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团队教师的划分、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内部提升通道的形成以及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成果等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分类、多载体、双通道”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教学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江洪(1972- ),男,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及车辆工程应用;王国明(1979- ),男,浙江衢州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技术应用。(重庆400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财政部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教高函[2009]18号)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2-0063-02
近年来,随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和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政策,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方针的指引下,把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各高职院校努力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加强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果,并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改革重点和重要人力资源支撑。
职业教育以服务地区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出了特殊要求,即教学团队要注重“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建设,通过重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等方式提高教学团队的水平,引导教师开展对外服务。对此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本学院具体情况,在建设教学团队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具体体现在对教学团队内部结构的划分、培养机制与梯队的形成、分类多载体培养、提升通道建立等方面。
一、团队教师的划分
我院根据团队教师主要工作岗位内涵及教师群体的不同类型,形成了两种划分的形式。
1.教学团队的职能划分。根据教师主要职能的不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团队可规划为实训指导及管理型、教学及技能型、教学及服务型、教学及研究型四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基于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大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专任教师(教学及研究型、教学及服务型、教学及技能型)完成,而实训课程体系主要由兼职教师(实训指导及管理型)完成,我院这种教学团队的岗位划分形式体现了“能力互补”,实现了专业课程体系对师资队伍资源的不同要求。
2.教学团队的群体划分。教学团队从群体上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组成,是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的人力资源组合,他们在知识、技能、职业能力等方面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专业发展,这种组合从年龄上体现了老、中、青的结合,从结构上体现了专任老师和兼职教师的结合,从能力上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人力资源上体现了个性特色与团队优势相结合,教师相互学习、敢于创新,通过多年的协作,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形成了一支对内相互包容,对外具有强大合力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3.两种划分形式的关系。由以上两种划分形式可见相关对应关系,专业带头人主要承担教学、教研教改或校企合作项目、把握专业方向,为“教学及研究型”教师;骨干教师主要承担核心课程开发及教学,开展对外技术服务,为“教学及服务型”教师;青年教师主要承担课程教学,深入行业企业锻炼,为“教学及技能型”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主要承担实训基地管理、学生实训指导或讲授,顶岗实习指导等,为“实训指导及管理型”教师(见图1)。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
1.培养机制的建立。我院通过《骨干教师选拔及考核办法》《专业带头人选拔及考核管理办法》《新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实施,明确了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与参与企业服务项目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跟进企业技术的发展,改善教学,提高教师职业能力。这为创造和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国家级教学团队给予了制度保障。学院制定了《行业企业专家及骨干聘用暂行管理办法》,对聘请国家层面行业知名专家、重庆市层面行业专家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及能工巧匠的基本条件、任务要求及待遇等作了明确规定,健全了行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的机制。在以上机制的支撑下,通过选拔、培养、引进、兼职教师聘用等方式,以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途径,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以行业调研、实习顶岗、院校交流、国内外培训、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要手段,着力打造一支“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2.梯队的培养与载体选择。2009年,自立项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以来,通过实践,我院探索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团队教师培养系统化流程,为队伍培养创造了条件,逐渐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教师梯队,团队内部的传、帮、带形成了强大合力,逐渐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行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四级师资培养模式。专业带头人培养方式包括:跟踪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主持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加国内外职业教育学习或交流,了解国外同类专业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主持核心课程建设,指导本专业青年教师,承担汽车维修技术服务或教研、科研课题。骨干教师培养方式包括:到国外进修,学习先进职教理念、教学方法、评估与鉴定方法,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主持或参与核心课程建设和特色教材的开发,承担对外汽车技术服务与咨询。青年教师培养方式包括:逐步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参与核心课程与教材的开发,提高实践能力,参与对外汽车技术服务项目。行业技术骨干主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能力标准的制定,参与教材编审和教研活动,承担校内外实践技能课程指导或讲授,对专任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在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
3.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技术、职业技能、教学方法和鉴定方法。主要通过专业教师定期到汽车维修企业顶岗实践,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开展国内外行业专家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选派教师到国内汽车专业办学实力强、水平高的职业院校和行业培训机构进修;严格执行青年教师指导制度,新进教师必须在汽车维修现场实践或到力帆集团、东风渝安等与我院深度合作的企业实践,参与双方校企合作项目。
三、教学团队内部提升通道的形成
基于以上教学团队内部结构与团队建设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队伍的成长与长期建设,系统人力资源格局已趋于稳定,在外部激励与内部发展中,形成了团队教师能力成长通道,结合核心专业与专业群的发展,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通道。
1.教师能力成长通道的形成。我们把教师的成长通道分为实习期、见习期、综合成长期、职业能力提升等四个阶段,从一个新教师的融入,到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的历程中,将要完成四个阶段(见图2)。
2.教学团队中教师的分专业发展通道。通过多年的建设,我们认识到,教师的发展不能脱离学院专业发展而单独存在,根据专业分类和教师特点,把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的发展随专业发展而定位是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根据汽车售后服务领域的划分,基于教师应具备的汽车售后技术基本素质,教师围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四个专业分方向发展,使教师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真正实现师资队伍与专业的共同发展。
四、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成果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与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果,团队教师综合能力迅速提升,形成了团队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并在承担专业建设中发挥了较大成效,近年来主要成果包括:创新与实践“能力标准、课程体系、职业证书”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种、“十一五”规划教材2种,重庆市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个,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和省级教改示范专业;申报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汽车实训基地、“国家汽车维修、焊接技术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中心”、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庆市汽车维修骨干师资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维修专业技术培训项目承担院校”;引企入校,先后建成“力帆汽车售后技术培训中心”和“东风小康汽车技术培训中心”“博世(德国)汽车技术教学合作伙伴”等。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应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解读与问答[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11-03.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教学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江洪(1972- ),男,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及车辆工程应用;王国明(1979- ),男,浙江衢州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技术应用。(重庆400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财政部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教高函[2009]18号)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2-0063-02
近年来,随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和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政策,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方针的指引下,把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各高职院校努力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加强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果,并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改革重点和重要人力资源支撑。
职业教育以服务地区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出了特殊要求,即教学团队要注重“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建设,通过重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等方式提高教学团队的水平,引导教师开展对外服务。对此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本学院具体情况,在建设教学团队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具体体现在对教学团队内部结构的划分、培养机制与梯队的形成、分类多载体培养、提升通道建立等方面。
一、团队教师的划分
我院根据团队教师主要工作岗位内涵及教师群体的不同类型,形成了两种划分的形式。
1.教学团队的职能划分。根据教师主要职能的不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团队可规划为实训指导及管理型、教学及技能型、教学及服务型、教学及研究型四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基于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大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专任教师(教学及研究型、教学及服务型、教学及技能型)完成,而实训课程体系主要由兼职教师(实训指导及管理型)完成,我院这种教学团队的岗位划分形式体现了“能力互补”,实现了专业课程体系对师资队伍资源的不同要求。
2.教学团队的群体划分。教学团队从群体上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组成,是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的人力资源组合,他们在知识、技能、职业能力等方面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专业发展,这种组合从年龄上体现了老、中、青的结合,从结构上体现了专任老师和兼职教师的结合,从能力上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人力资源上体现了个性特色与团队优势相结合,教师相互学习、敢于创新,通过多年的协作,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形成了一支对内相互包容,对外具有强大合力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3.两种划分形式的关系。由以上两种划分形式可见相关对应关系,专业带头人主要承担教学、教研教改或校企合作项目、把握专业方向,为“教学及研究型”教师;骨干教师主要承担核心课程开发及教学,开展对外技术服务,为“教学及服务型”教师;青年教师主要承担课程教学,深入行业企业锻炼,为“教学及技能型”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主要承担实训基地管理、学生实训指导或讲授,顶岗实习指导等,为“实训指导及管理型”教师(见图1)。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
1.培养机制的建立。我院通过《骨干教师选拔及考核办法》《专业带头人选拔及考核管理办法》《新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实施,明确了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与参与企业服务项目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跟进企业技术的发展,改善教学,提高教师职业能力。这为创造和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国家级教学团队给予了制度保障。学院制定了《行业企业专家及骨干聘用暂行管理办法》,对聘请国家层面行业知名专家、重庆市层面行业专家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及能工巧匠的基本条件、任务要求及待遇等作了明确规定,健全了行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的机制。在以上机制的支撑下,通过选拔、培养、引进、兼职教师聘用等方式,以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途径,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以行业调研、实习顶岗、院校交流、国内外培训、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要手段,着力打造一支“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2.梯队的培养与载体选择。2009年,自立项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以来,通过实践,我院探索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团队教师培养系统化流程,为队伍培养创造了条件,逐渐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教师梯队,团队内部的传、帮、带形成了强大合力,逐渐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行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四级师资培养模式。专业带头人培养方式包括:跟踪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主持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加国内外职业教育学习或交流,了解国外同类专业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主持核心课程建设,指导本专业青年教师,承担汽车维修技术服务或教研、科研课题。骨干教师培养方式包括:到国外进修,学习先进职教理念、教学方法、评估与鉴定方法,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主持或参与核心课程建设和特色教材的开发,承担对外汽车技术服务与咨询。青年教师培养方式包括:逐步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参与核心课程与教材的开发,提高实践能力,参与对外汽车技术服务项目。行业技术骨干主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能力标准的制定,参与教材编审和教研活动,承担校内外实践技能课程指导或讲授,对专任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在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
3.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技术、职业技能、教学方法和鉴定方法。主要通过专业教师定期到汽车维修企业顶岗实践,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开展国内外行业专家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选派教师到国内汽车专业办学实力强、水平高的职业院校和行业培训机构进修;严格执行青年教师指导制度,新进教师必须在汽车维修现场实践或到力帆集团、东风渝安等与我院深度合作的企业实践,参与双方校企合作项目。
三、教学团队内部提升通道的形成
基于以上教学团队内部结构与团队建设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队伍的成长与长期建设,系统人力资源格局已趋于稳定,在外部激励与内部发展中,形成了团队教师能力成长通道,结合核心专业与专业群的发展,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通道。
1.教师能力成长通道的形成。我们把教师的成长通道分为实习期、见习期、综合成长期、职业能力提升等四个阶段,从一个新教师的融入,到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的历程中,将要完成四个阶段(见图2)。
2.教学团队中教师的分专业发展通道。通过多年的建设,我们认识到,教师的发展不能脱离学院专业发展而单独存在,根据专业分类和教师特点,把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的发展随专业发展而定位是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根据汽车售后服务领域的划分,基于教师应具备的汽车售后技术基本素质,教师围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四个专业分方向发展,使教师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真正实现师资队伍与专业的共同发展。
四、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成果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与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果,团队教师综合能力迅速提升,形成了团队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并在承担专业建设中发挥了较大成效,近年来主要成果包括:创新与实践“能力标准、课程体系、职业证书”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种、“十一五”规划教材2种,重庆市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个,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和省级教改示范专业;申报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汽车实训基地、“国家汽车维修、焊接技术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中心”、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庆市汽车维修骨干师资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维修专业技术培训项目承担院校”;引企入校,先后建成“力帆汽车售后技术培训中心”和“东风小康汽车技术培训中心”“博世(德国)汽车技术教学合作伙伴”等。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应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解读与问答[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