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新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中,笔者经常用“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教学“10的认识”,实物投影1—9这些活泼可爱的数字娃娃在公园里做游戏,数字娃娃中9最大,当上了队长,它骄傲地对1说:“你呀,又细又长的,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1听了很难过,悄悄地站到一边去了,这时0跑来了,有礼貌地对9说:“队长,如果我和l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说完就站到1的右边,9害羞地看着他们走了。(相机板书“1”“0”)“小朋友,0站到1的右边又组成了一个新的数字,读几?”(10)“我们已经知道了10的读音,关于10还有很多奥秘,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10的认识)。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笔者采用故事导入,形象生动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过程。
二、情境激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文时,我结合文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同学要帖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三、动手操作
小学生都富有好奇心,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素材,他们一定会很乐意地参与思考。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为了让学生加深体验,安排了两次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促使他们手脑并用,从探索中获得新知。第一次活动: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在摆小捧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够减要拆开一捆的道理。第二次活动:看算式,想一想。让学生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的已有经验,联系刚才‘摆小棒时形成的直观认识,想想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统计”时,让学生分组活动,每组的小组长报图形名称,其他成员做记录,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得出记录方法。教学实例证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观察中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变式练习
设计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练习题,能够培养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树立自信心,发展创造力。如:口×口=12有几种填法,运用乘法口决,学生很快得到“2×6、4×3、12×l”等算式,再交换位置,一共有6种填法。此外,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练习到变式性的练习,再到独立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利用学具来帮助学习。学具袋中的小卡片、小棒棒等都可以在学知识的同时为我们的课堂增添趣味。在一年级下册配套的学具袋中有一副扑克牌。为了发挥这副扑克牌的最大作用,让这副扑克牌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主要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形式,两人比赛,一人做裁判,一人记錄。比赛的学生每人抽两张或三张牌做加、减法或连加、连减,看看谁的数据大。学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做抽牌比大小游戏,常常活动一节课,课中,学生不知道做了多少口算题,练了多少比大小,这比让他们单纯做题有趣也有效得多。“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爱学习数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不论运用什么教学手段或电教技术,都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勤于参与、亲身实践、多与同学合作交流。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新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中,笔者经常用“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教学“10的认识”,实物投影1—9这些活泼可爱的数字娃娃在公园里做游戏,数字娃娃中9最大,当上了队长,它骄傲地对1说:“你呀,又细又长的,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1听了很难过,悄悄地站到一边去了,这时0跑来了,有礼貌地对9说:“队长,如果我和l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说完就站到1的右边,9害羞地看着他们走了。(相机板书“1”“0”)“小朋友,0站到1的右边又组成了一个新的数字,读几?”(10)“我们已经知道了10的读音,关于10还有很多奥秘,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10的认识)。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笔者采用故事导入,形象生动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过程。
二、情境激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文时,我结合文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同学要帖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三、动手操作
小学生都富有好奇心,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素材,他们一定会很乐意地参与思考。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为了让学生加深体验,安排了两次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促使他们手脑并用,从探索中获得新知。第一次活动: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在摆小捧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够减要拆开一捆的道理。第二次活动:看算式,想一想。让学生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的已有经验,联系刚才‘摆小棒时形成的直观认识,想想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统计”时,让学生分组活动,每组的小组长报图形名称,其他成员做记录,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得出记录方法。教学实例证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观察中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变式练习
设计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练习题,能够培养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树立自信心,发展创造力。如:口×口=12有几种填法,运用乘法口决,学生很快得到“2×6、4×3、12×l”等算式,再交换位置,一共有6种填法。此外,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练习到变式性的练习,再到独立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利用学具来帮助学习。学具袋中的小卡片、小棒棒等都可以在学知识的同时为我们的课堂增添趣味。在一年级下册配套的学具袋中有一副扑克牌。为了发挥这副扑克牌的最大作用,让这副扑克牌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主要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形式,两人比赛,一人做裁判,一人记錄。比赛的学生每人抽两张或三张牌做加、减法或连加、连减,看看谁的数据大。学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做抽牌比大小游戏,常常活动一节课,课中,学生不知道做了多少口算题,练了多少比大小,这比让他们单纯做题有趣也有效得多。“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爱学习数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不论运用什么教学手段或电教技术,都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勤于参与、亲身实践、多与同学合作交流。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