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故事汇(2)135的来历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tt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5胶卷源自于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电影胶片,这种35毫米宽且两侧打孔的电影胶片,据说是爱迪生实验室使用柯达一段70毫米宽的胶片裁切后确定的,而拍摄电影底片的画面规格也在那时被确定为每帧18×24mm。
  据说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用于拍照的照相机最早出现于英国,取得专利的几位英国人分别是Leo、Audobard和Baradat,注册的时间是1908年。至1913年,法国生产的Homeeos立体相机使用的就是35毫米电影胶片,这是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135照相机。在徕卡相机出现之前,美国生产的35毫米胶卷相机已经开始拍摄24×36mm底片了,时间是1914年。以制造显微镜闻名的徕卡公司虽然于1913年就制造出135相机始祖,即被后人称为徕卡0号或徕卡Ur的相机。但是,当时徕卡设计师奥斯卡·巴纳克先生的本意是为电影胶片做感光试验,而在10年之后徕卡公司才以奥斯卡·巴纳克的“胶片感光仪”为蓝本,出品了自己的35毫米胶卷照相机。
  在那段时间里,虽然很多相机都已经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拍摄照片了,但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暗盒和胶卷长度尺寸的规制,直到1931年美国的伊斯曼·柯达公司收购了德国的A. Nagel公司之后。在该公司的奥古斯特·纳格尔博士倡导之下,柯达公司依照35毫米电影胶片的基本标准,制造出标准规格的照相机用胶卷,产品内部编号为135号。而第一种使用135胶卷的照相机则是德国柯达公司(即被收购后的A. Nagel公司)在1934年出品的“莱汀纳117(Retina 117)”。
  使用135标准暗盒胶卷的相机都可以被称作“135照相机”,当然也可以将这整整一个世纪以来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拍摄照片的照相机统统称为“135照相机”或“35毫米胶卷照相机”。在其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面,135胶卷也出现了许多变种,例如在标准的36张基础上,又出现了24张、12张、10张、8张,以至72张等包装的135胶卷。至上世纪80年代,135胶卷的暗盒上出现了DX编码,用以适应照相机以及冲扩机的自动化需求,有DX编码的135胶卷还可以把感光度“告诉”照相机的测光装置。
  135照相机是摄影术发明以来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银盐胶卷照相机品种,仅底片的画幅就多达10余种。除了24×36mm的“标准画幅”之外,照相机的设计师们还设计出如24×18mm、24×32mm、24×34mm、24×24mm、24×58mm等不同比例画幅的135照相机。而135相机涉及的领域,也涵盖了从生活摄影直到各种专业摄影的诸多方面,同时135相机为照相机的小型化以及摄影术的普及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其实在135胶卷出现之后,还有很多其他规格的胶卷也颇为流行,比如120、828、126、110等,但是哪一种胶卷都没有像135胶卷那样受到如此的欢迎,就算是在上世纪90年代诞生的智能化小型胶卷APS(先进摄影系统),也没能动摇135胶卷的地位。
  135相机(胶卷)在我国是伴随着彩色照片扩印机的应用而普及的,时间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由于135底片放大照片不方便,135相机大多只是新闻记者在使用,家庭中拍摄照片使用最多的还是120胶卷相机,因为120底片的面积可以直接印出照片观看而不必放大。但是有了彩色扩印机之后,135相机一下子就普及了,而不同品种的135相机对于摄影创作的进步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进入。
  但随着数码影像的飞速发展,135相机已经成为我们梳理摄影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在2008年底,笔者与很多摄影朋友在北京的大众影廊举办了“百年135—经典照相机展览”,100多台来自四面八方的135照相机展现在公众的面前,让摄影爱好者、摄影的研究家通过这些实物资料,从中领略到摄影技术近百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侧面,感受到现代银盐照相机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的辉煌时代。
  如前所述,135胶卷来源于35毫米宽且两侧打孔的电影胶片,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却只有带有纸质后背的120胶卷才被称作“胶卷”,而135则被排斥在外。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多种解释,笔者以为120胶卷在135胶卷之前就已经是一种公认的成熟产品,而135胶卷由于来自于电影领域,而并非为摄影定制的感光材料,所以一直以“代用品”的面目应用于照相摄影领域,所以不被承认倒也情有可原。
  早期的35毫米胶卷照相机确实都是使用裁切的电影胶片,将它装进一个密闭的金属暗盒,抽出一段再插入另外一端的卷片轴上进行拍摄。那个时候不同品牌的照相机使用的暗盒虽然说是大同小异,但实际的规格却并不相同,这种情况大概一直延续到1936年柯达大批量生产135胶卷为止,现在我们还能够在二手相机市场中找到式样各异的135胶卷暗盒。从这以后,我们见到的135胶卷暗盒就有了基本一致的规格,包括金属暗盒和用各种合成材料制造的135胶卷暗盒。
  标准的135胶卷为170厘米长,宽度就不用说了,可以拍摄36张24×36mm大小的底片。关于这个标准的135底片画幅,据说其来历仍然与电影有关,电影的标准画幅是24×18mm,而当时胶片的颗粒度没有办法让摄影者满意,加上放大照片的器械也还都不成熟,所以只有加大底片的面积才能够解决画面粗糙的问题,以至于将底片的面积加大一倍才可以达到实用目的,24×36mm的画幅尺寸由此而来。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仍旧有不守此律的相机设计,比如英国的罗勃特相机一直坚持24×24mm的正方形画面,以至于这种相机以此出名。再比如尼康早期的S1型135照相机,其底片的尺寸为24×32mm,传闻是为了避免与徕卡相机重复。当然像上世纪90年代哈苏Xpan设计的24×58mm底片尺寸,则必须将其视为135照相机的一种衍生品种,但这种画幅的设计理念仍然出自于哈苏的120照相机。
  打开每一种135照相机的后盖,一般都可以在您的右手一侧靠近底片画框的位置上看到一个控制胶卷行走的轴,上下各有8各齿,俗称“8牙轮”。135胶卷的齿孔和轴上的齿结合在一起,胶卷每次卷过8个齿孔后,8牙轮即刻锁止不动,再次按下快门之后,才解锁输送胶卷向前行进下一个画面,以此控制胶卷上的画面均匀排列。您可以随便找一张标准画面的135底片看一下,肯定是8个齿孔一张底片。
其他文献
无畏环境  首先从机身来讲,E-M5套机的外观绝不是花拳绣腿,自OM4Ti沿袭而来的外观样式在保持了硬朗的风格之外,已经进化为真正经得起风浪的战士,在某次展会上厂商工作人员把E-M5相机浇上一瓶矿泉水后继续拍摄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当然前提是搭配使用奥林巴斯防雨设计的镜头,这使得应对各种环境拍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久前我在黑龙江的拍摄就遇到突降的雨雪,依仗它强悍的防水性能,在雨雪天气中还可以继续拍摄
期刊
行动主义摄影:摄影师带着行动目的使用照片,摄影师自己是行动的一部分  史乙(以下简称“史”):“行动主义摄影”这个观点是否你本人最先提出来的,或者是你总结别人的观点形成了这一概念?  米歇尔·博格蕊(Michelle Bogre,以下简称“博”):我不确定我是第一个,但此前我没听说过这种提法。摄影与环境保护、或者摄影参与社会改良曾有讨论“摄影”(Photography)和“行动主义”(Activi
期刊
马克·纽森的作品  宾得K-01的造型设计出自全球著名设计师马克·纽森(Marc Newson)之手。马克·纽森设计领域广泛,包括家用物品、自行车、汽车、私人及商用飞机、游艇、各类建筑、艺术雕塑等,其客户遍及全球。  宾得K-01机身线条简洁流畅,颇具创意的按钮和控制杆有效地分布于机身,其中两个主要按钮上使用了亮色,方便快速辨认:红色按钮用于视频拍摄,绿色按钮用于宾得传统的绿色自定义功能。模式转盘
期刊
突破“界线”  所谓突破“界线”实际是对USB线的突破,以往单反相机想要与电脑相连传输数据,我们只能通过存储卡+读卡器或数码相机+USB线的组合方式,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两种方式都逃脱不了USB线的束缚,佳能EOS的出现似乎将这个紧箍咒放松了不少,如果是使用带有Wi-Fi功能的电脑,则可以安装EOS 6D随机附赠的EOS Utility软件与相机无线连接,连接后,电脑可以实时取景进行拍摄, 并
期刊
佳能WFT无线传输附件可以利用无线局域网构建灵活的影像传输系统,它可以向电脑或者FTP文件服务器传输影像,也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访问并根据实时显示画面对相机进行遥控操作。这样可以方便摄影师和客户随时确认拍摄效果,能让我们和客户或者模特更方便的进行交流。除此之外,通过WFT无线传输附件我们可以对最多11台装有WFT无线传输附件的相机进行控制。而例如WFT-E2和WFT-E5这类带有USB接口的无线传输
期刊
英国摄影家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是属于那种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拍摄者。同时,肯纳的作品也很容易被概念化和类型化,很多媒体只挑选他某些类型的影像,使得那些没有全面看过他作品的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肯纳只是一个追求空灵、极简的唯美派摄影师。那些加在他身上的赞美之词,并不足以概括他作品的全貌。  其实肯纳的涉猎是多方面的,综览他的作品,一方面是大风光,而他随时又将目光投向很小的细节,比如
期刊
在今天这个时代,数字技术的狂飙突进早已经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于艺术的认知经验。然而,无处不在的数码化的虚拟现实对于艺术的本真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虚拟现实所带来的变化?进而言之,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如何面对以往的艺术定义呢?我以为,孙略近期创作的这些数字静帧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的思考。  孙略的这些作品只是一些经由数字编码渲染出来的“虚像”。它们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与任何具体的事物无关,或者说
期刊
比起过去的胶片相机来,数码相机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既有单反,又有旁轴和数码一体机。近年来,一种不带反光镜且能换镜头的无反相机逐渐流行,这种相机还有单电、微单等若干个别名。相对卡片机来说,无反相机具有更换镜头的乐趣;而对于单反相机来说,无反相机又更加小巧便携。  2011年9月,尼康公司推出可换镜头的“1”系列无反相机,最初的两款相机型号是J1和V1。如今,尼康“1”系列相机已经进化到均配有内置闪光
期刊
如影随行  佳能S110在智能分享方面主要体现在相机与相机之间、相机与打印机之间、相机与移动终端以及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总的来说此相机的分享功能更像是EOS 6D的简化版,主要体现在比EOS 6D少了与电视之间的无线连接分享功能。并且在移动终端的挑选上也更加挑剔,佳能S110只支持苹果移动设备,包括苹果手机以及ipad。想要相机与苹果移动设备相连,必须在App Store下载安装新的“Canon
期刊
专业掌控  从北京坐飞机到云南芒市,刚下飞机就感受到了西南的绿意盎然,驱车数小时,便投入到了拍摄中。在使用中我发现奥林巴斯XZ-2操控上非常简便,这主要体现在常用设置的快速切换。首先需要提到的是镜头部分的多功能控制环,此控制环设计很像光圈环,当然了这个设计早在XZ-1时就已经装配,在将相机设置为光圈优先模式时,控制环用来控制光圈值,机身背面的旋转拨盘用来控制曝光补偿,对于习惯了单反操作的我,这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