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依托强大的资源整合,走进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助力数学教学于无痕,使数学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评价更全面,交流互动突显立体化。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索、乐学善学等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优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36-01
信息技术整合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资源,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与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单一、枯燥、效率低相比,信息技术介入的课堂展示出资源丰富、方式多样、更多交互、个性学习的优势。信息技术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變得直观、生动,使课堂评价更全面;更好完成“三维目标”;更好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在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索、合作、交往的平台。
一、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生活资源,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每节课,利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整合生活资源,使情感教育在美妙的音乐、精致的画面、震憾的视频中得到升华。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的教学中,教师采集了从空中、地面拍摄的学生家乡不同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美可以从多方面观察,由此引入新课观察物体。在观察物体时,教师利用微课讲解了观察的概念,更有趣的是插入了动画“拍扁法”,让观察变得生动、有趣。结尾处,用航拍庐山视频与《题西林壁》首诗相融合,进一步渗透情感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出丰富的教学素材,学生学习很兴奋,很自主,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美,而且感知了古代文化中隐藏着的数学美,完美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术,在兴趣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
《标准(2011年版)》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做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说明数学课程不仅承载着知识、技能,还应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获得以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1]信息技术具有准确、方便、呈现方式多样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呈现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如《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教师从中国古代三大趣题引入,课件中整合了古典音乐、古代数学家画像、古代趣题介绍,在古文化氛围中引出“鸡兔同笼”原题。学生兴致盎然地快速穿梭于1500年前,同古人共同探究解法。借助课件呈现学生最“朴素”的想法猜测,在猜测中渐渐思路清晰,学生利用画图法,化繁为简,从而得出使用假设法。课件呈现出假设法的过程,同时将假设法与孙子的假设法进行对比,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租船、分馒头、购票的场景纷至沓来,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评价主要有鼓励式评价、点拔式评价、点评式评价、体态式评价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评价作用不仅是诊断学生对学业掌握的情况,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植树问题》教学中,课前教师上传微课与希沃班级优化大师中,学生利用平台学习、讨论、评价。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通过课前学生间的评价,选择具有代表性(两端都栽)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一个小组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画图法,教师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了问题;学生在互评时,一位学生评到:“方法恰到好处上,聆听之后使我恍然大悟”。另一组则展示了化繁为简的方法,来说明两端都栽时,棵数=间隔数+1。教师点评学生有创造力,有敏锐的视角,建立起很棒的两端都栽的数学模型;学生互评到:“用简单的方法,成功解决了难题”。课后班级优化大师分享中,家长们评价孩子:“聪明,心灵手巧,想像力丰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评价多元化,能更好的激励学生的发展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需要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显得更精细,动手实践更精准,练习设计更有靶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三角形、正方形……圆,让学生感受到圆是曲线图形,三角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图形,教师接着问:圆是几边形?学生开始一阵寂静,后有一位学生说:无数边行。全场又一片笑声。教师微笑着示意他坐下继续活动,让学生出示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学生所需要的正n边形,并让学生猜猜当n越来越大时,这个图形越接近什么图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圆。教师说:如果把这些图形排成长长的队伍,在队伍的尽头遥遥相望的是圆,难怪有人说,圆是一个正无数多边形,这是刚才哪个同学说的?那个被嘲笑的学生立刻自豪地站了起来。这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空间观念。[2]在《画垂线》教学中,教师用动画“兔子赛跑”引出垂直线段最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多媒体课件引导下,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总结出方法.为了使画法得到巩固,教师录制了几种错误画法让学生辨别,教学环节更加精细化、直观化,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总之,信息技术以强大的整合优势,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性、学生学习方式自主性、师生互动立体式的变革,有效促进学生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师培训手册(四至六年级)[G].人民教育出版社,11-12.
[2]范青,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4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优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36-01
信息技术整合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资源,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与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单一、枯燥、效率低相比,信息技术介入的课堂展示出资源丰富、方式多样、更多交互、个性学习的优势。信息技术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變得直观、生动,使课堂评价更全面;更好完成“三维目标”;更好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在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索、合作、交往的平台。
一、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生活资源,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每节课,利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整合生活资源,使情感教育在美妙的音乐、精致的画面、震憾的视频中得到升华。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的教学中,教师采集了从空中、地面拍摄的学生家乡不同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美可以从多方面观察,由此引入新课观察物体。在观察物体时,教师利用微课讲解了观察的概念,更有趣的是插入了动画“拍扁法”,让观察变得生动、有趣。结尾处,用航拍庐山视频与《题西林壁》首诗相融合,进一步渗透情感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出丰富的教学素材,学生学习很兴奋,很自主,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美,而且感知了古代文化中隐藏着的数学美,完美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术,在兴趣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
《标准(2011年版)》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做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说明数学课程不仅承载着知识、技能,还应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获得以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1]信息技术具有准确、方便、呈现方式多样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呈现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如《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教师从中国古代三大趣题引入,课件中整合了古典音乐、古代数学家画像、古代趣题介绍,在古文化氛围中引出“鸡兔同笼”原题。学生兴致盎然地快速穿梭于1500年前,同古人共同探究解法。借助课件呈现学生最“朴素”的想法猜测,在猜测中渐渐思路清晰,学生利用画图法,化繁为简,从而得出使用假设法。课件呈现出假设法的过程,同时将假设法与孙子的假设法进行对比,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租船、分馒头、购票的场景纷至沓来,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评价主要有鼓励式评价、点拔式评价、点评式评价、体态式评价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评价作用不仅是诊断学生对学业掌握的情况,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植树问题》教学中,课前教师上传微课与希沃班级优化大师中,学生利用平台学习、讨论、评价。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通过课前学生间的评价,选择具有代表性(两端都栽)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一个小组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画图法,教师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了问题;学生在互评时,一位学生评到:“方法恰到好处上,聆听之后使我恍然大悟”。另一组则展示了化繁为简的方法,来说明两端都栽时,棵数=间隔数+1。教师点评学生有创造力,有敏锐的视角,建立起很棒的两端都栽的数学模型;学生互评到:“用简单的方法,成功解决了难题”。课后班级优化大师分享中,家长们评价孩子:“聪明,心灵手巧,想像力丰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评价多元化,能更好的激励学生的发展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需要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显得更精细,动手实践更精准,练习设计更有靶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三角形、正方形……圆,让学生感受到圆是曲线图形,三角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图形,教师接着问:圆是几边形?学生开始一阵寂静,后有一位学生说:无数边行。全场又一片笑声。教师微笑着示意他坐下继续活动,让学生出示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学生所需要的正n边形,并让学生猜猜当n越来越大时,这个图形越接近什么图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圆。教师说:如果把这些图形排成长长的队伍,在队伍的尽头遥遥相望的是圆,难怪有人说,圆是一个正无数多边形,这是刚才哪个同学说的?那个被嘲笑的学生立刻自豪地站了起来。这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空间观念。[2]在《画垂线》教学中,教师用动画“兔子赛跑”引出垂直线段最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多媒体课件引导下,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总结出方法.为了使画法得到巩固,教师录制了几种错误画法让学生辨别,教学环节更加精细化、直观化,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总之,信息技术以强大的整合优势,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性、学生学习方式自主性、师生互动立体式的变革,有效促进学生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师培训手册(四至六年级)[G].人民教育出版社,11-12.
[2]范青,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