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各地都在齐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有的地方采取不少措施“啃硬骨头”、攻城拔寨,但在操作中却仍然习惯大包大揽、包办代替,有的甚至搞强迫命令,一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随之而生。
贫困群众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精准扶贫必须到户到人。各家各户致贫原因不尽相同,扶贫的举措也要“辨证施治”,有的适合养牛、有的适合养羊、有的适合养鸡,都该听听群众的想法,让群众做主,而不是替群众做主。
一位扶贫办主任最近在贫困村调研发现,去年上级给这个村几十万元扶贫资金,县里统一给贫困户盖了牛棚,第一户养牛,第二户养羊,第三户养鸡。盖的都是牛棚,养的却各不相同。不难看出,我们扶贫项目的决定权、资金使用权,还是在由干部做主,而不是群众自己做主。
长期以来,扶贫工作陷入了这样的死循环:对于这笔无偿使用的财政扶贫资金,政府定下项目,扶贫部门实施项目,贫困群众没有决定权,也没有参与权,项目实施好坏与自己无关。一个个“天上掉下来的项目”,群众根本没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即便是政府给几只扶贫羊,也是白给的,养好养坏不关心。这也是有的地方越扶越贫的一部分原因。
扶贫资金怎么用,如何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内蒙古自治区探索实施的金融扶贫正逐渐改变过去的状况。政府每年拿出4.75亿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与农业银行合作,按 1:10的比例给贫困地区的农牧户和扶贫龙头企业贷款,从2014年初实施以来,到2015年6月30日,全区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10.26亿元,支持了19.5万户贫困地区农牧民、111户企业,相当于内蒙古过去5年国家和自治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的总和。最为关键的是,资金的使用权、项目决定权完全由贷款户自己决定,扶贫资金怎么用,贫困户自己说了算,真正实现了“我贷款、我还款、我决定”。这一重大创新使扶贫开发的方式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扶贫资金使用由无偿变为有偿,扶贫动力也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一个关键指标就是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能否走出“锅底”。如期脱贫需要真抓实干,更需要措施有效,精准发力,准确找出贫困人口,搞清楚致贫原因,再逐户对症开方,制定帮扶措施,针对性扶持直至脱贫。
——张丽娜/《新华每日电讯》
贫困群众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精准扶贫必须到户到人。各家各户致贫原因不尽相同,扶贫的举措也要“辨证施治”,有的适合养牛、有的适合养羊、有的适合养鸡,都该听听群众的想法,让群众做主,而不是替群众做主。
一位扶贫办主任最近在贫困村调研发现,去年上级给这个村几十万元扶贫资金,县里统一给贫困户盖了牛棚,第一户养牛,第二户养羊,第三户养鸡。盖的都是牛棚,养的却各不相同。不难看出,我们扶贫项目的决定权、资金使用权,还是在由干部做主,而不是群众自己做主。
长期以来,扶贫工作陷入了这样的死循环:对于这笔无偿使用的财政扶贫资金,政府定下项目,扶贫部门实施项目,贫困群众没有决定权,也没有参与权,项目实施好坏与自己无关。一个个“天上掉下来的项目”,群众根本没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即便是政府给几只扶贫羊,也是白给的,养好养坏不关心。这也是有的地方越扶越贫的一部分原因。
扶贫资金怎么用,如何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内蒙古自治区探索实施的金融扶贫正逐渐改变过去的状况。政府每年拿出4.75亿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与农业银行合作,按 1:10的比例给贫困地区的农牧户和扶贫龙头企业贷款,从2014年初实施以来,到2015年6月30日,全区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10.26亿元,支持了19.5万户贫困地区农牧民、111户企业,相当于内蒙古过去5年国家和自治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的总和。最为关键的是,资金的使用权、项目决定权完全由贷款户自己决定,扶贫资金怎么用,贫困户自己说了算,真正实现了“我贷款、我还款、我决定”。这一重大创新使扶贫开发的方式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扶贫资金使用由无偿变为有偿,扶贫动力也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一个关键指标就是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能否走出“锅底”。如期脱贫需要真抓实干,更需要措施有效,精准发力,准确找出贫困人口,搞清楚致贫原因,再逐户对症开方,制定帮扶措施,针对性扶持直至脱贫。
——张丽娜/《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