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家庭进入城市,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同,外来务工人员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对儿童的学校教育起到辅助作用,优秀的家庭教育超过学校教育的作用。我校作为保定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每班有一半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滞后带来一系列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尤其令人堪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研究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对学习习惯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外来务工 家庭教育 学习习惯 对策
家庭教育因为其特殊性,在儿童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儿童在出生以后的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都会在原生家庭中度过,可以说父母的言谈举止、家庭氛围、夫妻关系等等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儿童的行为。专家们认为:我们是什么比我说什么更有力量,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我们的生活。
一、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投人家庭教育的精力少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且从事的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所以投入到家庭教育的精力也就相对更少,他们甚至大都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很少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难进行基本的辅导作业。
以我校为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放学后被托付给“小饭桌”,这类学生在我校学生中所占比例高达72.3%,他们的作业家长回家不会翻开。而剩下21.1%左右的学生的作业是和哥哥姐姐一起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作业质量可想而知。而反观本地学生,虽然每班本地学生所占比例为10%左右,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每天每项作业都有家长的检查签字。所以外地学生普遍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学习主动性较差。
(二)把学校当成托管所
外来务工人员对学校教育普遍有着不正确的认识,大多数父母认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和老师,那么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老师的失职,这种推卸责任的观念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家长把学校当成托管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没自己的责任了。家长过度依赖学校和老师,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而形成的观念是: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而家里是休息的场所,由于没有老师管,写好写坏没关系。所以许多外地学生普遍存存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在学校写字可以做到字迹工整,回家写作业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这就是外来务工人员把学校当成的“托管所”造成的后果。
(三)落后的教育意识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好也不见得找到好工作”、“现在学习的东西没有多大用处”等观念存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头脑中,使得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这种不重视也就的局限了学生的未來发展。
以我校学生为例,周米或者假期绝大多数学生父母不会带子女出去游玩,我班41名学生中,见过大海的只有6位,周末完成作业之后父母会带学生去游玩的只有14位,就连本市的旅游景点,去过的学生也仅有3位。也正因如此,在写一些描写风景的作文时,外地学生经常“哑口无言”。
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对子女学习习惯的影响
(一)作业习惯
作业是对学生听课状况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高质量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开始。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来讲,外地务工人员对孩子作业问题可以不懂不会,但是当孩子边玩边写时,当孩子坐姿不端正时,父母完全可以起到纠正和督促的作用。然而一句“问老师”成了学生不爱动脑的温床,也正是这样的观念让学生渐渐养成了在家不愿动脑,在校也就不会动脑的习惯。
我班有一个学生,在校是个爱动脑有想法的好学生,然而他的家庭作业质量却让我一次次失望:练习册乱写、家庭作业字迹潦草等问题十分突出。正因如此,即使他是一个天赋不错的好学生,也因为家长的“不问不管”,正慢慢走向后进生的队伍,可见完成作业习惯的重要性。
(二)预习以及复习习惯
恰当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在课堂学习的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在正式上课时可以把预习时的困惑着重去听,并以更自信的心态回答问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习惯。在我市的很多名校中,许多教育意识强的父母都会在寒暑假就监督学生把整本书的内容预习一遍或多遍,把要求背诵的知识提前背过。但是对于我校的外地学生来说,这种情况几乎是没有过的,他们基本没有预习习惯。
复习是对课上知识的巩固,只有及时复习才能把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刚学的知识遗忘的最快,复习的次数越多,对知识的印象越深,到达一定时间之后将不再遗忘。就是说,只要形成一定的复习规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轻松。听写是检验和复习旧知识的最快方式,在我校,由于复习的习惯不同,本地学生的词汇量明显比外地学生词汇量丰富,考试时分数也相应较高。
(三)与学习有关的生活习惯
入学开始,老师就会告诉学生每天要检查作业是否全部完成,第二天的书本文具是否带齐,这些都属于与学习有关的生活习惯。以我校为例,本地学生忘记带作业或者课本的情况很少,而外地学生经常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没有适应校园生活,对学习用具的整理也还不能做到自理,这就要求家长督促和监督孩子完成,日复一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而对大部分外来务工家庭来说,由于家长没有尽到责任,孩子的良好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三、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外来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和指导,从而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
(一)重点了解,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1.定期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老师与学生家长直接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家长会上,老师能更直接的了解家庭情况,有特殊问题的家庭甚至可以在家长会后主动和老师咨询与沟通。以我班为例,我特别留意的一位留守男孩,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地打工,目前借住叔叔家,与学生交流之后,我会特意和学生家长单独沟通学生情况,分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2.家访是家校沟通的有效形式
通过家访,老师能较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更直接地找出学生落后的原因。我校的五年级刘老师,是我校成功家访的楷模。记得有一次班里一个男生在日记中提到自己生病的母亲和最近学不进去的原因,刘老师看到后马上在放学后和学生一起回家,了解到学生是单亲家庭,妈妈生病需要照顾,学生每天晚上照顾母亲到深夜,所以课堂上经常打盹,注意力不集中。家访之后,刘老师改变对待这个学生的态度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习课程,并把家庭作业在学校完成。所以说适时的家访,能帮助老师调整管理方法,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
(二)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最容易出现“犯错误就挨打”的情况,另外由于这些孩子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不同,很难与城市学生一起玩耍,所以这些家庭的学生大多性格内向,胆小怕事,这种性格必然会会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因此,老师对这些孩子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1.课堂方面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动态的教学环节,例如到黑板上认生字,一人读文一人表演等等,完成的好的学生可以获得印章,印章还可以换成礼物等等鼓励的方式,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多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完成,回答有困难的,可以适当提示,帮助其完成。
2.作业方面
为了更好的敦促外地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在班里采用“一帮一带”的小组合作形式,三个学生为一小组,每组内的学生水平高低不同,无论是外地学生还是本地学生,作业全优的或者率先完成的学生就是小组长,可以帮助老师收本组作业本,第二名是小队长,可以帮助小组长督促第三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种形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作用,让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
(三)定期培训,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为此,我校每个班都设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办家长课堂,通过讲解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思想,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例如,我校组织的“如何做好的家长”讲座十分成功,许多家长在活动后纷纷表示收获颇多,一些家长甚至从此转变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同时,家长委员会成员也在全班家长中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家长委员会成员经常在微信群中交流。我班的一位学生家长就带头和其他家长一起“背诵打卡”,每天把学生背诵的视频发到群中,其他家长也一起坚持,共同督促,形成了向上向好的班风。可见,发挥好家长学校的重要作用,能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用多样又不失乐趣的教育形式,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四、结论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分不开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特殊类型,这类家庭教育问题突出,情况不一,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重视,更值得我们反思,可以说,在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问题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晓角)
关键词:外来务工 家庭教育 学习习惯 对策
家庭教育因为其特殊性,在儿童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儿童在出生以后的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都会在原生家庭中度过,可以说父母的言谈举止、家庭氛围、夫妻关系等等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儿童的行为。专家们认为:我们是什么比我说什么更有力量,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我们的生活。
一、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投人家庭教育的精力少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且从事的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所以投入到家庭教育的精力也就相对更少,他们甚至大都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很少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难进行基本的辅导作业。
以我校为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放学后被托付给“小饭桌”,这类学生在我校学生中所占比例高达72.3%,他们的作业家长回家不会翻开。而剩下21.1%左右的学生的作业是和哥哥姐姐一起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作业质量可想而知。而反观本地学生,虽然每班本地学生所占比例为10%左右,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每天每项作业都有家长的检查签字。所以外地学生普遍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学习主动性较差。
(二)把学校当成托管所
外来务工人员对学校教育普遍有着不正确的认识,大多数父母认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和老师,那么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老师的失职,这种推卸责任的观念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家长把学校当成托管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没自己的责任了。家长过度依赖学校和老师,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而形成的观念是: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而家里是休息的场所,由于没有老师管,写好写坏没关系。所以许多外地学生普遍存存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在学校写字可以做到字迹工整,回家写作业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这就是外来务工人员把学校当成的“托管所”造成的后果。
(三)落后的教育意识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好也不见得找到好工作”、“现在学习的东西没有多大用处”等观念存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头脑中,使得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这种不重视也就的局限了学生的未來发展。
以我校学生为例,周米或者假期绝大多数学生父母不会带子女出去游玩,我班41名学生中,见过大海的只有6位,周末完成作业之后父母会带学生去游玩的只有14位,就连本市的旅游景点,去过的学生也仅有3位。也正因如此,在写一些描写风景的作文时,外地学生经常“哑口无言”。
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对子女学习习惯的影响
(一)作业习惯
作业是对学生听课状况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高质量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开始。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来讲,外地务工人员对孩子作业问题可以不懂不会,但是当孩子边玩边写时,当孩子坐姿不端正时,父母完全可以起到纠正和督促的作用。然而一句“问老师”成了学生不爱动脑的温床,也正是这样的观念让学生渐渐养成了在家不愿动脑,在校也就不会动脑的习惯。
我班有一个学生,在校是个爱动脑有想法的好学生,然而他的家庭作业质量却让我一次次失望:练习册乱写、家庭作业字迹潦草等问题十分突出。正因如此,即使他是一个天赋不错的好学生,也因为家长的“不问不管”,正慢慢走向后进生的队伍,可见完成作业习惯的重要性。
(二)预习以及复习习惯
恰当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在课堂学习的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在正式上课时可以把预习时的困惑着重去听,并以更自信的心态回答问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习惯。在我市的很多名校中,许多教育意识强的父母都会在寒暑假就监督学生把整本书的内容预习一遍或多遍,把要求背诵的知识提前背过。但是对于我校的外地学生来说,这种情况几乎是没有过的,他们基本没有预习习惯。
复习是对课上知识的巩固,只有及时复习才能把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刚学的知识遗忘的最快,复习的次数越多,对知识的印象越深,到达一定时间之后将不再遗忘。就是说,只要形成一定的复习规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轻松。听写是检验和复习旧知识的最快方式,在我校,由于复习的习惯不同,本地学生的词汇量明显比外地学生词汇量丰富,考试时分数也相应较高。
(三)与学习有关的生活习惯
入学开始,老师就会告诉学生每天要检查作业是否全部完成,第二天的书本文具是否带齐,这些都属于与学习有关的生活习惯。以我校为例,本地学生忘记带作业或者课本的情况很少,而外地学生经常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没有适应校园生活,对学习用具的整理也还不能做到自理,这就要求家长督促和监督孩子完成,日复一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而对大部分外来务工家庭来说,由于家长没有尽到责任,孩子的良好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三、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外来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和指导,从而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
(一)重点了解,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1.定期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老师与学生家长直接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家长会上,老师能更直接的了解家庭情况,有特殊问题的家庭甚至可以在家长会后主动和老师咨询与沟通。以我班为例,我特别留意的一位留守男孩,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地打工,目前借住叔叔家,与学生交流之后,我会特意和学生家长单独沟通学生情况,分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2.家访是家校沟通的有效形式
通过家访,老师能较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更直接地找出学生落后的原因。我校的五年级刘老师,是我校成功家访的楷模。记得有一次班里一个男生在日记中提到自己生病的母亲和最近学不进去的原因,刘老师看到后马上在放学后和学生一起回家,了解到学生是单亲家庭,妈妈生病需要照顾,学生每天晚上照顾母亲到深夜,所以课堂上经常打盹,注意力不集中。家访之后,刘老师改变对待这个学生的态度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习课程,并把家庭作业在学校完成。所以说适时的家访,能帮助老师调整管理方法,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
(二)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最容易出现“犯错误就挨打”的情况,另外由于这些孩子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不同,很难与城市学生一起玩耍,所以这些家庭的学生大多性格内向,胆小怕事,这种性格必然会会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因此,老师对这些孩子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1.课堂方面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动态的教学环节,例如到黑板上认生字,一人读文一人表演等等,完成的好的学生可以获得印章,印章还可以换成礼物等等鼓励的方式,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多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完成,回答有困难的,可以适当提示,帮助其完成。
2.作业方面
为了更好的敦促外地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在班里采用“一帮一带”的小组合作形式,三个学生为一小组,每组内的学生水平高低不同,无论是外地学生还是本地学生,作业全优的或者率先完成的学生就是小组长,可以帮助老师收本组作业本,第二名是小队长,可以帮助小组长督促第三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种形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作用,让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
(三)定期培训,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为此,我校每个班都设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办家长课堂,通过讲解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思想,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例如,我校组织的“如何做好的家长”讲座十分成功,许多家长在活动后纷纷表示收获颇多,一些家长甚至从此转变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同时,家长委员会成员也在全班家长中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家长委员会成员经常在微信群中交流。我班的一位学生家长就带头和其他家长一起“背诵打卡”,每天把学生背诵的视频发到群中,其他家长也一起坚持,共同督促,形成了向上向好的班风。可见,发挥好家长学校的重要作用,能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用多样又不失乐趣的教育形式,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四、结论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分不开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特殊类型,这类家庭教育问题突出,情况不一,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重视,更值得我们反思,可以说,在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问题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晓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