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视角,运用Probit模型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51份农户调研问卷进行计量分析,检验户主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对比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总收入、是否存在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离正规金融网点的距离对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均有影响;耕地面积仅对农户正规信贷约束有影响;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仅对农户非正规信贷有影响。据此,提出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体制,增强区域正规农村金融供给,鼓励民间金融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正规信贷;非正规信贷;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农户
中图分类号: F83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6-0537-04
收稿日期:2015-05-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编号:13XMZ07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编号:10YJC790301)。
作者简介:谢婷婷(1980—),女,湖南耒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和数量经济。 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赵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E-mail:[email protected]。近年来,政府和学术界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升温。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户信贷满足程度较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中国,虽然存在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类型机构为主的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但是仍有2/3的农户依靠亲友借款满足其资金需求[1-2]。近几年,中国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着手对农村金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期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但是效果甚微,农村资金外流、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依旧严重。经济的“被分割”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普遍的二元结构特征,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尤其是以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为主的正规信贷机构,支持“三农”的效果明显。在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发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正规金融,大大改善了农户的经济福利。Bell研究发现,在印度政府尽力通过官方渠道去拓展农村信贷的情况下,仍然有24.3%的市场份额属于村庄放贷者[3]。在尼日利亚,来自正规金融部门的贷款仅7.5%。1995—1999年中国仅有20%~25%的农户借款来自于正规金融机构[4]。李锐等发现农户借贷数额中有72.8%来自非正规金融[5],韩俊发现农户60%以上的借贷来自于非正规借贷[6]。朱信凯认为,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导致其并没有起到平抑收入风险和消费波动的能力。因此,充分全面认识农户金融需求,准确刻画农户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有重要意义。对于农户正规信贷行为的研究,王芳等学者作了较多探索,发现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收支情况、生产经营特征、农村金融供给市场的特征等因素对农户借贷需求在影响大小、方向、显著性上都存在差异[7-10];不同地区的农户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户行为偏好的区别以及面临的金融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户的借贷行为呈现不同的特点。何军等在研究时发现,民间借贷需求形成主要依托亲情和友情两类关系,不同类型人员的资金用途存在差异,社会资本拥有量、农户家庭特征、户主职业特征、信贷环境等是影响农户民间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9,11-12]。将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对比研究的学者较少,马小勇等研究农户个体特征对信贷约束的影响,对比影响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因素,发现对两类信贷约束都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收入水平和非农程度;关系对正规信贷约束有影响,但对非正规信贷约束没有影响;风险规避倾向对正规信贷约束没有影响,对非正规信贷影响显著[13]。周天芸等考察收入水平、户主年龄、教育水平、农业收入占比、家庭资产等因素对两类信贷行为的影响,认为不同地区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14-15]。以上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是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农户借贷行为的学者较多,但是将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行为对比研究的学者较少;第二,仅有的少数文献中,马小勇等仅考察农户个体特征对两类信贷市场的影响,影响因素较为单一。周天芸等研究样本为中部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研究结论对西部欠发达省份适用性不强,且研究数据时效性不足,新时期下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影响因素是否发生变化还有待考证。因此,本研究基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视角,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Probit模型,考察户主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类信贷市场影响因素,为如何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依据,进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1数据来源与研究假说
1.1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2014年初对全疆地州(兵团)农户(职工)的调查数据。调研地点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奎屯市、乌苏市、精河县、昌吉市、奇台县、沙湾县、玛纳斯县、焉耆县、巩留县、博湖县、石河子乡、伊宁县、察布查尔县、额敏县、叶城县、库车县、疏勒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八师、第十师、第十二师、第十三师等。此次调查采用抽样方法共发放460份问卷,最终收回451份问卷,问卷回收率98.04%。
受访农户年龄在30~50岁的比例最高,达到69.82%;农户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这3个层次分别占36.62%、23.05%、22.32%,三部分占比之和高达81.99%;农户家庭收入情况满足正态分布,大部分农户收入在3万~12万元,收入极高(15万元以上)和收入极少(3万元以下)的农户分别为7.6%和8.29%;从家庭支出来看,农户家庭大额支出较少,支出在10万元以上仅占比6.79%;从农户家庭总人口数、16岁以上劳动力人数、在校学生数来看,农户家庭人口结构相对比较合理的是四口之家,3个劳动力和1个在校学生;土地种植面积平均为3.812 hm2;农业收入占69%,说明家庭还存在31%的其他收入来源;农户平均距离金融网点6.685 km;农户对小额信贷政策比较了解,比例达到62.46%;59.5%的农户家庭周围有金融机构网点;68.82%的农户家庭所在地存在其他有息贷款机构,说明民间借贷组织机构分布比较广泛(表1)。 1.2研究假说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市场上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就导致正规金融机构为了防范坏账风险,严格控制对农户的放贷。农户家庭特征传递出的信号可以辨别对其放贷风险的高低,农户自身特征直接影响着农户能否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再者,贷款的可获得性以及农村金融服务便捷程度影响农户主动申请借贷的意愿,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户获得贷款的原因之一。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假设。
假说一:文化水平越高、对信贷政策越了解、耕地面积越大、家庭总收入越高、正规金融机构覆盖面越广、距离正规金融机构距离越近、ATM机分布越广泛,农户更容易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民间借贷通常发生在亲戚、朋友、邻居之间,借贷者与放贷者存在较为频繁的互动关系,相互之间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降低民间借贷风险。正规金融机构用于判断风险类型的外在特征也会被民间放贷者多关注。因此得到假说二。
假说二:户主年龄越高、文化水平越高、耕地面积越大、家庭人口规模越大、家庭总支出越高、农业收入占比越低、本地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农户更容易从非正规信贷市场上获得贷款。
22类信贷市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变量选择
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户是否受到信贷约束,按照对信贷约束的理解,本研究认为,当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或民间借贷的资金预期所需要的资金有缺口时, 就受到了信贷约束。根据上述研究假说,解释变量选取户主特征、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三方面12个指标(表2)。
2.2模型选择
本研究将农户是否受到信贷约束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其定义为一个二元选择变量,选择二项分布Probit模型对农户
假定ε是独立于X且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农户信贷约束概率的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可以表示为:
Prob(Y=1|xi)=Φ(x1,β)=Φ(β0 β1x1 β2x2 β3x3 … βnxn)。
式中:Φ(·)标准累计正太分布函数。X1,X2,X3,…,Xn为被解释变量,即待估的n个影响农户信贷约束的因素;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n为解释变量系数。
2.3模型估计结果
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2.3.1正规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分析由表3可知,对农户正规信贷排斥影响显著的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文化水平、家庭人口规模、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是否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距离金融网点的距离。具体表现为当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时,户主年龄每降低1个层次,户主文化水平每升高1个层次,家庭总人口每减少1人,种植面积每增加667 m2,家庭总收入每上升1个层次,农业收入占比每升高1%,家庭周围存在金融网点,距离金融网点的距离每降低1 km,农户受信贷约束的概率下降20.3%、1.2%、51%、14.7%、54.1%、6.2%、24.5%。
户主年龄在5%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与预期相同。说明农户年龄越小,身强力壮越具有创造力,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越强,受到信贷约束概率越低;文化水平在1%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负,与预期相同。因为文化水平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农户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农户受到信贷约束可能性越低。家庭人口规模在1%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与预期相同。家庭人口规模反映出农户劳动力负担系数,人口规模越小,老人及孩子就越少,劳动力负担系数也就越小,因此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越低。耕地面积和家庭总收入分别在10%和1%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负,与预期相同。耕地面积越大和家庭总收入越高,反映农户家庭抵押和偿债能力越强,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概率越低。
是否存在正规金融机构网点和距离金融网点距离分别在10%和5%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前者方向为负,后者方向为正,均与预期相同。因为存在金融机构农户才会有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可能性;距离金融网点越近,农户获得贷款便捷度越高,有助于放贷者和借款者彼此了解信息,因此农户信贷约束的概率越低。
2.3.2非正规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分析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比、是否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距离金融网点的距离、是否有民间借贷组织等因素对农户非正规信贷排斥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户主年龄每上升1个层次、文化水平每上升1个档次、家庭人口每增加1人、家庭总收入每上升1个档次、农业收入占比每下降1个档次、家庭周围存在正规金融机构、距离金融机构距离每上升 1 km、所在地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农户受非正规借贷约束概率分别降低20%、3.6%、15%、21%、68%、24%、51%、18%。
户主年龄在5%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负,与预期一致。由于非正规信贷常发生在亲友之间,年龄越大,在当地亲戚、朋友越多,非正规信贷约束越少。户主文化水平在1%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负,与预期一致。文化水平反映出农户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文化水平越高,农户非农就业意愿越强,创业意愿越强,有更多的资金需求。放贷者考虑到高文化水平者未来的发展潜力,会更乐意将钱借给他们。家庭人口规模在1%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负,与预期一致。家庭人口越多,说明家庭中老人或者孩子越多,中国农户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老人在当地农户中存在较高的威望,当老人因为生活困难或者看病就医而发出借贷申请时,获得借款的可能性较大。家庭总收入在10%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负,与预期一致。家庭收入越高,农户自有资金较强,一方面申请民间借贷意愿较低;另一方面,较高的家庭收入反映出农户偿债能力较强,因此在发出借贷申请时,获得贷款的概率较大,因此,高收入者受到的信贷约束较小。农业收入占比在5%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正,与预期一致。农业具有高风险、低收益、周期长的特征,农业收入占比越高,其面临的风险越高、收益不稳定,放贷者认为对这类农户借款风险加大,因此农户信贷约束的概率增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中三因素均对农户非正规借贷信贷约束概率产生显著性影响。家庭周围是否存在正规金融机构、距离金融机构距离、所在地是否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分别在5%、1%、10%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方向分别为负、正、正,与预期一致。家庭周围存在正规金融机构网点,农户距离金融机构距离近,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可能性更大,向民间借贷发出申请的意愿降低,因此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较小。当地存在民间借贷组织,农户向其借款的意愿会增强,受到的信贷约束概率降低。 2.3.32类信贷约束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对比分析农户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第一,对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总收入、是否存在正规金融机构网点、距离正规金融网点的距离。这说明无论是正规信贷机构还是非正规信贷者,非常重视借贷者素质、偿债能力,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也会显著影响农户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户主年龄、家庭人口规模对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作用机理不同,对于正规信贷机构,年龄越大,受到身体健康条件影响,其创造财富的力量相对较低,家庭规模越大,说明农户家庭负担较重,放贷者考虑其还款能力等因素,不愿意对其借款;民间借贷由于其常发生在亲戚、朋友、邻居之间,家庭规模越大反映出家庭老人较多,中国农户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年长者在发出借贷申请时,往往获得借款的可能性越大。第二,耕地面积对农户正规信贷约束影响显著,而对农户非正规信贷没有显著影响。因为正规信贷机构风险把控意识更强,在资金借给农户时,必须要有抵押物;而非正规信贷仅需书面字据即可,无需相应的抵押物。第三,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对农户非正规信贷影响显著,对正规信贷没有显著影响。因为民间借贷中借贷者与放贷者存在较为频繁的互动关系,相互之间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农业收入占比能够被民间借贷者轻易发现,正规信贷机构较难识别。非正规借贷组织的存在,使得农户的借款渠道更加宽泛。
3结论与政策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对农村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影响因素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户主年龄和文化水平对农户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约束都具有显著性影响,户主作为一家之主,往往在信贷决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个人特征信息也是放贷者参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特征中,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总收入对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均产生了影响,说明无论是正规信贷还是非正规信贷,都非常看重农户家庭自有资产及其偿债能力,从降低风险的角度来说,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均倾向于向高收入者以及家庭负担较轻的农户放贷。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农户信贷约束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可能性越低,无论是正规信贷还是非正规信贷均是如此。还有一些因素并不是同时对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约束有显著性影响,如耕地面积和农业收入占比。因为正规信贷机构并不能像非正规信贷那样了解农户的各种信息,他们在考察放贷对象时侧重点有所差异。
由此得出以下启示:第一,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体制,改变信息不对称局面。农村信贷机构应该下放审批权力,使权力分散化,贴近农村,走进农户身边,真正使信贷机构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降低信息不对称。第二,增强区域正规农村金融供给。大力引进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提倡不同的农村金融制度之间良性与充分竞争。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支农力度,引导借贷利率回落。第三,鼓励民间金融发展,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化。进一步降低民间金融准入门槛,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使其在农村地区确实发挥出支农作用;同时,合理界定正常民间借贷界限,使其在正常民间借贷的法律框架内展开活动。第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支农政策力度。农户财富水平积累低和家庭负担使得无论在正规借贷还是在非正规借贷中均受到排斥。此类农户需要有偏向性的政策帮助,否则其很难获得贷款。
参考文献:
[1]Wang D H H .Borrowing amongst friend:the economics of informal
credit in rural China[J].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0,2(2):133-147.
[2]程郁,罗丹. 信贷约束下农户的创业选择——基于中国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9(11):25-38.
[3]Bell C.Interactions between institutional and informal credit agencies in rural India,the economics of rural organization:theory,practice and policy[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4]曹力群.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研究[J]. 金融论坛,2001(5):6-11.
[5]李锐,李宁辉. 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 经济研究,2004(12):96-104.
[6]韩俊. 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7]王芳,罗剑朝,Martel Y. 农户金融需求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基于Probit模型和陕西286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1-65.
[8]熊雪萍,阮红新,汪晓银. 农户金融行为与融资需求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北省天门市198个样本农户的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2007(4):85-94.
[9]何军,宁满秀,史清华. 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390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0-24.
[10]韩俊,罗丹,程郁. 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44-52.
[11]张改清. 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 商业研究,2008(7):174-177.
[12]黎翠梅,陈巧玲. 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湘北234户农户的调查为例[J]. 经济问题,2007(11):71-73.
[13]马小勇,白永秀. 农户个体特征与信贷约束:对两类信贷市场的比较分析[J]. 软科学,2011(2):94-115.
[14]周天芸,李杰. 农户借贷行为与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2005(11):19-25.
[15]郑世忠,乔娟.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5(3):304-315.
关键词:正规信贷;非正规信贷;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农户
中图分类号: F83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6-0537-04
收稿日期:2015-05-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编号:13XMZ07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编号:10YJC790301)。
作者简介:谢婷婷(1980—),女,湖南耒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和数量经济。 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赵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E-mail:[email protected]。近年来,政府和学术界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升温。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户信贷满足程度较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中国,虽然存在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类型机构为主的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但是仍有2/3的农户依靠亲友借款满足其资金需求[1-2]。近几年,中国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着手对农村金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期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但是效果甚微,农村资金外流、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依旧严重。经济的“被分割”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普遍的二元结构特征,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尤其是以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为主的正规信贷机构,支持“三农”的效果明显。在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发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正规金融,大大改善了农户的经济福利。Bell研究发现,在印度政府尽力通过官方渠道去拓展农村信贷的情况下,仍然有24.3%的市场份额属于村庄放贷者[3]。在尼日利亚,来自正规金融部门的贷款仅7.5%。1995—1999年中国仅有20%~25%的农户借款来自于正规金融机构[4]。李锐等发现农户借贷数额中有72.8%来自非正规金融[5],韩俊发现农户60%以上的借贷来自于非正规借贷[6]。朱信凯认为,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导致其并没有起到平抑收入风险和消费波动的能力。因此,充分全面认识农户金融需求,准确刻画农户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有重要意义。对于农户正规信贷行为的研究,王芳等学者作了较多探索,发现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收支情况、生产经营特征、农村金融供给市场的特征等因素对农户借贷需求在影响大小、方向、显著性上都存在差异[7-10];不同地区的农户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户行为偏好的区别以及面临的金融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户的借贷行为呈现不同的特点。何军等在研究时发现,民间借贷需求形成主要依托亲情和友情两类关系,不同类型人员的资金用途存在差异,社会资本拥有量、农户家庭特征、户主职业特征、信贷环境等是影响农户民间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9,11-12]。将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对比研究的学者较少,马小勇等研究农户个体特征对信贷约束的影响,对比影响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因素,发现对两类信贷约束都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收入水平和非农程度;关系对正规信贷约束有影响,但对非正规信贷约束没有影响;风险规避倾向对正规信贷约束没有影响,对非正规信贷影响显著[13]。周天芸等考察收入水平、户主年龄、教育水平、农业收入占比、家庭资产等因素对两类信贷行为的影响,认为不同地区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14-15]。以上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是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农户借贷行为的学者较多,但是将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行为对比研究的学者较少;第二,仅有的少数文献中,马小勇等仅考察农户个体特征对两类信贷市场的影响,影响因素较为单一。周天芸等研究样本为中部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研究结论对西部欠发达省份适用性不强,且研究数据时效性不足,新时期下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影响因素是否发生变化还有待考证。因此,本研究基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视角,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Probit模型,考察户主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类信贷市场影响因素,为如何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依据,进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1数据来源与研究假说
1.1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2014年初对全疆地州(兵团)农户(职工)的调查数据。调研地点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奎屯市、乌苏市、精河县、昌吉市、奇台县、沙湾县、玛纳斯县、焉耆县、巩留县、博湖县、石河子乡、伊宁县、察布查尔县、额敏县、叶城县、库车县、疏勒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八师、第十师、第十二师、第十三师等。此次调查采用抽样方法共发放460份问卷,最终收回451份问卷,问卷回收率98.04%。
受访农户年龄在30~50岁的比例最高,达到69.82%;农户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这3个层次分别占36.62%、23.05%、22.32%,三部分占比之和高达81.99%;农户家庭收入情况满足正态分布,大部分农户收入在3万~12万元,收入极高(15万元以上)和收入极少(3万元以下)的农户分别为7.6%和8.29%;从家庭支出来看,农户家庭大额支出较少,支出在10万元以上仅占比6.79%;从农户家庭总人口数、16岁以上劳动力人数、在校学生数来看,农户家庭人口结构相对比较合理的是四口之家,3个劳动力和1个在校学生;土地种植面积平均为3.812 hm2;农业收入占69%,说明家庭还存在31%的其他收入来源;农户平均距离金融网点6.685 km;农户对小额信贷政策比较了解,比例达到62.46%;59.5%的农户家庭周围有金融机构网点;68.82%的农户家庭所在地存在其他有息贷款机构,说明民间借贷组织机构分布比较广泛(表1)。 1.2研究假说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市场上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就导致正规金融机构为了防范坏账风险,严格控制对农户的放贷。农户家庭特征传递出的信号可以辨别对其放贷风险的高低,农户自身特征直接影响着农户能否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再者,贷款的可获得性以及农村金融服务便捷程度影响农户主动申请借贷的意愿,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户获得贷款的原因之一。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假设。
假说一:文化水平越高、对信贷政策越了解、耕地面积越大、家庭总收入越高、正规金融机构覆盖面越广、距离正规金融机构距离越近、ATM机分布越广泛,农户更容易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民间借贷通常发生在亲戚、朋友、邻居之间,借贷者与放贷者存在较为频繁的互动关系,相互之间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降低民间借贷风险。正规金融机构用于判断风险类型的外在特征也会被民间放贷者多关注。因此得到假说二。
假说二:户主年龄越高、文化水平越高、耕地面积越大、家庭人口规模越大、家庭总支出越高、农业收入占比越低、本地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农户更容易从非正规信贷市场上获得贷款。
22类信贷市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变量选择
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户是否受到信贷约束,按照对信贷约束的理解,本研究认为,当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或民间借贷的资金预期所需要的资金有缺口时, 就受到了信贷约束。根据上述研究假说,解释变量选取户主特征、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三方面12个指标(表2)。
2.2模型选择
本研究将农户是否受到信贷约束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其定义为一个二元选择变量,选择二项分布Probit模型对农户
假定ε是独立于X且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农户信贷约束概率的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可以表示为:
Prob(Y=1|xi)=Φ(x1,β)=Φ(β0 β1x1 β2x2 β3x3 … βnxn)。
式中:Φ(·)标准累计正太分布函数。X1,X2,X3,…,Xn为被解释变量,即待估的n个影响农户信贷约束的因素;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n为解释变量系数。
2.3模型估计结果
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2.3.1正规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分析由表3可知,对农户正规信贷排斥影响显著的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文化水平、家庭人口规模、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是否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距离金融网点的距离。具体表现为当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时,户主年龄每降低1个层次,户主文化水平每升高1个层次,家庭总人口每减少1人,种植面积每增加667 m2,家庭总收入每上升1个层次,农业收入占比每升高1%,家庭周围存在金融网点,距离金融网点的距离每降低1 km,农户受信贷约束的概率下降20.3%、1.2%、51%、14.7%、54.1%、6.2%、24.5%。
户主年龄在5%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与预期相同。说明农户年龄越小,身强力壮越具有创造力,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越强,受到信贷约束概率越低;文化水平在1%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负,与预期相同。因为文化水平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农户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农户受到信贷约束可能性越低。家庭人口规模在1%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与预期相同。家庭人口规模反映出农户劳动力负担系数,人口规模越小,老人及孩子就越少,劳动力负担系数也就越小,因此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越低。耕地面积和家庭总收入分别在10%和1%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负,与预期相同。耕地面积越大和家庭总收入越高,反映农户家庭抵押和偿债能力越强,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概率越低。
是否存在正规金融机构网点和距离金融网点距离分别在10%和5%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前者方向为负,后者方向为正,均与预期相同。因为存在金融机构农户才会有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可能性;距离金融网点越近,农户获得贷款便捷度越高,有助于放贷者和借款者彼此了解信息,因此农户信贷约束的概率越低。
2.3.2非正规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分析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比、是否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距离金融网点的距离、是否有民间借贷组织等因素对农户非正规信贷排斥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户主年龄每上升1个层次、文化水平每上升1个档次、家庭人口每增加1人、家庭总收入每上升1个档次、农业收入占比每下降1个档次、家庭周围存在正规金融机构、距离金融机构距离每上升 1 km、所在地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农户受非正规借贷约束概率分别降低20%、3.6%、15%、21%、68%、24%、51%、18%。
户主年龄在5%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负,与预期一致。由于非正规信贷常发生在亲友之间,年龄越大,在当地亲戚、朋友越多,非正规信贷约束越少。户主文化水平在1%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负,与预期一致。文化水平反映出农户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文化水平越高,农户非农就业意愿越强,创业意愿越强,有更多的资金需求。放贷者考虑到高文化水平者未来的发展潜力,会更乐意将钱借给他们。家庭人口规模在1%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负,与预期一致。家庭人口越多,说明家庭中老人或者孩子越多,中国农户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老人在当地农户中存在较高的威望,当老人因为生活困难或者看病就医而发出借贷申请时,获得借款的可能性较大。家庭总收入在10%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负,与预期一致。家庭收入越高,农户自有资金较强,一方面申请民间借贷意愿较低;另一方面,较高的家庭收入反映出农户偿债能力较强,因此在发出借贷申请时,获得贷款的概率较大,因此,高收入者受到的信贷约束较小。农业收入占比在5%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均为正,与预期一致。农业具有高风险、低收益、周期长的特征,农业收入占比越高,其面临的风险越高、收益不稳定,放贷者认为对这类农户借款风险加大,因此农户信贷约束的概率增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中三因素均对农户非正规借贷信贷约束概率产生显著性影响。家庭周围是否存在正规金融机构、距离金融机构距离、所在地是否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分别在5%、1%、10%置信度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方向分别为负、正、正,与预期一致。家庭周围存在正规金融机构网点,农户距离金融机构距离近,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可能性更大,向民间借贷发出申请的意愿降低,因此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较小。当地存在民间借贷组织,农户向其借款的意愿会增强,受到的信贷约束概率降低。 2.3.32类信贷约束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对比分析农户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第一,对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总收入、是否存在正规金融机构网点、距离正规金融网点的距离。这说明无论是正规信贷机构还是非正规信贷者,非常重视借贷者素质、偿债能力,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也会显著影响农户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户主年龄、家庭人口规模对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作用机理不同,对于正规信贷机构,年龄越大,受到身体健康条件影响,其创造财富的力量相对较低,家庭规模越大,说明农户家庭负担较重,放贷者考虑其还款能力等因素,不愿意对其借款;民间借贷由于其常发生在亲戚、朋友、邻居之间,家庭规模越大反映出家庭老人较多,中国农户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年长者在发出借贷申请时,往往获得借款的可能性越大。第二,耕地面积对农户正规信贷约束影响显著,而对农户非正规信贷没有显著影响。因为正规信贷机构风险把控意识更强,在资金借给农户时,必须要有抵押物;而非正规信贷仅需书面字据即可,无需相应的抵押物。第三,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对农户非正规信贷影响显著,对正规信贷没有显著影响。因为民间借贷中借贷者与放贷者存在较为频繁的互动关系,相互之间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农业收入占比能够被民间借贷者轻易发现,正规信贷机构较难识别。非正规借贷组织的存在,使得农户的借款渠道更加宽泛。
3结论与政策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对农村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影响因素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户主年龄和文化水平对农户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约束都具有显著性影响,户主作为一家之主,往往在信贷决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个人特征信息也是放贷者参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特征中,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总收入对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均产生了影响,说明无论是正规信贷还是非正规信贷,都非常看重农户家庭自有资产及其偿债能力,从降低风险的角度来说,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均倾向于向高收入者以及家庭负担较轻的农户放贷。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农户信贷约束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可能性越低,无论是正规信贷还是非正规信贷均是如此。还有一些因素并不是同时对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约束有显著性影响,如耕地面积和农业收入占比。因为正规信贷机构并不能像非正规信贷那样了解农户的各种信息,他们在考察放贷对象时侧重点有所差异。
由此得出以下启示:第一,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体制,改变信息不对称局面。农村信贷机构应该下放审批权力,使权力分散化,贴近农村,走进农户身边,真正使信贷机构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降低信息不对称。第二,增强区域正规农村金融供给。大力引进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提倡不同的农村金融制度之间良性与充分竞争。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支农力度,引导借贷利率回落。第三,鼓励民间金融发展,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化。进一步降低民间金融准入门槛,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使其在农村地区确实发挥出支农作用;同时,合理界定正常民间借贷界限,使其在正常民间借贷的法律框架内展开活动。第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支农政策力度。农户财富水平积累低和家庭负担使得无论在正规借贷还是在非正规借贷中均受到排斥。此类农户需要有偏向性的政策帮助,否则其很难获得贷款。
参考文献:
[1]Wang D H H .Borrowing amongst friend:the economics of informal
credit in rural China[J].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0,2(2):133-147.
[2]程郁,罗丹. 信贷约束下农户的创业选择——基于中国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9(11):25-38.
[3]Bell C.Interactions between institutional and informal credit agencies in rural India,the economics of rural organization:theory,practice and policy[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4]曹力群.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研究[J]. 金融论坛,2001(5):6-11.
[5]李锐,李宁辉. 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 经济研究,2004(12):96-104.
[6]韩俊. 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7]王芳,罗剑朝,Martel Y. 农户金融需求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基于Probit模型和陕西286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1-65.
[8]熊雪萍,阮红新,汪晓银. 农户金融行为与融资需求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北省天门市198个样本农户的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2007(4):85-94.
[9]何军,宁满秀,史清华. 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390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0-24.
[10]韩俊,罗丹,程郁. 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44-52.
[11]张改清. 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 商业研究,2008(7):174-177.
[12]黎翠梅,陈巧玲. 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湘北234户农户的调查为例[J]. 经济问题,2007(11):71-73.
[13]马小勇,白永秀. 农户个体特征与信贷约束:对两类信贷市场的比较分析[J]. 软科学,2011(2):94-115.
[14]周天芸,李杰. 农户借贷行为与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2005(11):19-25.
[15]郑世忠,乔娟.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5(3):30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