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到目前为止,小额信贷已在中国有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了,当前已经进入了飞速前进阶段。银行大力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贫富差距,还能够提升就业率与群众的生活质量。对此,笔者探讨了现阶段国内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情况,并提出了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小额信贷 资金管理 措施
从某个角度上看,商业银行是国内经济得以长期、稳步前进的重要部分,而小额信贷业务则是实现商业银行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探讨当前小额信贷银行发展中的不足,并及时实施弥补对策,从而保证银行业与经济的双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我国经济繁荣与构建中国新兴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实践步骤。
一、我国小额贷款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一)信贷种类少
在个人耐用消费品方面,小额信贷作出的规定内容为银行给与一定商家消费担保贷款。其中的消费品大都是一些耐用消费品,也就是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生活用品,包括家具、轿车以及房屋等。按照银行公布的信息可知,当前大部分消费者的个人信贷业务大都是车贷,很少会涉及到其他家庭用品。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适合个人耐用品贷款的消费品种类缺乏。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新时期,广大群众的消费观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有很多年纪较大的人保持着传统的消费观,而且在在信贷方面也仅仅持有一点好奇心理,并不会主动接触。此外,还有一些人掌握的小额信贷流程、内容等都十分有限,所以因为不了解,他们也不愿首当其冲。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特约商品种类缺乏,可选择性较低。
(二)信贷手续繁琐
站在银行的角度上看,办理小额贷款和企业贷款都要耗费很多的人力资源与财务资源。而站在风险控制的层面上看,个人小额信贷的信用调查内容较多,且流程也较复杂。贷款者要想获得贷款不得不以各种证明或担保资料为前提条件。所以大部分的消费者不愿浪费如此多的精力与时间在办理手续上,两相比较,宁可选择继续存钱再消费。
二、相关问题的发展应对策略
(一)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健全个人信用体系需要把民间融资的有关资料录入到银行的个人信贷体系系统内。笔者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中发现,政府鼓励人们设立信用体系机构,并采用商业化的业务流程搜集客户的详细资料,这能够构建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征信体系,还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多渠道的搜集信用信息。所以,国内应引入西方国家的已有经验,在国内构建个人信用体系的同时以一些城市为试点构建市级个人征信网。
(二)强化资金风险管理
强化资金风险管理需要同时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进一步加快小额信贷有关政策与体制的贯彻,这一内容需要引入西方国家的已有经验,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性与统一性,以此来有效的增加保险人数;其次,还要扩大当前养老、医疗以及事业保险参保范围,立足于保障个人收入来降低群众所承担的债务风险;第三,丰富银行在个人信用评定环节上的评定手段,应借助多种途径收集个人信用信息,例如年龄、工作情况、文化程度、家庭财务信息等,按照信用征集需求构建相应的信用评定模型,将这些信息通过信用等级进行划分;最后,联系个性化的风险评估明确个人贷款额度,加大和商业保险方面的合作力度,还要对贷款人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以及银行所面临的损失进行合理的防范与补充。当前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是一种新兴行业,它们能够确保银行的经济效益,能够在开展这些业务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效益,还有助于银行减小可能遭遇的损失。如果借款人出现了意外或遭遇死亡,不再具备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那么保险贴偿则可以按照已有规定对银行作出全额或部分损失贴偿。
(三)政府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部门需给予小额贷款银行明确的法律条例和风险控制规范,并实施公平性和公开性的监督管理工作。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参与到小额信贷银行的业务开展与扩大过程中。这是因为当政府过多的参与小额贷款银行的运营后,广大群众就会将这些银行误认为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金融机构,这会进一步加大贷款的道德风险。此外,政府部门在监督管理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方式、手段,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小额信贷银行更加适合一种审慎性的监督管理方式。除上述外,小额信贷银行还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流动性方面风险控制,其中,内部控制必须要按照银行的实际资产负债与相关指标预测可能面临的风险。同时,还要采用可流动性的检测方法,做好资金日常管理工作,借助对资金流向的监管与合理预测来保证资金寸头需求的达到。除此之外,还应在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测试过程中预测出可能承担的风险,并事先做好防范。
三、结束语
现阶段国内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比较慢,且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银行自身、办理手续复杂以及风险大等。所以,这就要求借助健全国内个人信用体系、政府加强保障等方法为其保驾护航,以此来为这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汉.商业可持续的“小额贷款”模式[J].中国农村金融,2012(01):58-59
[2]郭玉磊.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模式构想—基于战略联盟的视角[J].时代金融.2012(03):80
[3]杨建刚.商业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推行银企“双赢”模式的探讨[J].浙江金融.2010(05):37-38
[4]杨松.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32-33
[5]朱冰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研究——以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为例[J].新金融,2013(5):32-35
关键词:小额信贷 资金管理 措施
从某个角度上看,商业银行是国内经济得以长期、稳步前进的重要部分,而小额信贷业务则是实现商业银行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探讨当前小额信贷银行发展中的不足,并及时实施弥补对策,从而保证银行业与经济的双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我国经济繁荣与构建中国新兴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实践步骤。
一、我国小额贷款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一)信贷种类少
在个人耐用消费品方面,小额信贷作出的规定内容为银行给与一定商家消费担保贷款。其中的消费品大都是一些耐用消费品,也就是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生活用品,包括家具、轿车以及房屋等。按照银行公布的信息可知,当前大部分消费者的个人信贷业务大都是车贷,很少会涉及到其他家庭用品。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适合个人耐用品贷款的消费品种类缺乏。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新时期,广大群众的消费观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有很多年纪较大的人保持着传统的消费观,而且在在信贷方面也仅仅持有一点好奇心理,并不会主动接触。此外,还有一些人掌握的小额信贷流程、内容等都十分有限,所以因为不了解,他们也不愿首当其冲。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特约商品种类缺乏,可选择性较低。
(二)信贷手续繁琐
站在银行的角度上看,办理小额贷款和企业贷款都要耗费很多的人力资源与财务资源。而站在风险控制的层面上看,个人小额信贷的信用调查内容较多,且流程也较复杂。贷款者要想获得贷款不得不以各种证明或担保资料为前提条件。所以大部分的消费者不愿浪费如此多的精力与时间在办理手续上,两相比较,宁可选择继续存钱再消费。
二、相关问题的发展应对策略
(一)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健全个人信用体系需要把民间融资的有关资料录入到银行的个人信贷体系系统内。笔者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中发现,政府鼓励人们设立信用体系机构,并采用商业化的业务流程搜集客户的详细资料,这能够构建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征信体系,还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多渠道的搜集信用信息。所以,国内应引入西方国家的已有经验,在国内构建个人信用体系的同时以一些城市为试点构建市级个人征信网。
(二)强化资金风险管理
强化资金风险管理需要同时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进一步加快小额信贷有关政策与体制的贯彻,这一内容需要引入西方国家的已有经验,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性与统一性,以此来有效的增加保险人数;其次,还要扩大当前养老、医疗以及事业保险参保范围,立足于保障个人收入来降低群众所承担的债务风险;第三,丰富银行在个人信用评定环节上的评定手段,应借助多种途径收集个人信用信息,例如年龄、工作情况、文化程度、家庭财务信息等,按照信用征集需求构建相应的信用评定模型,将这些信息通过信用等级进行划分;最后,联系个性化的风险评估明确个人贷款额度,加大和商业保险方面的合作力度,还要对贷款人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以及银行所面临的损失进行合理的防范与补充。当前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是一种新兴行业,它们能够确保银行的经济效益,能够在开展这些业务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效益,还有助于银行减小可能遭遇的损失。如果借款人出现了意外或遭遇死亡,不再具备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那么保险贴偿则可以按照已有规定对银行作出全额或部分损失贴偿。
(三)政府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部门需给予小额贷款银行明确的法律条例和风险控制规范,并实施公平性和公开性的监督管理工作。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参与到小额信贷银行的业务开展与扩大过程中。这是因为当政府过多的参与小额贷款银行的运营后,广大群众就会将这些银行误认为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金融机构,这会进一步加大贷款的道德风险。此外,政府部门在监督管理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方式、手段,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小额信贷银行更加适合一种审慎性的监督管理方式。除上述外,小额信贷银行还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流动性方面风险控制,其中,内部控制必须要按照银行的实际资产负债与相关指标预测可能面临的风险。同时,还要采用可流动性的检测方法,做好资金日常管理工作,借助对资金流向的监管与合理预测来保证资金寸头需求的达到。除此之外,还应在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测试过程中预测出可能承担的风险,并事先做好防范。
三、结束语
现阶段国内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比较慢,且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银行自身、办理手续复杂以及风险大等。所以,这就要求借助健全国内个人信用体系、政府加强保障等方法为其保驾护航,以此来为这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汉.商业可持续的“小额贷款”模式[J].中国农村金融,2012(01):58-59
[2]郭玉磊.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模式构想—基于战略联盟的视角[J].时代金融.2012(03):80
[3]杨建刚.商业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推行银企“双赢”模式的探讨[J].浙江金融.2010(05):37-38
[4]杨松.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32-33
[5]朱冰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研究——以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为例[J].新金融,2013(5):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