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承担着促进学生德育成长的重要责任,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民族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起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养成积极向上的语文学习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从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402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旺盛,个性品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文化的吸收能力很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从正确的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形成开放的教育视野,强化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让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接触中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促使学生在个性品质、志向上獲得健全的发展,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一个好的根据,培养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含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言感知能力等方面,而让学生体会优秀的母语语言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接触中获得语文素养上的提升。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之美、诗词之美,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在爱上传统文化的同时喜欢上语文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习惯品行的培养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到礼貌待人、遵规守法,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以汉字为基础展开传统文化教育
汉字是最为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大多数的传统文化也必须要以汉字为基础才能够得到传承,而汉字教学也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向学生传递汉字当中所蕴含着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汉字背景的了解过程中收获文化的熏陶。小学生的口头语言其实已经很丰富的,但是受到学习能力、记忆力等的限制,导致学生的识字速度不高的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无形当中掌握部分汉字。
比如,在教学《田家四季歌》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于详细地给学生讲述“春”、“夏”、“秋”、“冬”四个汉字的内在含义。小学生对于季节大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季节中所包含着的汉字故事却不一样有认识。以“春”这个字为例,本来的意思是草木生根发芽,现如今我们使用的“春”字是从甲骨文逐渐演变过来的……教师在讲解这些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草木生根发芽的画面,从而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通过向学生传递汉字当中的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提高学生学习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2.鼓励学生展开诵读活动
诵读不仅仅是学生在阅读上的频次、次数上的加强,更是促进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刻理解的重要途径,可以抓住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大量地积累传统文学知识,在字里行间中教会学生很多道理,从而更好地落实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对诵读教学活动进行变形,通过比赛、游戏、合作学习等方式来优化学生的诵读体验,消除学生的倦怠心理,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诵读,体会文本的价值。
比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节内容时,课文中洋溢着中华民族的热情,字里行间中也洒满了激动和幸福,对于学生的积极情感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诵读,鼓励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这种无比幸福的情感。在学生诵读的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注意诵读的方法,对于“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是那么开心!”这种明显带有情感的句子,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活泼地去读,还可以给学生播放适合的背景音乐,在比较快的节奏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刻掌握文本要渗透的情感。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诵读这一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且利用诵读的手段来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中华语言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动力。
3.合理地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好奇心大多比较旺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性质的活动,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交互平台,让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刻魅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亲身接触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比如,在教学《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这几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更多的中华成语小故事,并且对这些成语的内涵进行分析,反思其中的道理,并且设计一些简单又能够充分表现出成语含义的台词,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小学生的表现能力还是很强的,通过角色扮演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语言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思考类似成语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猜谜语、角色扮演、读书会、做手工等活动来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
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一番叙述。传统文化的渗透应当成为教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并且,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避免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而是要通过满足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收民族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莉娟. 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孙玮.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D].华中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402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旺盛,个性品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文化的吸收能力很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从正确的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形成开放的教育视野,强化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让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接触中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促使学生在个性品质、志向上獲得健全的发展,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一个好的根据,培养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含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言感知能力等方面,而让学生体会优秀的母语语言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接触中获得语文素养上的提升。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之美、诗词之美,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在爱上传统文化的同时喜欢上语文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习惯品行的培养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到礼貌待人、遵规守法,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以汉字为基础展开传统文化教育
汉字是最为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大多数的传统文化也必须要以汉字为基础才能够得到传承,而汉字教学也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向学生传递汉字当中所蕴含着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汉字背景的了解过程中收获文化的熏陶。小学生的口头语言其实已经很丰富的,但是受到学习能力、记忆力等的限制,导致学生的识字速度不高的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无形当中掌握部分汉字。
比如,在教学《田家四季歌》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于详细地给学生讲述“春”、“夏”、“秋”、“冬”四个汉字的内在含义。小学生对于季节大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季节中所包含着的汉字故事却不一样有认识。以“春”这个字为例,本来的意思是草木生根发芽,现如今我们使用的“春”字是从甲骨文逐渐演变过来的……教师在讲解这些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草木生根发芽的画面,从而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通过向学生传递汉字当中的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提高学生学习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2.鼓励学生展开诵读活动
诵读不仅仅是学生在阅读上的频次、次数上的加强,更是促进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刻理解的重要途径,可以抓住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大量地积累传统文学知识,在字里行间中教会学生很多道理,从而更好地落实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对诵读教学活动进行变形,通过比赛、游戏、合作学习等方式来优化学生的诵读体验,消除学生的倦怠心理,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诵读,体会文本的价值。
比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节内容时,课文中洋溢着中华民族的热情,字里行间中也洒满了激动和幸福,对于学生的积极情感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诵读,鼓励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这种无比幸福的情感。在学生诵读的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注意诵读的方法,对于“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是那么开心!”这种明显带有情感的句子,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活泼地去读,还可以给学生播放适合的背景音乐,在比较快的节奏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刻掌握文本要渗透的情感。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诵读这一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且利用诵读的手段来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中华语言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动力。
3.合理地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好奇心大多比较旺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性质的活动,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交互平台,让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刻魅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亲身接触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比如,在教学《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这几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更多的中华成语小故事,并且对这些成语的内涵进行分析,反思其中的道理,并且设计一些简单又能够充分表现出成语含义的台词,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小学生的表现能力还是很强的,通过角色扮演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语言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思考类似成语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猜谜语、角色扮演、读书会、做手工等活动来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
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一番叙述。传统文化的渗透应当成为教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并且,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避免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而是要通过满足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收民族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莉娟. 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孙玮.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D].华中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