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 娱乐不低级,但不要止于娱乐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ge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马东身边60后的朋友已经很少,“对我来说他们都是老人家,我是生于60年代的90后。”
  9月12日,生于1967年的媒体人王小峰和小他一岁的马东进行对谈,王小峰说:“我真的得反应半天,那个原来做《文化访谈录》的人,怎么可以去做一个面向低龄受众的节目。”说出“低龄”前,他停顿了一下,随后这个词让现场哄笑。
  王小峰指的是马东主持并制作的网络辩论节目《奇葩说》,现在第二季已接近尾声,其中讨论的生活情感类话题,颇显幼稚浅显。在一些人眼中,迎合90后是一种屈从于大众文化的追逐甚至讨好。
  但马东说,从60后到90后,这个过程让他舒服,“我愿意选择一个更年轻、更满足我好奇心、给我新鲜感的生活方式。我从小就是这样。”
  2012年底,在央视主持人辞职潮到来前夕,已经是频道总监助理的马东离开工作了11年的央视。这让好友都吓了一跳,“(他这个职位)手中资源和权力太大了,马东甚至有直线上升的可能,他真的算是急流勇退。”贾清云说。他是《挑战主持人》和《文化访谈录》的策划,也是马东14年的好友。
  马东离开央视后,央视开始了数次主持人离职潮。而在辞职的主持人中,只有马东还在继续做着主持人的工作。可在黄健翔看来,他却是改变得最彻底的。在《奇葩说》的录制现场,这两位同龄的、曾经在同一语境下工作的主持人重逢,伶牙俐齿的黄健翔被马东噎得几次接不上话,窘得连称“你们节目的尺度这么大!?”

“不作没法活”


  马东是裸辞的,“这是我的性格,一旦动了念想,不计代价。辞职的时候,台长也说,你在中央台不是没有发展。我知道,但是我想换一种活法,隐含的一句话我没有说,是志不在此。”这和他当年离开澳洲的理由一样:每天重复的工作,已经无法满足马东的好奇心。
  1986年,18岁的马东去澳洲留学,读计算机专业,父亲马季用平生积蓄给马东交了学费,3万元在当时已是天文数字。
  毕业后,他留在澳洲做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据说当时他一个月的收入几乎等于父亲马季一年的收入。慢慢地,他发现自己过的是每个月第一天便知道未来的30天的日子,于是,在工作4年后,他离开澳洲回国。
  2001年他入职中央电视台,做主持人,他拼命地想去参与策划,“因为(当主持人)说了不算,得做导演、制片人。”很快马东成了领导。
  但马东不喜欢做领导。白岩松也不喜欢,于是白岩松辞了行政职务重新做回主持人,但马东不行,“我性格不是特别强硬,但是我会用自己的方式选择不做,比如离开。”
马东

  “就是no zuo no fun,no zuo no live(不作没劲,不作没法活)。”这是马东近一两年才学到话,但他的状态一直如此。
  他回家一边打高尔夫球,一边上长江商学院。8个月后,马东的好友、爱奇艺CEO龚宇向他发出邀请,马东成了爱奇艺的首席内容官。

“世道变了”


  互联网是飞奔的列车,马东不想掉队。但他显然不愿是被潮流推着走的人,马东用“学到很多”形容在爱奇艺这三年,“技术我学不会,但至少要学会技术思维;商业我学不会,但至少可以学到商业逻辑。”
  传统媒体中转投互联网的资深媒体人不少,但更多的人显出水土不服,缺少响亮的作品。马东的转型也曾有过艰难转身。爱奇艺的技术人员讨论节目时,会用公式阐述观点。但是,在央视,讨论一个节目的好坏,有时全凭感觉。在互联网公司,所有要素都需要拆解、量化。曾有一段时间,马东一天要开十几个会,“我需要别人给我数据洗脑,在脑子里建立量化体系,是重要的学习。”
  入职之初,他分析爱奇艺的自制节目,并为节目升级,决策和执行的过程比以前做同样的事简单、高效得多。在央视,报一个文要秘书拿去四处盖章,回到手里要两周。而在爱奇艺,如果一个决定一上午还没有走通,几乎就是事故。
  到爱奇艺后,马东主导的第一个节目是与河南电视台联动的综艺节目《汉字英雄》,“我刚从电视台出来,总得给爱奇艺一个投名状。”这个文化节目,虽然电视收视率曾是全国第三,但因为娱乐性不够,它的网络传播并不能和其他纯娱乐的网络综艺相比。
  直到马东入职一年半后,一档有别于之前网络自制节目、又不同于电视台惯有风格的奇特的辩论脱口秀《奇葩说》,让马东真正找到了感觉,也让之前熟悉他的人吓了一跳。
  《奇葩说》一亮相,第一季5000万的赞助投入便成为互联网综艺节目的冠名之最。节目第一季的总播放量为2.6亿,而到了第二季,仅第一期节目的总播放量就达到1.5亿。
  高晓松、蔡康永和金星都是《奇葩说》的导师,主持人马东不是知名度最高的,由于几乎不参与辩论,马东讲话也是最少的,但他却是最让观众意外的。
  《奇葩说》发端于马东和高晓松的一次闲聊,他们觉得把全国的“大喷子”聚在一起辩论是件有趣的事。
  确定辩论形式后,马东把具体执行交给了现在的制片人牟所带的团队。
  牟是马东在筹备《奇葩说》时从央视特意“挖”来的。马东把牟约出来,上来就说:“世道变了。”他对这个85后的年轻人谈了很多新媒体理念,这让牟完全没想到。她一直想做年轻人喜欢的节目,曾改版过一个老牌央视综艺节目,灯光、舞美都按照年轻人的审美做出改良,整个团队都认为改版后比以前好看很多,但收视率依然不好。当时的领导就对她说:“你还是不会抓央视观众的喜好。”
  牟从央视带走的20人制作团队,被称为央视“最大离职潮”。
  马东给了牟团队很大的自由。整个制作过程他只会出现两次,一次是确定选题,一次是录制现场。   “现在大家都说一样的话,要么正能量,要么非常主流,没有更多的声音了吗?现在的说话类节目,观点太单一、太主流,但生活中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需要真话。”这个方向在最初的创意讨论会上一经提出,马东便说:“对,非常对。”
  于是,《奇葩说》确定了节目要做的方向,提出:“向世俗既定的黑白对错宣战。”
  马东的本意也并非要挑战传统,他只想展现一种多元价值。“这个世上有不同的立场才是真理,只有一个立场,一定不是真理,因为真理不是越辩越明,而是越辩越混沌。”

“我没觉得娱乐是无效的传播”


  在辩手肖骁过去的印象里,曾在中央电视台工作11年的马东是“形象正派”的文化人,“谁知道他在《奇葩说》这么邪门?”
  在最初的策划会上,马东建议自己和高晓松、蔡康永三位导师穿苏格兰裙出场,这与导演组的设计不谋而合。“这个节目的调性是从我们穿裙子的一刹那开始的。”结果,现场只有马东的裙下是白丝袜,高晓松和一贯以特意造型示人的蔡康永的裙下都是黑裤子。
  在《奇葩说》第一季第一期节目的录制现场,马东把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制作团队“吓到”了。那期的嘉宾谢依霖送给每人一份情趣用品,只有马东老师现场打开,讲解怎么用。“他在节目里比私下还放得开。”《奇葩说》的内容总导演李楠楠说。
  自从主持《奇葩说》,有观众评价马东“以前压抑太久,现在被放出来了”。马东却认为这是种误解,他一直是两面的,端得起来,低得下去。
  马东在央视主持过《挑战主持人》《文化访谈录》,导演过春晚。他明白央视的综艺感,也能撑住文化栏目的门面。
  从2001年开始,马东开始主持《挑战主持人》,2004年他又竞聘成为《文化访谈录》的制片人和主持人。两个栏目同时进行,马东在两个相邻办公室间穿梭,也往来于两种角色。在《挑战主持人》,他欣然接受嘉宾张绍刚和叮当的戏谑,总能机智地回敬几句俏皮话。在《文化访谈录》,他能严肃地和时年96岁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对谈,也能让于丹连讲7天昆曲。
  《文化访谈录》是央视的保护性节目,承担着宣传任务,收视率并非唯一指标。观众说马东是在“以俗养雅”。
  可是马东从未看低娱乐,也不高看文化。“我不反对娱乐这个词,就像《娱乐至死》里面说的,不承认电视传播手段是必须娱乐的,也是没有严肃地对待这个媒体。”互联网综艺更是如此。
  马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也许以前中央台的一些领导会觉得,你这个风格转变挺大的。但是对我来说,人有三个自由,时间自由、财务自由和角色自由,我现在感受最深的是角色自由,我想做什么角色就做什么角色。我是一个身段柔软的人,我在任何一个容器里,都可以盛满这个容器。”
  “能盛满容器也是因为身材的缘故?”马东被这句玩笑逗乐了。
  早在央视主持《挑战主持人》时,马东的身材就被人无数次调侃。“其实他对颜值很有要求,不显胖很重要。”《奇葩说》制片人牟回忆,马东唯一一次发火是因为衣服不好看,显胖。
  他明白观众喜欢什么,也清楚如何才能传播最大化。“我没觉得它(娱乐)是无效的传播,娱乐是人的本能,所以人和人之间最有效的传达一定是娱乐。”
  在马东看来,娱乐是《奇葩说》的第一功能。“马东在意的核心是有趣。”李楠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要不要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决定轻生的人该不该救?”这样沉重、不贴近年轻人生活的话题通常会被马东拒绝。马东说:“这不是迎合,而是一种选择。就像卖洗头水,如果去庙门口那是找死,你要去居民区。” 而被选中的题目里,马东也会把严肃的辩题放在最后录制。
  牟说:“马东不喜欢悲伤,基本不会流泪。”当蔡康永在节目中动情落泪时,旁边的马东难得眼含泪光,但他抬了下头,眼泪就收了回去。“他不是一个煽情的人,就是一个逗B。”牟说。
  有时,牟以为马东会说出几句深刻、感人的话,结果马东见缝插针地说了三个广告。在马东口中,广告都会被观众接受甚至期待。每当他在话锋之间插入直白的广告,观众总是乐不可支。
  对于工作,马东是严肃、严谨的。记者第一次见到马东时,他正在质疑一个采访者的提问有预设立场,他做了多年访谈节目,几乎问题一出,他便能猜到对方的用意。他的回答总是滴水不漏,没有语病、没有冗余。
  但在舞台上,他的幽默又一下子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乐于扮丑,也接得住玩笑,他不介意承认割了眼袋,还自嘲“割了眼袋还是会长回来”。
  这对他不困难,因为这种风格是他想要的。他也从不觉得这是放下身段。

“我真怕节目虚伪起来”


  对马东来说,幽默感的最高境界是机智,是临场找到应时应景的那句话,准备不得。即兴给《奇葩说》带来真实感。“你想传递的东西,如果事先准备,就是装×,就是蓄谋传递某种价值,蓄谋传递有意思吗?而且通常也不会成功。”马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为了《挑战主持人》,贾清云曾找过很多主持人,但总觉得他们只是播音员,直到遇见马东。
  “马东和《挑战主持人》的气质都是反虚伪、反不自然、反对不真情流露,因为有马东,节目的这个色彩才特别强烈。”贾清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对漂浮、虚妄、煽情的东西有天然的排斥和抵触。对群体效应、不辨真伪的跟随,对大排场、大煽情,骨子里烦。”最初《挑战主持人》是有台本的,但马东接手后,台本就被丢掉了。这在当时的央视已很罕见。
  《奇葩说》也没有台本。于是观众发现《奇葩说》的规则是“看心情”,选手的发言时间不受控制,被淘汰选手也不必离场,他们只是坐在了第二排。马东更在意的是选手们的真实表达。
  确定选题后,导演组会在录制前10天通知选手,选手可以自由选择正反方,“我从来没有被迫说过任何违心的话,都是我的真实想法。”肖骁说。
  选手们在节目中不讳言自己整容、公开性取向,也坦白自己的“黑历史”。“我的长相经过了一些修改。”肖骁在一期节目中这样说,马东用力给他鼓了掌、叫了好。“肖骁身上真实的力量非常巨大,有种不惧世俗目光的跳脱,这就叫奇葩。”马东说。   在《奇葩说》,肖骁的打扮妖娆,举手投足间有种娇羞和妩媚,他喜欢跟女孩子做“姐妹”,也不介意别人说他“娘”。他的尖下巴、高鼻梁、双眼皮,被网友称为“蛇精男”,这个称呼始于他最初参加的几档电视节目,那时的观众对他几乎是一边倒的骂声,但来到《奇葩说》后,肖骁有了自己的拥趸。他语速很快,毫不遮掩地自恋、自黑,他的毒舌洒脱让他成为《奇葩说》最受喜爱的男选手。
  而《超级演说家》的冠军刘媛媛,却在《奇葩说》很快被淘汰了。“因为她的价值观太主流、太传统、太正能量了,那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风格。”李楠楠说。
  但一些选手直白地讨论性关系、飙脏话,也让一些观众认为这是在“搏出位”。而网友对节目更多的争论在于,一些话题总有一方的立场几乎与传统主流的道德观对立,譬如“能否接受开放婚姻”“爱上好朋友的恋人要不要追”
  导演们也注意到,有的选手会刻意地往“煽色腥”上靠,以为这样就是与众不同,有时,马东会在录制后主动提醒编导“规避风险”,后期剪辑时会剪掉“不适合公开讨论”的内容,通常《奇葩说》的时长在1小时左右,但最短的一期节目却只有28分钟。
  即便如此,《奇葩说》仍然有两期节目被下线了。
  下线节目中,一期是《好朋友可不可以约》,马东坦承:“这个节目我们做过分了,所以在现场就停了,但又觉得讨论是真实的,又上线了。辩论是你死我活,极致化就会触及到公序良俗。”
  另一期是《同性恋该不该向父母出柜》,“对同性恋,大家的认知不一样,我觉得(同性恋)没有错,但是我尊重这个决定。”
  15年前,马东是第一个在电视媒体讨论同性恋话题的主持人,他主持的《有话好说》因此停播。但到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讨论同性恋话题。马东认为这是监管尺度寻找边界的过程。“今天节目下线,依然是这个尺度在不停寻找自己应有的位置。我完全接受。很多人在骂总局,但是没有监管机构,代价会更大。监管这个词从来不招人喜欢,我可以理解,但我本身作为制作人,我一点也不反感这个,有了管理让我们知道边界在哪里。”
  而在他心里,节目的底线是真实。“我真正怕的是这个节目有一天虚伪起来,装×装得过于拔高、鸡汤。这个节目的生命力基础其实是真实,是不是肯于、敢于真实,是节目真正的底线。”
  去年,53岁的贾清云在90后儿子的“陪同下”看了两集《奇葩说》,他对儿子说:“马东该做这个节目,也只有马东能做。”他一点也不意外马东的表现,那更接近马东私下的样子。
  “其实奇葩就是个性,有个性的中国人太少了。当时我们做《挑战主持人》就是为了把思想上的桎梏、语言上的套路打掉一些,希望本我出来更多。这与《奇葩说》一以贯之,也是马东一直想要做到、看到的状态。”贾清云说。

不止娱乐


  以前的马东总被介绍成“马季的儿子”,这让他多少有些压力,他曾说:“等90后长大就没人知道马季是谁,也就没人知道我是谁。”
  这回终于等到了90后的市场,马东也似乎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位置。
  有一期《奇葩说》的话题是“要不要牺牲贾玲救百人”,这个哲学上经典的电车难题从众多情感话题中脱颖而出,在100位观众最初的选择中,有63位支持“杀掉贾玲”,在辩论中这个比例一度更高。也是在这次节目中,原本选择正方的蔡康永第一次倒戈,他在节目中说:“当我看到选该炸的人居多时,我吓坏了,这不是一场辩论,这是一次向大家传递关键价值观的时刻,人的基本底线是有所不为。”
  节目最后,马东说:“这个世界难题没有对错,通过这个节目,我们找到一个去表达我们内心应该向往什么、鼓励什么,应该让年轻人体会什么的契机。”
  人性的恶与尊严、个人价值与集体主义在一个娱乐节目被讨论,从欢笑中开始的录制能完全安静下来,严肃的思考能在俏皮话里诞生,已经足够让观众惊喜。
  但击中观众的不仅仅是导演组希望传递的多元价值。观众给《奇葩说》提炼出别的意义:不少选手是生活中的少数派,是主流之外的“边缘”人群,但在《奇葩说》里,他们不是在弱者的角度发声,相反是节目的主角,他们发出的声音正因为他们的个性变得不普通。多元价值观融在娱乐方式里,观众接受了,而且是高兴地接受了。
  选手也不知不觉地被他改变。“马东老师改变我最多的,是让我变得更宽容。”曾经肖骁只要认定自己是对的,便会指责别人是错的。但现在他知道,即使是他不接受的事、不认同的观点,也可以存在。“因为马老师没有偏见,他可以接受各式各样的人和观点,这也让我变成一个没有偏见的人。”
  蔡康永对《奇葩说》也越来越投入,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推荐《奇葩说》,他甚至把小S带来录制。对他来说,《奇葩说》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传递重要价值的地方。
  但马东始终不愿意赋予《奇葩说》过多意义。在他看来,娱乐以外的意义都是副产品,与他无关。“这些观众是真爱,(他们的评价)我们看多了会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我很警惕那个东西,因为这个节目的真正生命在于娱乐性。我们尊重真爱,但他们是少数人,你要知道你的初始点,不是针对他们,只是为了娱乐。”
  他不是一个追求意义的人。“我是一个文化达尔文主义者,更看重文化的进化过程,有些东西你即便不喜欢也不可避免。”他曾在《文化访谈录》中问周有光“火星文”会不会影响汉语的纯洁性,周有光答他:如果50年后还有火星文,我们就该进入火星文时代,如果没有就没有了,不必担心。
  “文以载道、寓教于乐都是文本思维。追求意义是印刷时代的留给我们的习惯。树上的鸟叫得好听,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马东没有停在文本时代,他相信因为技术变革,互联网带来的改变不可逆转,“因为技术进步我们不可避免进入娱乐时代,人和人的交流方式改变,以前是语言、文字和背后的意义,将来不可避免的是把娱乐属性摆在前面,因为娱乐更直指人心。”
  在马东眼里,娱乐从来不是低级的,“文化没有高级低级,只有繁荣和凋敝。所以不能说哪种文化是先进、哪种是落后,全民没有娱乐是凋敝,全民只有一种娱乐也叫凋敝。”
  不过,对马东的解读一直没有停下。他主持《文化访谈录》时,曾在节目中质疑郭敬明抄袭,批评巨天中、贾平凹传播迷信,那时有媒体评价马东是在“坚持狠批文化糟粕”。但马东却说:“这只是一个栏目。”就像如今,马东反复地说,《奇葩说》只是一个娱乐节目。
  现在,马东忙得几乎要飞起来。但他享受这种高效与忙碌,忙碌甚至没有消耗他。他上火了,嘴唇上起着泡,他眼中有一丝疲惫,但这丝疲惫一闪而过,好像不忙碌对他来说才是一种消耗。
  身为互联网公司高管的马东没有放弃主持。“每天都在面临新的东西,以前做访谈节目,我会做大量的准备和阅读,但见到嘉宾,他还是会跟你想的不一样,这就足够吸引人了。”马东是靠好奇心驱使去生活的人,他愿意体会各种年龄的状态,并且享受其中。
  现在,47岁的马东要创业了。今年10月,马东即将带领《奇葩说》团队离开爱奇艺。他对生产内容更加执着,“做有趣的事情,希望事情不止步于有趣。”
  “不止步于有趣,”马东重复了一遍,“这是我们的愿景。”
其他文献
1  午后,阳光  从树的缝隙落下  明晃晃,与街道上的童年相遇  回首时已经衰败苍老  2  也是夏天  你来到这疯狂的世界  说着奇言怪语,静默或者微笑  见证着虚度  3  你不是超人、股神  更不懂得什么辩证唯物主义  垃圾车载走的是谎言  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悖论  4  前天,昨天,上个星期  与夜晚、星辰一样,遥远神秘  你的翅膀,白或黑  只要扇动,就能惊心动魄  5  几棵杨树排列
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卫生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于2013年6月25日下午开展了以“正确认识,认真学习,自觉践行党章”為主题的学习活动,活动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直属机关常务副书记赵艾同志為大家授课,中心书记王利民、副主任奉雯及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  首先,赵艾
冠状病毒大流行是社交媒体时代发生的首个全球疫病大流行。  这是政治上两极化、经济上不平等时代的流行病。公共卫生危机在关键轴上的不同影响(富人与穷人、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以及公民与移民之间)可能会加剧已有的社会政治鸿沟,使基本社会政治凝聚力骤然紧张。  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首次大规模信息恐慌,它将新冠疫情的暴发与以前的疫情暴发区分开来。  随着整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封锁,用于传播信息和开展交往的社交
“上面来两人,下面陪同一大桌。”这种现象,在湖南资兴市东江湖街道曾经并不鲜见。  “建廉政食堂前,食堂也拿不出场面,太破烂,接待普通客人还行,涉及考核我们的单位,就要去外面吃。”东江街道办事处人大主任胡素芳说。  资兴地处湘南东南部,系郴州市下辖县级市,地广人稀,其东江湖景点受人追捧,故该街道的接待任务繁重,“一拨接一拨”。  2011年7月5日,东江街道的食堂多了“廉政文化”几个字,一张张陈旧桌
我小时候经常去爷爷家,爷爷搭的葡萄架到现在还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爷爷家在苦水一个很小的村子,爸爸就是在那儿长大的。爷爷住的是平房,有一个小院子,院子中间还有个小花园。在我的记忆中,院子的东南角上还有一棵大枣树,后来不知怎的没有了。爷爷的葡萄架就搭在屋檐和花园的石栏杆之间。  一到冬天,爷爷家花园里的花都败了,葡萄藤被爷爷埋进了土里。于是,院子里便显得十分荒凉,没什么玩的,而我又恰恰是那种喜欢
我在运河边上站了一百多年。百年老梨树一到春天就变成了香气四溢的少年,花儿朵朵开放,又点点飘落,如雪般纷飞,很是美丽。花瓣落到地上,也落到旁边红砖房的屋顶和院子里,砖房里面住着个倔老头。  小轿车常停在红砖房的门前,我用花瓣给小轿车镀上一层彩绘。细细倾听砖房里讨论的县里发生的大事情。那些大事情和我一样,花开之后就会长出香甜的梨子。小轿车不来的日子,倔老头拄着拐棍在庄子里溜达,庄上修路架桥,他指挥若定
江南的盛夏,没有传说中那么酷热难当,倒是很湿润,三天两头下雨。  晨起,绕着小区走两圈,吸引我驻足的,便是那一片风光旖旎的荷塘。  荷塘不大,却浑然天成。肥硕的荷叶,姿态各异地擎出水面,高高低低,风中摇曳。红艳艳的荷花层层叠叠,开得无比妖娆。偶见几朵皎洁无瑕的白莲,点缀在粉红色的花海之中,花瓣清雅,圣洁美丽,真正是摄人心魄。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花期6月至9月,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古往今来
马克萨斯群岛居民。2016年拍摄于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马克萨斯群岛Ua Pou岛Oave山。身体装饰对这个群岛上的居民来说很重要,纹身必不可少,他们把这看作是传承祖先记忆的一种方式。Ua Pou岛的中心有四个玄武岩石柱,高耸于周围的山脉之上。这些石柱中最高的叫做Oave山,海拔1230米,是马克萨斯群岛的最高海拔,照片中人们正是站在Oave山顶上。沃达贝人。2016 年拍摄于乍得南部沙里-巴吉尔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