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门是个很有趣的东西,换个思路来看,人生的过程,不就是从一扇门走向另一扇门吗?刚起步的时候,我们经常是在一扇门之内、另一扇门之外,当我们走出这扇门、走进那扇门,开始登堂入室,期间的过程就是所谓成熟。路上我们会学到很多东西,但有时又会遗忘很多东西。有时走过无数扇门之后,又会发现最宝贵的东西被我们遗忘在了出发点。走出“校門” 2008年,我走上远教工作岗位,开始接触党建专题片。老实说,虽然已经走出校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是个很有趣的东西,换个思路来看,人生的过程,不就是从一扇门走向另一扇门吗?刚起步的时候,我们经常是在一扇门之内、另一扇门之外,当我们走出这扇门、走进那扇门,开始登堂入室,期间的过程就是所谓成熟。路上我们会学到很多东西,但有时又会遗忘很多东西。有时走过无数扇门之后,又会发现最宝贵的东西被我们遗忘在了出发点。
走出“校門”
2008年,我走上远教工作岗位,开始接触党建专题片。老实说,虽然已经走出校门,但我当时的思维和眼界还停留在校门里面。要走出一扇门,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工作是面向社会的,但思维和观念却还停留在学生时代。课本上学来的东西,其实是徒有把式、缺乏历练。尤其是,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课本,和现实还是有些差距,若真的把它完全带入到实践中,那就进了“沟”里。我最开始就进了“沟”里——信心满满、心比天高、夸夸其谈,做出来的片子理念停留在上个世纪,自己还觉得挺不错。
我制作了几部人物片,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不惜“超常”发挥,生造出一些主人公为大家不顾小家的桥段。直到有一次,我把做好的片子给主人公看,他看完面无表情,扭头问我:“我咋觉得,您拍的不是我呢?”我尴尬万分。他接着又问:“您采访我时,我说过这些话吗?”直到这时,我的所谓创作理念轰然崩塌。我才领悟到,做片子要讲故事是不错,但讲故事的原则却是尊重现实、尊重人物、尊重创作。这就是我走出的第一道门槛。
找到“窍门”
我常常陷入沉思,我们党建片该怎么拍呢,党员的故事又要怎么说呢?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上级远教部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电视片制作培训班。在这里,我深受冲击,收获巨大。老师们用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一个个先进的观念、一条条实用的技巧,刷新着我的创作理念,也解答了我的疑惑。过去做片子,我一直没有深入调研、了解人物,仅仅凭借案头材料就开始拍摄,所以故事讲得不好。另外,以往的创作,我对主角缺乏一个平视的角度,人为地拔高和神化了主角,让主角不食人间烟火,塑造出来的人物没有血肉。通过学习,我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要想拍好党建专题片,必须讲好故事、讲好初心。
从那以后,我开始摆脱案头材料束缚,在实际采访中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属于自己的角度。在拍摄林业站站长赖仕达时,我就是通过采访了解到,有一位赖仕达帮助过的农户年年重阳节都会请他来自己家里吃饭,从而以邀约赴请为情节切入点设计了双线叙事的策划方案,通过赖仕达在赴约路上的讲述、农户在等待过程中的讲述,构架起了一个丰满的故事。这个片子拍完,我觉得自己算是真正开窍了。
求索“心门”
近年来,随着硬件设备不断升级,我也一度走入创作的误区,片面追求画面的华丽酷炫,忽略了内容的充实严谨,看起来很美,实际空洞乏味。
2015年,我开始拍摄药监局干部李谢明。李谢明被下派到边远山村寨脚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原本任期只有一年,但是由于群众舍不得他走,年年挽留,他本人也觉得似乎总有事情没做完,不忍心走,结果这一任就长达五年。为什么李谢明在寨脚村一干就是五年呢?说来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因为初心。当人始终怀着一颗初心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急躁不耐烦,就不会常有自满而力尽,就会始终如一迈步向前。这是我从李谢明身上学到的道理,以此对照自身,就发现了因行路匆匆而遗落在路上的初心。有一种初心我刚出校门时本是有的,如今却已不见,那就是饱满的创造欲;蓦然回首,如今我又将它拾起。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平桂区远程办)
其他文献
北国有城,名曰双鸭山。城中穿梭着一群人,他们“登陆”珍宝岛,他们穿越完达山脉,他们脚踏大地、心怀百姓,他们手掌镜头、聚焦生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双鸭山市委组织部电教科。何其有幸,我是团队一员。在一起追梦的路上,我见证着队友们每一次的高光时刻。“钟扒皮”“钟暖男”与“钟坚强” 钟林涛,中共党员,科长,70后,战斗指数五颗星。对待工作严谨细致,撰写脚本、实地拍摄、后期剪辑环环紧跟,精益求精。经常
湖南省湘西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要求,利用微信群便捷高效、互动性强的特点,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湘西為民村级微信群”,搭建百姓“掌上家园”,让干部、群众同在一个“朋友圈”,实现了哪里有群众,党的声音就传递到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一是户户“见”干部,联系群众“零距离”。按照“一村一群、一户一人”的原则,在全州115
近年来笔者经常到各地采访学习,几乎每到一地,当地都要介绍一些学用示范基地和示范典型。在与他们深入交谈中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远程教育的了解其实不够深入,甚至于缺乏了解,有一些典型的事业发展其实和远程教育关系不大。这种现象貌似有些奇怪,为什么明明和远程教育关系不大,却会被树立为学用典型呢?还有一些学用典型,在被树立为典型后,其实也很少参与远程教育的有关活动,很少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当前举国上下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教制片人,自然要抓住这个时代热点,在荧屏上充分展示那些活跃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的时代弄潮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筹拍了微电影《燕归来》。“燕归来”,顾名思义,就是“人才返乡创业”的主题,讲述的是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姜堰籍学子赵远飞看到家乡的喜人变化和招才政策,放弃留城的优厚待遇,动员女友一起回乡创业,带动一大批年轻人扎根家乡创新创业的故
六年前,阿城区蜚克图镇兴东村的陆丽波跟村里其他女人一样,相夫教子,伺候父母公婆,天天围着田头炕头转。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原本平淡的生活中增添了一抹“远程教育”的亮色。 那时,兴东村的远程教育工作由于开展不力,受到了区委组织部的点名批评。这可让村干部们犯了难:“两委”成员本就不多,每人都有较重的分工,上哪再“匀”出一个专职远教站点管理员呢?把村里的青壮年在脑中过了一遍后,村书记想到了一个人选——村
“村民们注意了,现在播送一条消息,这周的远教课堂,改为周日上午九点,内容是《黑木耳高产栽培技巧》,种木耳的都来看看、听听,县里还派来了农技专家,给咱们现场解答,有啥不懂的都来问问。再说一遍:村民们注意了,现在播送一条消息,……” 这广播里熟悉的声音每个月都会如期而至,而播报消息的正是依兰县愚公乡新宏村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刘彩艳。十多年来,她一直坚守工作岗位,在“管、教、学、用”上下功夫,利用远教平
提到“90后”“大学生”这些字眼,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城市白领、创业青年,想到的是自由和冒险。但是在木兰县建国乡利勤村,有这么一位“90后”女大学生,她扎根乡村、服务村邻,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她叫刘克敏。1991年出生的她,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她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到出生的村庄,进入村小从事教育工作,为家乡发展发光发热。正是因为这份扎根黑土地的决心,在2015年
尚志市苇河镇尚志村的农村党员群众提起赵文哲,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小赵那可是个干实事的人,没少从远程教育里帮我们找发家的门道。”大家口中的“小赵”就是尚志村的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赵文哲。 2005年,适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对于当时不少农民来说电脑还是“稀罕物”,更别说在村里找到一个会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了。正是凭着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高中毕业的赵文哲作为技术骨干被聘到村里任职
“点这个‘VR展厅’,跟着箭头一直走,看,这就是77年前黄桥战役时的合影照片!”在江苏省泰州市城中街道办公区内,党员葛文宸与周南正在体验泰州市刚刚上线的“党组织生活馆”党建创新项目,邊探索边学习的新形式让他们兴奋不已。“以往看展馆都得到现场。现在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全景参观,还有专职讲解,还能留言互动,超有意思的,真是大大激发了我学习党史的兴趣!” 这样的新鲜体验,来自于泰州市在2018年推行的“党
广西南宁市以实施城市远教“双示范”项目为重要抓手(即拓展建设一批示范站点和拓展建设一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推动全市党员教育工作创新,为进一步拓展远程教育站点功能打造样板、树立示范。 高起点开局,确保站点涵盖各个领域。南宁市在原有1930个基层站点及24个农村领域远教学用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按照“党组织建设到哪里,远程教育就要延伸到哪里”的目标要求,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优选城市领域党员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