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电影出现开始,就和我国传统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电影在发展中,既吸收了国外先进经验,也借鉴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本文首先对电影中的戏曲元素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从音乐元素、表演元素、色彩元素三方面阐述了电影中传统戏曲元素的体现及应用,最后总结了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及影响,对于研究我国电影与戏曲文化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影;戏曲元素;作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49-2
一、电影中的戏曲元素及其关系概述
戏曲元素是戏曲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角色行当、灯光道具、音乐板式、表演动作等多方面,这些元素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一部优秀的影片,如果能够合理运用戏曲元素,则可以彰显出作品的独特韵味。中国电影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将戏曲艺术融入电影血液中,不断革新。首先,我国首部电影《定军山》的拍摄内容为京剧名伶的表演,戏曲元素在第一次融入电影的过程中获得很大成功,使得电影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其次,中国首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故事脉络是某位京剧名伶的艺术生活,电影中加入了四个京剧唱段,在当时反响强烈,精彩地完成了我国电影无声到有声的过渡。同时,新中国成立时拍摄的首部彩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同样将戏曲艺术作为主题,并获得国际大奖。由此可见,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变革意义的电影,都和戏曲艺术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在如今民族性较强的电影中,戏曲元素也随处可见,我国导演一直在将一些珍贵的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糅合,使其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不朽之作。
二、电影中戏曲元素的体现及应用
(一)戏曲音乐元素的融合
戏曲音乐元素是促使我国电影从无声过渡到有声的重要因素,电影《歌女红牡丹》中的唱段,让观众第一次听到了电影的声音。电影中的声音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曲调、不同乐器诠释的含义不同。我国电影音乐大多和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因此也经常将戏曲音乐元素借鉴并运用其中。首先,是传统戏曲乐器的使用。在电影作品中,很多作曲家融入适当的戏曲乐器,使得电影的氛围得到渲染,紧张感增加。同时打击乐也在电影武打片中广泛应用,得到了更为独特的效果。作曲家谭盾在《卧虎藏龙》和《英雄》两部电影中,将戏曲音乐元素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卧虎藏龙》的配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其实是戏曲曲调的应用所起的作用。电影中融合戏曲演唱艺术,一方面能使其文化内涵增加,另一方面使得电影的观赏性和收视率提高。如在《天下无双》中,导演为了实现影片的无厘头与搞怪效果,将传统黄梅戏曲调进行了适当的改变后,作为电影的穿插音乐,使得开篇就喜感十足。最后,是戏曲唱段的应用。电影中的戏曲唱段,很多总结或暗示着主人公的命运。《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京剧是主人公相识的信物,斯琴高娃所言的姨妈酷爱京剧,在公园听到周润发哼唱京剧,满含爱慕之情,因此京剧帮助两人开始了一段感人的黄昏恋,由此展开电影故事的发展。
(二)戏曲表演元素的借鉴
中国电影在发展中,借鉴了很多戏曲表演元素,如服装、表演手法、脸谱等,从最初的模仿到最终的融合,电影在借鉴过程中演化出了独特的表演方式。首先,在戏曲服装方面,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风俗、气质和等级。而电影中,主角戏曲服饰的不同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联系紧密。在《霸王别姬》中,巧妙地运用了戏曲中的经典剧目、音乐和服装,将故事情节和戏曲元素完美结合,在成就电影的同时,也成就了戏曲。主人公程蝶衣的服饰,与其最终的命运密不可分。其次,戏曲念白如同音乐中的说唱艺术,念白可以是人物的对话或内心独白。电影中,戏曲念白可以在戏曲舞台上演出,也可以用其他形式幽默表现。《霸王别姬》中的几段念白运用非常巧妙。如开篇场景中,师兄弟长时间不见所说的一段念白,简单的寒暄,却表现出程蝶衣对戏曲的热爱,同时奠定了电影的情感倾向。最后,是脸谱和化妆。脸谱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演绎着不同的人生,而电影中脸谱的运用更是人物命运的强力推动。《人鬼情》讲述了演员秋芸的从医生涯,表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开头秋芸在化妆时,通过戏曲写意手法的运用,利用特写镜头,展现了三种颜色不同的油彩,白色代表纯净和无情,黑色让人压抑,而红色象征着感情。色彩的鲜明对比也昭示着人物在台上台下、外在和内心的强大反差。
(三)戏曲色彩元素的象征
色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对于戏曲中人物性格及形象的塑造有关键作用。戏曲中,色彩也是区别人物忠奸、贫贱的重要符号。电影中传统戏曲色彩元素的运用,使得电影具有了独特的民族色彩。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非常善于运用色彩,在其电影中有着浓厚的东方色彩,与群众传统的接受心理和色彩心理相符合。张艺谋通常会在电影中加入我国的传统民俗元素和文化,例如黄色象征帝王、红色凸显贵气、黑色最为卑微。在表演中,戏曲具有较强的节奏性,因此在服装颜色上也需要具有节奏特点,如此才能使得观众感受到舞台的层次、色彩和场面调度较为丰富。张艺谋正是因为运用了这种色彩特点,且在电影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才开创了张氏电影的独有特色。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女主人公的服装颜色和我国传统戏曲色彩的表现手法异曲同工,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四位太太各自的地位、性格各不相同,而每个人的服饰颜色和其身份非常匹配。
三、电影中戏曲元素的作用及影响
(一)借助戏曲元素抒发情感,昭示人物命运
电影中,人物角色和戏曲元素联系密切,戏曲元素很大程度上昭示着人物命运。例如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原著中没有皮影戏,而电影中加入了皮影戏,使得影片增加了新的情节线,将主人公的命运紧紧牵引。在皮影戏演出中,人物都是被幕后的手控制和操作的,这些小小的皮影小人,命运不由自己控制,只能任人宰割。而主人公富贵,他的命运也是坎坷曲折,无可奈何,如同皮影小人,无法自己掌控命运,被历史捉弄。另外,电影中塑造人物的关键部分之一是主人公内心的刻画,特别是情感的渲染。戏曲表演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能较为直接的表达情感,抒发人物的感情。我国戏曲元素中细腻的抒情功能和情感刻画手法使得电影具有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源泉。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通过戏曲古典音乐的巧妙运用,以主人公哼唱的形式,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现的淋漓极致。
(二)戏曲元素提升了电影的文化内涵
传统戏曲元素是我国电影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使得我国电影在表现形式和题材上具有了丰富的养分。在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中,电影从选题立意、人物造型、故事情节和题目,各方面强烈体现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韵味。戏曲和电影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一写实,一写意,因此在结合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到求同存异、互补互助,这样才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提高电影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感,丰富电影表现手法和故事内容,为我国电影的发展营造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未来我国电影的民族化特色化发展更加顺利。
四、结语
我国电影在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与戏曲元素的关系是难分难解的。从一开始,戏曲给电影无限压力,到最终与电影完美融合,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中,二者更是互相扶持,为我国电影的民族化发展明确了方向。而在未来电影的制作上,我们在吸收西方电影的技巧和故事模式的同时,也需要多挖掘我国传统历史和文化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一方面能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参考文献:
[1]李俊.艺术门类间的形式与元素借鉴——以中国动画电影对戏曲的形式与元素借鉴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1,(02).
[2]潘先伟.论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及审美意义[J].四川戏剧,2008,(01).
[3]李莘.戏曲动画角色设计与戏曲元素把握运用[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
钟菊香,广东省河源巿源城区文化馆。
关键词:电影;戏曲元素;作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49-2
一、电影中的戏曲元素及其关系概述
戏曲元素是戏曲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角色行当、灯光道具、音乐板式、表演动作等多方面,这些元素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一部优秀的影片,如果能够合理运用戏曲元素,则可以彰显出作品的独特韵味。中国电影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将戏曲艺术融入电影血液中,不断革新。首先,我国首部电影《定军山》的拍摄内容为京剧名伶的表演,戏曲元素在第一次融入电影的过程中获得很大成功,使得电影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其次,中国首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故事脉络是某位京剧名伶的艺术生活,电影中加入了四个京剧唱段,在当时反响强烈,精彩地完成了我国电影无声到有声的过渡。同时,新中国成立时拍摄的首部彩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同样将戏曲艺术作为主题,并获得国际大奖。由此可见,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变革意义的电影,都和戏曲艺术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在如今民族性较强的电影中,戏曲元素也随处可见,我国导演一直在将一些珍贵的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糅合,使其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不朽之作。
二、电影中戏曲元素的体现及应用
(一)戏曲音乐元素的融合
戏曲音乐元素是促使我国电影从无声过渡到有声的重要因素,电影《歌女红牡丹》中的唱段,让观众第一次听到了电影的声音。电影中的声音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曲调、不同乐器诠释的含义不同。我国电影音乐大多和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因此也经常将戏曲音乐元素借鉴并运用其中。首先,是传统戏曲乐器的使用。在电影作品中,很多作曲家融入适当的戏曲乐器,使得电影的氛围得到渲染,紧张感增加。同时打击乐也在电影武打片中广泛应用,得到了更为独特的效果。作曲家谭盾在《卧虎藏龙》和《英雄》两部电影中,将戏曲音乐元素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卧虎藏龙》的配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其实是戏曲曲调的应用所起的作用。电影中融合戏曲演唱艺术,一方面能使其文化内涵增加,另一方面使得电影的观赏性和收视率提高。如在《天下无双》中,导演为了实现影片的无厘头与搞怪效果,将传统黄梅戏曲调进行了适当的改变后,作为电影的穿插音乐,使得开篇就喜感十足。最后,是戏曲唱段的应用。电影中的戏曲唱段,很多总结或暗示着主人公的命运。《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京剧是主人公相识的信物,斯琴高娃所言的姨妈酷爱京剧,在公园听到周润发哼唱京剧,满含爱慕之情,因此京剧帮助两人开始了一段感人的黄昏恋,由此展开电影故事的发展。
(二)戏曲表演元素的借鉴
中国电影在发展中,借鉴了很多戏曲表演元素,如服装、表演手法、脸谱等,从最初的模仿到最终的融合,电影在借鉴过程中演化出了独特的表演方式。首先,在戏曲服装方面,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风俗、气质和等级。而电影中,主角戏曲服饰的不同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联系紧密。在《霸王别姬》中,巧妙地运用了戏曲中的经典剧目、音乐和服装,将故事情节和戏曲元素完美结合,在成就电影的同时,也成就了戏曲。主人公程蝶衣的服饰,与其最终的命运密不可分。其次,戏曲念白如同音乐中的说唱艺术,念白可以是人物的对话或内心独白。电影中,戏曲念白可以在戏曲舞台上演出,也可以用其他形式幽默表现。《霸王别姬》中的几段念白运用非常巧妙。如开篇场景中,师兄弟长时间不见所说的一段念白,简单的寒暄,却表现出程蝶衣对戏曲的热爱,同时奠定了电影的情感倾向。最后,是脸谱和化妆。脸谱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演绎着不同的人生,而电影中脸谱的运用更是人物命运的强力推动。《人鬼情》讲述了演员秋芸的从医生涯,表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开头秋芸在化妆时,通过戏曲写意手法的运用,利用特写镜头,展现了三种颜色不同的油彩,白色代表纯净和无情,黑色让人压抑,而红色象征着感情。色彩的鲜明对比也昭示着人物在台上台下、外在和内心的强大反差。
(三)戏曲色彩元素的象征
色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对于戏曲中人物性格及形象的塑造有关键作用。戏曲中,色彩也是区别人物忠奸、贫贱的重要符号。电影中传统戏曲色彩元素的运用,使得电影具有了独特的民族色彩。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非常善于运用色彩,在其电影中有着浓厚的东方色彩,与群众传统的接受心理和色彩心理相符合。张艺谋通常会在电影中加入我国的传统民俗元素和文化,例如黄色象征帝王、红色凸显贵气、黑色最为卑微。在表演中,戏曲具有较强的节奏性,因此在服装颜色上也需要具有节奏特点,如此才能使得观众感受到舞台的层次、色彩和场面调度较为丰富。张艺谋正是因为运用了这种色彩特点,且在电影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才开创了张氏电影的独有特色。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女主人公的服装颜色和我国传统戏曲色彩的表现手法异曲同工,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四位太太各自的地位、性格各不相同,而每个人的服饰颜色和其身份非常匹配。
三、电影中戏曲元素的作用及影响
(一)借助戏曲元素抒发情感,昭示人物命运
电影中,人物角色和戏曲元素联系密切,戏曲元素很大程度上昭示着人物命运。例如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原著中没有皮影戏,而电影中加入了皮影戏,使得影片增加了新的情节线,将主人公的命运紧紧牵引。在皮影戏演出中,人物都是被幕后的手控制和操作的,这些小小的皮影小人,命运不由自己控制,只能任人宰割。而主人公富贵,他的命运也是坎坷曲折,无可奈何,如同皮影小人,无法自己掌控命运,被历史捉弄。另外,电影中塑造人物的关键部分之一是主人公内心的刻画,特别是情感的渲染。戏曲表演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能较为直接的表达情感,抒发人物的感情。我国戏曲元素中细腻的抒情功能和情感刻画手法使得电影具有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源泉。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通过戏曲古典音乐的巧妙运用,以主人公哼唱的形式,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现的淋漓极致。
(二)戏曲元素提升了电影的文化内涵
传统戏曲元素是我国电影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使得我国电影在表现形式和题材上具有了丰富的养分。在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中,电影从选题立意、人物造型、故事情节和题目,各方面强烈体现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韵味。戏曲和电影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一写实,一写意,因此在结合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到求同存异、互补互助,这样才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提高电影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感,丰富电影表现手法和故事内容,为我国电影的发展营造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未来我国电影的民族化特色化发展更加顺利。
四、结语
我国电影在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与戏曲元素的关系是难分难解的。从一开始,戏曲给电影无限压力,到最终与电影完美融合,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中,二者更是互相扶持,为我国电影的民族化发展明确了方向。而在未来电影的制作上,我们在吸收西方电影的技巧和故事模式的同时,也需要多挖掘我国传统历史和文化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一方面能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参考文献:
[1]李俊.艺术门类间的形式与元素借鉴——以中国动画电影对戏曲的形式与元素借鉴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1,(02).
[2]潘先伟.论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及审美意义[J].四川戏剧,2008,(01).
[3]李莘.戏曲动画角色设计与戏曲元素把握运用[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
钟菊香,广东省河源巿源城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