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可从知识、技能、情感目标三维化,教材开发校本化,教学设计互动化,教学评价激励化四个方面去实施。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多元智能 协调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着八种智能潜力,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1]。环境和教育对开发和培养这些智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的宗旨努力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多元智能理论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我国的应试教育增加了学生负担,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综合素质明显偏低,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进入社会之后适应能力差,文科的同学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理科的同学人文素养不高,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一定的遏止作用。课程改革就是通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同时,也应重视发展学生其他多元智能。中学生物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确定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创造适合不同智能组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努力促进全体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实现知识、技能、情感目标三维化,教材开发校本化,教学设计互动化,教学评价激励化。
1.知识、技能、情感目标三维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忽视了其他六种智能的挖掘,遏制了具有其他智能优势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学业智能优势的同学综合素养不高的现象,即高分低能。他们进入社会后往往感到彷徨,无法适应社会,缺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造成人才创新能力不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种智能具有同等重要性。加纳德教授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学生要能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与这些知识相关联的领域,以及一些未知的领域,这就要具备创新能力。
具备科学探究方法、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是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具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三维课程目标既重视传统的智能目标,又注重发挥课程在观念、情感态度领域的载体教育功能。要达成三维目标,我们需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生物问题;运用生物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活和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讨论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直接促进学生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多种智能的发展,同时利用多种智能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对传统学业智能的促进。学生通过合作,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见解,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实验探究,能体验科学家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通过欣赏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能激发探索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兴趣;通过设计课本生物知识的自学,能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关注、思考与生物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能扩大知识面和视野,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总之,我们的课堂应是全体学生参与、多种智能结合,多层面上体现三维目标,达到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材开发校本化
考虑学校与学生特点,根据学生基础和整体智能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相同课程,学生学习相同的学习内容,接受相同智力考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智能是八种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学生最重要的莫过于找到适合个人智能组合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真正做好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个学生的弱势智能,帮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最终取得成功打下基础。因此,学校校本课程应在社会所需要的通用知识和承认个人兴趣天分之间寻求协调。
生物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智能结构和兴趣爱好,为每一个具有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提供发展、成长的条件和机会。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为全体学生设计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还要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自主餐。根据学生自身的智能类型、兴趣目标,选择适合其特定智能组合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专长,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发展多种智能潜力,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3.教学设计互动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学生的多元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预定的方案在规定的场合用一定的流程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个性,上课学生缺乏互动,课堂纪律看上去良好,实际学生听课效率很差,长此以往,会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厌学情绪。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采用相同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特有的智能类型、目标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习学方法。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应针对不同的智能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学设计应通过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前沿特点创设情境,利用合作探究式教学突破传统的书本虚拟、模拟化的教学方式。如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生物现象、生物在某一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等,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或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仅要在知识信息上交流合作,而且要在情感上交流互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又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教师要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应用于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发现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生态旅游、生物燃料、循环经济、转基因工程等,增加学生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学评价激励化
传统的评价形式为单一的纸笔考试形式,这种评价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而评价的目的应能激励学生,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评价应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信息的过程。
教师不应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增强学习生物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智能要多采取激励的教育方法。评价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评价内容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三方面进行;重视过程性评价;无论哪种智能取得发展都应得到肯定和加分。评价应是书面考试结合学生在双边活动表现、实验操作技能、模型制作、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作为评价范围,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能力。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另外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教师、家长、同学可从不同侧面发现学生的亮点,使其对学习始终充满信心和激情。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呼唤我们在生物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生物教学高效运行,为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多元智能 协调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着八种智能潜力,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1]。环境和教育对开发和培养这些智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的宗旨努力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多元智能理论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我国的应试教育增加了学生负担,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综合素质明显偏低,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进入社会之后适应能力差,文科的同学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理科的同学人文素养不高,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一定的遏止作用。课程改革就是通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同时,也应重视发展学生其他多元智能。中学生物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确定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创造适合不同智能组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努力促进全体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实现知识、技能、情感目标三维化,教材开发校本化,教学设计互动化,教学评价激励化。
1.知识、技能、情感目标三维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忽视了其他六种智能的挖掘,遏制了具有其他智能优势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学业智能优势的同学综合素养不高的现象,即高分低能。他们进入社会后往往感到彷徨,无法适应社会,缺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造成人才创新能力不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种智能具有同等重要性。加纳德教授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学生要能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与这些知识相关联的领域,以及一些未知的领域,这就要具备创新能力。
具备科学探究方法、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是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具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三维课程目标既重视传统的智能目标,又注重发挥课程在观念、情感态度领域的载体教育功能。要达成三维目标,我们需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生物问题;运用生物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活和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讨论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直接促进学生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多种智能的发展,同时利用多种智能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对传统学业智能的促进。学生通过合作,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见解,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实验探究,能体验科学家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通过欣赏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能激发探索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兴趣;通过设计课本生物知识的自学,能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关注、思考与生物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能扩大知识面和视野,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总之,我们的课堂应是全体学生参与、多种智能结合,多层面上体现三维目标,达到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材开发校本化
考虑学校与学生特点,根据学生基础和整体智能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相同课程,学生学习相同的学习内容,接受相同智力考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智能是八种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学生最重要的莫过于找到适合个人智能组合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真正做好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个学生的弱势智能,帮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最终取得成功打下基础。因此,学校校本课程应在社会所需要的通用知识和承认个人兴趣天分之间寻求协调。
生物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智能结构和兴趣爱好,为每一个具有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提供发展、成长的条件和机会。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为全体学生设计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还要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自主餐。根据学生自身的智能类型、兴趣目标,选择适合其特定智能组合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专长,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发展多种智能潜力,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3.教学设计互动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学生的多元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预定的方案在规定的场合用一定的流程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个性,上课学生缺乏互动,课堂纪律看上去良好,实际学生听课效率很差,长此以往,会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厌学情绪。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采用相同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特有的智能类型、目标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习学方法。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应针对不同的智能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学设计应通过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前沿特点创设情境,利用合作探究式教学突破传统的书本虚拟、模拟化的教学方式。如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生物现象、生物在某一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等,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或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仅要在知识信息上交流合作,而且要在情感上交流互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又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教师要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应用于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发现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生态旅游、生物燃料、循环经济、转基因工程等,增加学生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学评价激励化
传统的评价形式为单一的纸笔考试形式,这种评价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而评价的目的应能激励学生,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评价应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信息的过程。
教师不应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增强学习生物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智能要多采取激励的教育方法。评价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评价内容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三方面进行;重视过程性评价;无论哪种智能取得发展都应得到肯定和加分。评价应是书面考试结合学生在双边活动表现、实验操作技能、模型制作、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作为评价范围,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能力。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另外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教师、家长、同学可从不同侧面发现学生的亮点,使其对学习始终充满信心和激情。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呼唤我们在生物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生物教学高效运行,为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