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L学生对教师母语使用的态度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CECL(交际英语教程)课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英语课,是国家级精品课程。问卷调查考察了学生对CECL课堂教师使用母语(即中文)的态度,结果表明:学生们赞成教师尽量用英语,但同时也赞成教师适时使用中文;他们主张教师使用英语主要是在关注英语输入、英语学习环境和交际机会,但同时又对教师使用中文持正面态度的原因主要在于中文对教师信息的表达和加深理解有帮助;另外,一二年级学生对教师使用中文的态度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母语使用;教师语言;目标语;交际英语教程(CECL);语言态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09-0011-5
  Abstract: CECL (Communicative English for Chinese Learners) – a national-level “Course of Excellence” – is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skills course offered to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lish at th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DUFS), in the 1st and 2nd years of education. Using a questionnaire-type survey, 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usage of first language (a.k.a. “L-1”; in this case, Chinese) by teachers of CECL classes, at the English Faculty of GDUFS. Insofar as the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is concerned,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appear to favour the view that, in class, teachers should endeavour to maximize the use English, while avoiding using Chinese; however, also apparent is support for the view that, teachers could use Chinese, if it becomes necessary. Learners support maximum use of English on account of their concerns regarding language input, the overal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opportunities to communicate. Nonetheless, attitudes towards teachers’ use of Chinese remain positive, in view of the valuable benefits derived from the use of first language, for both the efficiency of teachers’ elucidation, and students’ grasp of abstract concepts. Furthermore, analyzing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freshmen, as compared to that of sophomores, brings to light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ertain aspects of the students’ attitudes.
  Key words: native language use, teacher talk, target language use, CECL (Communicative English for Chinese learners), language attitude
  
  1.引言
  
  一直以来,外语课堂里教师是否可以使用母语作为教学语言都有争议,除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外,大部分外语教学法均回避运用母语教学。但是,母语在全球外语课堂使用仍很普遍,Rolin-Lanziti和Brownlie (2002: 403) 是这样描述的:“多种教学法(典型的是交际教学法)提倡的一项强有力的原则就是外语课堂里只能用目标语,然而真实课堂研究却发现,尽管有这种教学原则,但在不同的外语教学场合里,学生的母语一直得到了运用。”
  CECL(交际英语教程)课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著名英语专家李筱菊教授首创,为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英语课,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一门交际法的核心外语课程,CECL的主要教学语言是英语,但是作为绝大多数教师与全部学生母语的“中文”也不可避免地起着作用。那么,CECL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母语持什么态度?CECL教师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母语?一年级学生刚进大学不久,而二年级学生已学了一年多,一二年级学生的态度有无差别?本文将从这三方面探讨学生们对CECL教师使用母语的态度。
  
  2.文献研究
  
  关于外语课堂里母语使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有关目标语与母语使用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关于母语使用的多少、何种场合和为什么使用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多数人认为外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目标语,而母语是应该避免的,这种观点的理据主要建立在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间的类比、人脑中两种语言的储存机制以及让学生在外语中的暴露最大化(Cook, 2001: 400-423)等理论上。Turnbull (2001) 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用目标语会更激发学生学习目标语的兴趣。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如Cook, 2001: 531-540、Rolin-Lanziti & Brownlie, 2002: 403)都发现母语在二语或外语学习中起积极作用。Cook(2001: 402-423)认为把学生的母语当作其学习成功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将会有助于培养出真正的目标语使用者;同样,Turnbull (2001) 认为教师使用母语可为学生提供一种加强型的输入形式,让其更显眼,更容易处理;Swain和Lapkin(2000: 251-274)指出了合作性任务中母语使用的三种主要作用——提高效率、集中注意力和便于人际交流。他们还指出,禁止学生接触母语无疑会使他们失去一种极具价值的认知工具。Macaro(2001: 531-548)也从“思维语言”和语码转换的角度指出,将母语作为一种更好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是完全正当的。近些年来,有关母语使用的实证性研究也多起来,有些探讨了教师使用母语的比率,也有些探讨了外语教师使用母语的场景或实现的功能:Rolin-Lanziti与Brownlie(2002: 402-426)发现句内翻译和语言对照是教师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Macaro(2001: 531-548)发现受训教师使用母语的主要场合包括提供活动指令、控制或指责学生;Levine (2003: 343-364) 调查了北美大学教师和学生对外语课堂目标语与母语使用的态度和观点。结果发现,目标语使用的比例与对话人间的关系和交际场合有关;她还提出了三条有关教学语言使用的原则:优化使用原则、母语有标记使用原则和混合语言使用原则。Kim与Elder(2005: 355-380)发现新西兰中学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功能上所作的语言选择因人而异。他们指出,多数教师都倾向于避免在复杂的交际中使用目标语,这限制了学生们摄入语言输入和进行真正语言交流的潜力。
  在中国,外语课堂里教师母语使用问题近年来也成了一些学者研究的对象。王俊菊(2003:395-402)和陈立平(2004:204-218)发现,在中国的中学和大学外语教学中,母语的使用很广泛,而且教师和学生都对母语的使用持正面态度。陈立平(2004:204-218)提倡教师在外语课堂上尽量多使用目标语,只是用母语作为补充。骆微微和程幼强(2006:76-80)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上母语和目的语的使用上存在着矛盾心理,他们对中国外语课堂里大量使用母语的情况表示担忧,并提醒研究者和教师警惕这种现象对英语专业教学的干扰作用。
  从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一些研究已探讨了教师和学生对外语课堂里使用母语的态度,但还不算多。Turnbull与Arnett(2002:211)在总结与教师语言选择相关的研究时就指出:“很少研究集中探讨了学习者对他们的老师使用目标语和第一语言的感觉”,但事实上,学习者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对教师课堂语言选择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些看法与信仰会成为在目标语使用方面作教学决定与设计观察和实验研究时强有力的工具”(Levine, 2003: 344),同时这也决定了他们与教师的合作、学习动力以及课堂气氛。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作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3.研究方法
  
  3.1 调查对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本科一二年级各三个班的同学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41份(一年级70份,二年级71份),男生26份,女生115份。参加调查的6个班是本文作者根据CECL任课老师的情况挑选的:CECL老师均为年轻女教师,30岁左右,讲师,作这样的控制是为了保证两个年级的可比较性。
  
  3.2 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是一份笔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26道有关CECL教师使用中文的陈述句组成,问卷涉及的各方面均是笔者在参考中外文献后归纳出来的。学生的态度通过5点制Likert量表来显示(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完全同意”)。在问卷调查前,笔者请5位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先导测试,并作了必要修改。问卷调查再由6个班的阅读课老师主持进行。笔者用SPSS11.5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描述统计,对于一二年级间的差别则用了独立样本双尾t检验进行了统计。
  
  4.结果与分析
  
  从学生对CECL教师课堂语言的总体看法来说,数据(表1)表明,学生们都赞同老师尽量使用英文,避免使用中文(题1),但同时又认为老师可在需要时使用中文(题14),中文是老师和学生英语交流困难时有益的交际工具(题2)。学生们的这一立场与Macaro(2001)提出的关于目标语与母语“优化使用立场”(the optimal position)一致:课堂里目标语与母语的使用要以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为目标,做到两者优化使用。事实上,这种态度也是许多研究(Cook, 2001;Macaro, 2001;Levine, 2003)所提倡的观点。
  学生们认为CECL老师应尽量用英文有如下几条主要原因(表1):老师所用的英文是学生重要的英语输入来源(题4),老师用中文不利于创造有利的英文环境(题11),老师用中文使学生失去用英语商讨意义/语言形式的机会(题12)。由此可见,学生们赞成教师用英语主要是在关注英语输入、英语学习环境和英语交际机会。的确,在英语课堂里,教师是学生重要的英语输入来源,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自然”语言学习方法均支持这一立场,Turnbull(2001:532)也强烈主张“二语或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最大限度地使用目标语为目标,特别是在学生们在课外并不经常接触目标语时”,这样同时也可为学生在课堂使用英语提供良好环境和机会。
  另一方面,学生们又赞同老师适时使用中文,数据(表1)显示,学生们持正面态度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使用中文对信息的清楚表达和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帮助:老师必要时用中文可将观点表达得更清楚、更深刻(题5、13),同时又可减轻学生认知负担,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助于相关英语用法的习得(题6、7)。英语对CECL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外语,双方在交际时有可能会在表达上遇到困难,同时学生也可能在英语理解上遇到问题,这样中文就可作为一种交际策略,用以提高老师表达的深度和清晰度,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Turnbull(2001: 531-540)就指出决定外语教学效果的不是输入,而是语言的摄入,教师使用母语,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语法概念或词汇含义,从而加速语言的摄入的过程。
  


  不少学者(Cook, 2001: 402-423;Swain & Lapkin, 2000: 251-274)认为提高效率是教师使用母语的一大原因,可是CECL学生对此(题16)态度趋向中立,这说明CECL学生对母语的使用在效率和省时方面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同样,一些学者(Levine, 2003;Macaro, 2001)指出,教师目标语/母语的使用与学生的学习焦虑有关,但CECL学生在这方面(题8)的态度则不甚明确,这可能与学生的外语水平有关:CECL学生已是高级英语学习者,老师用中文或英文都不会对他们的焦虑感产生多大影响,这与许多研究的对象——外语初学者是不同的。学生们在CECL教师语言使用上态度不甚明确的地方还包括师生间的身份与情感认同(题9、10)和教师活跃气氛(题15)两方面:在身份和情感认同方面,学生们的反应中性,这说明学生们对课堂英语或中文的使用较少从语言的社会角度考虑,而是多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考虑的,Kim与Elder(2005: 355-380)就提出过类似观点;在活跃气氛方面,学生对中文能否幽默、煽情、活跃课堂气氛的反应也介乎“不赞成”与“一般”之间,这反映学生们认为教师教学语言的选用与其活跃气氛能力关系不大。
  题18-26调查了学生们认可教师使用中文的场景,结果(表1)显示,学生们倾向于赞同教师在以下情景使用中文:1)当课堂交际遇到困难时,即,要么老师用英文解释有困难,要么学生英文理解有困难,为了避免交际的中断,中文的使用就自然地被当成了一种交际策略,母语的这种作用在Macaro(2001: 531-548)的研究里已得到了体现;2)在老师解释复杂的语言形式时,这包括难词或句法结构的解释,这一点验证了Cook(2001: 402-423)等学者的观点;3)老师在讲复杂概念或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时,的确,即使在外语课堂中,不一定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用外语讲授,相反用母语可能效果更好。学生们不赞成教师使用中文的情况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们不赞成老师用中文讲简单内容(题25),我们知道,人们一直强调外语教师语言的输入价值,那当教师语言失去这种作用时是否可以使用母语了呢?答案显然还是否定的,这说明学生们不仅仅注重课堂英文输入,而且注重课堂的英语环境的建立,他们不希望中文在课堂过多出现;二是学生们不太赞成老师维持课堂秩序时用中文(题18),这一结果与一些研究(如Cook, 2001)的结论不一致,这大概也是与学生们的外语水平和要求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有关的。总之,从上述数据我们得到这样一种印象:学生们赞成CECL教师使用中文的场合大多与Ellis(参见Kim与Elder,2005)提出的“核心目标”(与教授目标语语言知识或课程科目内容有关的目标)有关,而学生们不赞成教师使用中文的情景则多与“框架目标”(与课堂事件的组织和管理有关的目标)有关。学生们态度不甚明确的选项包括以下两项:1)老师在提任务要求时用中文。事实上,许多研究(如Macaro,2001;Cook,2001)都发现教师使用母语的场景中包括“在提任务要求或活动指引时”,但CECL学生们在这一点上的态度不甚明显,这可能与他们是高级英语学习者有关;2)老师为了搞笑、活跃课堂气氛时用中文,如前所述,学生们可能没有发现教师用哪种语言教学与活跃气氛能力有多大关系。
  


  在CECL课堂里,英语一直是师生共同默而不宣的课堂语言,当一年级学生一开始上CECL课时,老师一般都会有意识地强调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在本调查进行时,一年级学生刚进大学近半年时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经历了一种从中学中文教学到大学英文教学的转变。到了二年级,学生们在课堂使用英语的习惯已大致形成,老师们往往不会再特别强调使用英文,在这点上,与陈立平调查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情况不同。经过比较后,一二年级学生对CECL教师使用中文的看法在大部分问题上没有显著差别,但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同看法(表2)。从t检验的结果来看,一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更赞同“中文是老师和学生英语交流遇到困难时有益的交际工具”(p<0.05)、“老师用英汉对比减轻学生认知负担,便于理解掌握”(p<0.05);但是二年级学生则更赞同“老师和学生都是中国人,所以老师用中文无可厚非”(p<0.05)、“在讲简单东西时,语言无输入价值,老师没必要讲英文,用中文即可”(p<0.01)。由此可见一二年级学生在对CECL教师使用中文的功用的看法方面存在部分差异:一年级学生更赞同中文在课堂交际和认知理解方面的作用,而二年级学生则强调的分别是教师和学生的身份相同性和教师英语的输入性。如上所述,一年级学生正经历从中文到英文教学的转变,由于原有习惯、英语水平和交际策略缺乏的限制,他们会更倚重中文作为交际策略,以期减轻认知负担,但是二年级学生则不同,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他们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在口语和听力方面)已提高,已掌握绝大多数英语交际策略,并且已大致习惯用英语表达观点,他们似乎不太需要中文在交际策略和认知方面的作用了,但他们对中文在社会语言方面的作用则更看重了——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中国人,从真正交际的角度来说,用中文是无可指责的;同时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来说,一年级学生认为在所有情况下都应说英语,即使这些英语对他们并没有输入价值,但二年级学生则在教师说中文的态度上更开放些,他们更倾向于认为在没有输入价值时,教师用中文即可。
  
  5.结语
  
  本文通过一份调查问卷考察了学生们对CECL课堂教师使用母语的态度。从学生的总体看法来说,学生们在期待CECL教师尽量用英语的同时也认识到教师适时使用中文的必要性。学生们主张教师尽量使用英语主要是在关注英语输入、英语学习环境和英语交际机会,但同时又对教师使用中文持正面态度的原因主要在于:中文对教师信息的清楚表达和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帮助。学生们赞成CECL教师在交际中遇到困难时,在解释复杂的语言形式以及在讲复杂概念或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时使用中文,但不赞成教师在讲简单东西以及维持课堂纪律和秩序时用中文。学生们赞成CECL教师使用中文的场合大多与课堂“核心目标”有关,而不赞成教师用中文的情景则多与“框架目标”有关。一二年级学生对CECL课堂里教师使用中文的态度在大部分问题上没有显著差别,但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同看法:一年级的学生更赞同中文在课堂交际和认知理解方面的作用,而二年级的学生强调的是教师中文的社会性。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研究样本偏小,研究设计方面也不无缺点,因此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尝试性的,需要进一步的量性和质性研究来进行证明。
  
  参考文献
  Cook, V. Using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2001(57): 400-423, 531-540.
  Duff, P. & C. Polio. How much foreign language is the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0, (74): 154-166.
  Kim, S. H. O. & C. Elder. Language choices and pedagogic function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 cross-linguistic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eacher talk[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5(9): 355-380.
  Levine, G. S. Student and instructor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target language use, first language use, and anxiety: report of a questionnaire study[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3, 87 (3): 343-364.
  Macaro, E. Analysing student teachers’ codeswit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 theories and decision making[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1(85): 531-548.
  Rolin-Lanziti, J. & S. Brownlie. Teacher use of the learners’ native languag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2002(58): 402-426.
  Swain, M. & S. Lapkin. Task-base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uses of the first language[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0(4): 251-274.
  Turnbull, M. There is a role for the L1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but…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2001(57): 531-540.
  Turnbull, M. & K. Arnett. Teachers’ uses of the target and first languages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2(22): 204-218.
  陈立平. 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204-218.
  骆微微、程幼强. 英语专业学生对课堂使用母语和目的语的矛盾心理[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76-80.
  王俊菊. 助跑器?绊脚石?[J]. 现代外语,2003(4): 395-402.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高中英语课堂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加强师生互动,增进交流沟通,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还能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构建起知识间的桥梁,实现教学的自然过渡,大大提升课堂效率。因此,我们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大胆创新,让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多元化  一堂课有精彩的导入,往往能让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通常,导入时间限定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在所难免。如何有效地控制分化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造成两极分化的三种原因,并针对这三种原因分别阐述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两极分化;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动力  在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中,初中二年级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尤其是在初二下学期的学习中分化现象显得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
期刊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是汤姆·摩尔执导的第二部动画电影,全片处处可见爱尔兰、苏格兰古老传说的踪迹。那些墙上的图画、线条和精灵石像,令人想起凯尔特人(Celtic)的古像和雕刻上的花纹。影片讲述男孩Ben和父母住在海边悬崖的灯塔内,一家人其乐融融,温柔的母亲教Ben唱歌。可是一晚,母亲生下妹妹Saoirse后突然离去,留下Ben和忧伤的父亲。六岁的Saoirse仍不会说话,B
期刊
摘 要:对学生进行持续6周的应对考试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与控制组相比较,训练后实验组的CET4成绩与元认知策略运用水平均有显著提高,表明针对考试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对提高CET4成绩和元认知策略运用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考试应对;策略训练;CET4  [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09-0021-4  Abstract: Thi
期刊
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坛上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之一,为意识流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前景化是指通过对标准常规的系统违反来达到独特艺术效果,从而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提到前景位置以引人注目的表现手法。意识流小说往往描写人物混乱流动的意识,因此在语篇上常常表现为词汇组合、句法结构、语篇结构、叙述模式等多层面上偏离常规的前景化特征。本文拟从前景化的角度分析《丘园记事》这部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
期刊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杂志编辑部拟于2007年12月21-24日,在广州召开第二届 “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学术研讨会。本次年会主要关注以下四个主题:  1. 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外语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主要包括:A. 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方法(方法论);B. 教育技术理论暨外语教育技术理论的最新发展;C. 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全方位整合研究;D. 网络信息技术对
期刊
2007年7月8日,在山东大学培训中心会议厅召开了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来自山东省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  此次会议由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翻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外语学院承办,北京东方雅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年会副会长卢卫中教授主持开幕式。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翻译学院院长孙迎
期刊
摘 要:“精神顿悟”和“重要瞬间”是西方现代小说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西方现代小说尤其是意识流小说的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两个概念的内涵,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异同,指出这两个概念都关注人物的瞬间意识反映和心理变化,是现代小说“向内转”的成功典范。  关键词:精神顿悟;重要瞬间;现代小说;意识流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结构型大纲和功能与意念大纲都曾对ESP教学产生过影响,由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局限,带来了ESP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综合两种大纲的特点,提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ESP教学的综合性的教学大纲:结构—功能大纲,以提高ESP教学的质量,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 :结构型大纲 ;功能与意念大纲 ;结构—功能大纲 ;ESP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
期刊
摘要:在外语界,从课堂心理环境来探讨外语教学方面的文章寥寥无几。本文通过调查、介绍英国college的外语课堂心理环境,分析英国外语课堂心理环境和我国外语课堂心理环境的差异,从而提出我国college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我国外语课堂心理环境 ;英国外语课堂心理环境;外语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0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