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要回答这些问题,只需看一眼日历就行了。
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中,人们无法使年、月、日协调起来。由于从一次圆月到另一次圆月需要29.5天,天数自然无法与月数吻合。同时,“天”也无法跟“年”吻合,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上需要365天5小时49分零46秒。此外,“月”和“年”也“矛盾重重”——因为月亮每年环绕地球12至13次,不是一个整数!
古巴比伦的祭师们绞尽了脑汁,才制订了一种“巴比伦历”,一般它以12个月为一年;月有大小,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是这部日历每年都会短缺几天,因而季节和月份便会很快脱节,为了保持月份和季节的吻合,祭师们便不得不每隔数年外加一个月——这就是最早的“闰年”。中国的阴历同此十分相似。
同时,古希腊和古罗马也制定出了同巴比伦历大同小异的历法。不过在恺撒大帝登基时,罗马历法已变得混乱不堪了。恺撒决定推倒旧日历,重新制定新日历。他听取了天文学家苏西杰尼斯的建议,把一年算作365.25天。以此为据,恺撒规定一年为365天,每过四年再加上一天以补偿每年“短缺”的那四分之一天。
为了使新日历在一开始就保持天、月、年之间的协调,恺撒把“元旦”从3月1日移到1月1日。于是,1月便成了一年的开始,但月份的名称依然没有改变。这样9月仍叫September(意为7月)。同样,October(10月),November(11月)和December(12月)在拉丁语中仍意为8月、9月和10月。
恺撒的天文学家们经过精心计算,决定将一年分成长度大致相等的12个月:5个31天的“大月”和7个30天的“小月”。罗马人认为奇数意味着幸运,因此他们又从原有30天的2月中抽出一天,以增加两个拥有“奇数天”的“吉祥月”。
恺撒是个名利之徒,他曾将31天的7月命名为“恺撒”月。之后,当奥古斯都大帝继承恺撒的皇位后,他决定步恺撒之后尘,将8月命名为“奥古斯都”月,并把该月也增加一天以跟“恺撒”月“并肩比美”。当然,他也向本来已“残缺”的2月打主意——他从2月抽出一天,增加在8月中。这样,一年便有了7个31天的大月,而2月却除了闰年外只有28天了。
恺撒的闰年法则一直沿用了1600年,大约10天的误差又被积累了起来。原因是:一年的长度并不是苏西杰尼斯所说的365.25天。如果人们每过四年给2月增加一天,那么就意味着增加24小时;然而,实际上人们只应该增加23小时15分4秒。这样,每过一年就会产生11分14秒的误差——看起来似乎数目不大,然而经过1600年的累积,误差就大得惊人了。
1582年,葛利高里教皇八世采纳了意大利天文学家克雷夫埃斯的建议,下令从原有日历中减去10天,并请求克雷夫埃斯制定出一套新的闰年法来。最后,克雷夫埃斯成功地想出了办法,此闰年法就是:如果年份数虽能被4整除,同时也能被100整除,此年不算闰年;但年份数能被400整除的例外(算闰年)根据这个法则,公元2000年是闰年,但2100年和1900年都不算是闰年。
虽然葛利高里历法异常精确,但它每年仍多出26秒的误差,不过要3000年才能累积成一天。所有的天主教国家立即采用了葛利高里历法,但希腊和信仰新教的国家仍拒绝给予承认。过了200年以后,素以保守著称的大不列颠才“如梦初醒”,发现从日历中减去11天是“完全必要”的。当“修改日历法案”于1752年在英国国会通过时,许多英国人认为他们将“缩短”11天的生命——于是纷纷集会表示抗议。他们的口号是:“还我11天的生命来!” 而身在美洲的富兰克林则劝告人们不必沮丧,因为“你可以在本月2日平静地躺下,直到14日早晨才醒来”。
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则更为固执,直到1918年革命后才改用新历,结果这就需要减掉13天!因而在列宁宣称“资本主义的最后一夜是寒冷的”时,不过是旧历10月24—25日之夜,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十月革命”发生在11月7日的原因。
编辑/李章
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中,人们无法使年、月、日协调起来。由于从一次圆月到另一次圆月需要29.5天,天数自然无法与月数吻合。同时,“天”也无法跟“年”吻合,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上需要365天5小时49分零46秒。此外,“月”和“年”也“矛盾重重”——因为月亮每年环绕地球12至13次,不是一个整数!
古巴比伦的祭师们绞尽了脑汁,才制订了一种“巴比伦历”,一般它以12个月为一年;月有大小,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是这部日历每年都会短缺几天,因而季节和月份便会很快脱节,为了保持月份和季节的吻合,祭师们便不得不每隔数年外加一个月——这就是最早的“闰年”。中国的阴历同此十分相似。
同时,古希腊和古罗马也制定出了同巴比伦历大同小异的历法。不过在恺撒大帝登基时,罗马历法已变得混乱不堪了。恺撒决定推倒旧日历,重新制定新日历。他听取了天文学家苏西杰尼斯的建议,把一年算作365.25天。以此为据,恺撒规定一年为365天,每过四年再加上一天以补偿每年“短缺”的那四分之一天。
为了使新日历在一开始就保持天、月、年之间的协调,恺撒把“元旦”从3月1日移到1月1日。于是,1月便成了一年的开始,但月份的名称依然没有改变。这样9月仍叫September(意为7月)。同样,October(10月),November(11月)和December(12月)在拉丁语中仍意为8月、9月和10月。
恺撒的天文学家们经过精心计算,决定将一年分成长度大致相等的12个月:5个31天的“大月”和7个30天的“小月”。罗马人认为奇数意味着幸运,因此他们又从原有30天的2月中抽出一天,以增加两个拥有“奇数天”的“吉祥月”。
恺撒是个名利之徒,他曾将31天的7月命名为“恺撒”月。之后,当奥古斯都大帝继承恺撒的皇位后,他决定步恺撒之后尘,将8月命名为“奥古斯都”月,并把该月也增加一天以跟“恺撒”月“并肩比美”。当然,他也向本来已“残缺”的2月打主意——他从2月抽出一天,增加在8月中。这样,一年便有了7个31天的大月,而2月却除了闰年外只有28天了。
恺撒的闰年法则一直沿用了1600年,大约10天的误差又被积累了起来。原因是:一年的长度并不是苏西杰尼斯所说的365.25天。如果人们每过四年给2月增加一天,那么就意味着增加24小时;然而,实际上人们只应该增加23小时15分4秒。这样,每过一年就会产生11分14秒的误差——看起来似乎数目不大,然而经过1600年的累积,误差就大得惊人了。
1582年,葛利高里教皇八世采纳了意大利天文学家克雷夫埃斯的建议,下令从原有日历中减去10天,并请求克雷夫埃斯制定出一套新的闰年法来。最后,克雷夫埃斯成功地想出了办法,此闰年法就是:如果年份数虽能被4整除,同时也能被100整除,此年不算闰年;但年份数能被400整除的例外(算闰年)根据这个法则,公元2000年是闰年,但2100年和1900年都不算是闰年。
虽然葛利高里历法异常精确,但它每年仍多出26秒的误差,不过要3000年才能累积成一天。所有的天主教国家立即采用了葛利高里历法,但希腊和信仰新教的国家仍拒绝给予承认。过了200年以后,素以保守著称的大不列颠才“如梦初醒”,发现从日历中减去11天是“完全必要”的。当“修改日历法案”于1752年在英国国会通过时,许多英国人认为他们将“缩短”11天的生命——于是纷纷集会表示抗议。他们的口号是:“还我11天的生命来!” 而身在美洲的富兰克林则劝告人们不必沮丧,因为“你可以在本月2日平静地躺下,直到14日早晨才醒来”。
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则更为固执,直到1918年革命后才改用新历,结果这就需要减掉13天!因而在列宁宣称“资本主义的最后一夜是寒冷的”时,不过是旧历10月24—25日之夜,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十月革命”发生在11月7日的原因。
编辑/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