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场所,它体现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比较宽松、活跃的氛围环境下,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体现活动的快乐与成功。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环境与材料的设置以及教师在活动中的定位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当前幼儿园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问题;对策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投放相关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以操作摆弄形式为主而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满足幼儿自主体验、建构、发展需要的探索活动。当前,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学前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幼儿区域活动这种学习形式已成为幼儿在园学习的重要形式。但笔者在实际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还存在着流于形式、指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没有真正发挥出区域活动把蕴含的实际价值。
为了进一步了解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本文就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些探讨研究。
一、存在问题
幼儿区域活动宽松愉悦的氛围、丰富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等等,可以满足于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但笔者在实际观察中发现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还存在很多问题,现将其现状分析如下:
1.教师的限制过多
幼儿区域活动强调以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为主,教师间接指导为辅,如果教师指导过多,甚至限制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等权利,那将严重束缚幼儿的自主发展和个性成长。如在益智区活动中,几个小朋友在玩玩具,过了一会儿,原本在益智区的乐乐和扬扬来到了隔壁的美工区,玩了起来。老师发现后,批评道:“谁让你们玩颜料的,快回去!”说完,两个小朋友将颜料小心翼翼的归还原位,回到了益智区继续玩。不难看出,教师规定幼儿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但忽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观察中笔者发展,我们大多数教师主观地认为幼儿年龄小,想法多,不能对活动材料的选择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故而单向地控制区域活动材料。教师过多的限制和束缚,会扼杀幼儿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幼兒多种能力的培养及良好个性的形成。
2.区域环境设置形式化
现在多数幼儿园的活动区域都设置在班级教室,教室四周被划分成许多区域,所有玩具都摆放在封闭的教室周围,中间留下一个较大的空间摆放幼儿桌椅,这是为开展集体活动准备的。开展集体活动时,仅教室中央的这块空间得到了利用,而四周被不同区域占据的空间则成了闲置空间。
在区域设置上,有些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位置固定不变,形式注重花哨,内容不全面,设置的有些区域固定在某一侧面,忽视了区域间的其他教育功能。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也就仅仅成了一种装饰或点缀,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
3.区域活动材料单一化
区域活动是适宜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区域活动开展是否有效,是否受孩子欢迎,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活动材料的投放。材料越是丰富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越会更加自信、大胆。但实际活动中,由于班级人数、活动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给幼儿提供的经常是一些简单的、成品的活动材料,很少利用自然物品和废旧物品,这使活动材料缺乏了探究性和可操作性。活动材料的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
4教师有效指导的缺乏
区角活动虽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但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然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也应建立在对幼儿游戏活动观察的基础上,当幼儿面临困难或危险时,教师适时地指导能够推动幼儿游戏的进行,而不恰当地指导反而会逐渐扼杀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学习品质。
二、对策分析
1.利用有限空间,创优区域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科学设置区域环境。第一,适当拓展活动空间。区域环境要让幼儿有足够的场地活动,以充分发展自我。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连通或分散各个区域,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区域空间适当调整。第二,结合主题活动创设区域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内容,充分利用室内外地面、墙面和空间等,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知识或信息刺激,提高幼儿无意识学习能力。第三,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有效利用阳台、走廊、楼梯、橱柜、桌面及窗台、窗户等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2.巧妙投放材料,发挥幼儿主体
材料是幼儿探索、学习和发展的刺激物与中介,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孩子探究的桥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必须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与开放性。多种多样的材料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平时,可以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材料,在幼儿园还可以设置专门的“材料库”,在各班设置“材料箱”,分类摆放材料,班际资源进行共享,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与教育效益。投放材料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不能只考虑幼儿的普遍性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每位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提供相应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满足每位幼儿的操作欲望,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注重以开放的方式呈现材料,幼儿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和自由操作的可能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和乐于操作的各种材料,这种自由选择可以为幼儿提供没有压力的操作环境,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3.教师适度介入,指导区域活动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首先,教师要主动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包括与材料、同伴及教师的互动,用文字、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教师还应在区域活动中注意身份角色的转换,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当发现问题或困难时,要学会等待,在适当的时候以伙伴、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活动中,提供需要的材料,和幼儿进行互动,帮助共同解决困难。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善于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并以一种让他们想玩可能渐渐发展出的其他游戏方式将球抛回给幼儿。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游戏的典型代表,能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作为幼儿教师,要努力创设最优化的环境,巧妙投放最适合幼儿的材料,有效适度地指导幼儿活动,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最适合幼儿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问题;对策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投放相关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以操作摆弄形式为主而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满足幼儿自主体验、建构、发展需要的探索活动。当前,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学前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幼儿区域活动这种学习形式已成为幼儿在园学习的重要形式。但笔者在实际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还存在着流于形式、指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没有真正发挥出区域活动把蕴含的实际价值。
为了进一步了解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本文就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些探讨研究。
一、存在问题
幼儿区域活动宽松愉悦的氛围、丰富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等等,可以满足于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但笔者在实际观察中发现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还存在很多问题,现将其现状分析如下:
1.教师的限制过多
幼儿区域活动强调以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为主,教师间接指导为辅,如果教师指导过多,甚至限制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等权利,那将严重束缚幼儿的自主发展和个性成长。如在益智区活动中,几个小朋友在玩玩具,过了一会儿,原本在益智区的乐乐和扬扬来到了隔壁的美工区,玩了起来。老师发现后,批评道:“谁让你们玩颜料的,快回去!”说完,两个小朋友将颜料小心翼翼的归还原位,回到了益智区继续玩。不难看出,教师规定幼儿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但忽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观察中笔者发展,我们大多数教师主观地认为幼儿年龄小,想法多,不能对活动材料的选择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故而单向地控制区域活动材料。教师过多的限制和束缚,会扼杀幼儿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幼兒多种能力的培养及良好个性的形成。
2.区域环境设置形式化
现在多数幼儿园的活动区域都设置在班级教室,教室四周被划分成许多区域,所有玩具都摆放在封闭的教室周围,中间留下一个较大的空间摆放幼儿桌椅,这是为开展集体活动准备的。开展集体活动时,仅教室中央的这块空间得到了利用,而四周被不同区域占据的空间则成了闲置空间。
在区域设置上,有些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位置固定不变,形式注重花哨,内容不全面,设置的有些区域固定在某一侧面,忽视了区域间的其他教育功能。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也就仅仅成了一种装饰或点缀,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
3.区域活动材料单一化
区域活动是适宜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区域活动开展是否有效,是否受孩子欢迎,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活动材料的投放。材料越是丰富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越会更加自信、大胆。但实际活动中,由于班级人数、活动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给幼儿提供的经常是一些简单的、成品的活动材料,很少利用自然物品和废旧物品,这使活动材料缺乏了探究性和可操作性。活动材料的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
4教师有效指导的缺乏
区角活动虽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但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然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也应建立在对幼儿游戏活动观察的基础上,当幼儿面临困难或危险时,教师适时地指导能够推动幼儿游戏的进行,而不恰当地指导反而会逐渐扼杀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学习品质。
二、对策分析
1.利用有限空间,创优区域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科学设置区域环境。第一,适当拓展活动空间。区域环境要让幼儿有足够的场地活动,以充分发展自我。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连通或分散各个区域,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区域空间适当调整。第二,结合主题活动创设区域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内容,充分利用室内外地面、墙面和空间等,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知识或信息刺激,提高幼儿无意识学习能力。第三,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有效利用阳台、走廊、楼梯、橱柜、桌面及窗台、窗户等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2.巧妙投放材料,发挥幼儿主体
材料是幼儿探索、学习和发展的刺激物与中介,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孩子探究的桥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必须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与开放性。多种多样的材料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平时,可以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材料,在幼儿园还可以设置专门的“材料库”,在各班设置“材料箱”,分类摆放材料,班际资源进行共享,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与教育效益。投放材料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不能只考虑幼儿的普遍性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每位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提供相应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满足每位幼儿的操作欲望,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注重以开放的方式呈现材料,幼儿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和自由操作的可能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和乐于操作的各种材料,这种自由选择可以为幼儿提供没有压力的操作环境,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3.教师适度介入,指导区域活动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首先,教师要主动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包括与材料、同伴及教师的互动,用文字、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教师还应在区域活动中注意身份角色的转换,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当发现问题或困难时,要学会等待,在适当的时候以伙伴、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活动中,提供需要的材料,和幼儿进行互动,帮助共同解决困难。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善于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并以一种让他们想玩可能渐渐发展出的其他游戏方式将球抛回给幼儿。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游戏的典型代表,能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作为幼儿教师,要努力创设最优化的环境,巧妙投放最适合幼儿的材料,有效适度地指导幼儿活动,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最适合幼儿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