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处理灵活,巧妙整合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仵老师这节课对教材进行了选择、组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教材知识,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仵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没有拘泥于课本的例题教学,选取了让学生猜自己的年龄来进行新课的学习,“同学们,大家一起来猜猜老师的年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乐于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吗?
二、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编排,时刻洋溢着着生活的气息。从导课选取的图片CCTV、停车场P等字母,学生根据黎明的年龄计算老师的年龄、到习题的猜谜语,剪纸条、学生常用的字典、学生耳熟能详的青蛙儿歌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事物。在习题的处理中,学生明白了如何数学如何服务生活,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既然数学的应用这样广泛,还需要给学生讲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吗?
三、教学方式独特,学生兴趣盎然
仵老师设计的这节课,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她的教学设计是以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思考,以猜老师的年龄为主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猜老师的年龄要有根据,又有怎么样的根据,接着老师又给出她比李明大22岁,当李明1岁时让学生表示老师的年龄,以及李明2岁,3岁等时表示老师的年龄,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些量哪些变了?哪些没变?所提的问题具体明确,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本节课的重难点很容易就突破了。重難点突破之后,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哪个字母表示,而是和学生商量,你想用那个字母来表示?真正做到了尊重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老师只是导演。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积极参与吗?长此以往,何愁学生对学数学没有兴趣?
四、重视学法指导,学生思维活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仵老师通过猜年龄、学生观察、学生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字母产生的背景,因为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字。其次,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老师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课堂中学生能紧跟老师设计的问题,思维得到了很有效的训练。所提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一般到特殊,循序渐进。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能不活跃吗?
五、课件构思精巧,学生一目了然
仵老师制作的课件没有花哨的装饰,给人清新的感觉。课件的使用恰到好处,比如练习题的设计全部以课件展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些重点题型的解答过程。比如X×3与3×X的规范书写形式,老师用课件很规范的给学生展示了这个过程。如此坚持,难道还需要老师一遍遍强调书写过程吗?
六、练习题形式多样,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老师通过猜谜语一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回答问题。通过做一做、剪纸条、学生感兴趣的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学生常用的字典、猜歌词一只青蛙几只眼?一只青蛙几条腿?最后通过变式训练,改成学生自己进行训练。这些形式多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思维活跃,同时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有层次性的习题设计,还需要担心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吗?
总之,仵老师这节课生动、流畅、层次感强,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良好,学生思维活跃。只是在开始的导课环节之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我们学校的孩子竟然不认识肯德基图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足以看出农村学生消费水平远远不及城里的学生。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仵老师这节课对教材进行了选择、组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教材知识,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仵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没有拘泥于课本的例题教学,选取了让学生猜自己的年龄来进行新课的学习,“同学们,大家一起来猜猜老师的年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乐于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吗?
二、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编排,时刻洋溢着着生活的气息。从导课选取的图片CCTV、停车场P等字母,学生根据黎明的年龄计算老师的年龄、到习题的猜谜语,剪纸条、学生常用的字典、学生耳熟能详的青蛙儿歌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事物。在习题的处理中,学生明白了如何数学如何服务生活,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既然数学的应用这样广泛,还需要给学生讲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吗?
三、教学方式独特,学生兴趣盎然
仵老师设计的这节课,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她的教学设计是以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思考,以猜老师的年龄为主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猜老师的年龄要有根据,又有怎么样的根据,接着老师又给出她比李明大22岁,当李明1岁时让学生表示老师的年龄,以及李明2岁,3岁等时表示老师的年龄,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些量哪些变了?哪些没变?所提的问题具体明确,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本节课的重难点很容易就突破了。重難点突破之后,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哪个字母表示,而是和学生商量,你想用那个字母来表示?真正做到了尊重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老师只是导演。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积极参与吗?长此以往,何愁学生对学数学没有兴趣?
四、重视学法指导,学生思维活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仵老师通过猜年龄、学生观察、学生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字母产生的背景,因为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字。其次,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老师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课堂中学生能紧跟老师设计的问题,思维得到了很有效的训练。所提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一般到特殊,循序渐进。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能不活跃吗?
五、课件构思精巧,学生一目了然
仵老师制作的课件没有花哨的装饰,给人清新的感觉。课件的使用恰到好处,比如练习题的设计全部以课件展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些重点题型的解答过程。比如X×3与3×X的规范书写形式,老师用课件很规范的给学生展示了这个过程。如此坚持,难道还需要老师一遍遍强调书写过程吗?
六、练习题形式多样,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老师通过猜谜语一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回答问题。通过做一做、剪纸条、学生感兴趣的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学生常用的字典、猜歌词一只青蛙几只眼?一只青蛙几条腿?最后通过变式训练,改成学生自己进行训练。这些形式多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思维活跃,同时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有层次性的习题设计,还需要担心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吗?
总之,仵老师这节课生动、流畅、层次感强,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良好,学生思维活跃。只是在开始的导课环节之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我们学校的孩子竟然不认识肯德基图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足以看出农村学生消费水平远远不及城里的学生。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