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方面表外业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规避对传统资本准备率的要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灵活的使用各项表外业务获取较为丰厚的佣金和手续费,以及在各种金融衍生品中获取高额收益。高收入必定意味着高风险,2010年银监会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定为银行业应关注的主要风险,因此有效的防范和规避风险,提高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0 引言
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开展远落后于西方,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表外业务在规模和品种才有了增加和延伸,表外业务作为金融行业创新成果和商业银行日益增长的利润点,不仅蕴藏着较大的经济收益,同时潜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速发展,随之涌出的风险也多种多样,呈现风险程度高、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近年来,商业银行金融体系由于金融体系全球化的深入,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传统的经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纷繁的金融体系创新要求,原先仅靠强大的资本支持来获取一定经济利润的存贷方式,远远实现不了商业银行对经济利益的需求,此时为赚取高额利润,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应运而生。
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特点
目前,我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指出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有效监测和全面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银行各项审查业务、加大风险评估操作、完善信用额度管理,有预见性的进行风险防范,加强风险管理水平,目的在于确保我国金融体制及商业银行业务更好发展。一般涉及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又不对其资产负债产生影响,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且能够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称之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有相互交叉相互交集的特征,往往看似简单的一项业务可能聚集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各项风险交织一起也极为复杂,不仅增加了外表业务的风险程度,而且增加了其风险管理决策的难度。表外业务在特定的可能转为事实,或在市场波动的趋势下,随时有可能转化为表内业务,由表外核算转换为表内核算,于此同时增加银行经营的风险程度。
表外业务风险种类较多,风险隐蔽性较强、破坏性巨大,各种风险交织呈现,涉及人员、部门、操作较广,针对风险防范点较为分散,部分客户信息透明度不高,风险预测难度大,各种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导致商业银行难以掌控表外业务的质量。
2.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2.1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和收益
高收益必有高风险,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方式和能力尤其重要。在追求高收益增长的同时,实施必要的风险管理手段,加强风险预测和评估,减低风险指数,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以此确保银行各项业务稳定经营和发展。
2.2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有利于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资产、负债、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核算的三个方面。其中表外业务代替了传统的以资本充足为基础存贷业务,并随着金融体系的全球化,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日益趋于国际化、资产证券化。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金融衍生品在合理的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识别水平下,不断为商业银行创造和拓展新的利润空间。
2.3 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是金融监管的必然要求
通过表外业务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防范和减低表外业务风险指数也成为重要问题。银监会为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和保障金融行业安全、稳定经营和发展,出台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导》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法规文件。加强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和授信管理,严格审核各项流程、信息、文件,合理授权。
3.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主要风险管理分析
要对表外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首先要了解商业银行表外主要面临着哪些风险,文中主要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进行简要分析,各种风险交织风险系数增大。
3.1 信用风险管理
在表外业务服务的对象中,如果服务对象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履行合同规定的相应义务,此时银行则遭受损失风险,这种因信用违约的行为叫信用风险。当合同规定下的债务人不能支付相应的款项给予约定债权人时,因为当时合同的签订方是银行,此时银行就有可能成为合同规定下的债务人,也就是实际债务人,无形中增加银行的风险系数。因此,增加客户信息审核力度、实行信息动态管理标准、进行授信额度调查,运用现代化高新技术进行信息实施跟踪,或通过垫款率等减少银行因信用产生的风险。
3.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产生变化而致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市场价格波动一般由于银行利率、商品、股票、债券行情等变动产生的风险,又叫价格风险。近年来,股票市场不景气,很多顾客投资股票市场,目的在于收取高额利润,但实际情况是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太大,部分收益变为负值,此时顾客和银行同时受到损失。
市场风险很难实现人为控制,降低市场风险应增加理财人员风险意识,运用风险价值管理工具,掌握信息各界最新理财动态,适时调整理财策略,限制市场风险理财额度,监测、预测、监管市场风险状况。
3.3 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管理是指由于银行内部程序、人员、技术等操作失误或内部控制不完善造成的损失风险。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工具和业务操作相对于传统存贷业务流程上较为复杂,由于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出现违规、越权、失误操作等。操作风险是人为可以避免的风险管理,加强各个操作管理上的流程,使之每个工种工作细化,完善内部控制程序,加强监督管理,更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操作风险概率。
表外业务风险不仅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也包括流动性风险、基差风险、经营风险、结算风险、筹资风险、信息风险、定价风险等。不同银行间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方式不同,但整体来说都必须要增加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准。
4. 结束语
金融行业全球化、证券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也随之迅猛发展,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是机遇,也蕴含着巨大挑战,其对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稳健实施的影响不容忽视。表外业务在增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高额收益同时,如果风险管理实施较为完善和有效,有利于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健发展。表外业务迅速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表外业务存在的风险多种多样。各种风险相互交织进行,产生放大效应,不仅增加了风险系数,而且使管理难度加大。目前,我国各种针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无论在法律层面上还是在人才培养上,无论是在内部管控上还是在外部监管上,都存在着各种问题,由此可见,只有紧抓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提高各种审核标准,加大风险管理水平,使表外业务工作做到信息透明、授信额度高、风险系数低,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保证我国金融行业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健康、稳定、安全经营和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本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银行,2013(5):12-14
[2]郑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置业周刊,2010(11):65-67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0 引言
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开展远落后于西方,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表外业务在规模和品种才有了增加和延伸,表外业务作为金融行业创新成果和商业银行日益增长的利润点,不仅蕴藏着较大的经济收益,同时潜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速发展,随之涌出的风险也多种多样,呈现风险程度高、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近年来,商业银行金融体系由于金融体系全球化的深入,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传统的经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纷繁的金融体系创新要求,原先仅靠强大的资本支持来获取一定经济利润的存贷方式,远远实现不了商业银行对经济利益的需求,此时为赚取高额利润,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应运而生。
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特点
目前,我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指出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有效监测和全面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银行各项审查业务、加大风险评估操作、完善信用额度管理,有预见性的进行风险防范,加强风险管理水平,目的在于确保我国金融体制及商业银行业务更好发展。一般涉及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又不对其资产负债产生影响,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且能够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称之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有相互交叉相互交集的特征,往往看似简单的一项业务可能聚集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各项风险交织一起也极为复杂,不仅增加了外表业务的风险程度,而且增加了其风险管理决策的难度。表外业务在特定的可能转为事实,或在市场波动的趋势下,随时有可能转化为表内业务,由表外核算转换为表内核算,于此同时增加银行经营的风险程度。
表外业务风险种类较多,风险隐蔽性较强、破坏性巨大,各种风险交织呈现,涉及人员、部门、操作较广,针对风险防范点较为分散,部分客户信息透明度不高,风险预测难度大,各种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导致商业银行难以掌控表外业务的质量。
2.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2.1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和收益
高收益必有高风险,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方式和能力尤其重要。在追求高收益增长的同时,实施必要的风险管理手段,加强风险预测和评估,减低风险指数,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以此确保银行各项业务稳定经营和发展。
2.2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有利于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资产、负债、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核算的三个方面。其中表外业务代替了传统的以资本充足为基础存贷业务,并随着金融体系的全球化,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日益趋于国际化、资产证券化。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金融衍生品在合理的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识别水平下,不断为商业银行创造和拓展新的利润空间。
2.3 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是金融监管的必然要求
通过表外业务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防范和减低表外业务风险指数也成为重要问题。银监会为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和保障金融行业安全、稳定经营和发展,出台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导》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法规文件。加强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和授信管理,严格审核各项流程、信息、文件,合理授权。
3.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主要风险管理分析
要对表外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首先要了解商业银行表外主要面临着哪些风险,文中主要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进行简要分析,各种风险交织风险系数增大。
3.1 信用风险管理
在表外业务服务的对象中,如果服务对象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履行合同规定的相应义务,此时银行则遭受损失风险,这种因信用违约的行为叫信用风险。当合同规定下的债务人不能支付相应的款项给予约定债权人时,因为当时合同的签订方是银行,此时银行就有可能成为合同规定下的债务人,也就是实际债务人,无形中增加银行的风险系数。因此,增加客户信息审核力度、实行信息动态管理标准、进行授信额度调查,运用现代化高新技术进行信息实施跟踪,或通过垫款率等减少银行因信用产生的风险。
3.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产生变化而致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市场价格波动一般由于银行利率、商品、股票、债券行情等变动产生的风险,又叫价格风险。近年来,股票市场不景气,很多顾客投资股票市场,目的在于收取高额利润,但实际情况是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太大,部分收益变为负值,此时顾客和银行同时受到损失。
市场风险很难实现人为控制,降低市场风险应增加理财人员风险意识,运用风险价值管理工具,掌握信息各界最新理财动态,适时调整理财策略,限制市场风险理财额度,监测、预测、监管市场风险状况。
3.3 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管理是指由于银行内部程序、人员、技术等操作失误或内部控制不完善造成的损失风险。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工具和业务操作相对于传统存贷业务流程上较为复杂,由于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出现违规、越权、失误操作等。操作风险是人为可以避免的风险管理,加强各个操作管理上的流程,使之每个工种工作细化,完善内部控制程序,加强监督管理,更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操作风险概率。
表外业务风险不仅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也包括流动性风险、基差风险、经营风险、结算风险、筹资风险、信息风险、定价风险等。不同银行间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方式不同,但整体来说都必须要增加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准。
4. 结束语
金融行业全球化、证券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也随之迅猛发展,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是机遇,也蕴含着巨大挑战,其对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稳健实施的影响不容忽视。表外业务在增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高额收益同时,如果风险管理实施较为完善和有效,有利于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健发展。表外业务迅速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表外业务存在的风险多种多样。各种风险相互交织进行,产生放大效应,不仅增加了风险系数,而且使管理难度加大。目前,我国各种针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无论在法律层面上还是在人才培养上,无论是在内部管控上还是在外部监管上,都存在着各种问题,由此可见,只有紧抓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提高各种审核标准,加大风险管理水平,使表外业务工作做到信息透明、授信额度高、风险系数低,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保证我国金融行业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健康、稳定、安全经营和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本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银行,2013(5):12-14
[2]郑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置业周刊,2010(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