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 25年后的噩梦空城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ki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4月26日黎明破晓时分,在这个当时居住了5万人的小城南部不到2英里远的地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30人当场在烈火或强辐射中丧生。反应堆燃烧了10天,污染了乌克兰北部、白俄罗斯南部及俄罗斯布良斯克地区,而积达数万平方英里,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污染事件。
  
  警惕核能:是时候了
  
  日本千年一遇的震灾,引出了核能的恐怖脸孔和公众对核的无知与无畏。在25年前震惊全球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发生后,核能全球化一度徘徊不前,之后仍继续高歌猛进。目前全球有442家核电厂,另有65家正建中,还有几百家筹建,约1/ 3的新核电厂在中国。
  我们听到了太多有关核能的好话,比如它很安全、高效,甚至还很绿色,但我们真正对它了解多少?当年有俄罗斯专家曾对戈尔巴乔夫说:核电站非常可靠,你甚至可以把它建到红场上,就像在那儿摆个茶壶一样安全。
  直到潘多拉盒子在切尔诺贝利被打开。
  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少有中国人知道那次爆炸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剧烈的核辐射导致几千人身染各种癌症,让周围的松树林变异成怪异的红色,甚至直到今天,那里仍是一片死寂,辐射几百年都不会消除。
  除了核泄漏的危险,还有成千上万吨的核废料。
  它们被深埋在地下或圈于钢筋水泥中,会在黑夜中发出幽蓝的光。
  它们在经年累月中逐渐改变并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和水源,发出的核辐射量丝毫不逊于核泄漏。因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爆炸,让国人普遍受到惊吓——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核能竟是如此难以驯服,竟是如此令人惊惧。危机是灾难,更是警醒。
  近些年来,有关大亚湾核电站的泄漏传闻一再让香港人如坐针毡,其他地方呢?
  还有多少真相被掩盖?高速发展的中国核电真该刹刹车了。
  核电装置如此“不堪一击”,而“收拾烂摊子”的成本又极为昂贵,人类真的适合玩核吗?
  是时候做出抉择了。
  
  最沉痛的后果是心理上的
  
  这次爆炸释放的辐射微尘的严重程度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迫使300多万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同时导致许多儿童罹患甲状腺癌。这些年来,爆炸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治疗、清理污染、理賠、生产停滞——累计已经达到上千亿美元。当时的政府被指责为效率低下,对公众隐瞒事实,可以说这一事件加速了苏联当年的解体。
  今天,4号反应堆中强烈的放射性物质的残骸,依然在默默燃烧。事故发生后,人们匆忙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地穴,又叫“石棺”,覆盖在反应堆上,这石棺已经逐渐腐朽,摇摇欲坠。目前正在筹划修建一座足球场大小的拱形建筑来替代,压在石棺上将其遮盖。建成后,该反应堆将永远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场灾难却不会从他们的心中抹去,反而像慢镜头一样,徐徐展开。
  早先有人预测将有数万人或数十万人死于切尔诺贝利事故,但这种说法已经被推翻。不过根据去年发布的一份权威报道,该事故导致的癌症将夺去4000人的生命。阿列克赛·奥肯诺夫(Alexei Okeanov)在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国际萨哈洛夫环境大学专门研究这次事件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他指出,这是“一场直到我们生命终止都不可能扑熄的大火”。
  然而,切尔诺贝利最沉痛的后果却是心理上的。那些不得不逃离家园的人,还有数百万依然生活在被污染的土地上的人们,承受着难以言喻的创伤。“对心理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明斯克一位心理学家说,“许多女性都认为,自己会生出畸形的孩子,或者根本没有未来的孩子。许多人觉得自己终将死于切尔诺贝利后遗症。”
  事故第二天,官方通过广播宣布了该消息,并疏散居民。当天,1100辆巴士从皮尔普亚特绵延出去,开往乌克兰各地。到下午5点,这里成为一座空城。
  爆炸发生之后的数天中,上千名被称为“清洁工”的工人赶至火场。矿工在燃烧的反应堆下挖沟,注入液化氮以冷却核燃料。直升机倾倒了5000吨铅、沙子、泥土以及其他材料,来浇灭大火。士兵们不时冲上屋顶,把炸飞的仍在冒烟的大块石墨铲回去。这3400名不可思议的勇士被无奈地称为“生化机器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几秒钟内吸入了足以折磨一生的辐射。
  到5月6日,大火终于熄灭。一队清洁工开始建造石棺,同时将含有放射物的废物集中到切尔诺贝利附近的几百个垃圾场处理。起初几天,医生检测到这些清洁工血液中白细胞含量骤减,但大多数后来恢复了。
  
  新一波病魔袭来
  
  然而现在,新的一波病魔可能正向曾经工作在灾难现场的24万名工人袭来。白内障患者增加。这是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出现的典型疾病。更令人忧心的是,一项_在这些清洁工中展开的调查显示,该事故在上世纪90年代导致230起致死病例——包括心脏病、白血病和其他癌症。
  心脏病患者增加是否和该事故有关,尚存在争议。核辐射确实会损伤血管,但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清洁工患心脏病的原因更有可能是由于酗酒、抽烟、压力及长期的营养不良。但是在他们中间爆发的癌症,却是早就预见到的。上述那个粗浅的调查所发现的病例,只是一个开始。白俄罗斯全国辐射保护委员会主席雅克夫·肯尼格斯伯格指出,日本原子弹的幸存者在20-25年后才发现罹患癌症。“可以说,我们的路刚开始。”
  不幸住在切尔诺贝利下风向的老百姓们也是岌岌可危。值得庆幸的是,最初的爆炸将辐射物质撒向反应堆西部,皮尔普亚特得以免于直接受害,但辐射杀死了大片松林,那些枯萎的松针呈现出怪异的红色,现在被称为“红森林”。
  紧接着,随着反应堆进一步失去控制,风将辐射云吹响北部。70%的辐射物飘向白俄罗斯,污染了这个国家面积的四分之一。但当时的苏联政府并未向公众透露。爆炸后的几小时,皮尔普亚特的孩子服用了碘片。但一周之后,白俄罗斯当局便停止发放药品。一直以来,孩子们喝的都是在被污染的草地上放牧的奶牛所产的奶。
  从1990年开始,阿列克赛·奥肯诺夫等人已经观察到后果:患甲状腺癌的儿童急剧上升。“很显然是切尔诺贝利事件导致的,但无法证明。”奥肯诺夫说。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前,白俄罗斯低于15岁的儿童中,每年患这种癌症的病童只有两三例。1995年达到90例。到现在,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儿童和成人中,诊断出甲状腺癌的约有4000人。患者最集中的是切尔诺贝利北部的格梅尔地区——白俄罗斯的重度污染地带。尽管甲状腺癌是治愈率最高的恶幽中瘤之一,但依然至少有9名儿童因肿瘤扩散丧生,幸存者也必须终生接受治疗。
  如今事故过去已经一代人,儿童甲状腺患者重新成为罕见病例。但成人的患病率可能在上升。奥肯诺夫说,白俄罗斯全国癌症登记数字显示,格梅尔地区的结肠癌和膀胱癌病例增加,不过有些专家认为,事故之后监 管力度加强,也是统计数字增加的原因之一。
  200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联合国机构的一批专家召开“切尔诺贝利论坛”,其报告指出,在受到核辐射的数百万人中,预计有近4000人最终死于白血病和其他辐射引起的癌症。
  
  恶果并不仅限于癌症
  
  切尔诺贝利造成的恶果不仅限于癌症。该论坛的科学秘书米哈伊尔·巴罗诺夫说,早先“我们从来没有估算过幸存者的心理创伤”。那些人以为自己已经在劫难逃,要么处于恐惧中,要么自暴自弃:吃核辐射土地上长出的蘑菇和浆果,酗酒,性生活放纵。
  除此之外,还有成千上万被迫迁移的人们。他们要么被从重度污染地疏散,要么是主动逃离。背井离乡的日子并不好过。迁入地的新邻居仇视他们,因为许多人都曾生活在污染地带,但只有他们得到了政府的补偿。直到今天,白俄罗斯还要拿出全国财政预算的5%用于对上百万受害者的赔偿。
  那些没有逃离的人依然生活在被污染的土地上。切尔诺贝利产生的最具威胁的两种放射元素——铯137和锶90,则会在环境中持续保留数十年。白俄罗斯南部的学校和其他公共设施需要经常清洗。土地里要施丰富的钾肥,以阻止铯渗进农作物,同时撒石灰阻止锶。长长的布告注明哪块土地种什么作物(泥炭中只能种土豆,而黏质土能锁住放射核,则可以种大量作物)。大部分受到污染的土地——大约几十万亩——仍然空闲着,但政府已经准备逐步开垦了。
  在这荒地中央,矗立着呈海军灰色、业已腐朽的石棺。它是在6个月内被修建起来,当时计划最多使用20年。一根横梁支撑着已经扭曲变形的钢筋屋顶,摇摇欲坠地搭在严重损毁的墙上,朝西的—面墙已经膨胀了几英寸。所有的接缝处都没有焊接,因为工人们无法靠近。发生任何极端情况,如地震、龙卷风、雪灾等,它都会轰然倒塌。就算什么都不发生,它自己也支撑不了多久。
  这岌岌可危的掩体里面,装的是约200吨核燃料,有的埋在反应堆中心,有的混在“放射熔岩”中——所谓放射熔岩,是在爆炸前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是燃料杆、混凝土、金属在燃烧时熔化在一起、一层层凝结在反应堆下面的。那里曾囤积着丰富的铀和钚,足够制造几十枚原子弹。
  几年前,工人们就发现石棺裂开了一条1000码(约914米)的缝隙,使得雨水和融化的雪水都灌了进去。这进一步削弱了掩体的牢固性。被放射物污染的水还渗到周围的环境里。水还充当了核反应的缓和剂:起到辅助连锁反应的作用。尽管这个可能性很小,但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另一场爆炸,掀翻石棺,喷发出大量燃料块,并释放成吨的辐射灰尘。
  1990年6月26日晚,在连降两周大雨之后,观测者们发现放射熔岩中显示中子急剧增加,这是即将出现连锁反应的前兆。4天之后,一个来自之前的切尔诺贝利技术中心的物理学家冲进去,在熔岩上浇了扑灭中子的亚硝酸盐。中子量于是降了下去。
  这样的无私举动在若干年后付出了代价。这个技术中心由乌克兰科学院管理,中心的科学家整日在石棺工作,在监视核燃料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高倍放射之下。这里的入口处有一份名单,列着数十位逝者的名字,大多40到50岁,主要死因是癌症和心脏病。
  
  噩梦依然存在
  
  在过去几年中,90%的裂缝都被填上,中心厅也安装了一个新的洒水设施喷洒钆。大部分雨水都被抽出,还留了少量以去除浮尘。但核电站信息办公室的尤利娅对此并不乐观,它对于工作在这里的人,对于当地居民,对于周边环境,都是威胁。”
  据报道,乌克兰政府已决定在今年的夏天,趁切尔诺贝利事故25周年之际召开一个专门的论坛,邀请世界各国代表参加,共商修建新的石棺。这建筑被称为“新安全构造(NewSafe Confinement,简称NSC)”,比一座足球场还长,比自由女神像还高,耗资大约8亿美元,按照设计,这是一个巨大的钢铁拱形。
  为了安全起见,它会建造在距离原石棺稍远的地方,接着推到预定位置。這将是全世界最大的可移动建筑。整个建筑过程预计花费四五年,十分艰难。爆炸之后,反应堆燃料和放射性废物都埋在石棺周围,工人必须将其挖走才能建NSC,因此十分危险。项目工程师费彬·萨瓦德(Fabien Sauvadet)说:“天晓得会挖出什么东西。”NSC建成之后,工程师们将远程操控起重机艰难地推倒旧石棺。但损毁的反应堆以及数吨核燃料因为放射性太强,即使远距离操作也危险,所以只能留在原处。
  在爆炸中心附近,野生动植物占据了已经杳无人烟的空城。100多头狼在树林中潜行,虎视眈眈地盯着黑鹳鸟;白尾鹰在沼泽筑巢;1998年这里放养了一群普氏野马(Przewalski’s horse),这是稀有马种,几十年前已经在野外绝种,如今在这里自由繁衍。松树又重新占领了红森林,不过因为多少遭受一些辐射,显得矮小变形,松针要么长得怪异,要么短得奇特,成为罕见的畸形物种。在恶劣的辐射环境下,大自然显出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令生态学家感到惊叹。
  同样顽强的还有人类。事故发生后,人们从当地撤离。但几个月后一些原居民不顾警告,又陆续搬回来。到今天大约有400人星星点点地住在日益破旧的木头房子里,多数是老人。政府现在对他们供应电力,并提供巴士服务送他们到附近的城镇购物。
  这其中有个叫奥巴吉奇(Opachichi)的小村庄,只有9个村民。70岁的安娜和66岁的瓦斯里就住在这里。爆炸发生一周之后,他们被安排住在100英里外的一个村庄。但他们非常不适应。2年后,他们又回到奥巴吉奇。他们于2004年做了血液测试,结果正常。“如果真有事的话,我们早就死了。”瓦斯里说。安娜接着说:“人们问我为什么不害怕。我说,这是我自己的家。我早上从自己的床上爬起来,我在自己的屋子里做家务。就这么简单。”
  如果说奥巴吉奇是核辐射活着的纪念碑,那么皮尔普亚特则更像从广岛的地震中发现的那只时钟,停滞的指针永远留在爆炸的那一瞬间。白色和彩色的房子如今都空着,窗里漆黑,楼下杂草丛生。幼儿园和运动场如今变成断壁残垣。旁边矗立着一座摩天轮,黄色的卡座在风中呜咽。它是专门为了迎接1986年的五一节建造的。站在皮尔普亚特的心脏处,感觉十分怪异。这怪异的感觉不是来自毁坏的钢筋混凝土,而是杳无人烟的寂静。随着时间的流逝,放射核将度过半衰期,幸存者们的恐惧也会慢慢淡化。但这空旷孤寂却成为永远无法拯救的噩梦。
其他文献
每到有歌剧演出的夜晚,纽约林肯中心附近的餐馆都会爆满,观众们一般会先享用一盘寿司或一份牛排,然后才步入大都会剧院的马蹄形大厅。  此时在歌剧院的后台,演员们也在期待着一顿大餐——当然不是让人倒胃口的盒饭,而是用筷子或直接用手,享用一桌地道的中餐,主菜很有可能是北京烤鸭。  做鸭子的不是什么大厨,而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他站上大都会的舞台已经有70年了,仅在一个剧院就饰演过26个的
期刊
悲观主义者习惯发出这样的呐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现实如方力钧者,则从“像野狗样的生存”中,自成一派“艺术成功学”。  毫无争议,方力钧已成为这个时代最成功的当代艺术家领军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一幅作品拍到几百万、上千万。但在熟悉的人看来,他即使不画画,做其他事也能成,因为太知道如何做人、做事。  或许世上只有这两种人能像明星样如日中天。一种是性格太“个”,如苹果
期刊
早在2007年,深圳、上海和北京三个地方的产权交易所,就几乎同时提出了要构建国家级的“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于是,“文交所”的概念正式在国内诞生。紧接着,成都和天津也相继高调成立了各自的文交所,短短3年时间,文化艺术品与资本之间对接的桥梁初步搭建完毕。  简单解释文交所的操作,其关键词是“拆分”。即将一件(或几件)价值不菲的艺术作品整体打包后,作为交易所中挂盘的一个投资标的,再进行拆分交易,给
期刊
张兰卧室里挂着潘玉良的彩墨画《浴后四美姿》。每天清晨7点起床,看见这张画就很开心,微笑着面对第一缕阳光。  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梳头、不洗脸,拿着游泳衣就到会所去游泳,有时也会慢跑1小时。  都说大S是美容大王,作为大S的婆婆,张兰也是不折不扣的时尚达人。世纪大婚上,她居然穿了件红色肚兜旗袍加披肩,令人不敢相信她已有50高龄。有次开会,李亦非惊奇地发现她穿得异常隆重,黑底金色小蹴的衬衫,搭配了香奈儿的
期刊
没有松垮垮的牛仔裤和皱巴巴的T恤衫,也没有一脸的络腮胡和披肩长发,艺术家身上惯有的颓废系标签,在画家王向明这里都找不到。鸭舌帽,黑框眼镜——派学院派的温和内蕴,在整个画室饱满激烈的色彩冲突中,既矛盾又无比真实。  保罗·克利歪着脑袋,目光空无地看着这个世界,他脑海中跃动着古怪的几何线条,谁可以捕捉得到?    鸟、大师与裹小脚的女人    《克利永在沉思》是王向明“大师系列”中的一件作品,这个系列
期刊
最近在中东突尼斯、埃及等国爆发的伊斯兰民主革命后披露出来,本·阿里、穆巴拉克等下台总统都无一例外是巨富,穆巴拉克家族的财产甚至被估计高达400-600亿欧元,远远超过比尔·盖兹等所谓的“世界首富”。本·阿里的书房内有一暗室,里面堆积着美元、欧元、英镑等各国货币现款不计其数……政客致富的社会必然是专制、贪腐、不法的,尽管突尼斯和埃及都挂着“选举民主”体制的外衣……  富翁是如何发财的?他们对社会所做
期刊
新东方2006年9月美国上市前后,徐小平和其他创业元老就集体退出了公司董事会,“这个过程没什么不愉快,但显然俞敏洪也没特别地来挽留我”。作为股东,徐小平成了仅次于俞敏洪的“中国第二最有钱的老师”,而他下一步要做什么,则“成了无与伦比的挑战”。  尽管有着“仙人指路”的美誉,徐小平也会遭遇转型困惑,50岁时,他问朋友卢跃刚“下一步做点什么”。卢跃刚说:“很简单,做你不得不做的,做你爱做的。”他的大部
期刊
谁都没想到日本地震,中国搞出了个“盐震”以待。从抢盐到退盐,活活成了一出闹剧。今天干脆听说北京还有个小卖部,当街叫卖10块钱一袋,被消费者举报哄抬物价,一举被工商部门罚了5万块。一两块钱一包盐,这下它可亏大了。  微博这次基本呈现了对日本震后“高素质”的集体崇拜,秩序、优雅,大公司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一向对日本情绪纠结的国人,好好地自惭形秽了一把。我觉得这是好事儿,差距就是差距,不敢承认也是欠缺
期刊
在法国,如果一位相识请你在饭店共进午餐的话,说明他认为你是一位事业上的“潜在的合作伙伴”,或者认为你是一位精神上“交流聊天”能使其有所收益的谈话对象,或更简单,他在某事上有求于你。当他邀请你赴家宴,这证明他可能认为你够格介绍给饭桌上的其他朋友。巴黎上流社会某些著名的家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名人、富人、俗人均趋之若鹜。如果你也被邀,你这才算进入了这个朋友的社交圈子。法国一些重要历史,有时也就是在这
期刊
哪怕只约会过一次,史黛拉也会在脑子里模拟出兩人相处二十年后的场景。  比如这个男人是个大学教授,两人吃晚餐讨论日本核危机的严肃话题时,史黛拉的脑子会突然开小差,想象着二十年后作为名教授夫人与先生一起出席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场景,然后根据这种想象评估眼前的约会对象:他的前途会远大到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吗?  有段子嘲笑那些爱想入非非的小女生,与暧昧阶段的男朋友仅仅只是在海滩上湿了湿脚,就开始想象将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