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新闻学的研究主题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60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打断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正常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机使学界和业界都转向寻求“新闻救国”路线,由此催生了战时新闻学。战时新闻学围绕新闻服务于抗战这一目标,注重对战时新闻宣传理论的建构,尤其从理论上阐释了新闻宣传本位在对敌舆论战中的有效性;战时新闻学通过对战时新闻业的动态调研,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战时新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战时新闻学从新闻的宣传功效出发推进新闻业务改革,使战地通讯成为此时期最主要的报道形式;战时新闻学探索了新的教育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了一大批宣传人才。
其他文献
规范说是民事实体法中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配置的基本原则,我国民事立法中却未完全体现该原则。最新出台的《民法典》中,显性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较以往有小幅增加;从规范说角度,我
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是作者思想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在诗歌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社会经验,为自己的人生指引方向;诗歌还可以作为心灵的挂件,让诗歌来装饰自己的内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把家国情怀的涵育融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大数据推介系统促进了网络消费的便捷性、多样性以及普遍性。消费异化、网络消费异化、大数据推介系统以及网络消费行为自由异化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网络消费异化是消费
“精神”之于人的本质性和价值性决定了人是一个超越性的“精神存在”。“精神”是思维与意志的结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知行合一的集中显现。只有走出“反映论”和“绝对
吕思勉的中国史学史撰述,主要见于四个方面:两部通史与四部断代史中的史学史叙述;读史札记中的史学条目;《史通》和《文史通义》研究专著;“历史研究法”、历史教科书等撰述
压力型体制下上级政府主要凭借科层制正式权力结构运用“命令-控制”机制,自上而下地推进评估政策的执行,而下级政府则采取自下而上的“自主-应对”方式进行非正式策略回应。
地方志编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两轮方志编修继承了两千年来方志的记、志、传、图照、表、录的体裁,在框架结构上沿用了纲目体和平列体,将旧有的“三宝体”改编为“新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话语和环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文把语境分为顺利的语言环境(顺境)和不顺利的语言环境(逆境)两类,判断为顺境和逆境的标准有两个。首先是共现词语,“恩恩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代,到宋代有了一定的发展,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在书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淀了浓郁的中国文化精神,形成了书院文化。这种书院文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