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领,指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印象中总是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拿着最微薄的收入。可现如今这种印象,似乎发生了改变,不仅高级蓝领高价难求,近年来出现的高级蓝领群体,如催乳师、陪孕员,更是把握了市场机会,靠双手创收,月收入上万的新闻不绝于耳。对于这个话题,在腾讯视频最近一期的脱口秀节目《夜夜谈》中,我就和几个媒体从业者进行了讨论,中国蓝领是否进入了新时代可能已经成为当前整个社会需要直面的问题了。
回想自己的从业经验,也颇感慨。过去大家是连“领”的概念都没有的。我做了8年知青,服务于生产队。抽签分衣服抽到了一条大裤衩,还是用日本的尿素袋缝制的,屁股后面印着“净重100公斤,含氮量80%”的字样。那个时候穿上这种标志着工人阶级身份的衣服,是相当神气的。
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领”的概念出现了,有金领、白领、蓝领、灰领等各式各样的“领”。但是最近一则关于蓝领的新闻让我很受触动,说的是山东某村庄的一批电焊工,凭借着自身过硬的技术举家移民澳大利亚的事情。与此同时,包括中国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制造业基地也面临着工人,尤其是高技术工人工资越来越高的现象。有统计说在中国的工人阶层中,高级工人只占到5%左右,而同样的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要高达三分之一。现在中国的高级技术工人非常地值钱,即使是一些已经退休的老工人,也成为制造企业争相抢夺的“香饽饽”。熟练技术工人的收入已经比一般的大学毕业生高得多了。
即便是这样,“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思想仍然主导着社会的观念。我前一段时间到甘肃的西海固去,那边的墙上仍然写着:“穿上皮鞋,告别草鞋,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的大标语。包括现在我们把工作的人分成所谓的“蓝领”、“白领”,也是一种社会阶层和分工的划分。但是在工业化的时代,由市场需求决定了收入水平,一些地区的熟练工人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些高学历者的收入。在国内仍然有不少人把大学学历当回事,而国外早已没有了这种观念。
在整个中国社会,对蓝领工人社会地位的认可程度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收入增长而提高。包括一些从事服务业的高级人员,比如月嫂、催乳师这种需要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他们虽然收入很高,但是因为是没有单位的“单干户”,所以只有现金可拿,社会保障体系是不管他们的,比如五险一金、户口档案接受地等等。所以尽管他们的工资看起来很高,但仅仅是一份纯粹的商业性交易,他们无法产生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他们也是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的。
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蓝领的工资高于白领到底是一个短暂的现象还是发展的一个趋势?我和我的朋友们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在一些需求紧张的职业领域,答案是肯定的。而我个人对当前被炒得很热的“新蓝领”现象的感觉是,当前中国对于阶层的划分太严苛,唯有读书高仍然根深蒂固,导致我们在谈到北大学生卖猪肉,博士硕士做月嫂这些问题本身时,还是抱着蓝领低人一等的思维。如果我们真的对蓝领这个阶层非常认可,是不会去谈这样的问题的。正是因为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蓝领拿的钱可以比所谓的白领高,所以这些事情才会成为新闻,成为稀罕事。
这些现象的出现已经折射出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的专业设置、我们的观念没有一种颠覆性的、彻底的改变,就仍然会存在蓝领拿着很高的工资却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现象。这一状况继续发展下去,也许我们国家的明天就会出现无数的不懂任何基本技能的高学历者。
一句话,工作不分贵贱,需求决定一切。
回想自己的从业经验,也颇感慨。过去大家是连“领”的概念都没有的。我做了8年知青,服务于生产队。抽签分衣服抽到了一条大裤衩,还是用日本的尿素袋缝制的,屁股后面印着“净重100公斤,含氮量80%”的字样。那个时候穿上这种标志着工人阶级身份的衣服,是相当神气的。
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领”的概念出现了,有金领、白领、蓝领、灰领等各式各样的“领”。但是最近一则关于蓝领的新闻让我很受触动,说的是山东某村庄的一批电焊工,凭借着自身过硬的技术举家移民澳大利亚的事情。与此同时,包括中国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制造业基地也面临着工人,尤其是高技术工人工资越来越高的现象。有统计说在中国的工人阶层中,高级工人只占到5%左右,而同样的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要高达三分之一。现在中国的高级技术工人非常地值钱,即使是一些已经退休的老工人,也成为制造企业争相抢夺的“香饽饽”。熟练技术工人的收入已经比一般的大学毕业生高得多了。
即便是这样,“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思想仍然主导着社会的观念。我前一段时间到甘肃的西海固去,那边的墙上仍然写着:“穿上皮鞋,告别草鞋,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的大标语。包括现在我们把工作的人分成所谓的“蓝领”、“白领”,也是一种社会阶层和分工的划分。但是在工业化的时代,由市场需求决定了收入水平,一些地区的熟练工人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些高学历者的收入。在国内仍然有不少人把大学学历当回事,而国外早已没有了这种观念。
在整个中国社会,对蓝领工人社会地位的认可程度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收入增长而提高。包括一些从事服务业的高级人员,比如月嫂、催乳师这种需要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他们虽然收入很高,但是因为是没有单位的“单干户”,所以只有现金可拿,社会保障体系是不管他们的,比如五险一金、户口档案接受地等等。所以尽管他们的工资看起来很高,但仅仅是一份纯粹的商业性交易,他们无法产生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他们也是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的。
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蓝领的工资高于白领到底是一个短暂的现象还是发展的一个趋势?我和我的朋友们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在一些需求紧张的职业领域,答案是肯定的。而我个人对当前被炒得很热的“新蓝领”现象的感觉是,当前中国对于阶层的划分太严苛,唯有读书高仍然根深蒂固,导致我们在谈到北大学生卖猪肉,博士硕士做月嫂这些问题本身时,还是抱着蓝领低人一等的思维。如果我们真的对蓝领这个阶层非常认可,是不会去谈这样的问题的。正是因为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蓝领拿的钱可以比所谓的白领高,所以这些事情才会成为新闻,成为稀罕事。
这些现象的出现已经折射出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的专业设置、我们的观念没有一种颠覆性的、彻底的改变,就仍然会存在蓝领拿着很高的工资却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现象。这一状况继续发展下去,也许我们国家的明天就会出现无数的不懂任何基本技能的高学历者。
一句话,工作不分贵贱,需求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