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招 动态调整 投资比例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1047973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不同投资产品的增减配比,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当机会来临时,不会因为踏空错过难得的机遇;当危机来临时,也能够养精蓄锐,将损失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10月刚刚揭晓的胡润百富榜上,富豪们的身影依旧熟悉,然而他们财富数据的“缩水”却不免让人感叹。2007年以1300亿元身价位居百富榜榜首的杨惠妍,今年位列第三,然而她所拥有的财富却缩水到了330亿元,仅是去年财富的“零头”。
  风雨飘摇中,财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地贬值,富豪们如此,普通百姓们也不能例外。受到这场金融风暴的影响,很多人的家庭资产也遭遇了较大程度的折损。从次贷危机到金融风暴,演变为波及全球的经济衰退,这场危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即便是最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无法断言,这场危机究竟何时才可能化解。
  危机当头,各国政府都拿出救市方案,试图力挽狂澜,减少损失。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如何自救的话题也越来越重要,调整投资比例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在管理个人资产的过程中,通过不同投资产品之间比例的调整,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尽管如此,很多人在进行投资比例的调整时,却很容易为贪婪和恐惧这两个敌人所主导,从而作出不明智的选择。
  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当股市高涨时,人们为赚钱效应带来的兴奋感所主导,不是适当地减仓,降低高风险资产的配置,而是不断地加入投资,其结果往往是投资风险不停地积聚,当危机来临时,深陷其中却找不到挽救的办法。
  而当市场走入萧条和衰退,恐惧的气氛弥漫在四周,投资者又很轻易地被吓住,要么把目光聚焦在一些低风险的市场产品中,要么变卖所有的金融资产手持现金以保“安全”。很可能出现的一个结果便是:与好的投资机会失之交臂,追悔莫及。
  对于一个明智的投资者来说,首先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投资的目标、计划使用金钱的时间、可以承受的风险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配置结构。在投资的过程中,则要按照市场的节奏,及时地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不同投资产品的增减配比,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审慎制订投资比例
  
  无论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产品,满仓满打的投资方式都会给你财务健康带来危险。过多集中于高风险产品,潜在的收益可能虽然大,但是由此集聚的风险也非常容易带来许多外在的威胁。当外部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时,不仅让你大伤元气,甚至会由此一蹶不振。相反,完全集中于低风险产品,较低的收益能力会影响到你的财富增值速度,也许一两年的差距算不了什么,但是10年、20年下来,丧失的机会就是阻碍财富增长的绊脚石。
  在理财规划中,有一道最为简单的算式可以用来设计你的风险资产配置,即以100为基数,减去你的年龄,得到的就是你可用于高风险投资的占比。如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承受的风险较高,可以把自己较多的资产配置到股票、外汇等高风险产品中;如果你已经40出头,典型的“夹心层”,父母和子女都需要你的经济和精神支柱,可以承受的风险就会小很多,高风险投资的比例则应当控制在60%之内;由此类推,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你的资产配置中,高风险产品的投入比例就要逐年减少一些。
  让财富增值,根本的目的是要做到:当我们需要用钱的时候,有钱供我们使用。因此,除了年龄这一因素之外,对于未来什么时候需要用钱,也要有一些计划,按照时间的脉络,进行资产的配置。如一两年内需要使用的资金,适合投资于稳健的产品;30年后养老的资金,则不妨投入到风险高的产品中去。
  
  主动调整投资结构
  
  人们常说,计划不如变化快。事实上,随着外部市值的变动,我们既定的投资计划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地进行投资结构的调整,从而起到风险控制的作用,即使危机来临时,也不会过于狼狈,难以应对。
  一位银行的理财经理曾经为记者讲过他一位客户的故事。这位客户是一家民营公司的财务经理,对于金融产品,他并没有太多的投资经验,但是他在管理自己的投资时,对于投资结构的控制却十分严格。
  去年年初的时候,这位客户拿出100万元的资金,请理财经理为他制订了一份投资计划。其中65万元投入了股市,35万元买人了一些信托贷款产品。去年的行情对于投资者们来说,是风生水起的一年,这位客户的资产也随之大幅度增值。“年中的时候,我帮客户进行盘点,他的股票资产几乎增值了一倍,但信托理财产品只有5%左右的收益”。正好客户的信托理财产品到期,理财经理便建议这位客户是否拿这笔钱来追加一些股票的投资。但这位客户不仅继续买入了35万元的低风险理财产品,还从股市中抽出了20万元,买入了一些债券产品。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客户的选择显然是难以理解的。形势大好的时候,为什么不趁热打铁地追加“赚钱”的投资呢?他的回答是,对于自己来说,股票投资的比例已经超过了能够承受的范围。“以前,在我100万元的投资里,65万元是股票,35万元属于比较安全的产品,这个比例对我来说基本是合适的。可是,股票在不断地上涨,65万元变成了130万元,我的全部资产也从100万元变成了165万元。赚钱虽然是好事,可是另一方面,我的风险也被同步放大了”。这位客户说,自己165万元的资产中,股票资产为130万元,接近了80%。在他看来,这是个危险的比例,因此他宁可卖出股票,让自己的投资配置重新回到设定的轨道上来。“也许,这样会错过一些更好的机会,但是它保障了我的财务始终是安全可控的”。
  事实上,严格的投资比例控制,在股市上涨中,还可以起到局部锁定收益的作用,这位客户通过资产比例调整,把自己收益的百分之三十进行及时的变现,保住了部分胜利的果实。当市场形势出现反转的时候,这些提前锁定的收益不仅安度危机,还可以在下一个投资机会来临时,增加自己的筹码。
  今年以来的股市连续调整,也让这位客户损失不少,但是由于提前进行了资产的配置调整,损失的比例也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目前,这位客户正在考虑逐步增加一些股票的投资。他觉得,一方面股票市值的大幅下挫,已经带来了一些投资机会;而另一方面,由于股票部分的缩水,在他整体的资产配置中,低风险产品的比例已经过高,虽然低风险产品具有安全的特性,但是在长期的资本运作中对于财富增值则是不利的,在寒冬中抓住机会,或许就将迎来下一个财富的春天。
  
  实施调整的原则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投资学里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无论是高风险的股票,还是低风险的债券、利率产品,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过于集中的投入,实质上都是风险的集聚,会对我们的投资产生或大或小的伤害。然而,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尤其是在投资市场上,外部环境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压力,恐惧和贪婪这两个敌人也会不时地影响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因此,对于一些投资经验并不丰富的人来说,机械的调整机制有时候反而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在大致设定出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后,你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调整的节奏,以季度或是半年为单位,根据市值的变动,对自己的资产进行重新配置,让高、低风险产品的投资比例再次回到预定的目标上去。同时,对于投资目标的选取上,指数化的产品相比起个股来说,更加容易把握。不妨在你的投资中,适当增加指数基金的投资,便于进行调整的操作。而对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还可以按照行情动态调整股票与资金的比例,即使危机来临,也能够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很多人手中都有一些外币,对于长期不使用、数量较大的外币来说,显然兑换成人民币是一种比较好的处置方式。从目前来看,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仍然存在,相对于很多外币来说具有保值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短期之内会使用到的外币来说,不妨找到一些收益相对较高的途径存放或是投资。    小额外币存款货比三家    与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市场统一价”相比,外币存款利率要灵活得多。不同的银行间外币存款利率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
期刊
人寿保险顾名思义,是以人的生与死为理赔依据的保险产品。  之所以将寿险列到意外险之上的第二层保障,是因为寿险可以保障一个家庭在失去某个或某些成员后获得保险公司理赔,能够继续生活下去,不至于太过影响家人的经济生活。而且,其身故保障范围比意外险更广泛,不仅因意外事故导致的死亡可以获得理赔,而且因疾病或其他各类事故导致的身故都可以理赔,包括自然灾害事故如地震、海啸等。而且不少寿险产品还能保障身体因故残疾
期刊
银行股的认知分歧    早在春节之前,关于银行股的价值讨论在业内已是沸沸扬扬。看好银行股的主要理由是其较低的估值,和市场中的其他板块横向比较,或是和银行股的历史估值纵向比较来看,银行股当前仍然处于前所未有的低估值区间,且受到金融风暴的波及有限,我国银行整体来看依然经营稳健。  而另一类对银行股持中性观点的市场人士则有几种理由。一是银行股的低估值是很难界定的,在花旗银行市值大幅缩水、很多国际大型银行
期刊
许多人都有诸如此类的感觉,假如总是生活在同一个家居环境里,你慢慢就会发现,当初自己精心布置的家,时间长了,平静简易就归于平庸无趣,缺少新鲜感。许多人开始不停地调换家具位置,或重新粉刷墙面,耗费财力物力。殊不知在韩国,已经诞生了一种小东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墙面、家具变得另有情趣,似乎忽然间就呈现一个新的家。  位于上海华盛街A114的一间17平方米的小店揭开了奥秘所在。  这是一家名为“SOFT
期刊
二月初,伦敦艺术品春拍落槌,中国当代艺术品全军尽墨。张晓刚、岳敏君、季大纯、方力钧等人的作品全部流拍,从起拍就无人举牌,场面十分尴尬。因为就在一年半以前,岳敏君的一张大嘴还在这里拍到过340万英磅。回想十个月前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火爆场面,真使人有幌若隔世的感觉。想想这些流拍作品的起拍价有的甚至还不到去年春拍的八分之一却仍然无人问津,我们总算看到了市场的冷酷无情,看到了泡沫破裂后的严重后
期刊
今融危机下,谁是最受伤的人?  或许不是虹气方刚、在2007年末投身股市的年轻人,也不是那些资产一夜间缩水的富豪们,而当属那些一辈子积蓄损失过半的准退休族了。如果说年轻人还有重头再来的时间和勇气,那准退休族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说富豪身家缩水惨重、元气难以恢复,可他们至少还有足够的资金安享晚年,而准退休族失去的,可能会严重影响老年生活质量。  那么,准退休族如何才能走出养老困境呢?以下三种方式
期刊
“牛年”伊始的邮市,继续演绎着1月份的表现,而且网络平台的热潮更加火爆,不少品种的价格不仅创新高,且飙升幅度也让人瞠目。如“毛泽东”小版张在节后就快速攀升到155元上方,“文房四宝”丝绸小版张也轻松突破百元关隘,并一度扬升至160元附近,“电影百年”小版票更是走高到53元的发行以来最高位,这些品种与前期低位相比均实现翻番,如此状态令人感觉到大行情似有“山雨欲来”之势。不过,与网上火爆场面相比,网下
期刊
对于所有参与投资市场的人来说,2008年都是一个非常难熬的年份。中国股市从去年10月开始下跌,最大跌幅超过70%;楼市成交量快速萎缩,部分地区房价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更不幸的是到海外投资的人,如果恰好投资了与次贷相关的产品,现在恐怕要血本无归了。  面对全球范围的大熊市,投资者应该如何渡过难关呢?说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中国股民常常说的一句话:“不比谁赚得多,要比谁活得长。”的确,在一个人人都必须
期刊
前不久,关于国泰君安的“百万薪酬”事件曾在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32亿元总支出,人均百万元的年薪,着实让市场感到“眼红”。虽然国泰君安已经澄清这只是正常的“以丰补欠”,而且仅是“计提”而非一年发完。但经历了一年熊市煎熬,如今又遇上金融危机,股民们无不损失惨重,“券商吃肉,散户割肉”,这种状况自然让股民们觉得心里不爽。  在熊市中,券商收入主要来自经纪业务,而经纪业务的收入高低直接取决于佣金比例的高低
期刊
今年以来,国内股市跌跌不休,国外的金融风暴更是愈演愈烈,并极有可能发展成全面的经济危机。在投资市场动荡不安、大势不甚明了的情况下,采用现金为王的投资策略无疑最为稳妥。除此之外,经济低迷时期,合理的消费计划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渡过难关。    亏损!亏损!还是亏损!  暴跌!暴跌!还是暴跌!  今年的投资市场,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亏损与暴跌。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无不哀鸿遍野,死伤无数。如今,次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