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国粹”迷失在考试中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c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三学段的写字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可见写字教学在小学第三学段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写得好,还要求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但是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到了第三学段,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的达成度,却忽视了学生写字习惯的继续培养和有效写字方法的指导,以至于学生的书写每况愈下。学生在书写方面主要存在着汉字结构无美感、书写行款不整齐、笔画书写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小学第三学段的写字教学应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应切实根据学生的情况,有策略地开展写字教学,提高学生书写的质量和速度,为学生书写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针对现状,笔者在小学第三学段实施了一些写字教学策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给书写规律。使汉字书写漂亮
  
  根据汉字书写的特点,写字教学必须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一) 规范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到了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几年的写字经验,但是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错误的还是很多。要想把字写好,教师应不断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比如在每一次作业时教师都给予提醒、加以强调,而不是放任自流。这样的提醒至少能促使学生有改变书写姿势的意识。执笔姿势则可以在作业前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常常重温“一拳、一尺、一寸”,同桌互相提醒,等等。
  
  (二) 抓住典型的汉字适当溯源
  抓住典型的汉字适当溯源,使学生了解它们的结构与字理,这也是小学第三学段学生写好字的一个有效方法,因为第三学段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常常在板书时适当变换字体,或隶书、或楷书、或行书,让学生直观感受汉字字体的种种美感。比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行书书写课题,用隶书书写关键词,有些字可以追根溯源找找它在甲骨文中是怎么写的,使学生在教师的板书中领略书法的美感,感受我国汉字的源远流长。
  
  (三) 重温汉字的笔画书写方法
  很多学生对基本笔画的书写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牢固的掌握,如觉得“横折”只要折过去就可以了,撇、捺只要写到就行,没有一个规范,这也是造成学生书写不够漂亮的原因之一。因此,适当练习基本笔画很有必要。如,“横折”折过来时稍有一点往内会使字显得更稳健;“捺”出去的时候应有停顿再送出去,这样才显得有笔锋,等等。基本笔画的练习时间也可以放在每次作业前,每一次着重几个笔画的练习,让学生自觉地把笔画书写规范,从而使书写更漂亮。
  
  二、作业练宇相融,以提高书写速度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明确了写字教学的质量观,提出小学第三学段学生写字应具有一定的速度。故如何使学生写得快,有一定的书写速度,写字技巧的指导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一) 提笔即是练字
  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写字课上能一丝不苟地去写,能写出端正、美观的字,但在其他各科的作业及日常书写时则“判若两人”,这是练字和平常的书写分离了的结果,练字是一回事,写字又是一回事。因此,我们强调小学第三学段要将练字融入日常的书写和各科作业之中。教师应和其他各科教师取得配合,在作业中加强对学生写字的要求,养成学生“提笔即是练字”的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认认真真地写。
  
  (二) 抄写默写提速度
  王尚文老师在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中认为“抄写与默写”是“烂熟于笔”的过程。显然,“抄写与默写”是一种作业的手段,那么在这个作业过程中也可以对学生的书写提出要求:抄、默得漂亮。这会使学生不仅仅停留于内容是否写对了,还会去关注这一段写下来是否美观,大小是否匀称,行款是否整齐。
  
  (三) 遵循规律练小字
  字的练习应从大练到小,这样便于学生对结构的掌握。硬笔书写,低年级应先写中字,即2厘米见方的字;中年级仍以中字为主,兼练小字,小字以1厘米见方为主;高年级除继续练中字外,应以小字练习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形成整行整篇的总体感知。故应改变高年级写字用大的写字本的方式,可以用横线本、作文稿纸等小格子进行练习。练习时应引导学生有篇章意识,不断地审视是否整篇写得漂亮了。
  
  三、适当临摹字帖,使书写形成风格
  
  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鉴赏和模仿艺术美的能力。因此,可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审美特质,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逐步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
  (一)养成认真读帖习惯
  读帖是指临摹者在写前对字帖静观默察,细想体味,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要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就必须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读帖习惯。看懂不同笔画的特点和书写方法后,再研究结构的各种关系和特征,这样才能提高书写的质量和速度。
  
  (二) 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教师可以找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比较不同的风格。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名家对有些笔画的不同处理,并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字体,有什么特点,等等。学生在分析比较的时候对书法的章法、对字的间架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欣赏能力也在这潜移默化中慢慢得以提升。
  
  (三) 适度临帖形成风格
  到了小学第三学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掌握了硬笔书法的基本技能,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找自己喜欢的字帖进行临摹,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教师应不时地给学生提供施展自己练字成果的平台,如让学生在家校联系本上用自己学会的新字体书写。班级每个月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写字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练字成果,也可给学生一个时间和大家交流“我是怎么学写字的”。在交流中,学生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有效的方法。另外,对于书写有进步的学生还可以聘他们为“小书法家”,去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字,这样就使学生对写好自己的字有更大的信心,给他们以成功感。
  俗话说“字为人之衣冠”“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不仅是学生的一种技能,更是在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教师有责任使学生练就一手好字。故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写字教学时注意方法的渗透,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定能使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真正做到字写得既快又好。
其他文献
【训练主题】  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这次习作,让我们围绕“××让生活更美好”这个话题,分享你的美好生活。  【指点迷津】  一、确定方向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美食、手机、空调、私家车……,这些是物质方面的;旅行、集邮、阅读、种花……,这些是行动方面的;问候、宽慰、鼓励、赞扬……,这些是语言方面的;梦想、愿望、信念、创意……,这
2019年2月4日 星期一 晴  期待已久的除夕终于到來了。在这个日子里每家每户都会挂灯笼、贴对联,我们家也不例外。今年过年,与往年不同,爸爸带我们去乡下过年。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就开始拜访亲戚。我们一家人齐声说:“新年好!恭喜发财……”新年祝福说完后,大人们聚在一起做饭,小孩们则一起放鞭炮。  表哥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他简直是个胆大的“炮仗英雄”。别说女孩子了,就连男孩子也佩服他。不论是在水里还是在
世间必先有纸,然后才有造纸术。  蔡伦改进了纸的制作工艺,并将这一成果奏报了皇上,那一年是公元105年。世间必先有纸,然后才有秦简上刻着的“纸”字。既然秦简中出现了“纸”,那作为秦人家园的西和礼县,纸,也应该就早早地存在了。纸的本义就是,在平底板上摊晒压平形成的纤维浆液硬结层。《说文》曰:“纸,絮一苫也。从糸,氏声。”那一苫之絮,就是最初的纸了。  直到亲眼见到了,才知道西和麻纸的确是被手捞出来的
我今年十岁,可我听民乐的历史已有十一年。你可能会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哈哈,这是因为我的妈妈是位不折不扣的民乐迷,别人家孩子的胎教音乐也许是交响乐,而我在妈妈肚子里听的是民乐!  据妈妈说,在我还不会走路时,只要一听到从音响里飘出的悠扬的胡琴声,我就会爬到音响前不肯离开。等我稍微大了一点,妈妈就带我去上海民族乐团观看排练,即便排练现场锣鼓喧天、震耳欲聋,我也照样不哭不闹,这赢得了乐团里叔叔阿姨们的一
汉阴这座小城,桂花树绿荫密集,一排排、一簇簇汇集起强大的气场,让小城度过千百年的光阴。  汉阴人钟情桂花树,可以追溯到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县址由金州(安康)迁建到新店(现址)时,此处有一汪泉井,旁边矗立两棵大桂花树,郡守一见,开颜悦色而题一联辞:“一泉灵光,净兆今生缘洞天;两桂毓秀,芳溢古来逢福地。”此联意境优美,嫣然一幅圣泉古桂、天上人间的水墨画。后来明朝修建城郭时,便将此处圈在北门内侧
又是一个土豆丰收的季节。  打小就知道,土豆是村里家家户户赖以生存的主粮之一,与红薯一起并肩称为活命宝。这个不分国土疆域的拉杂货,出身低贱,在哪都能顽强地活下来,扎根农村,也就成了它的命。听说,困难时期,不少城里的姑娘,被迫嫁进了小山村,就因为村里有活命的宝贝,饿不了肚子。隔壁三婶,那皮肤,那气质,怎么都不像是农村的。长大后我才明白,为五斗米折腰有什么稀奇的?为了活命,土豆都能把凤凰招来。  也许
兇猛的异特龙
期刊
在每个风霜雨雪任性降临或金光摇醒酣梦的早晨  呵护就像和风轻润顺利 或遇沟坎  都无妨笑声 轻漾开心  画水墨之境 写鲜活的诗篇  读书 散步 品茗 交谈  理解每棵树自爱的身姿 候鸟留鸟缤纷的容颜  各类花草迎风摇曳 同时继续自己的追寻  柔情的白云能酿造的磨难轻盈温暖  太阳雪的金箭逼尘埃退去  天宇尽显辽阔 湛蓝 如洗的虹霓勾勒出身影  伫立白玉护栏前共眺天鵝  双眸相携 依依相伴 惬意地环
卢仝(775—835年),河南济源人,亦说范阳(今河北涿州)人,社会名流。隐居登封少室山,自号玉川子。朝廷闻其品德高洁,才华出众,曾先后两次召他入朝任谏议大夫,他拒不应召,终生不仕。《全唐诗》存卢仝诗三卷,《七碗茶歌》是卢仝的代表作,被视作与陆羽《茶经》齐名的茶歌。入夜,我每每坐在书房饮茶时,就会想起这首诗中的几句: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
一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瓦是象形字吗?瓦的结构之特别,超出了汉字的基本特征。那个往里拐的勾,在我开始习字时,总是让它不情愿地往外拐一下,此种固习很长时间不能改变,以致使我对瓦一开始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想象一场天火,很大的天火,天火过后,先人看到了被火烧过的东西,其中或许有像瓦的形状的物质,扁扁的,带有一点弯曲。泥土形成了瓦的雏形。这个雏形或让我们的先人想到了防雨的功能,也就在房顶上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