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本文以海门中专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为例,阐述了中职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优化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创新管理途径,以真实的案例诠释了中职校实现人品与学业同步,素养与能力齐飞的育人理念。
关键词:中职校; 学生管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31-002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首批高水平示范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始终贯彻“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素质为重,创新为先”的教育理念,努力实践着“学生人品与学业同步卓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成为德艺双馨的世纪新人”的教育目标。几年来,学校着力优化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创新管理途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生管理工作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自成特色的德育工作机制,实现了人品与学业同步,素养与能力齐飞!
一、完善德育机制,实现学生管理规范化
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科学的德育管理组织系统,是学校德育工作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
1.构建“三维一体”育人网络
学校构建了“三维一体”的育人网络,即学生工作处、专业系部、班级“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校、社区、企业“三位一体”。
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德育工作校外辅导员,形成了学生工作处、专业系部、班级三级管理为主体,团委、学生会协同配合,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社会各方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支持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真正形成德育工作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参与的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格局。
2.建构“全覆盖”德育制度体系
学校编订《学校章程》,详细规定了学生管理制度:《思想道德教育实施方案》、《学生准军事化管理条例》、《学生一日常规逐日检查评分标准》、《学生德育积分条例》等制度和规定;同时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编制了《学生读本》,明确规定了卫生管理、生活管理、安全管理、活动管理、实习管理等各项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校园风气,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
3.实行“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实行分级考核制,形成了校长室—学工处—各系部—班级—学生的纵向考核机制。实行系部月考核、班级日考核、班级月星级评比、德育学分制等,每日小结、每周汇总、每月总结评比,评比结果与班主任的津贴、评优挂钩,工作中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讲求实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实行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由一元变为多元。
二、加强队伍建设,实现育人队伍专业化
1.以“俱乐部”为平台,锻造班主任队伍
素质优良,富有敬业精神的班主任队伍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班主任选拔任用上,挑选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成立了“班主任俱乐部”,下设德育科研、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主题活动、主题班会、心理教育6个专题工作研究小组,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增强班主任的进取心,增加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
2.以“训练营”为抓手,锤炼学生干部团队
学生干部是德育工作的助力军。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由学工处主管的校学生总会和各系部所辖的学生分会是学生干部主力军。学校成立各级别的“学生干部训练营”,学校以“训练营”为平台,通过专题讲座、业务指导、社会实践、团队训练等多种途径为学生干部的成长搭建平台,促使学生干部各方面素质的迅速提升,为学生“三自我”教育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以“四方”联动,组建德育兼职队伍
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业共同建立社会德育网络。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家校桥”联系册、“校讯通”、召开学生家长会、个别走访……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水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学校建立了张謇纪念馆、海门市青少年廉政教育中心等校外德育基地,海门市福利院、三鑫电子、欣乐房地产等社会实践基地,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坚持注重实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三、明确培养目标,打造德育特色品牌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回归生活原点,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出实招、出硬招、出新招,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1.抓住管理重点
实施全程“监控”工程,关注重点学生、重点时间、重点地段,学校实施了严格的“一日常规考核”,每个学生从早起身到晚就寝的各个节点均有明确的纪律要求,自身言行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班级、宿舍的五星评定及个人的操行评定。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学生,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勤注“防腐剂”,把握“四个头”,即建设“龙头”、促好“带头”、抓住“苗头”、转化“后头”;体现“四种爱”,即博爱中等生、關爱后进生、严爱优资生、厚爱特殊生。
2.办靓社团活动
学校本着“服务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服务于广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宗旨,学校积极搭建舞台,促使学生社团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校级大型社团、系部特色社团、班级兴趣社团三级社团体系已成局面,共建社团67多个,60%的学生参加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组织。在学校影响较大的社团有:阳光礼仪队、铭远铜管乐队、舞龙队、腰鼓队、舞蹈队、星光足球俱乐部、光影青春社、空竹社、家纺设计社……
3.做优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推动力。学校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已实现从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的跨越。
一是物质文化,环境育人。校园规划科学合理,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相得益彰,令人心旷神怡,为师生创造了一个高雅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精心布置每一个角落,名人名言、行业骄子、优秀学子、特色雕塑、警言警句、班级名片,极富教育意义,做到了让墙壁也说话,使不断传承积淀而厚重的校园文明与现代企业文化在此交融。
二是精神文化,理念育人。经过多年的文化建设,“我与学校同命运、共发展”已成为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和追求的主体价值观。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大合唱、小歌手、朗诵、演讲、绘画比赛,篮、排、足球单项体育比赛等活动,舞动青春,放飞梦想;三年一循环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节”、“体育节”,在师生合力中奏出了动人的乐章,锤炼、熏陶着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赢得了社会的良好口碑。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创新优秀单位”、“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办学影响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加拿大范莎理工学院、德国施瓦岑贝克市代表团、甘肃理工中专、六合职教中心等100多家教育考察团来校学习交流;学校也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毕业生陈志云为首的一批学生成长的优秀典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14号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试行)
[3]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Z]教职成[2012]13号
[4]鲁洁,王逢贤著.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01月
关键词:中职校; 学生管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31-002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首批高水平示范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始终贯彻“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素质为重,创新为先”的教育理念,努力实践着“学生人品与学业同步卓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成为德艺双馨的世纪新人”的教育目标。几年来,学校着力优化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创新管理途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生管理工作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自成特色的德育工作机制,实现了人品与学业同步,素养与能力齐飞!
一、完善德育机制,实现学生管理规范化
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科学的德育管理组织系统,是学校德育工作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
1.构建“三维一体”育人网络
学校构建了“三维一体”的育人网络,即学生工作处、专业系部、班级“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校、社区、企业“三位一体”。
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德育工作校外辅导员,形成了学生工作处、专业系部、班级三级管理为主体,团委、学生会协同配合,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社会各方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支持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真正形成德育工作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参与的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格局。
2.建构“全覆盖”德育制度体系
学校编订《学校章程》,详细规定了学生管理制度:《思想道德教育实施方案》、《学生准军事化管理条例》、《学生一日常规逐日检查评分标准》、《学生德育积分条例》等制度和规定;同时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编制了《学生读本》,明确规定了卫生管理、生活管理、安全管理、活动管理、实习管理等各项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校园风气,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
3.实行“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实行分级考核制,形成了校长室—学工处—各系部—班级—学生的纵向考核机制。实行系部月考核、班级日考核、班级月星级评比、德育学分制等,每日小结、每周汇总、每月总结评比,评比结果与班主任的津贴、评优挂钩,工作中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讲求实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实行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由一元变为多元。
二、加强队伍建设,实现育人队伍专业化
1.以“俱乐部”为平台,锻造班主任队伍
素质优良,富有敬业精神的班主任队伍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班主任选拔任用上,挑选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成立了“班主任俱乐部”,下设德育科研、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主题活动、主题班会、心理教育6个专题工作研究小组,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增强班主任的进取心,增加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
2.以“训练营”为抓手,锤炼学生干部团队
学生干部是德育工作的助力军。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由学工处主管的校学生总会和各系部所辖的学生分会是学生干部主力军。学校成立各级别的“学生干部训练营”,学校以“训练营”为平台,通过专题讲座、业务指导、社会实践、团队训练等多种途径为学生干部的成长搭建平台,促使学生干部各方面素质的迅速提升,为学生“三自我”教育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以“四方”联动,组建德育兼职队伍
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业共同建立社会德育网络。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家校桥”联系册、“校讯通”、召开学生家长会、个别走访……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水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学校建立了张謇纪念馆、海门市青少年廉政教育中心等校外德育基地,海门市福利院、三鑫电子、欣乐房地产等社会实践基地,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坚持注重实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三、明确培养目标,打造德育特色品牌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回归生活原点,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出实招、出硬招、出新招,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1.抓住管理重点
实施全程“监控”工程,关注重点学生、重点时间、重点地段,学校实施了严格的“一日常规考核”,每个学生从早起身到晚就寝的各个节点均有明确的纪律要求,自身言行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班级、宿舍的五星评定及个人的操行评定。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学生,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勤注“防腐剂”,把握“四个头”,即建设“龙头”、促好“带头”、抓住“苗头”、转化“后头”;体现“四种爱”,即博爱中等生、關爱后进生、严爱优资生、厚爱特殊生。
2.办靓社团活动
学校本着“服务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服务于广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宗旨,学校积极搭建舞台,促使学生社团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校级大型社团、系部特色社团、班级兴趣社团三级社团体系已成局面,共建社团67多个,60%的学生参加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组织。在学校影响较大的社团有:阳光礼仪队、铭远铜管乐队、舞龙队、腰鼓队、舞蹈队、星光足球俱乐部、光影青春社、空竹社、家纺设计社……
3.做优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推动力。学校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已实现从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的跨越。
一是物质文化,环境育人。校园规划科学合理,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相得益彰,令人心旷神怡,为师生创造了一个高雅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精心布置每一个角落,名人名言、行业骄子、优秀学子、特色雕塑、警言警句、班级名片,极富教育意义,做到了让墙壁也说话,使不断传承积淀而厚重的校园文明与现代企业文化在此交融。
二是精神文化,理念育人。经过多年的文化建设,“我与学校同命运、共发展”已成为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和追求的主体价值观。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大合唱、小歌手、朗诵、演讲、绘画比赛,篮、排、足球单项体育比赛等活动,舞动青春,放飞梦想;三年一循环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节”、“体育节”,在师生合力中奏出了动人的乐章,锤炼、熏陶着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赢得了社会的良好口碑。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创新优秀单位”、“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办学影响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加拿大范莎理工学院、德国施瓦岑贝克市代表团、甘肃理工中专、六合职教中心等100多家教育考察团来校学习交流;学校也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毕业生陈志云为首的一批学生成长的优秀典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14号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试行)
[3]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Z]教职成[2012]13号
[4]鲁洁,王逢贤著.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