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计算题的备考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年来,在广东省初中化学升中考试卷中,最后一道题必定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题,分值一般是7分至10分(若占10分一般包含选择题等题型在内),难度一般是中等难度。根据考纲的一般要求:“能理解并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我们针对此题开展了备考研究,并形成了针对此题的备考策略。
  根据题目类型,一般可以进行分类并开展复习,做好备考工作。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表格数据分析类型的计算、函数图象类型的计算、综合计算题中的画图题四种类型题目中,重点介绍后两种题型的备考策略。
  一、函数图象类型的计算
  此类题目显著的特点是题目中有一个函数坐标图形,要求学生能从坐标图形当中分析得出有用的数据。如:
  题1:(2010年揭阳市)将一定量的CO2缓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随时间的进行生成的沉淀质量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达到t时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50g;
  (2)若改为碳酸氢钠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相同质量的沉淀,则需要的碳酸氢钠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Ca(OH)2═CaCO3↓ NaOH H2O]
  这一类型题函数图象通常是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抽象,通过图象的点、线反映出物质间的变化情况。由于此类型题往往还带有探究成分,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感到很困难,但这一类型题却又是近几年计算题的常见考法,因此有必要进行备考训练。在备考时,我着重让学生分析每一段函数图象表示的意义、转折点表示的意义等,特别是学会分析图象中的一些数据,把这些数据变为解决计算题的依据。
  二、综合计算题中的画图题
  此类型题可以看成是“函数图象类型”的反面,但话虽如此,答题的难度又是加大了不少。如:
  题2:(2009年佛山市)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已知该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9.8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1)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 g,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 g。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题3:(2009年佛山市)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取四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试计算:
  (1)经过分析,在第1次测得的数据中,(填物质)完全反应了。
  (2)列式计算黄铜屑样品中的锌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画出在50.0g样品中加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在此类型题的备考过程中,我会先与同学们一起复习计算类型题三,然后再进入此类型题。在此类题的解答中,学生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注意起点,只关注终点,往往把起起点定在原点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画图过程中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然后才是把点连成线,反应结束后还要关注物质过量后图象的延长线。如何确定“起点、转折点、终点”呢?更需要教师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通过实操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备考的目的。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论述了工业CT图像的一般特点,对窗口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非线性窗口和数据库管理实现了窗口的自动化选择并较好地识别出小密度差下的缺陷性质.
首先介绍了超视距目标定位的平面三角解算法,然后重点分析了直升机的位置对超视距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情况.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体人格的新型人才。人格主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对学生的诸多能力的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动机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因此,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动机,保护学生自我教育愿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校纪
我们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不能单靠“教”,也不能是单纯的“学”,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先学后教,先练后导”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  一、利用好课前的“情感互动”  有的老师可能感到好奇,这师生互动不都安排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吗?开头我也是这样想的,但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当年我在镇名师班上的公开课,那时大家对课前的师生互动了解的不多,接触的更不多,那天我讲的课文是《五彩
本文针对经济转型期和入世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并结合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指出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的情况下,应大力建设农村
由人的利益关系衍生出有关权利与义务的规范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被人接受。无论从人本身的内在需求还是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来看,以权利和义务为基因的现代政治文化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