高较低,又设置了照明吊顶,以至于走廊通风效果较差,办公室和教室内安装空调和人工排风系统,缺乏自然通风,能源消耗较大。
  建筑外墙和屋顶无绿化和太阳能装置,不利于建筑内空间保温和隔热,建筑本身不能提供能源用以消耗。
  建筑窗户为双层窗户,是保留了改造之前建筑使用的外窗,在改造过程中,外表面墙体材料更改,同时在窗户外侧又加设一道窗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隔热保温效果,但是在使用时会造成极大的不便。
  主入口设置门斗,但未做外层入口,只能作为雨棚使用,没有形成独立前室,无保温隔热作用。
  3.节水:教学楼不会产生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且卫生间的拮据方面选择都是节水器具,感应式手龙头和冲水器,避免了使用者因疏忽产生的浪费情况。南入口前广场绿地浇灌也都是采用喷灌和微灌技术,有良好的节水效果。
  4.节材:建筑外墙裁量适用面砖和抹灰墙面,不构成材料浪费。
  5.环境保护:主入口二三层外立面使用传统单向玻璃幕墙,不能做到材料环保。教室内部和走廊有墙面吸声材料,能有效控制噪声。
  三、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绿色建筑改进建议   (一)遮阳改造
  存在问题:夏季南向墙体和房间室内温度过高,没有直接遮阳手段避免阳光直射所造成的局部眩光;西墙开窗使夏季出现严重的西晒情况,同时也使西侧南侧同时开窗的房间温度过高;北向除了部分实验室对采光要求较低之外,其他工作室与教室采光效果较差。
  改造措施:夏季建筑围护结构大部分都在太阳辐射下,窗口遮阳在改造过程中尤为重要。
  1.建筑南向立面由于层数较低,加上入口前广场空间绿化效果明显,对建筑窗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遮阳效果,所以在遮阳策略上只有在窗户固定位置做水平遮阳板,颜色为银白色,材质为金属。
  2.建筑北立面没有直射阳光,本身对遮阳设备的要求不高,再加上是校内植物园,夏天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对建筑会有明显的降温和减轻热辐射的效果,所以只在檐口做出一定的处理,来避免一定程度的热辐射。
  3.建筑西立面采用生态遮阳、垂直遮阳与窗口遮陽的综合遮阳模式,墙体局部外挂金属网,与墙体表面建筑间距约500mm,墙体根部种植栽培管理简单的依附性植物,例如爬山虎。在夏季能够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墙体表面及室内的温度,也能沿铁丝网生长达到遮阳效果。
  4.建筑东立面太阳直射率较低,而且有部分时间是在工作时间之外,所以采用内遮阳的方式,在窗体内部进行卷帘内遮阳,节省外遮阳构件费用。
  (二)通风改造
  存在问题:教室和走廊通风不畅,没有合理的通风系统。
  改造措施:主要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但由于教学工作空间,工作时间常年送新风,其自然通风的能力只能在非工作时间体现。(图1)
  1.风压作用:由于建筑多数为南北向空间,且进深较短,所以在南、北教室靠走廊侧墙上开高窗,使夏季开窗时能形成南北穿堂风。
  2.热压作用:建筑狭长且没有中庭和天井,在楼梯间设计改造时,利用风压通风使得办公空间和走廊的热风吹向风压较低的楼梯间,在楼梯间上层设置上人屋面的出口,四面开窗通风,采用太阳能拔风烟囱,有效促进热压通风,根据不同季节的需求来调节封口开启和闭合。
  (三)能源改造
  存在问题:走廊人工照明系统常明,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屋顶工作室和实验室夏季温度较高,使用起来不方便;南向房间夏季温度普遍偏高,而冬季保温性又较差。
  改造措施:
  1.将建筑中的照明系统改造成节能照明设备,选择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和节水器具,减少建筑内不使用时却产生的能源消耗。
  2.屋顶改造成上人屋面,设置屋顶绿化,能够有效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温隔热,冬季夏季均能调节顶层空间的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一定程度节约了能源。
  3.提高建筑冬季的室内舒适度,建筑在外围护结构的改造方面,选用外墙内保温的形式。窗户将原有的双层普通窗户改为LOW-E中空玻璃,夏天室内温度比室外的低,要求玻璃能隔热,就使室外热量尽量少地传递到室内。
  4.在南立面和东立面可设置太阳墙,利用太阳墙附着在建筑表面,吸收太阳能,转化成其他能源供给建筑本体自身的能源消耗,减少整体能耗,也节省了建筑空间。
  (四)环保改造
  存在问题:建筑立面普通幕墙造成光污染。
  改造措施:建筑幕墙部分使用呼吸幕墙的做法,由内外两层幕墙之间形成一个通风换气层,由于此换气层中空气的流通或循环的作用,使内层幕墙的温度接近室内温度,减小温差。外侧幕墙玻璃使用可选择LOW-E玻璃,拥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室外反射率在10%-30%,小于国家幕墙的可见光反射率要求,减少光学污染。
  四、结语
  教学楼作为高校系统使用率最高的建筑形式,成为既有建筑绿色实践改造的重中之重。绿色建筑是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设计时要以满足人类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建筑概念的全方位涵盖以及全寿命周期为原则,根据地理环境,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既有建筑改造中所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远远不是终极目标,绿色建筑实践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包含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处法则,对既有环境的尊重与合理利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林武生.既有建筑改造的绿色实践[J].住宅产业,2010,(04).
  [2]赵夏.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浅析[J].福建建筑,2016,(12).
  [3]朱国庆.浅析绿色建筑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3,(20).
  [4]黄凯.既有机关办公建筑绿色建筑改造实例分析[J].绿色建筑,2014,(01).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大连作为近代日俄对外殖民影响下形成的港口城市,建设之初就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特性。俄日两国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市民阶层对城市内部发展的推动,塑造了大连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日俄的西方先进城市建设理念,为大连城市的多元开放性提供了历史渊源;市民阶层面对日俄统治展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对大连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大连城市文化呈现出兼收并蓄、自强不息的特征。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并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这是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但国内有关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关注点都集中于老年居住环境的功能问题,强调安全便捷,却忽视了老年人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文章分析了老年人的行为特征、色彩环境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以及老年人对室内环境的需求。将设计带入弱势群体,让老年人居住在最适合的环境里。“最容易创造良好室内色彩环境、最经济的室内色彩奢侈品”是本案的设计定位。  关
期刊
郭瑞、宋國栋、王文刚、周云莉作品
期刊
摘 要:光和影是大自然的礼物,它们二者的存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无限情调和趣味。在建筑领域里,建筑光影通过材料质感、明暗关系、虚实之间,将空间和形态紧密连接,成为建筑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光影赋予建筑以生命,为建筑带来一种虚幻古典的气质。令人心醉的光影艺术不仅是建筑效果,还是一种建筑表现形式手段,光与影同时存在,强烈的光线与深沉的阴影相得益彰,让空间形式、质量、体感、空间感被明确体现。而对光影的运用,
期刊
单尧尧、胡丰凡、刘萍、叶小輝作品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商业建筑越来越多,尤其在发达城市。绿色建筑更加有利于居民的生活健康,并且更加适用于当代的生活方式和高效的生活节奏,同时也可以让城市和国家能够获得和自然更加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本次调研,以西安小寨银泰城商业购物广场为例,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进行综合分析,试图从中吸取经验并进行反思,以期商业大型建筑的绿色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关键词:商业建筑;绿色技术;节
期刊
摘 要:建筑的公共空间少有纺织材料参与,然而,富有艺术感的纺织材料设计会为建筑空间注入新的活力。文章通过对纺织材料与纤维艺术在空间中展示的相关设计与期刊等研究与学习,以案例《我们将去往何方?》装置展览为主要对象,并以横向与纵向相关案例进行类比,举例该展览艺术家同类型作品以及其他运用类似纺织材料的作品,并从该纺织材料设计的造型美感、给人的情感体验、与整体环境的联系等方面展开,进行详尽评论与分析。文章
期刊
查陳勇、陈雨霁、龚俊韬、刘妍宏作品
期刊
徐諶榕作品
期刊
摘 要:贵州土家族传统民居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民居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内涵,同时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贵州土家族传统民居面临着消失殆尽的境地。文章以沿河县后坪乡葫芦湾传统村落为例,针对旅游开发和传统民居保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求推动贵州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民居;旅游开发;保护  葫芦湾传村落位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下坝村,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