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本文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探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05-01
何谓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必须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就是根据创新的理论,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包括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等几个重要方面,而不是要学生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科学需要创造发明,技术需要革新进步,我们的观念也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创新。而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
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除了具备传统课程理论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应用,而不是单纯从理论上讲解程序设计语言或命令的使用,这些都必须从创新教育上下功夫。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目标激发
目标激发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很多计算机课程有着非常强的动手性,课程实训是离不开计算机教室的。针对实际情况确立目标任务,通过设定任务,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拼搏精神,朝着目标任务契而不舍的前进。在计算机课上,每一章开始,用一篇排版精美的文档、一段功能强大的小程序或者一个优秀的课件都可以作为目标任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
(二)竞赛激发
大多数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组织竞赛性的活动,以竞赛促学。计算机理论知识很多都是枯燥无味的,针对这一问题,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一次计算机知识竞赛,教师编好答题,以小组形式进行竞赛,做到人人参与。通过竞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兴趣。很多成功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是由对所从事专业的兴趣而走上了成功之路。努力培养兴趣,加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社团活动无疑是一种好形式。
二、教师帮助学生获取创新能力
板书、语言表达、观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组织发挥等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能力。当代教师不但要具备上述的能力,还应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有创造思维能力。传统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员按照课本要求反复地讲解,学生反复地练习,讲究“题海战术”,把积累知识的过程转化为积累答案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对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起到限制作用的,人类进步的历史表明,个性的解放和发展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创造性、独特性、新颖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不同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要让学生在以往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要鼓励学生进行立体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路思维,特别是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员可以利用下面几种方法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利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是教程和学生的统一,必须体现教法和学法的一致性。因此,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不应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计算机技术学科是比较特殊的学科,它的内容每天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教学中不应该过多的把教材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尽量以教材为基础加大课外知识的引入。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博览群书,走在知识的前沿,给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与技术。
(二)利用教学方法
教师如果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师生关系由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向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转变。二是学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的探索者、创新者转变,不仅应系统地掌握知识,而且要具备获得独立地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三是课堂教学由“满堂灌”、“注入式”向“启发式”、“研讨式”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转变。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是一个帮助者、促进者。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不应该仅仅是帮助教师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工具,而应该是用来创设课堂情境,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工具。计算机课程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精讲,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做示范操作,除此之外,更要给学生提供自己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反映,教育研究能力是一种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教育研究的根本在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观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和探究的过程,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任何学科实施创新教育必然对该学科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专业教师更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不断的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鹏权.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科学与财富,2014(4).
[3]杨静.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之“动力型任务”设计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
【关键词】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05-01
何谓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必须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就是根据创新的理论,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包括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等几个重要方面,而不是要学生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科学需要创造发明,技术需要革新进步,我们的观念也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创新。而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
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除了具备传统课程理论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应用,而不是单纯从理论上讲解程序设计语言或命令的使用,这些都必须从创新教育上下功夫。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目标激发
目标激发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很多计算机课程有着非常强的动手性,课程实训是离不开计算机教室的。针对实际情况确立目标任务,通过设定任务,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拼搏精神,朝着目标任务契而不舍的前进。在计算机课上,每一章开始,用一篇排版精美的文档、一段功能强大的小程序或者一个优秀的课件都可以作为目标任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
(二)竞赛激发
大多数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组织竞赛性的活动,以竞赛促学。计算机理论知识很多都是枯燥无味的,针对这一问题,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一次计算机知识竞赛,教师编好答题,以小组形式进行竞赛,做到人人参与。通过竞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兴趣。很多成功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是由对所从事专业的兴趣而走上了成功之路。努力培养兴趣,加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社团活动无疑是一种好形式。
二、教师帮助学生获取创新能力
板书、语言表达、观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组织发挥等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能力。当代教师不但要具备上述的能力,还应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有创造思维能力。传统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员按照课本要求反复地讲解,学生反复地练习,讲究“题海战术”,把积累知识的过程转化为积累答案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对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起到限制作用的,人类进步的历史表明,个性的解放和发展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创造性、独特性、新颖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不同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要让学生在以往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要鼓励学生进行立体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路思维,特别是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员可以利用下面几种方法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利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是教程和学生的统一,必须体现教法和学法的一致性。因此,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不应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计算机技术学科是比较特殊的学科,它的内容每天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教学中不应该过多的把教材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尽量以教材为基础加大课外知识的引入。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博览群书,走在知识的前沿,给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与技术。
(二)利用教学方法
教师如果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师生关系由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向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转变。二是学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的探索者、创新者转变,不仅应系统地掌握知识,而且要具备获得独立地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三是课堂教学由“满堂灌”、“注入式”向“启发式”、“研讨式”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转变。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是一个帮助者、促进者。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不应该仅仅是帮助教师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工具,而应该是用来创设课堂情境,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工具。计算机课程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精讲,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做示范操作,除此之外,更要给学生提供自己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反映,教育研究能力是一种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教育研究的根本在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观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和探究的过程,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任何学科实施创新教育必然对该学科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专业教师更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不断的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鹏权.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科学与财富,2014(4).
[3]杨静.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之“动力型任务”设计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