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即将向大陆游客开放自由行的台湾而言,这是期待已久的旅行,如同悬置太久未能兑现的承诺。那么,台湾的行程,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答案毫无疑问是台北。
日前在英文版的雅虎旅游网站中,一篇名為《全世界最被低估的城市》的文章将台北列为第二位,一时之间在本地媒体掀起小小的涟漪,不无欣喜地宣扬发布此则讯息,这座城市就好像班上功课不好、人缘不佳、不常被注意的同学,某天突然意外的考试得高分,博得老师的赞赏与肯定,重新拾回了一些自信。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座城市、这座岛屿的人民似乎就已习惯了某种集体焦虑,关于我们是否被看见、被肯定、被重视……所以每隔一阵子,就会看到“台湾之光”几个醒目的字眼又出现在新闻版面,这个标题形容的,可以是在美国职棒大联盟担任投手的运动员,或靠卖菜攒下钱默默做善事而被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的阿嬷,也可以是在国际科学比赛获得冠军的资优小学生。这些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只要是值得称颂之事,媒体总是急于将他们与“台湾”两字扯在一块,这表明了某种急于被看见的需求。而越是需要标举、重视种种杰出的头衔名号,恐怕越是反映了缺乏自信的深层心理状态。
台北是台湾的缩影(台北在台湾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也不无反讽地意味着资源过度集中,与其他乡镇不均等的发展现况),因此连网络上小小的、调剂式的,并且非常主观的“最被低估的城市”评选,亦被煞有其事地认真看待。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民是否都这么敏感,但至少在这里,凡是让台湾或台北跃上国际,就是一件值得欢庆的好事,都或隐或显地牵动人们的情感,当然,前提是:透过外人的眼光。
所以可以说,是这个城市的人们不懂得怎么认识自己吗?还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个太适合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安身的位置,安逸地过着生活,距离太近、太理所当然了,棱棱角角被磨掉,不知不觉便看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地方。的确,从比较大的框架来看,跟东亚其他地区气势万千、姿态各异的大城市相较,如北京、香港、东京、首尔、曼谷等,无论是历史纵深,还是当代发展,台北似乎都面目稍嫌模糊,色彩不大鲜明;一时之间很难让此前未曾造访的外人,在脑海中构筑一个清晰的想象。
所以“被低估”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就像铜板的两面,话只说了一半,没说出口的另一半是:只要有耐心找到门路打开盖子,里面是闪闪发光的宝藏。身为住在这里超过25年的居民,看过外头的世界,再从外人的眼光俯视,益发觉得,这不是一个会让人一眼就爱上的城市,却像一位有点羞怯内向,却越来越耐看的素颜美人。
捷运,探索城市的快捷方式
这样的美人通常是亲和而好亲近的,她不会给你摆出一副仿佛全世界人都要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姿态。虽然迎接初来乍到旅者的门面——中正国际机场,与其他国际机场相较并不怎么气派大方,甚至略显寒酸而冷清,不时进行的施工工程也让周遭看来杂乱,但毕竟机场不是旅行的目的,一旦经过这道平凡的大门,进入市区,她真心诚意的面貌瞬间显露:四通八达的捷运(地铁)网络,便宜、清洁、快速、稳定,台北捷运几乎可以带着旅者到达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从地图上看,台北市中心像是纵横交错的拥挤棋盘,包夹在北面和西面的河水,以及更外围的山丘之间的盆地,被切割成一块块密密麻麻的方格,一时之间似乎难以聚焦,可是一旦搭上捷运车厢,以台北车站为中心,沿着捷运网络的方向,就可以迅速地体验这座城市丰富多元的面貌。
台北车站一带属于台北的西区,比较早发展,空间与功能也趋于饱和,近十几年来的变化并不大,忙乱中有一丝旧目的生活感,使我每每到这里竟感到异常的自在。五星级饭店与破巷,新与旧,热闹与安静,都在喧嚷的表象之间并存。
虽然被日本殖民的历史早成了过往云烟,但城市的空间与建筑留存了下来,持续跟当代的社会一同呼吸。沿着馆前路直走,来到有百年历史的“二二八和平公园”,是台湾地区第一个承袭欧洲风格的近代都市公园,里头的池塘、绿树、博物馆都各具风姿地组成一处小小的城市绿洲,为初来乍到的旅人接风洗尘。
出了公园底边的侧门,来到广阔的凯达格兰大道,一座典雅庄严的巨大建筑立在道路一侧,中央60公尺的塔楼拔地而起,这就是没来过台湾也几乎很熟悉的身影:“总统府”。相对于“总统府”的众昕周知,不过300米远,有一个地方隐身在深厚的围墙与茂密的树丛里,百年来一般大众几乎难以一窥其貌,只能偶尔从那高处造型独特的屋宇想象里面的华丽。“台北宾馆”是日据时代的总督官邸,之后成为专门接待外国贵宾或举办庆典活动的国家招待所,经过大规模整修后直到2006年才首次对民众开放,目前一个月只开放一天,且需上网预约报名(http://tgh.mofa.govtw/),若有机会,不妨尝试踏进这片最后的神秘领域。
建筑常常是权力的展现,但不代表人们的灵魂就会跟随。“总统府”正后方的桃源街15号,或许才是台北人真正服膺的所在,至少在用餐时间,“桃漂街牛肉面”永远人满为患。相对于不远处的政治、权力象征,它的建筑如此卑微平凡,用破烂铁皮匆促盖起,连一块店招也没有,但这个传奇的店名,却已活在三代台北人的心中。牛肉面是台湾独特的美食,据学者考证,最早是由跟随国民党撤退来台的四川老兵将成都小吃“小碗红汤牛肉”煮上面条改良而来,在早年不常食用牛肉的农村社会中,是少数可以大块吃牛肉的选择,至今已成为台北人最熟悉的味道。最普遍的口味有红烧和清炖,前者味浓喷香,后者汤醇肉鲜,跟着满座食客一起就着汤面大快朵颐,绝对是最美好的台北经验。
再往西走去,过一条中华路,就是全台北市年轻人的天堂:西门町(显而易见,这个名字也是日据时代便留存至今)。栉比鳞次的服装、首饰、快餐店、电影院,还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轻人络绎于途,使这个历史悠久的区域充满荷尔蒙的气味。
搭上捷运“淡水(红)线”班车,过三站于“双连站”下车,向西步行约一公里或转乘一小段公交车,来到真正的老台北,昔日繁荣的码头与各国商旅集散地:“大稻埕”。清末时期因着繁盛的茶叶贸易,曾经全台湾最多的财富都聚集此地,虽然现在已经没落,仍能从今日迪化街华丽的老房子见证往日风华;而沿着河岸旁建有完整的自行车道,若觉得走马看花的行程不够对味,不妨身体力行骑着车,在移动的节奏中连接起真实的风景,自行车道沿途都有提供租车服务。
食色,性也。随着蓬勃的商业活动,食色文化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大稻埕内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小吃,但许多只开在早上,对旅客有些不便,还好邻近的民生西路旁“宁夏夜市” 几乎彻夜提供各种各样价廉物美的小吃。台湾的夜市文化闻名中外,一摊吃过一摊,像是一场无尽盛宴与美食冒险,满足程度远超过上高级餐厅吃一顿千元料理。夜市虽多,但许多却名过于实,比如名声最响亮的士林夜市,杂乱的环境几乎让人难以好好品尝,宁夏夜市的动线清楚,每摊小吃也各有特色,颇值得推荐。而色这个东西在华人社会几乎总是见不得人,被刻意隐没在黑暗的角落,不愿正视,但有趣的是,1997年以前的台北市,事实上是有公娼制度的,大稻埕附近就有一片街区,如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曾经莺燕声不绝,华灯初上后总引人无限遐思。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了,归绥街139号的文萌楼是少数被保存下来的公娼馆,从日据时代就已建立,可预约导览(电话:02-2553-6341),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这座城市的身世。
乘上“南港(蓝)线”向东而行,有点沧桑的容颜慢慢剥落,出现一位全身穿戴名牌服饰、神采飞扬迈大步朝前走去的女士,手里翻着最新的翻译小说、大快朵颐各国佳肴美食,保持流行的敏感,走在时尚的尖端……城市的东边是跳动最快的脉搏。
一出捷运忠孝敦化站,十字街头就是伸展台,型男美女仿佛闪烁的霓虹令人目不暇给,西门町青少年们顿时成了玩办家家酒的小孩子了,这里是台北人口中的“东区”,浮华世界的缩影。不过近十年来,流行重镇悄悄向东迁移到捷运市政府站的“信义区”。更高的楼、更大的百货、更昂贵的豪宅,只不过四五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而今是台北的政经中心,市政府大楼在此,曾经的世界最高楼台北101也在此。沧海桑田,从西到东,看尽这座城市的老年、中年、青年。
或许“登101而小天下”是每个造访台北的旅人不可免的仪式,但对我而言,35楼反而更值得逗留,不为什么,因为那边藏着一间或许是全台北最高的咖啡馆,而且是极为纯正的意大利血统illy咖啡。选个靠窗的位置,啜饮着一小杯意式浓缩,底下的风景自然深刻地烙印在旅人心中。
浮华灯火与衣衫下,除了咖啡香,还有书香是一直维系城市灵魂深度的重要元素,距台北101不到一公里,市政府捷运站一出来,全台湾最大的书店“诚品”傲然耸立,虽然近年来商业化浪潮沛然莫之能御,陈列书籍的空间受到压缩,但不论藏书量或环境的高尚优雅,诚品书店至今都还是难以超越的标杆,位在安和路上的敦南店更以其34小时不打烊知名,像是守夜者般喂养着每一个渴望阅读的心灵。
但对于真正雅好文艺的台北人而言,诚品的堂皇只算点缀,真正的菁华藏在南区的“公馆”,乘着捷运“新店(绿)线”可达。因着邻近的台湾大学以及师范大学两所著名学府,使得这里有着最密集的咖啡馆、书店,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最著名的有三条街:温州街、师大路、永康街,个个丰姿绰约地展现台北深厚的底蕴,温州街除了三五步就是一家充满个性的咖啡馆,还有许多以前为台大教职员宿舍的日式老房子,掩映在葱郁的綠树下,静静诉说时光;师大路有个热闹的夜市,还有许多洋溢着波西米亚风情的店铺,展现活泼的创意,入夜后还可以轻易找到一间酒吧,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国际友人把酒言欢;永康街则散发着更为成熟、精致的风情,骨董、茶艺、手工巧克力……处处引人进入生活之美的领域,当然,还有以小笼汤包享誉国际的“鼎泰丰”。
同一条路线往北边淡水的方向,不出30分钟就可以离开拥挤的市中心,来到它同山、海的交界。阳明山下的北投,从日据时代就被开发为温泉胜地,沿着北投公园旁的斜坡漫步,花木扶疏、水声潺潺、烟雾缭绕,自然流露出温泉乡独有的典雅风情,有许多建筑或造景的角落保留完整的时代风情,曾经的公共浴场现修复为温泉博物馆,完整地展示此地的发展演变。当然现今的旅人大可不必再与众人一同浸浴,有现代化的温泉旅馆亦有传统木屋,无论想要舒适还是怀旧,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歇脚之地。
捷运的终站即是淡水。纵使它已不复当年纯朴渔港的样貌,每到假日人迹杂沓,商贩密集,平添几许热闹的节庆氛围,但那缓缓在河面上落下的夕阳,却是永恒不变的景观,选一处瞭望点,心神便随之沉入宁静。或可乘着渡轮,到对岸的八里,亦可感受另一番水面上涌动的浪漫情怀。
由西到东,从南到北,台北的细致,台北的风情,捷运就像一张藏宝图,带领旅人——去发现。
答案毫无疑问是台北。
日前在英文版的雅虎旅游网站中,一篇名為《全世界最被低估的城市》的文章将台北列为第二位,一时之间在本地媒体掀起小小的涟漪,不无欣喜地宣扬发布此则讯息,这座城市就好像班上功课不好、人缘不佳、不常被注意的同学,某天突然意外的考试得高分,博得老师的赞赏与肯定,重新拾回了一些自信。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座城市、这座岛屿的人民似乎就已习惯了某种集体焦虑,关于我们是否被看见、被肯定、被重视……所以每隔一阵子,就会看到“台湾之光”几个醒目的字眼又出现在新闻版面,这个标题形容的,可以是在美国职棒大联盟担任投手的运动员,或靠卖菜攒下钱默默做善事而被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的阿嬷,也可以是在国际科学比赛获得冠军的资优小学生。这些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只要是值得称颂之事,媒体总是急于将他们与“台湾”两字扯在一块,这表明了某种急于被看见的需求。而越是需要标举、重视种种杰出的头衔名号,恐怕越是反映了缺乏自信的深层心理状态。
台北是台湾的缩影(台北在台湾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也不无反讽地意味着资源过度集中,与其他乡镇不均等的发展现况),因此连网络上小小的、调剂式的,并且非常主观的“最被低估的城市”评选,亦被煞有其事地认真看待。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民是否都这么敏感,但至少在这里,凡是让台湾或台北跃上国际,就是一件值得欢庆的好事,都或隐或显地牵动人们的情感,当然,前提是:透过外人的眼光。
所以可以说,是这个城市的人们不懂得怎么认识自己吗?还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个太适合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安身的位置,安逸地过着生活,距离太近、太理所当然了,棱棱角角被磨掉,不知不觉便看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地方。的确,从比较大的框架来看,跟东亚其他地区气势万千、姿态各异的大城市相较,如北京、香港、东京、首尔、曼谷等,无论是历史纵深,还是当代发展,台北似乎都面目稍嫌模糊,色彩不大鲜明;一时之间很难让此前未曾造访的外人,在脑海中构筑一个清晰的想象。
所以“被低估”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就像铜板的两面,话只说了一半,没说出口的另一半是:只要有耐心找到门路打开盖子,里面是闪闪发光的宝藏。身为住在这里超过25年的居民,看过外头的世界,再从外人的眼光俯视,益发觉得,这不是一个会让人一眼就爱上的城市,却像一位有点羞怯内向,却越来越耐看的素颜美人。
捷运,探索城市的快捷方式
这样的美人通常是亲和而好亲近的,她不会给你摆出一副仿佛全世界人都要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姿态。虽然迎接初来乍到旅者的门面——中正国际机场,与其他国际机场相较并不怎么气派大方,甚至略显寒酸而冷清,不时进行的施工工程也让周遭看来杂乱,但毕竟机场不是旅行的目的,一旦经过这道平凡的大门,进入市区,她真心诚意的面貌瞬间显露:四通八达的捷运(地铁)网络,便宜、清洁、快速、稳定,台北捷运几乎可以带着旅者到达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从地图上看,台北市中心像是纵横交错的拥挤棋盘,包夹在北面和西面的河水,以及更外围的山丘之间的盆地,被切割成一块块密密麻麻的方格,一时之间似乎难以聚焦,可是一旦搭上捷运车厢,以台北车站为中心,沿着捷运网络的方向,就可以迅速地体验这座城市丰富多元的面貌。
台北车站一带属于台北的西区,比较早发展,空间与功能也趋于饱和,近十几年来的变化并不大,忙乱中有一丝旧目的生活感,使我每每到这里竟感到异常的自在。五星级饭店与破巷,新与旧,热闹与安静,都在喧嚷的表象之间并存。
虽然被日本殖民的历史早成了过往云烟,但城市的空间与建筑留存了下来,持续跟当代的社会一同呼吸。沿着馆前路直走,来到有百年历史的“二二八和平公园”,是台湾地区第一个承袭欧洲风格的近代都市公园,里头的池塘、绿树、博物馆都各具风姿地组成一处小小的城市绿洲,为初来乍到的旅人接风洗尘。
出了公园底边的侧门,来到广阔的凯达格兰大道,一座典雅庄严的巨大建筑立在道路一侧,中央60公尺的塔楼拔地而起,这就是没来过台湾也几乎很熟悉的身影:“总统府”。相对于“总统府”的众昕周知,不过300米远,有一个地方隐身在深厚的围墙与茂密的树丛里,百年来一般大众几乎难以一窥其貌,只能偶尔从那高处造型独特的屋宇想象里面的华丽。“台北宾馆”是日据时代的总督官邸,之后成为专门接待外国贵宾或举办庆典活动的国家招待所,经过大规模整修后直到2006年才首次对民众开放,目前一个月只开放一天,且需上网预约报名(http://tgh.mofa.govtw/),若有机会,不妨尝试踏进这片最后的神秘领域。
建筑常常是权力的展现,但不代表人们的灵魂就会跟随。“总统府”正后方的桃源街15号,或许才是台北人真正服膺的所在,至少在用餐时间,“桃漂街牛肉面”永远人满为患。相对于不远处的政治、权力象征,它的建筑如此卑微平凡,用破烂铁皮匆促盖起,连一块店招也没有,但这个传奇的店名,却已活在三代台北人的心中。牛肉面是台湾独特的美食,据学者考证,最早是由跟随国民党撤退来台的四川老兵将成都小吃“小碗红汤牛肉”煮上面条改良而来,在早年不常食用牛肉的农村社会中,是少数可以大块吃牛肉的选择,至今已成为台北人最熟悉的味道。最普遍的口味有红烧和清炖,前者味浓喷香,后者汤醇肉鲜,跟着满座食客一起就着汤面大快朵颐,绝对是最美好的台北经验。
再往西走去,过一条中华路,就是全台北市年轻人的天堂:西门町(显而易见,这个名字也是日据时代便留存至今)。栉比鳞次的服装、首饰、快餐店、电影院,还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轻人络绎于途,使这个历史悠久的区域充满荷尔蒙的气味。
搭上捷运“淡水(红)线”班车,过三站于“双连站”下车,向西步行约一公里或转乘一小段公交车,来到真正的老台北,昔日繁荣的码头与各国商旅集散地:“大稻埕”。清末时期因着繁盛的茶叶贸易,曾经全台湾最多的财富都聚集此地,虽然现在已经没落,仍能从今日迪化街华丽的老房子见证往日风华;而沿着河岸旁建有完整的自行车道,若觉得走马看花的行程不够对味,不妨身体力行骑着车,在移动的节奏中连接起真实的风景,自行车道沿途都有提供租车服务。
食色,性也。随着蓬勃的商业活动,食色文化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大稻埕内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小吃,但许多只开在早上,对旅客有些不便,还好邻近的民生西路旁“宁夏夜市” 几乎彻夜提供各种各样价廉物美的小吃。台湾的夜市文化闻名中外,一摊吃过一摊,像是一场无尽盛宴与美食冒险,满足程度远超过上高级餐厅吃一顿千元料理。夜市虽多,但许多却名过于实,比如名声最响亮的士林夜市,杂乱的环境几乎让人难以好好品尝,宁夏夜市的动线清楚,每摊小吃也各有特色,颇值得推荐。而色这个东西在华人社会几乎总是见不得人,被刻意隐没在黑暗的角落,不愿正视,但有趣的是,1997年以前的台北市,事实上是有公娼制度的,大稻埕附近就有一片街区,如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曾经莺燕声不绝,华灯初上后总引人无限遐思。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了,归绥街139号的文萌楼是少数被保存下来的公娼馆,从日据时代就已建立,可预约导览(电话:02-2553-6341),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这座城市的身世。
乘上“南港(蓝)线”向东而行,有点沧桑的容颜慢慢剥落,出现一位全身穿戴名牌服饰、神采飞扬迈大步朝前走去的女士,手里翻着最新的翻译小说、大快朵颐各国佳肴美食,保持流行的敏感,走在时尚的尖端……城市的东边是跳动最快的脉搏。
一出捷运忠孝敦化站,十字街头就是伸展台,型男美女仿佛闪烁的霓虹令人目不暇给,西门町青少年们顿时成了玩办家家酒的小孩子了,这里是台北人口中的“东区”,浮华世界的缩影。不过近十年来,流行重镇悄悄向东迁移到捷运市政府站的“信义区”。更高的楼、更大的百货、更昂贵的豪宅,只不过四五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而今是台北的政经中心,市政府大楼在此,曾经的世界最高楼台北101也在此。沧海桑田,从西到东,看尽这座城市的老年、中年、青年。
或许“登101而小天下”是每个造访台北的旅人不可免的仪式,但对我而言,35楼反而更值得逗留,不为什么,因为那边藏着一间或许是全台北最高的咖啡馆,而且是极为纯正的意大利血统illy咖啡。选个靠窗的位置,啜饮着一小杯意式浓缩,底下的风景自然深刻地烙印在旅人心中。
浮华灯火与衣衫下,除了咖啡香,还有书香是一直维系城市灵魂深度的重要元素,距台北101不到一公里,市政府捷运站一出来,全台湾最大的书店“诚品”傲然耸立,虽然近年来商业化浪潮沛然莫之能御,陈列书籍的空间受到压缩,但不论藏书量或环境的高尚优雅,诚品书店至今都还是难以超越的标杆,位在安和路上的敦南店更以其34小时不打烊知名,像是守夜者般喂养着每一个渴望阅读的心灵。
但对于真正雅好文艺的台北人而言,诚品的堂皇只算点缀,真正的菁华藏在南区的“公馆”,乘着捷运“新店(绿)线”可达。因着邻近的台湾大学以及师范大学两所著名学府,使得这里有着最密集的咖啡馆、书店,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最著名的有三条街:温州街、师大路、永康街,个个丰姿绰约地展现台北深厚的底蕴,温州街除了三五步就是一家充满个性的咖啡馆,还有许多以前为台大教职员宿舍的日式老房子,掩映在葱郁的綠树下,静静诉说时光;师大路有个热闹的夜市,还有许多洋溢着波西米亚风情的店铺,展现活泼的创意,入夜后还可以轻易找到一间酒吧,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国际友人把酒言欢;永康街则散发着更为成熟、精致的风情,骨董、茶艺、手工巧克力……处处引人进入生活之美的领域,当然,还有以小笼汤包享誉国际的“鼎泰丰”。
同一条路线往北边淡水的方向,不出30分钟就可以离开拥挤的市中心,来到它同山、海的交界。阳明山下的北投,从日据时代就被开发为温泉胜地,沿着北投公园旁的斜坡漫步,花木扶疏、水声潺潺、烟雾缭绕,自然流露出温泉乡独有的典雅风情,有许多建筑或造景的角落保留完整的时代风情,曾经的公共浴场现修复为温泉博物馆,完整地展示此地的发展演变。当然现今的旅人大可不必再与众人一同浸浴,有现代化的温泉旅馆亦有传统木屋,无论想要舒适还是怀旧,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歇脚之地。
捷运的终站即是淡水。纵使它已不复当年纯朴渔港的样貌,每到假日人迹杂沓,商贩密集,平添几许热闹的节庆氛围,但那缓缓在河面上落下的夕阳,却是永恒不变的景观,选一处瞭望点,心神便随之沉入宁静。或可乘着渡轮,到对岸的八里,亦可感受另一番水面上涌动的浪漫情怀。
由西到东,从南到北,台北的细致,台北的风情,捷运就像一张藏宝图,带领旅人——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