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的古诗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甚至带有功利性,不利于古诗词的传承。关注关键词,有个别词语切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组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 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切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59-001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引导学生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需要,所以古诗词教学也成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纵观目前的古诗词教学,应该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其实,古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思想内涵极其深刻,相对应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形式多样的,绝不应该限于知识千篇一律的“知人论世”法或者“背诵”法的教学模式。在此,笔者仅根据课堂教学所得,以《泊秦淮》课堂教学的师生对话为例,谈谈如何抓住关键字词组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
对话一——由“犹”字,你读出了什么
笔者引导学生初读诗歌,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后,开始从“犹”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走进了诗歌的深处。
师:“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犹”是什么意思?生1:“犹”是“还”的意思。师:这个“犹”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生2:责怪。生3:我认为是批判。师:不管是责怪还是批判,对象是谁呢?生4:批判商女还在唱《后庭花》。师:是批判商女吗?《后庭花》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批判唱《后庭花》的商女呢?
小结1:此处对话,重在引导学生揣摩“犹”字所隐含的作者的心理,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伏笔。至于作者所批判的到底是商女还是另有其人,可暂时放一放,随着对话的进一步深入,这个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对话二——《后庭花》的背后是什么
商女就是歌女,十里秦淮是她们的工作场所,卖唱是她们的职责,为什么商女歌唱《后庭花》就引来了作者的责怪批判呢,由此,笔者引导学生紧扣《后庭花》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师:有谁解释一下《后庭花》?生1:它的全称是《玉树后庭花》。生2:作者是南朝陈后主。生3:这是陈亡后,作为阶下之囚的陈后主作的一首亡国之词。师:说得很好!《后庭花》是一首亡国之音,请大家看一下关于《后庭花》的知识链接。
“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本是歌妓出身,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做饮酒赋诗之事,导致了最终的亡国。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历代帝王败国亡家的预兆,故此曲被喻为“亡国之音”。
师:根据知识链接,同学们认为作者批判的是商女嗎?生4:我觉得不是批判商女。师:那他批判谁呢?生5:批判的是听歌曲的人。师:听歌曲的是谁呢?生6: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师:非常好。杜牧身为一名爱国诗人,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感到唐王朝的政权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作者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犹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小结2:此处对话,重在通过对《后庭花》的了解,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到作者隐藏在背后的深层含义。
对话三——今天,这样的故事还在发生吗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古诗词,不仅能感悟,还要能够做到运用,以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师:同学们联系现实想想看,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剧存在吗?请大家看一幅图片。
师:由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1:这应该是反映抗日战争的图片。师:的确,这是一幅反映抗战的图片。但是,这样的事情2011年7月30日却又发生在了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的普仁滩景区。请大家读一下相关报道。
教师链接网页http://news.qq.com/a/20110803/000636.htm
师:看完相关链接,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生2:我觉得很气愤。生3:我感受到了一种悲凉。师:悲凉什么?生3: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历史的创伤,我们应该牢记这样的历史,居安思危,而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普仁滩景区的做法,则完全把国耻当成了一种娱乐,这与杜牧笔下的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什么两样呢?所以,我感到了莫大的悲凉。
师:你说的非常好。杜牧在这首诗中暗含了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的极大的批判。《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应该时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亡国的痛苦,而把它作为一种娱乐的享受,至少可以说缺少居安思危的意识。几十年前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几乎也是亡国的回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历史,居安思危,时刻提醒自己,而普仁滩景区的做法则完全忘记了历史,把沉痛的历史作为一种娱乐,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啊。
小结3:此处对话,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的现实意义,能够将诗歌中流露的情感迁移到现实中来,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
总之,诗歌教学的样式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应该根据诗歌的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方式。把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切入进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感悟诗歌的内涵,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与揣摩走进诗歌深处,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是简单地诵读所无法媲美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学生会渐渐地喜欢上古诗词,这将大有裨益于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古诗词; 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切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59-001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引导学生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需要,所以古诗词教学也成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纵观目前的古诗词教学,应该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其实,古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思想内涵极其深刻,相对应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形式多样的,绝不应该限于知识千篇一律的“知人论世”法或者“背诵”法的教学模式。在此,笔者仅根据课堂教学所得,以《泊秦淮》课堂教学的师生对话为例,谈谈如何抓住关键字词组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
对话一——由“犹”字,你读出了什么
笔者引导学生初读诗歌,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后,开始从“犹”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走进了诗歌的深处。
师:“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犹”是什么意思?生1:“犹”是“还”的意思。师:这个“犹”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生2:责怪。生3:我认为是批判。师:不管是责怪还是批判,对象是谁呢?生4:批判商女还在唱《后庭花》。师:是批判商女吗?《后庭花》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批判唱《后庭花》的商女呢?
小结1:此处对话,重在引导学生揣摩“犹”字所隐含的作者的心理,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伏笔。至于作者所批判的到底是商女还是另有其人,可暂时放一放,随着对话的进一步深入,这个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对话二——《后庭花》的背后是什么
商女就是歌女,十里秦淮是她们的工作场所,卖唱是她们的职责,为什么商女歌唱《后庭花》就引来了作者的责怪批判呢,由此,笔者引导学生紧扣《后庭花》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师:有谁解释一下《后庭花》?生1:它的全称是《玉树后庭花》。生2:作者是南朝陈后主。生3:这是陈亡后,作为阶下之囚的陈后主作的一首亡国之词。师:说得很好!《后庭花》是一首亡国之音,请大家看一下关于《后庭花》的知识链接。
“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本是歌妓出身,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做饮酒赋诗之事,导致了最终的亡国。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历代帝王败国亡家的预兆,故此曲被喻为“亡国之音”。
师:根据知识链接,同学们认为作者批判的是商女嗎?生4:我觉得不是批判商女。师:那他批判谁呢?生5:批判的是听歌曲的人。师:听歌曲的是谁呢?生6: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师:非常好。杜牧身为一名爱国诗人,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感到唐王朝的政权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作者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犹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小结2:此处对话,重在通过对《后庭花》的了解,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到作者隐藏在背后的深层含义。
对话三——今天,这样的故事还在发生吗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古诗词,不仅能感悟,还要能够做到运用,以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师:同学们联系现实想想看,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剧存在吗?请大家看一幅图片。
师:由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1:这应该是反映抗日战争的图片。师:的确,这是一幅反映抗战的图片。但是,这样的事情2011年7月30日却又发生在了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的普仁滩景区。请大家读一下相关报道。
教师链接网页http://news.qq.com/a/20110803/000636.htm
师:看完相关链接,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生2:我觉得很气愤。生3:我感受到了一种悲凉。师:悲凉什么?生3: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历史的创伤,我们应该牢记这样的历史,居安思危,而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普仁滩景区的做法,则完全把国耻当成了一种娱乐,这与杜牧笔下的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什么两样呢?所以,我感到了莫大的悲凉。
师:你说的非常好。杜牧在这首诗中暗含了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的极大的批判。《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应该时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亡国的痛苦,而把它作为一种娱乐的享受,至少可以说缺少居安思危的意识。几十年前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几乎也是亡国的回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历史,居安思危,时刻提醒自己,而普仁滩景区的做法则完全忘记了历史,把沉痛的历史作为一种娱乐,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啊。
小结3:此处对话,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的现实意义,能够将诗歌中流露的情感迁移到现实中来,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
总之,诗歌教学的样式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应该根据诗歌的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方式。把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切入进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感悟诗歌的内涵,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与揣摩走进诗歌深处,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是简单地诵读所无法媲美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学生会渐渐地喜欢上古诗词,这将大有裨益于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