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在城市发展期间,要科学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海绵城市是一种建设理念,以解决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问题为战略目标,旨在从源头、过程、末端系统地解决水问题、管理水资源。海绵城市旨在通过绿色建设优先、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方式修复和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态体系,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将过去快排、及时排、就近排、速干排的工程排水时代转变为“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时代。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建设;应用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项目设计管理工作依然普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包括大型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浪费量大等。在这种新的情况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并且在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实际应用,以此不断提升城市绿色立体城市规划方案设计技术水平,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建设海绵城市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运用生态途径去调整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途径增强对城市径流雨水的处理能力,实现良性的城市水文循环。“渗、排”是借助下洼式绿地、透水铺设、渗渠等方式,将城市的部分雨水直接渗透到城市地层。其次,能否有效对雨水进行蓄存和滞留是目前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重要方法,直接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蓄、滞是借助雨水罐、蓄水池等形式在尊重自然地形地貌的前提下使清洁雨水得到很好的蓄积,能起到调蓄和错峰的效果,储存下来的雨水降低排水管的峰值流量减管道压力,能较好的解决大雨时城市内涝及溢流问题。“净”是指雨运用生态节能的方法,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存储净化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
2发展海绵城市的意义
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修复。海绵城市地建设既可以适当减少地表径流、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以及雨洪资源损失,也减少了洪水和旱灾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雨水就地下渗,相应补充地下水,改善、修复已被城市化破坏的地区水循环,调节了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量。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内涝洪灾、雨水径流污染、地下水流失等问题,还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亦会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修复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和人居环境,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更加生态宜居的目标。同时,也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使受损的环境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优化美化城市环境。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3.1道路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道路需要综合考虑行道林、草坪、渗透砖、排水沟渠、路面的综合设计。这其中行道林、草坪、土壤对雨水具有渗透、过滤、吸收作用,有效地降低了路面径流情况。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材质,雨水可以快速渗透,并在路面曲度作用下向沟渠汇集,或者直接进入下沉式绿地当中,由其中的林木、草坪、花卉等来负责净化。这其中为了保证下沉式绿地发挥作用,需要其低于路面标高25cm左右。而且绿地需要选用吸水能力强的草坪、花卉、树木。其中泥炭藓这种植物吸水力极强,其可以吸收自身重量数十倍的水分,值得在城市海绵建设当中大面积推广。
3.2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的规划设计。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需要将绿色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规划设计相结合,将排水量和径流系数作为主要的给排水控制参数。通过增添绿色基础设施的方式,如建设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适当的在市区内铺设具有较强渗水性能的透水砖路面,在增强城市园林设计规划区渗水效率的同时,净化空气,提高居民居住舒适度,保障城市交通出行安全,推进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步伐。
3.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的海绵绿色环境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应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式设计建设一个海绵生态城市,保证海绵城市在连续遇到严重雷雨天气时,不会连续产生严重洪水内涝,提高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的重点城市通过利用自然河道生态治理的创新方法,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有效发挥。海绵新型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当中,要不断增强海绵城市区域生态环境规划体系建设上的力度。实际应用工作当中,综合雨水使用用于建筑、道路、绿化、水系等多种生态系统,控制较大雨水量的径流以及减少雨水量的积存。另外,城市水体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应用到了海绵水池城市规划系统设计的解决方案,更加良好且有效提升了政府控制城市内涝的技术水准,提高了政府治理城市水体的日常工作管理水平,改善了大城市城区居民日常生活生态环境。
3.4科学建立水系统
城市规划部门需要科学建立水系统,根据河湖水系与湿地等分布情况,建设雨水净化系统,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加强对于湿地的保护力度,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例如:一些地势较低的河沟与河塘,需要做好管理工作,不可以出现私自填埋的现象,减少内涝问题,对于已经填埋的区域而言,需要根据相关规划要求,对其进行恢复建设处理,发挥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作用。同时,城市规划相关部门需要科学建设绿地广场设施,保证可以拓宽绿化面积,增加至50%左右,提升其雨水净化能力,增强城市污染治理成效。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改变传统的规划模式,积极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制定综合的建设方案,根据当地城市雨水管理问题等,科学设计城市地域网,拓宽城市的绿化面积,在绿化处理期间,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发现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绿化广成中出现硬化程度过高现象的时候,就要科学建设渗水系统,保证雨水可以流经渗水系统,以便于对其进行储存与使用。
3.5街头绿地及广场规划
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街头绿地及广场,能有效地实现雨水储存,将以往集中成片的绿地进行分散设计,通过绿廊链接各个街区中渗透的小规模绿地,根据该地块雨水汇流现状结合植草沟配合适宜的植物等进行灵活设计,以达到对雨水收集的目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采用透水材料的铺装去设计广场,结合下沉式设计手法,注重对雨水的引导,将雨水调蓄设施设置在城市广场地下空间,这样能够达到储存雨水的作用。
结语
总之,城市建设领域的相关人才需要重视道路的合理规划,积极采用新型的海绵城市理念,切实减少洪灾发生的频率,帮助城市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生态系统,有效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道路铺设的时候需要采用环保的材料,使用新型的铺路技术,这样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城市所具有的“海绵”特性,让城市的道路能够很好的将多余水源进行疏导,并能够将其进行有效地储存,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再次利用。
参考文献
[1]章晓萍.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9):8-9.
[2]徐耀祖.海綿城市理论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8):10-11.
[3]黄威.城市可持续发展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浅谈[J].中华建设,2019(1):80-81.
[4]罗小娅.浅谈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能源与节能,2012(7):50-52.
[5]桑东升.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艰难及城市规划的难为[J].规划师,2010(1):38-41.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建设;应用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项目设计管理工作依然普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包括大型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浪费量大等。在这种新的情况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并且在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实际应用,以此不断提升城市绿色立体城市规划方案设计技术水平,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建设海绵城市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运用生态途径去调整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途径增强对城市径流雨水的处理能力,实现良性的城市水文循环。“渗、排”是借助下洼式绿地、透水铺设、渗渠等方式,将城市的部分雨水直接渗透到城市地层。其次,能否有效对雨水进行蓄存和滞留是目前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重要方法,直接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蓄、滞是借助雨水罐、蓄水池等形式在尊重自然地形地貌的前提下使清洁雨水得到很好的蓄积,能起到调蓄和错峰的效果,储存下来的雨水降低排水管的峰值流量减管道压力,能较好的解决大雨时城市内涝及溢流问题。“净”是指雨运用生态节能的方法,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存储净化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
2发展海绵城市的意义
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修复。海绵城市地建设既可以适当减少地表径流、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以及雨洪资源损失,也减少了洪水和旱灾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雨水就地下渗,相应补充地下水,改善、修复已被城市化破坏的地区水循环,调节了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量。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内涝洪灾、雨水径流污染、地下水流失等问题,还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亦会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修复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和人居环境,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更加生态宜居的目标。同时,也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使受损的环境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优化美化城市环境。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3.1道路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道路需要综合考虑行道林、草坪、渗透砖、排水沟渠、路面的综合设计。这其中行道林、草坪、土壤对雨水具有渗透、过滤、吸收作用,有效地降低了路面径流情况。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材质,雨水可以快速渗透,并在路面曲度作用下向沟渠汇集,或者直接进入下沉式绿地当中,由其中的林木、草坪、花卉等来负责净化。这其中为了保证下沉式绿地发挥作用,需要其低于路面标高25cm左右。而且绿地需要选用吸水能力强的草坪、花卉、树木。其中泥炭藓这种植物吸水力极强,其可以吸收自身重量数十倍的水分,值得在城市海绵建设当中大面积推广。
3.2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的规划设计。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需要将绿色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规划设计相结合,将排水量和径流系数作为主要的给排水控制参数。通过增添绿色基础设施的方式,如建设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适当的在市区内铺设具有较强渗水性能的透水砖路面,在增强城市园林设计规划区渗水效率的同时,净化空气,提高居民居住舒适度,保障城市交通出行安全,推进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步伐。
3.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的海绵绿色环境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应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式设计建设一个海绵生态城市,保证海绵城市在连续遇到严重雷雨天气时,不会连续产生严重洪水内涝,提高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的重点城市通过利用自然河道生态治理的创新方法,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有效发挥。海绵新型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当中,要不断增强海绵城市区域生态环境规划体系建设上的力度。实际应用工作当中,综合雨水使用用于建筑、道路、绿化、水系等多种生态系统,控制较大雨水量的径流以及减少雨水量的积存。另外,城市水体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应用到了海绵水池城市规划系统设计的解决方案,更加良好且有效提升了政府控制城市内涝的技术水准,提高了政府治理城市水体的日常工作管理水平,改善了大城市城区居民日常生活生态环境。
3.4科学建立水系统
城市规划部门需要科学建立水系统,根据河湖水系与湿地等分布情况,建设雨水净化系统,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加强对于湿地的保护力度,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例如:一些地势较低的河沟与河塘,需要做好管理工作,不可以出现私自填埋的现象,减少内涝问题,对于已经填埋的区域而言,需要根据相关规划要求,对其进行恢复建设处理,发挥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作用。同时,城市规划相关部门需要科学建设绿地广场设施,保证可以拓宽绿化面积,增加至50%左右,提升其雨水净化能力,增强城市污染治理成效。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改变传统的规划模式,积极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制定综合的建设方案,根据当地城市雨水管理问题等,科学设计城市地域网,拓宽城市的绿化面积,在绿化处理期间,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发现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绿化广成中出现硬化程度过高现象的时候,就要科学建设渗水系统,保证雨水可以流经渗水系统,以便于对其进行储存与使用。
3.5街头绿地及广场规划
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街头绿地及广场,能有效地实现雨水储存,将以往集中成片的绿地进行分散设计,通过绿廊链接各个街区中渗透的小规模绿地,根据该地块雨水汇流现状结合植草沟配合适宜的植物等进行灵活设计,以达到对雨水收集的目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采用透水材料的铺装去设计广场,结合下沉式设计手法,注重对雨水的引导,将雨水调蓄设施设置在城市广场地下空间,这样能够达到储存雨水的作用。
结语
总之,城市建设领域的相关人才需要重视道路的合理规划,积极采用新型的海绵城市理念,切实减少洪灾发生的频率,帮助城市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生态系统,有效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道路铺设的时候需要采用环保的材料,使用新型的铺路技术,这样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城市所具有的“海绵”特性,让城市的道路能够很好的将多余水源进行疏导,并能够将其进行有效地储存,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再次利用。
参考文献
[1]章晓萍.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9):8-9.
[2]徐耀祖.海綿城市理论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8):10-11.
[3]黄威.城市可持续发展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浅谈[J].中华建设,2019(1):80-81.
[4]罗小娅.浅谈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能源与节能,2012(7):50-52.
[5]桑东升.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艰难及城市规划的难为[J].规划师,2010(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