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走进人机共融新时代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tsmar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肩负新的时代使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百姓生活的同时,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9月10日至13日,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以“共享新成果、共注新动能”为主题,得到20家国际机器人机构支持,300余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企业家代表参会。与往届相比,本届大会国际嘉宾规格更高、主题演讲内容更精、创新技术产品更尖端。3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也从太空发来祝福。
  与往年相比,在本届大会上,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领域尖端成果和首发新品更多。国产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等关键产业化能力持续提升,部分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0余家企业参展


  由北京市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设立的展区中,110余家企业的500多款产品全面展示了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和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领域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
  大会创新办会模式,大会论坛克服重重困难,与国际嘉宾“云上”相见。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等300多位业界专家和企业精英在“云上盛会”展开巅峰论道,3大主论坛、19场专题论坛、7场国际双多边会议、20场配套活动,为现场和全球远程听众献上了一场场立意高远、内容丰富的思想盛宴。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在开幕致辞中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产业正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全球机器人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送餐、配送、家庭服务、垃圾分类……种类繁多的机器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好帮手,服务机器人杀入更多细分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
  本次大会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签约金额达53亿元,进一步促进机器人领域新技术、新成果的落地转化。大会还发布《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机器人十大前沿热点领域(2012-2022年)》等系列成果。
  根据大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即便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然为全球贡献了40%左右的份额,连续多年稳坐世界最大机器人消费国地位。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2016年至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8.3%。
  发布的《机器人十大前沿热点领域(2012-2022年)》指出十大领域包括人体人工肌肉与智能皮肤、机器人核心部件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微纳器件及微型执行器、虚拟现实机器人与交互技术等。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投创之星”优秀项目也于当日出炉,10个项目脱颖而出,展示了机器人技术与产业融合的生动案例。
  机器人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引发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机器人大会已成功举办6届,为全球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1世界機器人大会发布会现场

服务机器人大势已来


  近年来,AI、AIoT(智能物联网)技术让机器人的效率更高、能耗更低,这让服务机器人产品更加灵活。城市基础设置的智能化深入,让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丰富。基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服务机器人的未来潜力巨大。
  从应用场景来看,服务机器人和C端用户离得更近,比如大众熟悉的配送、消杀、导引类机器人等。其实随着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服务机器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些提供检测、应急等服务的机器人厂商也认为,自己在服务机器人行列。正是这些多才多艺的机器人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机器人市场的“刚需”时代正在来临。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206.5亿元,2020年此数据增长至260.4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334.6亿元。中国服务机器人占整体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比例将从2019年的35.1%增长到2022年的44.3%,占比进一步提高。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7月服务机器人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8.4%。
  按细分领域分,中国服务机器人可分为特殊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用机器人。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为服务机器人设置了专门的展区,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宇数的四足机器人、普渡的消杀机器人、云迹科技的配送机器人等代表产品集中展出。
  如果根据目标人群划分,服务机器人又可分为to C、to B两种,比如to C的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to B的比如配送机器人等。具体到这次世界机器人大会,记者探馆发现,to B应用于服务业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占比更多。


110余家企业的500多款产品在展区亮相

  以清洁机器人为例,亿欧智库测算,从经济层面上看,现阶段清洁机器人在主要五大场景中的替代成本上限约3万-6万元/月,例如在办公区234万平方米、公共清洁面积60万平方米的园区,清洁机器人在办公室段替换人工,可替代20个员工,替代成本6.32万元/月。   大会参展商表示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红利,不论是常见的室内服务机器人,还是相对小众的水下机器人,都有不少新入局者。根据IT桔子数据,截至目前,中国服务机器人领域已经拿到79笔投资,几乎和2020年全年的81笔持平,融资总额141.2亿元,已超过2020年的108.1亿元。
  面对人口缺口问题,从业者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产学研结合模式。博雅工道业务总监李乔李乔介绍,“现在博雅工道已经和百余所高校建立了深入的合作机制,比如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等。合作之后,高校本科、研究生的毕业设计会由博雅工道工程师出题,工程师和高校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来博雅工道工作,这样的对接既有针对性,又能让学生入职后快速拿下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介绍,机器人技术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到民生、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5G、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机器人的未来。
  专家指出,机器人相关技术融合创新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还面临知识产权归属、跨学科人才短缺等堵点,产、学、研、资全面融合仍有难度。为破解难题,全国多地着力搭建适宜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微生态”。
  以机器人大会举办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该区域搭建国际一流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平台,引领带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已成为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预计“十四五”期间将成为经开区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之一。

中国机器人产業迈大步


  随着使用密度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智能工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开幕致辞中将机器人产业喻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已在国民经济47个行业大类、129个行业中类中广泛应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们难以见到的纷繁复杂场景中,很多高精度、高难度的作业任务正由机器人协同人类完成。辛国斌指出,机器人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回望过去5年的发展历程,全球机器人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辛国斌介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在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埃孚特、天智行等企业陆续登陆科创板。
  但辛国斌也提醒业界要清醒认识到,中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高端供给仍然不足,行业应用水平待进一步提高。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正牵头制定“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要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等共性技术,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等前沿技术,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同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创链。
  大会论坛上,ABB机器人与离散自动事业部中国研究中心经理张佳帆说:“虽然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确定性,但畅想未来,就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在工作场所将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和工业机器人并肩工作,友善交互。”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说:“近几年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而机器人由过去在‘笼子里’作业的系统往人机共融的方向发展,是协作机器人出现的非常重要的契机。”就像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总结的那样,我们走到了一个人机共存的时代,机器人成为新一代家庭服务数据的入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所言,一代一代的迭代创新,让机器人能更加聪明、更加有效、更加可靠地为人类带来更好的服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进程中,英、美、日以成为世界大国为核心目标,把经济全球化视为机遇,制定了积极的全球化战略,积极追求地区主导地位。三国凭借成功的经济发展、贸易发展战略,实现了人口、GDP、人均收入、劳动生产率、技术、对外贸易等高增长。尽管英美日的大国进程各有特色,开放路径不一,但共同点在于:顺应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潮流,以拓展本国战略利益为出发点,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以开放立国、技术立
期刊
增材制造全球创新应用大赛在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由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丰科世纪科技孵化器、中关村丰台园3D打印数字维创中心联合承办。  经过三年的积淀,“增材制造全球创新应用大赛”一直专注在垂直赛道,致力于将赛事打造为科技领域的品牌赛事,体现以大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作为引领,
期刊
摘要: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关于文化认知的抽象要求。张闻天的文化自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文化在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中华民族新文化有着精密的分析和科学的建构;对不同文化的共处有着科学的态度。  关键词:张闻天;文化自觉;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7)04-0040-05    文化自觉,是近年来我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
期刊
9月6日至10日,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的第二届“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成功举办。本届“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期间举办了70余场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包含“1”场海淀人才工作主题展,相约会客厅、智探园区、才聚云端“3”大特色专题,赛事路演、人才风采、专业论坛、对接交流、大师讲堂、专题培训“6”大系列活动,共覆盖29个街镇、50余个园区、1100多家楼宇,全面展现新时代海淀人才工作的生动实
期刊
农民要增收,科技要赋能。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通州富各庄村调研后强调,“以城带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人高兴的是,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唯一农业特色园区的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已入驻4家高校院所和60余家企业。蔡奇走进神州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航天工程育种、分子精准育种等方面创新成果后说,“这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到了市场主体的活力、规模农业的潜力和现代农业的竞争力。要鼓励支持企业和科研院
期刊
“智汇行动”创新大赛先进制造专场路演活动作为“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在中关村科学城和海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中关村街道办事处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办,中科智汇工场、中关村科技联盟承办。   中關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云活动上发表致辞:中关村街道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成立首家街道级科创服务平台——中关村科技联盟,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连续成功
期刊
9月17日,2021年中关村软件园“科技向北”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宣布继2020年后将再度开启跨界融合的产业盛会“科技向北”。本届“科技向北”以前沿科技赛事为核心,融合了科技、音乐、人文、运动、电竞、数字人民币等元素,涵盖产业创新和活力人文两大主题版块。通过这样跨界创新的方式,中关村软件园正在不断加强科技园区的创新氛围,促进创新生态的健康发展。交通银行是今年“科技向北”活动的战略合作伙伴。活动
期刊
软件和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恒久的主题,不论信息技术怎么发展,互联网形态如何演变,都绕不开这个关键核心的事物。在业界开发者的群体中,人们习惯用“银弹”一词来比喻解决软件领域有共识且客观存在的显著问题的方法,软件史上最著名的银弹问题则源于经典之作《人月神话》一书。  上世纪70年代IBM System/360操作系统之父佛瑞德·布鲁克斯其所著的《人月神话》一作系统性地解说了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课
期刊
9月2日,全球瞩目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12.6万平方米的展览展示,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余家企业参与,200场论坛会议、推介洽谈和边会……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高水平国际一流展会,本届服贸会规模更大,覆盖领域更宽,国际化和专业化程度更高,推动形成了更多国际合作,为全球经济加快复苏注入新动力。位于国家会议中心和北京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园区的“双场馆”
期刊
我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有一种眷恋,那是我人生“第二春”的处女地;我对中关村创业大街有一种情怀,那是生活赐给我的黄昏大舞台;而今我驻足在中关村科学城眺望,那却是梦幻般的向往和愿景。我对中关村情有独钟,无论是昔日莫名的坟茔,抑或今天高楼大厦的辉煌,历史截图,一张赓续一张,印记着神州大地首善之区巨变的足迹。  踏石留痕,记忆犹新。2013年金秋时节,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别开生面搬到了中关村。习
期刊